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被冷凍保存之後能復活嗎?

很多人都知道人體冷凍技術,但具體的冷凍過程以及冷凍之後的復活技術,恐怕就沒多少人能說出個所以然來了。

人被冷凍保存之後能復活嗎?

神秘的人體冷凍工廠

在美國亞利桑那州斯科特斯德市郊外,有一棟灰色的單層建築,建築外牆沒有任何窗戶,並且常年大門緊閉。這棟神秘建築在整個市郊工業區並不十分顯眼,然而在緊閉的大門背後,“ALCOR生命延續基金會”的工作人員和志願者們正在忙著進行一項頗受爭議的先鋒性試驗——人體冷凍術!

走進ALCOR的實驗室,就像掉進了一個冰窖,一年四季,整棟建築都陰冷無比。

在ALCOR的貯藏室內,有一組不鏽鋼槽櫃,裡面常年保持著-196℃的低溫。在這些泛著幽冷寒光的巨大金屬容器內,69名參加人體冷凍實驗的志願者遺體和腦袋都懸浮在液態氮溶液裡。這些人大都是患了絕症的科學家和研究人員,其中還有足球明星。他們是在沒有生存希望的情況下,提出冷藏的。

每一位志願者在生前都和ALCOR簽下了冷藏遺體的合同,如果是冷藏整具遺體,要繳納12萬美元的冷藏費,如果單單冷藏頭部,只需5萬美元,並附說明,他日復活時,志願者可以保存自己的性情品格,但體形不包。有的志願者擔心將來複活時身邊沒錢用,因此加買了50美元的保險;也有人怕若干年後萬一“醒來”,發現身邊沒有一個親人和朋友,因此要求將自己生前最喜愛的寵物也送到ALCOR冷藏起來。到目前為止,已經有26只寵物被冷藏在了ALCOR的兩隻小號冷藏箱內。

人被冷凍保存之後能復活嗎?

複雜的冷凍工序

這些渴望復活的志願者當然不是人一死就直接塞進裝有液態氮的鋼罐裡了事,而是經過一系列複雜工序的。

時間是冷凍程序成敗的關鍵。一般來說,人體冷凍機構均設有應急小組,專門飛赴垂死會員的病榻旁,陪侍在側,以便進行準備工序。當會員心臟停止跳動、醫生宣佈法定死亡後,這位會員便成為冷凍機構的病人了。這時應急小組會把軀體放入冰水中,並藉助心肺復甦機恢復病人的血液循環和呼吸,管道被插入身體內,抽乾血液,同時注入甘油溶劑以防止凍傷,接著還需藉助特殊藥物和多項小手術,防止大腦缺氧受損。研究人員認為,因為病人的大腦未受到進一步的破壞,因此經過這樣處理的人實際上便停止了死亡。

人被冷凍保存之後能復活嗎?

等這一切完成後,病人被用毯子包裹起來,倒置安放於一個充滿液氮的不鏽鋼高壓罐中,體溫被慢慢降到-196℃,達到最後溫度需要大約5天時間。假如只單獨保存頭部,冷卻速度可以快些。然後在未來的歲月裡,鋼罐內的液氮每月換兩次,以保持要求的低溫。

那麼,是不是經過這樣處理的死人真有一天能夠復活呢?說實話,誰都沒有把握。連ALCOR的技術總監也坦言復活很難,在她有生之年,不大可能看到有志願者被高科技復活。但她同時又強調,科技最終戰勝死亡也不是完全沒有可能的,因此人體冷凍術值得我們去深入探索和研究。

冷凍再復活的器官

雖然人類目前的技術還不足以讓長期冷凍的死人復活,但讓細胞和人體的某些器官冷凍復活卻已經司空見慣。

人被冷凍保存之後能復活嗎?

在醫學上。科學家們已經能夠冷凍身體的一些小的部位用於移植手術。例如,從死者的眼睛裡取出角膜,將它冷凍起來,以後加溫後重新用在某個角膜受損的病人眼中。人們還發現,從發生意外事故的死者身上取下來的心臟、肝臟、腎臟,用冷凍的方法保存幾天,然後解凍應用,其功能絲毫無損。冷凍技術如今已經廣泛應用於人體器官、組織(如心臟、腎臟、皮膚、精液)的保存。在許多國家,目前已有冷凍精子庫、冷凍血庫、冷凍器官貯存庫等。此外,科學家還實現了冷凍細胞以備後用。據稱,這些冷凍保存過的細胞。抵抗力反而更強了。

艱難的復活之路

其實早在納粹時代,德國人就用俘虜做過試驗。據當時留下的觀察記錄表明,當體溫降為35℃時,人的身體開始發抖;降低到32.2℃,肌肉開始收縮;降低到29.4℃至26.6℃時,便神志昏迷;再繼續降溫的話,心臟停跳,其他內臟器官及神經系統都失去知覺,即死亡了。

人體這樣不堪受冷,怎可以忍受降溫到-196℃呢?在冷凍過程中,肌肉收縮,內臟器官停止活動,神經麻痺。到了恢復正常體溫時,怎麼可能恢復呢?這是人體冷凍保存法尚未解決的問題。這個問題不解決,復活就沒有希望。

人被冷凍保存之後能復活嗎?

科學家做過這樣的試驗:把金魚從水中撈出,待表面稍稍幹一些之後,立即把它放入液氮中冷凍(-269℃)。金魚立即被凍得硬邦邦的。經過10分鐘,把它放入溫水中,奇蹟發生了,金魚居然死而復生,若無其事地游來游去。如果把溫度慢慢降低,降到同液氮溫度差不多,冰凍的金魚就無法復活了。這是因為慢慢降溫,水結冰時體積膨脹,使金魚的細胞脹裂死亡,而快速降溫時,金魚細胞中的水分很快結成冰,來不及膨脹,因而細胞沒有受到破壞。但後來有人發現,冷凍速度過快也會產生問題,那樣的話,細胞會脫水而使鹽分增加、蛋白質分解,一樣會導致死亡。

這個例子告訴我們,動物體要想冷凍後復活,那麼控制合適的冷凍和解凍的速度,使體內的細胞在這過程中不遭受破壞是此項技術的關鍵。可是對於像人類這樣龐大而複雜的生物體,各種器官組織裡的細胞組成成分和含水量都不一樣,要確定一個最適宜的冷凍速度談何容易!

此外,為了復甦生命,必須把在超低溫下保存的人體恢復到常溫。可是,人在超低溫被凍成一大冰塊,解凍也很困難。快速解凍時,溫度低了,冰無法化開;溫度高了,身體表面有可能被燙熟。還有,正常人的大腦神經細胞與血液不直接接觸,但是解凍過程中可能使血液中的水分滲入神經細胞,導致大腦水腫死亡。

由奇蹟和納米技術透露的希望

儘管技術細節上存在這樣那樣的難題,讓人幾乎望而生畏,但現實中發生的一些奇蹟卻給人們透露了一絲希望。

人被冷凍保存之後能復活嗎?

1984年,發生了一件奇事,一位4歲的男童跌落湖中。那時是1月嚴冬,他在零度左右的冰水中漂流了20分鐘,被救上岸時心臟停跳,血氣全失,顯然是被凍死了。後來,對他施行搶救,恢復體溫,想不到他竟然復活,而且沒有後遺症。研究者由此相信,用特殊的方法,人可以抗冷。人體冷凍並不是完全沒有希望。

此後,紐約阿巴特醫科大學曾對一位植物人進行抗低溫試驗。這位植物人在7年之中,腦細胞處於昏迷狀態,但內臟器官功能正常,每天靠吊鹽水、注射營養液維生。醫生把他的體溫有時降到26℃,有時降到15℃,有時升回正常體溫,如此反覆做試驗,在長達7年之中,他不但沒有死,後來還重新甦醒,成為正常人。

研究人體冷凍技術的科學家甚至已經考慮到徵募納米量級的分子機器人來做修復破損細胞的工作。比如,日本科學家已經研製出分子大小的裝有傳感器和微型電腦系統的機器人。他們期望有一天,這些分子機器人能被安置在冷凍的人體內,自動進行數據採集、分析和修復、治療損傷細胞的工作。如果能做到這樣,那人們就不用對冷卻速度有太多的顧慮了。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