現在俄羅斯是如何看待奧斯特洛夫斯基《鋼鐵是怎樣煉成的》這本書?

太極雲飛揚



第一,保爾今天叫做俄奸

保爾是斯大林主義者,支持世界革命,也就是世界革命沒有國界。

實際上,所謂共產國際的領導者就是蘇共。

這就是斯大林主義。

其實保爾不是俄國人,生活在烏克蘭和波蘭國境附近,屬於哥薩克後裔或者烏克蘭人。

所以,在烏克蘭獨立且和俄國激烈交戰的今天,保爾毫無疑問被烏克蘭同胞敵視!


第二,彼得留拉是今天烏克蘭的英雄

時代不同了,保爾認為是垃圾渣子的彼得留拉,今天成為烏克蘭的民族英雄。

彼得留拉的烏克蘭民族軍致力於烏克蘭的獨立,反抗一切入侵者,包括蘇聯紅軍,沙俄白軍,波蘭人。

雖然最終在三大勢力夾擊下慘敗,它的初衷完全是烏克蘭民族主義,所以永遠都會有市場。

彼得留拉的烏克蘭人民共和國的旗幟,也就是今天烏克蘭的黃藍旗。

相反,蘇聯解體給烏克蘭留下爛攤子。

該國除了一些武器和軍工廠以外,幾乎沒有什麼像樣的工業,農業也一塌糊塗。

更誇張的是,蘇聯時期不斷多次大規模鎮壓烏克蘭境內哥薩克,還有可怕的烏克蘭大饑荒。

1932年至1933年發生在蘇聯烏克蘭蘇維埃社會主義共和國的大饑荒。據估計,大約有315萬至718萬烏克蘭人死於這一事件。

一些烏克蘭人認為蘇聯對這次大饑荒的責任相當於納粹德國屠殺猶太人,並且認為蘇聯專門利用饑荒清洗烏克蘭民族主義者,其行為法律上構成種族滅絕。

要知道,烏克蘭大饑荒發生時,該書作者奧斯特洛夫斯基並沒有死。雖然他住在莫斯科,但在烏克蘭的朋友親戚眾多,他不可能不知道這件事。

然而,他的小說中自然不可能涉及這點的。

第三,書中宣揚一些極端思想

主人公保爾就是一個為了革命不顧一切的人。

他為了革命負重傷,最終二十多歲就死去。

然而,他還莫名其妙的拋棄了女友冬妮婭。他和冬妮婭有很深的感情,後者還在極度危險期間保護了他。

然而,僅僅保爾認為冬妮婭出生資產階級,就毅然和她分手。

這是違背基本人性的!

書中,僅僅因為丈夫杜巴瓦是托洛茨基派,妻子安娜不但向黨隨時彙報丈夫的言行,還果斷墮胎然後離婚。

其實兩人並沒有感情上的問題,僅僅因為一個是託派一個是斯大林派。

這也是不可思議的事情。


第四,保爾的革命性來自他的經歷,而不是其他

父親早死,真實中的哥哥軟弱無能,母親是保姆,屬於社會底層。

保爾十一歲就輟學打工,受盡屈辱打罵,本能仇恨這種制度。

然而,保爾對於所謂反革命分子的兇惡,近似於一種報復,這就是很可怕的。

總之,這本書是宣揚仇恨的書。


薩沙


看到有人攻擊保爾·柯察金,本人不由得怒髮衝冠。誠然,由於蘇聯解體的原因,保爾這個人物形象現在在俄羅斯和烏克蘭兩國都不受待見。烏克蘭人由於歷史的原因,視前蘇聯為魔鬼。烏克蘭30年代的民族獨立運動遭到蘇聯當局的殘酷鎮壓;烏克蘭作為前蘇聯的加盟共和國,曾經遭受過嚴重的饑荒,人口嚴重減員,烏克蘭在蘇聯解體後,更是一個一窮二白的爛攤子。烏克蘭對前蘇聯自然是恨意難消。

而小說中的保爾·柯察金作為一個烏克蘭人,無比堅定的跟隨蘇聯的腳步鬧革命,自然讓烏克蘭人難以接受。更悲催的是,保爾·柯察金烏克蘭人的身份無疑難以獲得俄羅斯人的認同,試想俄羅斯人怎麼可能肯定一個用生命擁護一個早已被俄羅斯人拋諸腦後的舊體制(俄羅斯人眼中的落後體制)的烏克蘭人?

於是隨著東歐劇變和蘇聯解體,保爾柯察金,這個從30年代到60年代風靡前蘇聯、中國、東歐、越南乃至朝鮮的超級偶像一時淪為不受待見的落魄文學形象。但是我們要明白,此一時彼一時,我們不能以上帝視角評價歷史人物或是文學人物。在保爾的時代,他所處的大環境下,他就是偉大的。他拒絕了資產階級糖衣炮彈的拉攏,最終用生命書寫了一個無產階級革命家的理想。保爾·柯察金,激勵過上一代的人民,更一直在激勵我們前進!


林屋公子


有書君從小就愛看《鋼鐵是怎樣煉成的》的連環畫圖書,工作後又特地購買了《鋼鐵是怎樣煉成的》的長篇小說,至今還能把保尓的那句名言脫口而出。


有書君世紀之交有機會到俄羅斯旅遊,想弄一本原滋原味的《鋼鐵是怎樣煉成的》收藏或贈送朋友,找了幾家書店也沒有淘到,後來問過幾個去俄羅斯旅遊的朋友,他們都說,在俄羅斯確實沒有找到這本書。


看來隨著蘇聯的解體,《鋼鐵是怎樣煉成的》這部長篇小說已被束之高閣。


有書君認為一部文學作品被現任統治者打入冷宮只有兩個原因,一個是認為作品歪曲歷史,一個是作者本人有政治問題。


通過翻閱有關資料,有書君發現在烏克蘭人民的心目中,奧斯特洛夫斯基被稱為烏奸,認為他不僅篡改自己的家庭背景,還加入了蘇維埃的軍隊,參加了對烏克蘭人民共和國的分裂和入侵。



如今《鋼鐵是怎樣煉成的》一書,不僅在烏克蘭,而且在俄羅斯,都已經受到了唾棄。


人們普遍認為《鋼鐵是怎樣煉成的》歪曲了歷史,那是烏克蘭與俄羅斯各族人民經受劇烈社會動盪的年代。


書中描述前蘇聯時期,蘇維埃接連不斷的國內或對外戰爭,蘇共黨內多次的鬥爭和清洗,這些都給烏克蘭和俄羅斯人民帶來了巨大災難。


九十年代初,蘇聯解體不久,俄羅斯、烏克蘭等獨立的聯盟國對前蘇聯基本上是全盤否認,現在的俄羅斯距離蘇聯解體快30年了,對待前蘇聯問題已趨於理智。


目前俄羅斯對前蘇聯看法,從普京的話語中能看出一二:

“誰不為蘇聯解體而惋惜,誰就沒有良心;誰想恢復過去的蘇聯,誰就沒有頭腦。”


從普京的這一句話看來,隨著時間的推移,俄羅斯對待《鋼鐵是怎樣煉成的》這本書的態度會有所改變。


有書君和許多喜歡《鋼鐵是怎樣煉成的》這部書的許多讀者一樣,認為這確實是一部閃爍著崇高的理想主義光芒的長篇小說。


據統計,在前蘇聯解體之前,這部長篇小說曾用61種文字先後出版600多次,共發行3000多萬冊,影響了世界上一代又一代的青年人。


《鋼鐵是怎樣煉成的》表現是蘇聯十月革命前後近二十年那段特殊歷史,著重描述主人公保爾·柯察金在老布爾什維克朱赫萊的影響下,從一個普通工人子弟成長為一位鋼鐵戰士的經歷。


整篇小說描寫圍繞著主人公的成長來展開,結構緊湊自然,在刻畫主人公性格的時候,又從不同的側面來表現他的優秀品質。


通過描寫保爾對待監獄、戰爭、工作、友誼、愛情、疾病、挫折的態度和行為,把保爾這一鋼鐵戰士的形象塑造得豐滿生動,光彩照人。


“人最寶貴的是生命。生命每個人只有一次。人的一生應當這樣度過:當回憶往事的時候,他不會因為虛度年華而悔恨,也不會因為碌碌無為而羞愧;



在臨死的時候,他能夠說:‘我的整個生命和全部精力,都已經獻給了世界上最壯麗的事業——為人類的解放而鬥爭。’”


這段激動人心、曾經被千千萬萬青年人引以為座右銘的文字,就是主人公保爾歷經四次死亡戰勝自我的宣言,至今讀來仍令人熱血澎湃。


《鋼鐵是怎樣煉成的》作為一部在世界範圍內引起巨大影響的文學作品,它的文學價值和藝術價值在世界文壇上會永遠閃耀光芒。


隨著時間的推移,有書君相信在俄羅斯遊客總有一天會找到它的蹤影。


有書知道


現在的俄羅斯人怎樣看待奧斯特洛夫斯基的《鋼鐵是怎樣煉成的》的這本書,說實話資料很少,沒有在俄羅斯進行社會調查,不能確切知道俄羅斯人的想法。

《鋼鐵》這本書是前蘇聯時期的作品,書的作者是烏克蘭人。書中的故事和主人公精神,以完美的人格,打動影響了包括中國在內的一代又一代的年輕人。今天的俄羅斯已經不是當年的蘇聯,歷史已經完全翻過了這一頁。今天的俄羅斯已經走上了自己新的道路,蘇聯只是他們的過去。而且,《鋼鐵》這本書是烏克蘭人創作的,與今天的俄羅斯人沒有什麼關聯和影響了。

有影響和記憶的是一些上了年紀的老年人,才有深刻的印象。俄羅斯人怎樣看待《鋼鐵》這本書,可以看俄羅斯人對待前蘇聯的態度。在九十年代初,蘇聯解體不久,俄羅斯對待前蘇聯基本上是全盤否認,現在的俄羅斯距離蘇聯解體快三十年了,對待前蘇聯應該趨於平靜理智。普京曾經說過,誰不為蘇聯解體而惋惜,誰就沒有良心,誰想恢復過去的蘇聯,誰就沒有頭腦。普京這話可能代表了大多數俄羅斯人的想法。

可以明顯的感覺到現在的俄羅斯人,對前蘇聯既喜歡又厭惡。喜歡蘇聯時的強大,厭惡蘇聯的體制,厭惡蘇聯當時的社會狀況。俄羅斯人被美國人所騙,積極改制,休克療法,付出了極大的代價,然而並沒有得到什麼好處,俄羅斯人現在應該是,很有怨恨卻是十分的無奈。因為現在的俄羅斯根本不同於過去的蘇聯,所以俄羅斯社會,俄羅斯人也不需要當年的精神。不需要保爾柯察金為追求美好理想的,為追求共產主義理想的獻身精神。

現在的俄羅斯人,雖然國家變小了一些,經濟實力變弱,但是還不時的在回望俄羅斯的歷史,重溫當年俄羅斯開疆拓土的榮光。俄羅斯人崇拜喜歡佊得一世,斯大林,普京。儘管斯大林不是俄羅斯人,而是現在與俄羅斯關係極差的格魯吉亞人。

一度時間,好像世人忘卻了奧斯特洛夫斯基,忘卻了《鋼鐵》一書。1999年中國邀請烏克蘭演員,以全新的陣容和技術,重新拍攝了《鋼鐵是怎樣煉成的》這部影片,意外的得到了中國社會的強烈反響。因為這是一本影響過幾代中國人的文學作品,一直是上進青年人的精神食糧。雖然《鋼鐵》中的故事,只是蘇聯革命戰爭年代一個年輕人的經歷。但是故事中的真實描寫,以及主人公震撼人心的精神力量和人格魅力。太感染人了,保爾柯察金的形象,在中國人的心中,成為了堅強偶像的英雄象徵。

特別是保爾柯察金的一些名言,如‘’人最寶貴的是生命,這生命給予我們每個人只有一次。一個人的一生應該這樣度過:當他回首往事的時候,不因虛度年華而悔恨,也不因碌碌無為而羞恥‘’。這些閃亮發光的語錄,對於今天的年輕一代,也許還是有幫助的。有些經典語錄被過去無數中國年輕人當作座右銘,今天讀起來仍然充滿激情。這就是一種精神,這種精神還是很崇高的。

時代變了,體制變了,這種精神還有存在的價值。現代社會物慾橫流,競爭激烈,只顧自己,人心浮躁,社會需要正直,需要真誠。需要再認識人生的價值,所以《鋼鐵》一書還是有一定的現實意義。不管在俄羅斯,還是在中國;也不管在什麼時代,《鋼鐵》一書中主人公一生追求真理,追求人生崇高理想精神,要讓人生變得有意義,還是值得肯定的。當然因為社會體制的不同,對待《鋼鐵》一書的認識也有所不同。

人最寶貴的是生命,這生命給予我們每個人只有一次。一個人的一生應該這樣度過;當他回首往事的時候,不因虛度年華而悔恨,也不因碌碌無為而羞恥。蘇聯已逝,經典永存,保爾精神依然永葆青春。


亦新湖


數十年來,蘇聯和俄羅斯發生了翻天覆地的變化。奧斯特洛夫斯基和他的《鋼鐵是怎樣煉成的》也經歷了狂風暴雨的洗禮。現在,塵埃落定,俄羅斯人對列寧和斯大林的認識漸趨於理性。有資料顯示,對斯大林的肯定,居俄羅斯歷史人物之首。相信,奧斯特洛夫斯基和他的《鋼鐵是怎樣煉成的》也會重新煥發光輝異彩。

最後,讓我們再重溫一下那段名言:人的生命是寶貴的。這生命屬於人只有一次。人的生命應該這樣度過,當回憶往事的時候,他不會因為虛度年華而痛悔,也不會因為碌碌無為而羞愧。當死亡的時侯他會說,我的一生都獻給了無產階級的偉大的事業一為人類的解放而鬥爭!

歡迎點評。


WM曉奇


我剛從俄國歸來,聊幾句:一、俄國現存有列寧、彼得大帝、尼古拉二世的雕像(海參葳、莫斯科、聖彼得堡均有),斯大林所有雕像均無。二、人們把前蘇聯分為斯大林時代、赫魯曉夫時代。三、鐮刀斧頭圖案均有保留,工農畫像、雕塑仍然出現在主要地標。四、一九四六建成的最美地鐵站(烏克蘭站)裡的壁畫、銅像均以工農兵科學家為主體。五、阿芙樂爾巡洋艦仍為一級文物停泊在涅瓦河上。我們剛好碰上藝術家們在拍紀念十月革命的電視劇。總體講,人們崇拜列寧、彼得大帝、普京,同情懷念尼古拉二世(遠東鐵路的決策者)。對國家的衛士庫圖佐夫、朱剋夫都立像紀念,對衛國戰爭中的英雄們都永久紀念!每個城市都有“勝利廣場”!“鋼鐵”一書為中俄老一輩人所熟悉,保爾為那一代人所崇拜,那種精神是社會正能量。我們在莫斯科市郊就遇到了一位用手風琴演奏“喀秋莎”的同齡人。總之,對歷史應遵重。


達老旺


從精選的答案來看,這是一個典型的“答非所問”的問題,即使是“邀請問答“也不例外。因為濃厚的十九世紀俄羅斯文學情結,本人曾於2011年夏天隻身一人隨團到俄羅斯旅行了一回。當時的導遊是個小夥子,有三十五六歲,在蘇聯時期,他父親是一個工廠的書記,母親是街道的居委會主任,他上學時,也是班上的團委書記,可謂是真正的蘇聯紅色後代,而且,從相貌上看,他本人和革命的導師列寧還真有幾份神似之處。讓我萬萬沒有想到的是,在當年“列寧和衛兵”故事的發生地,聖彼得堡的斯莫爾尼宮門口,我一句看似隨意的話差點把他說哭。我說:“如果歷史上沒有戈爾巴喬夫這個人,在當年契爾年科去世後,假如讓普京從1985年就擔任蘇共總書記,現在的蘇聯應該依然強大……”當時的他,眼眶溼潤,雙手抱頭,俯首沉默了良久,這讓我們同行的團隊成員感慨了很多很多。在談起了蘇聯的紅色文學時,我主要問起了兩個人,一個是高爾基,一個就是奧斯特洛夫斯基。對於前者,他說,還有一定的讀者;對於後者,他的性情很平和,說其作品已經沒有人看了。這又讓曾長期接受薰陶,勵其志向的我們再次感慨了很多很多…… 但是不久,我又發現了新的情況。作為自費項目,由中國導遊帶領我們參觀了新聖女公墓,並特別重點介紹了中國人民所熟悉歷史名人陵墓,有卓婭和舒拉,有赫魯曉夫,還有王明等等。著名的文學家共有五位,他們是:契訶夫,果戈裡,阿·托爾斯泰,馬雅可夫斯基,還有,就是奧斯特洛夫斯基。讓我驚訝和感到不可思議的是,絕大多數人的墓碑前都很冷清,但有三位文學家的墓前供奉有鮮花,其中就包括了奧斯特洛夫斯基(另外兩人是契訶夫和果戈裡),本人當時曾有詩《新聖女公墓五人憑弔》紀遊。今天,蘇聯解體近三十年了,中國人的三十年河東 三十年河西之說且不論說,倒是俄羅斯人的話很有一些道理:“誰不為蘇聯解體而惋惜,誰就沒有良心;誰想恢復過去的蘇聯,誰就沒有頭腦。”就奧斯特洛夫斯基來講,不論是他還是他筆下的保爾·柯察金,其身殘志堅的勵志精神永恆不滅,我們畢竟從他們的身上,明白了真正的“鋼鐵是怎樣煉成的”!

附:《新聖女公墓五人憑弔》

風輕雲淡碧空,欲滴滿目蔥瓏。

濟濟群英薈萃,佼佼人傑地靈。

默默相對無語,心潮瀾濤聲聲。

喧囂豈曰 隔世,夜夜龍泉壁鳴。

生花躍然紙上,妙筆意縱馳騁。

百態塵寰異趣,千姿凡聖同工。

雅俗休道高下,直曲莫論公評。

大浪淘沙殆盡,參天巨樹常青。

(五人:果戈裡,契訶夫,阿.托爾斯泰,馬雅科夫斯基,奧斯特洛夫斯基。)


如義齋人


保爾是可悲的,他天真的以為自己找到了生命的意義,把自己的大好青春投入到幻想上,為此他跌沛流離歷經艱險,在不斷的廝殺中,失去了愛情、失去了健康、最後失去了自我,他覺得自己所做的一切都是正確的,他在為大家而戰鬥,為了美好的未來而戰鬥,他掉入了執念不可自拔。當他從硝煙中走出時,沒有老婆,沒有孩子,一貧如洗,有的只是殘破的身軀和疲憊的心靈,他所為之奮鬥的社會給他的只有白眼和冷漠,勝利者高高在上成了獨裁者,而那些曾和他一起並肩戰鬥的夥伴都不見了,他連個能證明他出生入死的人都找不到。他的內心極其痛苦,但他依然認為自己是對的,他堅信自己是在為人類歷史上最偉大的事業而奮鬥。然而,實際上他只是不敢承認自己付出了這麼大代價所追求的只是個幻想而已。他敢面對孤獨、嚴寒、飢餓,甚至死亡。他絕不敢承認自己錯了,否則他的整個世界就會坍塌。他不敢想象如果當年他再勇敢一些和愛人不要分開,有一個自己的家庭,生一群可愛的孩子,幹一份平淡的工作,現在也許就可以抱著妻子,看著孩子們在陽光下嬉戲,或許依舊清貧,或許依舊困苦,但他的生命會多一些色彩。

這本書非常適合青年人讀一讀,這是一個很好的反面教材。作者的本意可能是宣傳,目的就是要老百姓無條件服從,無條件犧牲奉獻,但青年們可以從中領悟到真相。永遠不要認為自己可以改變世界,認為大家需要你的犧牲奉獻。世界多你一個不多少你一個不少,它該怎麼運轉就怎麼運轉,大家各有各的活法各有各的命,用不著你瞎操心。別害人,做好自己,在力所能及的範圍內,幫助需要幫助值得幫助的人,珍惜生命中遇到的美好事物,比如親情愛情友情等等。千萬小心黃冕堂黃的口號和道貌岸然的人,對誘惑特別是披著高尚外衣的誘惑要三思,傳銷騙得是錢,披著高尚外衣的所謂理想騙得可是青春甚至生命。你的犧牲奉獻可能只是便宜了一群欺世盜名之徒。


LNW菠蘿啤酒


前蘇聯因政治、經濟問題積重難返,於1991年12月25日解體。社會制度一變,時代精神也隨之變化。“蘇聯文學”所樹立的人類精神的高峰,所歌頌的人類高尚無私的精神,影響了一代又一代人,尤其是曾生活於五六十年代的中俄兩國的老人。奧斯特洛夫斯基的《鋼鐵是怎樣煉成的》即是其中的佼佼者。

在前蘇聯,人們非常認可這本書。主人公保爾柯察金的一些名言,如“人最寶貴的是生命,這生命給予我們每個人只有一次。一個人的一生應該這樣度過:當他回首往事的時候,不因虛度年華而悔恨,也不因碌碌無為而羞恥”。多麼符合當時的時代精神!它激勵了許多心志高尚的人。這些閃亮發光的語錄代表的崇高精神,對於今天的年輕一代,也許還是有影響的。


前蘇聯解體後,人們回看前蘇聯,感情複雜而矛盾。在九十年代初,蘇聯解體不久,俄羅斯對待前蘇聯基本上是全盤否認。可以明顯的感覺到現在的俄羅斯人,對前蘇聯既喜歡又厭惡。喜歡蘇聯時的強大,厭惡蘇聯的體制,厭惡蘇聯當時的社會狀況。普京曾經說過,誰不為蘇聯解體而惋惜,誰就沒有良心,誰想恢復過去的蘇聯,誰就沒有頭腦。普京這話可能代表了大多數俄羅斯人的想法。

現在的俄羅斯根本不同於過去的蘇聯:所以俄羅斯人對前蘇聯時候倡導的所謂共產主義精神,其態度,跟我們中國現在的人看十七年(1949-1966)革命文學差不多。尤其是,有人又經過奧斯特洛夫斯基的親屬回憶,得知他對《鋼鐵》一書做了許多文學加工,跟歷史史實相去甚遠。尤其是他還被俄羅斯人罵作“烏奸”(奧斯特洛夫斯基是烏克蘭人),更使這本曾經“重於泰山”的書“輕如鴻毛”了。在人類依然是私有制社會情形下,為追求共產主義理想的獻身精神可能還是有些超前了。

當然,書中所體現的堅強、勇敢、執著追求理想的精神屬於正能量,無論任何社會、任何時代都是需要弘揚的。


老照片


由於此書是烏克蘭人奧斯特洛夫斯基所著,現今的俄羅斯人因為眾所周知的原因,對此書也毫無興趣。而烏克蘭人對作者本人當年所謳歌的社會現實並不感興趣。甚至還十分反感。因為書中所描寫的一位叛匪頭子一一彼得留拉所領導下的反抗俄羅斯統治的戰爭,為烏克蘭人留下了痛苦的回憶。

蘇聯解體後烏克蘭重獲獨立,將獨立廣場上奧斯特洛夫的雕像推倒。重新樹立起象徵民族獨立的英雄一一彼得留拉的銅象。

從一本書幾十年後看到另外一個結局。作為一個從小看這本長大的一代人,真不知從何談起。本人還依稀記得上世紀末中國還精心拍攝了《鋼》的電視連續劇,是在俄羅斯招聘演員,並在俄拍攝。在國內播放。由於歷史的驟變,在國內外都反響不大,也就落定塵埃。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