画家王爱君的水色晕画:虚石如梦

画家王爱君的水色晕画:虚石如梦

画家王爱君

凝视王爱君的这些小幅作品上的山石:它们几乎如同一块美玉,它们在那里,但又如此遥远,可望不可即,它们似乎还在轻轻呼吸,还在微微晕散,还在渐渐变形,既硬朗如玉,又柔软如水,如此两种孑然相反的触感,怎么可能会被画家同时画出来的?

这是中国式绘画的秘密:“画”乃是“化”,让自然来为,充分展开自然“元素性”自身运作的机会与潜能,激发水性的渗透性,在反复的晕染中,让时间来为,保持鲜活的生长性,就可以让两种看似相反的质感,同时生成,并且保持虚薄的微妙过渡。

画家王爱君的水色晕画:虚石如梦

虚石系列

画家王爱君的水色晕画:虚石如梦

虚石系列

王爱君的绘画一直在如此的张力中展开!这几乎是现代性绘画一开始时的梦想,这也是中国艺术一直以来的梦想,但却被现代性遗忘了,日本现代性早期的“朦胧派”试图以水墨画印象派,只是技法的改革,但从本体上,从最为彻底地自觉上,还有待于我们以“虚色美学”重新开始。

画家王爱君的水色晕画:虚石如梦

《初》no.4 120cm120cm 宣纸水色 2015

以自然化的生发性,来重写现代性,从塞尚这个现代主义之父重新开始,如果有着绘画的可能性,那就是主动自觉地面对塞尚越是面对塞尚及其问题,越是可以打开新的可能性,毕竟我们有着丰富的历史传统,我们有着对于西方充分的学习,我们还有着当下冲突的感受,越是燥乱与不安,越是激发艺术相反的力量,越是渴望回到淡然,回到淡然之中的绚烂,所谓反者道之动。

塞尚1895年之后的晚期水彩,以其造型简约,颜料的充盈与诗意,抒情性的调子,焕发出自然的呼吸性,让后人迷醉。其晚期水彩本来可以启发后来的画家解决塞尚所面对的困惑,即三个基本问题:一是以色彩来塑造形体的坚实性,二是还要保留色彩的模糊与微妙过渡性,其三,还要有着整体的浑然与自然的深度性,这几乎不可能在西方对油画的触感本性上实现出来,而水彩对于西方画家又过于轻松简单。那么,如果不是在油画上实现出来,一个中国艺术家,如何接续矿物质粉与水墨的传统,但又要回应塞尚的疑惑?

画家王爱君的水色晕画:虚石如梦

《岐山》no.1 91cm_171cm_3 宣纸水色 2016年

王爱君就发明了一种新的“水色绘画”,即化解矿物质粉,使之具有油画的质感,以及水彩的流动性,还有水墨的呼吸性与渗染性,既可以造型,又使之相互过渡中有着微妙的色差,还有着整体的浑然性,既有细节的内部颗粒感,又有充分的整体虚化处理。

画家王爱君的水色晕画:虚石如梦

《虚石》系列no.7

画家王爱君的水色晕画:虚石如梦

《虚石》系列no.8

这是如何做到的呢?通过“化色”:以水性来化色,化掉颜料,使之具有内在的呼吸性与生长性,以此回应空白的巨大空无,色彩只有足够的活化,才可能既不碰触空白——不麻烦空白的纯洁性;又有着自然无尽蔓延的明媚。面对石头的坚硬,又要使之化解,绘画乃是化色,让色彩自身去造型,但又有着晕散的美感!

画家王爱君的水色晕画:虚石如梦

《焉耆》no.2 87cm_96cm 宣纸水色 2014年

这种虚石的柔和生长性,在王爱君的绘画上很早就出现了,早在21世纪初,他就开始画《虚石》系列,极强玉质感的石块,却如同处子的肌肤一样,有着细腻的纹理,如同没骨花卉一般的肉感肌理,一直在柔软地生长,这种温润如玉的气质,鲜嫩、水性、透白,带有触感的诱惑,绘画回到了触摸的欲望上。正是找到了把山石质感肌肤化与呼吸感的方式,王爱君才可能转化石头的硬朗质地,使之灵氛化。王爱君深深知道,笔触有着细微变化,宣纸有着历史性,如同玉里面有时间的吸呐肌理,有着自然自身的痕迹。

一旦把色彩融入进来,把水彩的水性融入,就更为启发了色彩的渗染,这也是王爱君在“化形”之后,还找到了“化色”的方式,如同“化形”一般,还需“化色”。爱君有着自己的独特心法:首先把固有色与色差的色感,以水彩与固有色颜料融合起来,反复罩染;即首先要浑化色彩,这种浑化,不是以某一种颜色为出发点来调和其它的,而是把几种不同颜色在调色板上融合起来,去掉传统勾线填色的作画方式,混合色彩;但又反复调合,呼吸性地罩染,每一笔之间都有着照应,以纯色上去,但渗透其它颜色,漫漫渗染,相互渗透,形成丰富的色差感。这是水墨渗化方式的转化:不是去“画”,而是“化”。

画家王爱君的水色晕画:虚石如梦

《焉支》no.1 96cm-96cm 宣纸水色 2015年

这个“化”,来自于中国传统的“没骨画法”:来自于唐代花鸟画的没骨画,在晚明的徐渭,尤其是恽寿平那里得到淋漓尽致发挥,没骨画法来自于对花朵的自然观察:绘画并非要画出花朵的形态与色态,而是要捕获花朵之花粉的那种柔嫩,如同恽寿平叔父恽向所言的“秀处如铁,嫩处如刚”,是那种在风中摇曳的粉态,才是最为迷人的姿态,似乎一切要消散了,柔软如风,但又还在多姿多彩的摇曳。那种粉粉的呼吸流动貌态,如何得以当代转换?而且王爱君还是要画出巨石的体积感? 画面上仅仅呈现某种基本的色调,某种绿色或褐色,某种冷色的基调,但又不仅仅是单色,不是传统的青绿,而是在某种基调中,混合着很多其它颜色,以一种基本色为主,但反复画,也是反复的渗化,灰青,灰蓝,天青,相互罩染,渗染,似乎彼此吸纳,最后显露的并非单一色彩。形体与颜色的生长性,柔和地生长性,这是中国绘画的基本生长点。

画家王爱君的水色晕画:虚石如梦

《焉支》no.2 120cm_120cm 宣纸水色 2015年

王爱君创造出了一种吸呐性、渗染与渗透的色彩观,咋一看似乎是油画,这也是因为色彩的对比与丰富性带来的错觉。在石块肌体上,有着细腻的色彩过渡,还有着融合,似乎各个石块的色彩是相互吸纳,相互融合的,这再次活用了传统水墨吸纳性的原理,让色彩内在融合,相互补充,似乎色彩也在生长,透明地生长,保留了之前的玉质感,但更为柔和,而且是灿烂地生长。这些山石,看似山石,又全然不似,这是向着两端还原:一方面,更为具有坚硬感,如同玉质,反复的晕染让水色之石如同玉一般,具有玉质的触感;但另一方面,又把水石向着水性的柔软还原,更为柔软,回到传统石如云动的幻化感,似乎如同云朵还可以变幻。这是两种截然不同的力感转化,却又被艺术家奇妙地统一起来,这也是中国文化独特的审美感知,苍秀,阴阳互补与相互转化,这是传统的心法,但又被艺术家奇妙转化出来。

画家王爱君的水色晕画:虚石如梦

《嵒》no.1 120cm_120cm 宣纸水色 2015年

这个“化解”的方式,也是“转化”的方式,还有着“虚化”之妙,这个虚化的方式,乃是中国艺术内在的“虚象”之道:一方面是“似与不似之间”的似像;另一方面则是“虚虚实实”的虚象;因为虚实关系,可以把色彩与形状的规定性弱化,使之向着生长性萌发,即有着自身向着他者的过渡,保持色彩与形状“之间”的微妙过渡,让这个“之间”的过渡性得以持续生长与生发!这就是“虚薄”的原理:让自身与他者的固定特性被薄化处理,还虚化这个不断变化生长的中间状态,无论是形态还是色彩,尤其是色彩更为具有这种过渡的微妙性。如此的水色所形成的乃是“色晕”,没骨画法最为激发这种色晕。即,颜色所要传达的既非颜料的质地,也非绘画的触感,而是一种在不断晕化,晕散开来,并不固定于自身的色感,并不在周围色差中保持感觉的张力,而是向着某种神秘的空无生发,但又并不触及那空无,保持莫名的兴奋,但仅仅是萦绕在空无周边,形成某种月晕一般的色晕,即带有某种幻念:颜色之为颜色,在中国文化一直是某种幻念,一种虚幻的梦想的幻觉要萦绕在颜色上,即整体的浑然性,不是塞尚晚期的那种壁毯式的构造,走向抽象笔触的音乐节奏或者结晶化,而是走向一种弥散,是进入氤氲化生中的柔软,石头,云意,空白,都在一种朦胧的氤氲中还在浑化,还在乳化,这种氤氲的色态,有着性感的呢喃,但梦想使之柔软,使之虚薄与虚灵,使之暧昧而迷人。在王爱君的作品上,万物似乎都是生长:石,人体,花,根茎,草,都在柔柔地生长,这是万物共生与共感的生命原理。色彩的细微变化上也是如此,每一笔都跟着感觉而笼罩,有着虚薄的透明气息,每一色块彼此都“透秀”,通透而迷人,色晕如梦!万物似乎都还刚刚从混沌中涌动出来,带着一团氤氲的气息,裹挟着一团浑然之气,事物的形体好像慢慢在生长,粉粉的颜色在蠕动,还并未长出明确的形体,事物都披上了一团还未被风吹散的花粉,哪怕是巨石般的坚硬形体都在粉粉柔柔的色彩中融化了。这是西方现代性并没有被充分发现的柔和诗意与虚化的快感,这是中国水色艺术的独特发现,这是虚色美学的灵晕之类,这也是自然诗意化的隽永之梦。

画家王爱君的水色晕画:虚石如梦

《渤山》no.1 91cm-171cm-3 宣纸水色 2016年

王爱君艺术简历:

2004至今任教于天津美术学院,副教授。

天津美术学院实验艺术学院副院长。

近年作品及展览

2017年“新人文画”第一回展 江苏常熟虞山美术馆

2017年“当代中国画60后艺术家提名展” 中国政协文史馆

2016年“神遇” 王爱君作品展 江苏常熟虞山美术馆

2016年“自然的虚托邦——中国当代风景绘画研究展”北京悦美术馆

2016年“空音” 王爱君作品展 天津空港经济区文化中心

2016年“四原色-晕色之美”艺术联展 北京草场地EGG 画廊

2015年“在或不在”当代艺术展 北京万国艺术馆

2015年“中国墨线艺术”南京国际美术展 南京国际展览中心

2015年“虚薄之境——对画:山水与风景”上海明圆当代美术馆。

2015年“回归——山水美术馆开馆展” 北京 山水美术馆

2015年“天外” 王爱君作品展,北京 巅峰艺术中心。

2015年“黑白进化论” 艺术作品展,四川 雅公艺术空间。

2015年“从天而降” 王爱君作品展,北京 德滋画廊。

2014年“ART TOMSON ”当代艺术沙龙展 天津汤臣津湾一品项目中心

2014年“抽象与自然” 当代艺术展,北京筑中美术馆。

2014年“默化墨”当代艺术展 ,北京正和诚艺术空间。

2014年“大象无形”当代中国抽象艺术邀请展 ,北京今日美术馆。

2013年“大象无形”当代中国抽象画展 ,杭州雅葵艺术中心。

2013年中外摄影艺术展,天津美术馆。

2012年“中国以上”当代艺术名家邀请展,南京中华儿女艺术馆。

2012年“脉象”当代艺术邀请展,秦皇岛。

2012年“不焦虑的风景”王爱君作品展,上海莫干山 55画廊

2012年“第四届济南国际摄影双年展”,济南。

2012年“宽度5” -“框”里“框”外当代艺术展,北京当代艺术馆。

2012年“抽象艺术‘天津美院’邀请展”, 天津美术学院美术馆。

2011年“新历史,新宋庄-当代水墨艺术展” 北京,上上国际美术馆。

2011年“褪色的风景-王爱君摄影作品展”,浙江丽水,中国第十四届全国摄影展及丽水国际摄影展。

2011年“油画作品邀请展” 天津, 西洋美术馆。

2011年“纸上作品沙龙第一回展” 天津,笔墨养怡文化交流中心。

2011年“津门艺术家作品系列展” 天津,渤海银行。

2011年“爱君纸上作品展” 天津,笔墨养怡文化交流中心。

2010年“爱君纸上作品展” 中国,上海,鼎杰画廊。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