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文與自然的交響樂——今生必去一次的桂林到底是什麼樣子?

人文與自然的交響樂——今生必去一次的桂林到底是什麼樣子?

如果山水會講故事

這裡是大自然打造的“巨型城市狂想曲”。

世界摩天樓之都香港,百米以上的大樓3000餘座,而在這裡,混淆在民居之中高達數百米的石峰,星羅棋佈,難以計數。

人文與自然的交響樂——今生必去一次的桂林到底是什麼樣子?

在2萬多平方公里的岩溶平原上,峰丘林立,峰叢基座相連,環圍出一個個幽深寧靜的宜居之地。

盆景中的城市,城市中的盆景

遠眺桂林城七星區

(請橫屏觀看)

人文與自然的交響樂——今生必去一次的桂林到底是什麼樣子?

這是一片享有盛譽的山川。

在國人心中,

這裡是山水交融的最高境界,

是世外桃源的最佳寫照,

也是一生中必去一次的地方。

人文與自然的交響樂——今生必去一次的桂林到底是什麼樣子?

在世界眼中,

這裡是東方神韻最生動的體現,

是海外遊客最想去的旅行地,

也是“中國式喀斯特”最傑出的代表。

山攬水進懷,水映山入心

俯瞰興坪灕江大灣

(請橫屏觀看)

人文與自然的交響樂——今生必去一次的桂林到底是什麼樣子?

公元1637年初夏,50歲高齡的徐霞客遊歷至廣西,與嚮往已久的桂林山水對視,這位閱盡了河山的大旅行家難得發出感慨:

“洵神仙之境,首於土界得之,轉覺神州凡俗矣。”

廣西之行歷時近一年,徐霞客寫下洋洋灑灑15萬言的《粵西遊日記》,這是世界上首次系統闡述石灰岩岩溶地貌的著作。

在日記中,徐霞客一語道破桂林岩溶地貌的形成機理:

“蓋江流擊山,山削成壁,流回沙轉,雲根迸出……”

灕江兩岸的峰林峰叢地貌

陽朔興坪,桂林山水的精華

人文與自然的交響樂——今生必去一次的桂林到底是什麼樣子?

灕江河谷舉世無雙的岩溶地貌,是地質造物的無數機緣巧合:

數億年滄海桑田的輪迴中,這裡沉積下厚度達到3000米的純淨石灰岩岩層;

板塊運動,地裂山崩,巨大的岩層上產生眾多的節理和縫隙,雨水浸入,垂直向下溶蝕巖體;

地殼抬升,桂林成為三面環山的盆地,流水匯而不聚,充當雕刻工與搬運工;

氣候炎熱,降雨豐沛,環繞盆地的山脈岩體堅硬,弱酸性的雨水難以滲漏,桂林的“造山團隊”得以有源源不斷的新鮮血液注入。

雨季的灕江

人文與自然的交響樂——今生必去一次的桂林到底是什麼樣子?

流水溶蝕了盆地中一個個山巒的坡腳,使其坡面不斷平行崩塌後退;

時間累積,只有堅硬的岩心矗立不倒,從而形成了一個個彼此分離、參差錯落的獨立石峰。

這就是鬼斧神工的峰林平原

人文與自然的交響樂——今生必去一次的桂林到底是什麼樣子?

喀斯特是世界公認的最美地貌景觀,但美是有代價的。

孔隙密佈的石灰岩無法蓄積雨水,所以,即使降水充足,在河谷平原以外,水源依然是牽制生命繁衍的最主要因素。

岩溶地貌上的民居與蓄水池

(攝影©黃孝邦)

人文與自然的交響樂——今生必去一次的桂林到底是什麼樣子?

居住於此地人們,不得不在房前屋後用水泥築起一個個水池,收集起雨水,用於生活和灌溉。

在丘陵緩坡地帶,人們則依地勢整理出一層層梯田,在豐雨季節插入秧苗,等到秋季來臨,便能收穫一份對勤勞和智慧的饋贈。

桂林龍勝梯田

世界梯田的原鄉

最早在秦漢時期開闢

人文與自然的交響樂——今生必去一次的桂林到底是什麼樣子?

人文與自然的交響樂——今生必去一次的桂林到底是什麼樣子?

先秦時期,這裡是百越之地。

由於地形崎嶇,五嶺阻隔,中原文化一直未能滲入。

住在這裡的越族,又長期處於割據混戰狀態,故而人煙稀少,教化落後。

秦統一六國後,為鞏固政權,北擊匈奴,南征嶺南。

公元前219年,秦始皇集七國之力,發兵五十五萬,劍指百越。

這是一場艱苦卓絕的戰役,進入廣西的道路逶迤險阻,秦軍時常糧草不繼,舉步維艱。

灕江河谷,南下進入廣西的孔道

遠處高大的南嶺似一堵巨牆

橫亙於湖南與廣西之間

人文與自然的交響樂——今生必去一次的桂林到底是什麼樣子?

從湖南入廣西有一條天然低海拔通道——湘桂走廊,湘江和灕江在此擦肩而過,最近處相隔不足30公里。

善修水利的秦人提出了一個大膽的設想:

在這個通道的咽喉之處,開鑿一條運河,溝通湘江和灕江,秦軍便可順灕江揮師南下,數日即達南海之濱,盡收嶺南之地!

人文與自然的交響樂——今生必去一次的桂林到底是什麼樣子?

苦於久戰的始皇帝批准了這個創想,秦軍將士和當地人民一起,劈山削崖,築堤開渠,把湘水引入灕江。

公元前214年,一條總長37公里人工運河建成通航,這就是靈渠

渠成當年,秦軍如虎添翼,迅速攻克嶺南。

興安靈渠鏵嘴與大小天平水壩

鏵嘴將海洋河三七分流

三分入灕江,七分入湘江

(攝影©陸波岸)

人文與自然的交響樂——今生必去一次的桂林到底是什麼樣子?

灕江向南匯入珠江,湘江北去融入長江,靈渠把長江水系珠江水系輕巧地系在了一起,存在於中原和百越之間的天然阻礙亦被汩汩清流化解。

秦始皇南征以後的2000年間,這裡成為連接中國南北以及中國與東南亞各國最便捷的水陸通道。

人文與自然的交響樂——今生必去一次的桂林到底是什麼樣子?

北上連湖南、湖北,南下達梧州、廣州,西去控雲南、貴州,靈渠的存在打通了華夏大地上的任督二脈。

中華民族的精神血脈,亦得以更為通暢地交融互通。

桂林猶如養在深閨的佳人,一旦容顏顯露,那奪目的光輝便再也掩藏不住。

人文與自然的交響樂——今生必去一次的桂林到底是什麼樣子?

這一方山水在中國文壇上的重量是無可比擬的。

古時詠唱桂林山水的詩歌流傳至今的多達5000餘首,那些我們在課本中認識的詩人,或親身來過桂林,或聞聽過桂林盛名,幾乎都有留下關於桂林的詩篇。

在山水詩還未成形的東漢,張衡就把桂林寫進了那首著名的《四愁詩》中:

我所思兮在桂林,

欲往從之湘水深。

湘桂走廊不僅是文化交流的通道,同時也是空氣對流的孔隙。想到桂林風景如畫、清涼宜人,杜甫對遠方摯友的思念之苦也稍有排解:

五嶺皆炎熱,宜人獨桂林。

在送別友人去桂林赴任的詩中,韓愈則直接流露出濃濃的欣羨之意:

江作青羅帶,山如碧玉簪。

人文與自然的交響樂——今生必去一次的桂林到底是什麼樣子?

人人都說桂林山水甲天下,但這句名言的出處卻一直是一個謎題。

1983年的夏天,有人在獨秀峰一處腐殖蓬草下發現了一塊新的石刻,經發掘清理後,謎底浮出水面:

桂林山水甲天下,

玉碧羅青意可參。

這是公元1201年,廣西提點刑獄王正功為赴京趕考的士子們所做的一首長詩。

詩文的下兩句是:

士氣未饒軍氣振,

文場端似戰場酣。

人文與自然的交響樂——今生必去一次的桂林到底是什麼樣子?

隋唐以來,“貶謫流放”成為廟堂之上的當權派打壓報復政見不和者的慣用手段。

嶺南、黔中、巴蜀、以及海南島多被當權者青睞。

於是,湘桂走廊上走來了一批又一批官場失意的文人,其中不乏志向高潔、才華橫溢者,諸如:宋之問、柳宗元、蘇軾、黃庭堅……

柔美秀麗的桂林山水是這些在流放之路上備嘗艱辛的才子們得到的第一份撫慰。

人文與自然的交響樂——今生必去一次的桂林到底是什麼樣子?

被貶柳州的柳宗元,途徑桂林時,發出這樣的感嘆:

“至若不騖遠,不陵危,環山洄江,四出如一,誇奇競秀,鹹不相讓,遍行天下者,惟是得之……”

這是第一次有人將桂林置於天下的範疇而加以評判,也是文章大家對桂林山水發出的第一波傳世讚譽。

人文與自然的交響樂——今生必去一次的桂林到底是什麼樣子?

千萬頭顱共一心,豈肯苟全惜此身;

人死留名豹留皮,斷頭不做降將軍。

這是一位抗日將領的絕命書。

1944年10月26日至11月6日,日軍15萬兵力,重炮集結,包圍桂林。

而桂林守軍與廣西地方民團共計不足兩萬兵力,在這場實力懸殊的戰役中,守城將士焦土抗戰,捨命相搏,誓死保衛桂林。

到了11月9日,國軍不少將領或已然撤離或建議棄城逃走,原國民黨31軍131師少將師長闞維雍堅守指揮,直至戰危時刻,闞維雍命令部下突圍,自己卻回到指揮所,提筆賦詩後,飲彈殉國,時年44歲。

桂林保衛戰,完全處於劣勢的桂林守軍讓兇悍的日本人遭遇到在中國戰場上的最殘酷的戰役。

硝煙散去,青山依舊,廣西軍民與國土共存亡的信念,卻永遠不會消散。

詩詞讓桂林山水在文人墨客間聲名遠揚,山歌則讓桂林山水走入千家萬戶。

每年的農曆三月三,你或許會發現身邊的廣西朋友忽然“失聯”,不用太擔心,他們很可能都趕回家對歌去了。

三月三,是廣西少數民族的“情人節”和“嘉年華”,他們選擇在這一天拋繡球、祭祀、舉辦大規模的歌會。

對歌當從娃娃抓起

人文與自然的交響樂——今生必去一次的桂林到底是什麼樣子?

在廣西,最能唱的人,當屬“劉三姐”。

廣東、廣西都流傳著從劉三妹到劉三姐、劉三姑、劉三媽乃至劉三太的歌神故事,有人推測,這可能是劉三姐輾轉兩地,隨著年齡增長在不同地區留下的佳話。

不過,真正讓劉三姐紅遍海內外的是1960年的歌舞彩調劇及隨後的風光音樂故事電影《劉三姐》。

整個60年代,大江南北傳唱的都是劉三姐的歌謠。

電影《劉三姐》劇照

人文與自然的交響樂——今生必去一次的桂林到底是什麼樣子?

厲害的是,《劉三姐》在美國的票房直接超過了好萊塢大片《亂世佳人》的票房記錄。

今天,灕江水面上的《印象劉三姐》實景歌舞表演,則以全新的視聽盛宴,吸引著國內外遊客的目光。

人文與自然的交響樂——今生必去一次的桂林到底是什麼樣子?

如果要按地域面積和人口比例來評判一個地區的國際化程度,中國最國際化的地方,應該不是北京、上海,而是陽朔

陽朔西街

人文與自然的交響樂——今生必去一次的桂林到底是什麼樣子?

西街是陽朔最古老的街道之一,如今它還有另一個名字:“地球村”

不只是每年接待境外遊客幾十萬人,更有眾多來自世界各地的旅行者乾脆在這裡安居工作,甚至成家立業,這是中國其他名勝景區罕見的現象。

是什麼原因讓這些瀟灑隨性的人們停住了腳步?

陳毅元帥給出了答案:

願做桂林人,不願做神仙。

更多精彩內容,來關注地球旅客!

未標註圖片來源

視覺中國 | 攝圖網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