林懷民造就轟動世界的華人舞蹈奇蹟,舞出中華魂,在大陸不爲人知

林懷民造就轟動世界的華人舞蹈奇蹟,舞出中華魂,在大陸不為人知

流浪者

年輕時的流浪,是一生的養分。

——林懷民

01

開始的開始,是五歲那年,看了一場英國電影《紅菱豔》,裡面全部是芭蕾舞,他看了11次。

小孩子林懷民像中了邪,居然學著跳起來。

可是一直並沒有學習舞蹈的機會,後來看到美國現代舞的演出,14歲的林懷民覺得現代舞比芭蕾舞還好看。

同年,14歲的林懷民作品《兒歌》被林海音採用,刊登在《聯合報》的副刊上。

拿著稿費的林懷民轉頭就報了兩個月的芭蕾舞蹈學習班。

林懷民造就轟動世界的華人舞蹈奇蹟,舞出中華魂,在大陸不為人知

後來,林懷民填報中文系的志願表被父親一把撕掉,父親說:“還有嗎,再去拿一份?”

臺大法律系、政大法律系,這是父親給林懷民早已訂好的志願。

可內心最真實的想法是躲不過的,讀法律系一年後,林懷民就轉到政大新聞系學習。

做自己高興做的事,看高興看的電影,寫自己的小說。

在民風保守的60年代,22歲的林懷民發表小說《蟬》轟動一時,還多次被改編成舞臺劇演出。

1969年,22歲的林懷民再度順從家族期望,前往美國密蘇里大學讀新聞碩士。同時在餐廳打工,掃廁所賺錢養活自己。

第一次走出臺灣,看到外面的世界。那一年的伍德斯托克音樂節有五十萬人參加,搖滾樂、大麻、性愛、反戰運動……原來,外面是個沸騰的世界。

林懷民來自戒嚴的臺灣,有點驚愕。

他開始愛上流浪。1970年聖誕假期,從艾奧瓦出發,一路混到西岸。回去的路上,搭一個長髮嬉皮的車,隨便找地方過夜,有時睡在公園裡。

讀完一學期,林懷民又跑路了,這一次轉學到愛荷華大學攻讀小說創作藝術碩士班,並開始選修舞蹈課程,這一次,一發不可收拾。

林懷民造就轟動世界的華人舞蹈奇蹟,舞出中華魂,在大陸不為人知

碩士畢業後,林懷民不但沒有立即回臺,反而去他心目中的舞蹈聖殿,位於紐約的瑪莎葛蘭姆舞蹈學校學舞。

25歲才起步的林懷民,最大的壓力便是舞蹈家和時間的賽跑,林懷民不留餘地學習各種現代舞技。

回到臺灣的林懷民再次符合家族期望,在政大新聞系教授新聞採訪。

在上第一節課的時候,林懷民穿著涼鞋,背了揹包,坐在教室裡,沒有人意識到他是老師,直到所有人都來齊了,林懷民砰砰砰踏上講臺,說我是林懷民,來教授新聞採訪寫作課,大家都嚇了一跳。

不僅穿著打扮隨意,授課方式更自由,他讓學生走出教室,走入人群。

他給學生布置一個作業,早上三四點鐘去臺北中央批發市場看人來人往的各種活動,回來寫一篇採訪報道。

學生在活潑開放的教學中感到充實有趣,但這並不是林懷民內心最想要的。

02

1973年,回臺第三天,一群朋友聚會,有做電影導演的,有做音樂的,有做舞蹈教師的,大家聊及臺灣藝術界的苦悶近況。

有個女孩子一直沉默,最後忍不住叫起來:“你們這些男生無聊透了!”氣沖沖奪門而去。

林懷民嚇一跳。

後來知道這女孩去了非洲,四年後再見,她有了新名字——三毛。

那天對林懷民來說意義重大:朋友們說,林懷民你不是懂舞蹈嗎,你不是說從美國回來要做點事嗎?那就做個舞團好了。

林懷民說好,臺灣還沒有真正的現代舞團,應該有。

六十年代成長的一批人,他們覺得年輕人有責任也有能力改變這個世界。

那是1973年的秋天,就這樣有了後來的“雲門舞集”。

古籍記載,“雲門”是中國最高老的舞蹈,始於五千年前黃帝時期。

林懷民造就轟動世界的華人舞蹈奇蹟,舞出中華魂,在大陸不為人知

創立於1973年5月的雲門舞集,是華人世界的第一個現代舞團,也是世界現代舞界,最為知名的華人舞團。

一開始做舞團的時候,林懷民對於舞團是一無所知,照他自己所說,就是膽大。想到要做就去做了。

在創團之初,作為中國現代舞的拓荒者和探索者,所面臨的挑戰可想而知。

父親曾對林懷民說:“舞蹈家是所有藝術家裡我認為最偉大的,可舞蹈可能是乞丐的行業。”

林懷民在一輩子都買不起房子的心理預期下,執著地從事舞蹈事業。

母親什麼都沒說,獨自買了鏡子到林懷民的練舞場,把鏡子一個個鋪陳起來。並只要林懷民答應一件事:“你要知道,所有的舞者,都是他們父母親的寶貝,你真的要非常地愛護他們。”

其實,那時候的林懷民,只比舞者大四五歲。

林懷民說:“就這樣11個人稀裡糊塗的,一腔熱血地餓著肚子也要跳舞”。

一開始排練場是一個25平的老公寓,一跳躍就會咚咚響。舞者晚上就打地鋪睡在那裡。有天晚上颳大風,林懷民突然想去看看。

推門進去,只見兩個女孩子正對著鏡子練習。林懷民脫掉鞋子就開始給她們上課。練完舞,林懷民要走了,兩個女孩說:

老師,謝謝你。

林懷民衝下樓,在漆黑無人的巷子裡狂奔。

03

1974年,雲門推出第一部舞蹈作品《寒食》,林懷民作為編導和舞者,身披三十尺長的白布而舞。

出乎所有人的預料,舞作首演大獲成功。

在臺北兩場演出賣掉3000多張票,黃牛都來湊熱鬧,這是從來都沒有過的事情。

之後,林懷民相繼創作了《白蛇傳》《薪傳》等具有代表性的作品,以舞蹈藝術的呈現方式,表現出強烈的個人意識以及看待世界的獨特觀點。

林懷民造就轟動世界的華人舞蹈奇蹟,舞出中華魂,在大陸不為人知

1983年,雲門十年,推出《紅樓夢》。

1987年6月,嘉義新港出生的林懷民,在新港國中,首度為故鄉人演出

這不是林懷民第一次去義演,在松山商職操場,舞臺露天,還下著雨,臺下觀眾六千,始終不肯離去。

每演完一支舞,工作人員就趕緊上去抹地板上的雨水。舞者跳著跳著滑倒了,笑嘻嘻爬起,繼續跳下去。

散場後,一位矮胖婦人拉住林懷民:“一直在報上看到你們打拼的消息,可是我平時晚上走不開,不能去國父紀念館。今天你們來我們這裡表演,說什麼我也要把雜貨店關掉來給你們加油。”

她掏出三千塊要請舞者們宵夜:“我看你們都太瘦了。”

林懷民造就轟動世界的華人舞蹈奇蹟,舞出中華魂,在大陸不為人知

故鄉演出之前,他捐出15萬成立基金會,期望成立基金會的方式在資金上整合眾人的力量,支持在新港那樣偏僻鄉下的文藝演出不會是曇花一現。

其實,雲門早已財務虧空多時。早在1980年,雲門舞集已面臨前所未有的債務:兩百萬。

常常不知道,明天要發薪水了,錢在哪裡?但是從來不會讓舞者擔心這些事情。

1985年,臺灣股市開始狂飆,1987年首度飈上萬點。同時期的雲門舞集,面對著財務越來越惡化的困境。

雖然接到多次出國演出的邀請,但每一次出國回來他都在飛機上思考,這些演出積累了什麼?將來能把舞者帶到哪裡去?他都看不出來。

無力解決財務黑洞和出路困境的林懷民,開始準備解散雲門。

林懷民造就轟動世界的華人舞蹈奇蹟,舞出中華魂,在大陸不為人知

1986年,林懷民決定停掉雲門,然後用兩年時間,把國際邀約一個個完成,慢慢把舞者疏散。

1988年9月18日,成立15年的雲門舞集,宣佈將無限期暫停演出,那時手上尚餘七國邀約。

信息一發布,不僅在文化界引發震撼,就連政府人員也派人勸說。

不過心意已決的林懷民,一個人背起行囊,帶著機票,先後飛往巴厘島、印度和敦煌,靜思沉澱。

04

人們都說雲門舞集的關閉是一種失敗,可是林懷民卻說,這個失敗是我最大的財富。

因為他意識到,再怎麼糟糕的境況不過就是解散,解散了也可以從來,人生的境遇,真的沒有什麼邁不過去的坎。

在雲門停辦的三年時間裡,林懷民遊歷各國,探訪歷史文化名城,在行走中找尋自我,也在各個國家的歷史文化中汲取營養和創作靈感。

在巴厘島期間,林懷民翻譯了一本印度戰爭史詩英文書《摩訶婆羅達》,體悟到,人生就是時時刻刻都要面對當下

林懷民造就轟動世界的華人舞蹈奇蹟,舞出中華魂,在大陸不為人知

印度教會他慢下來,覺得人生就是這個樣子,那個當下,那個瞬間就是最真實的,唯一能把握的就是當下,把事情做好就行了,成與不成大概不是你能決定的。

以前的林懷民節奏非常地快,到了印度第一個禮拜,簡直快要瘋掉,火車可以慢上14個小時,飛機也可以慢上7個小時。

一個禮拜之後,整個人卻安頓下來,有什麼可急的,反正飛機一定會來,火車也一定會來,他沉澱下來。

可以在月臺上看完一本書,抬起頭看見牛跑到月臺上。

後來1994年演出的《流浪者之歌》就是印度之行的啟發,印度之行對於林懷民來說,很大地影響了他的人生。

那是一部關於當下,關於生命,關於追尋的舞作。

林懷民曾說,如果只能留下一部作品,我希望是《流浪者之歌》,它會給大家帶來安靜的時光。

我們都是人世間的流浪者,帶著迷惘與求索一路追尋,我們流浪在這世間,只為尋找生命中最珍貴的光。

1991年2月,林懷民結束為期兩年半的亞洲旅行。

林懷民造就轟動世界的華人舞蹈奇蹟,舞出中華魂,在大陸不為人知

回到臺灣的第二天,林懷民從八里到臺北,計程車司機問他:“你為什麼把雲門停掉?”

林懷民說了諸多困難與困境,司機很同情,可是在下車的時候,司機說:“在臺北這樣的交通,整天在馬路上討生活也不容易,每個行業,都有他艱苦的一面,但是臺灣,應該有一個像雲門舞集這樣的團體。”

林懷民下車將要走遠,司機拉下車窗衝他大喊:“林老師,加油!”,那一瞬間他站立在原地,慚愧地無地自容。

李登輝總統的鼓勵沒有讓林懷民改變主意,這一次,臺北最普通的計程車司機給了他當頭棒喝。

那個月裡,後來有十幾位計程車司機都曾這樣講過。

有個滿臉青春痘、穿著中學校服的男孩子,在公車上拼命擠過來:“林老師,雲門舞集為什麼要解散?我喜歡《寒食》和《白蛇傳》……雲門解散了,我們要看什麼呢?”

1991年,雲門重新回到大眾的視野。

05

雲門重新開始,這一次的雲門舞集涅槃重生,林懷民再也不像從前那樣患得患失,總是擔心雲門明年會怎樣,而是想雲門會是一個永續的存在。

同年8月,在國家戲劇院復出首演,不僅場內爆棚,場外也匯聚了三萬名支持雲門的觀眾。

九十年代開始,雲門舞蹈訓練里加入了氣功、拳術、甚至書法。

1998年,以“太極導引”原則入舞的《水月》首演,“鏡花水月畢竟總成空”。

在巴赫大提琴獨奏曲中,舞臺上明鏡與流水交相輝映,舞者們緩動而內斂,如入“物我兩忘”的無形之境。

林懷民造就轟動世界的華人舞蹈奇蹟,舞出中華魂,在大陸不為人知

《水月》開啟了林懷民更加抽象凝練的舞蹈風格,被認為“二十世紀現代舞蹈的里程碑”。紐約時報稱為“年度最佳舞作”,有著獨具一格的風格美。

首演在柏林,3000坐席滿滿的人,是林懷民一輩子最緊張的一次。

巴哈大提琴獨奏獨曲對於德國人來講,就如同中國的茉莉花,豈止耳熟能詳,而是從小聽著長大,每個人對於這個音樂都有自己的想象。

演完之後,3000人站起來拍手,足足持續了20分鐘的掌聲。

水月對於林懷民來講,非常重要,也是他舞蹈的一次轉折,《薪傳》、《九歌》、《白蛇傳》充滿了力道與愛恨情仇,《水月》卻如此之安靜。

在世界各地巡演中,很多觀眾都感動的哭了。

這是一個每個人都有想哭慾望的時代,在《水月》曠古的安靜裡,人們自然地流淚了。

林懷民造就轟動世界的華人舞蹈奇蹟,舞出中華魂,在大陸不為人知

2009年5月12日,林懷民在德國舞動(Movimentos)國際舞蹈節上被頒發終身成就獎,他是繼法國編舞大師貝嘉之後,該舞蹈節第二位終身成就獎得主。

2013年,世界現代舞重鎮,“美國舞蹈節把終身成就獎頒給林懷民,他是歐美以外地區的第一位獲獎人。

《紐約時報》描述雲門“以一種思想打敗另一種思想”。

林懷民始終懷著少年初心,寵辱不驚,他說:“報紙上的林懷民與我無關,它沒有改變我任何東西。”

蔣勳說:雲門很大的貢獻,是在臺灣有了舞者的名稱,有了舞蹈在文化中的位置,在此之前,只是跳舞的,貶義而低下,而云門為社會開創了舞蹈這條路。

06

2008年,卻發生了一場始料未及的災難。

一場大火,燒燬了雲門在臺北排練場的所有道具、資料、服裝,大火當夜,所有的團員都趕到現場,眼看著這一切付之東流。

可是一向感性的林懷民這一次沒有掉一滴眼淚,第二天就照常排練了,表面上一切如舊。

他說人生沒有順的,逆境也是人生的一部分。

然而消息傳開,不到一個月時間,臺灣各界自發為雲門捐款,腰纏萬貫的企業家和捧著儲蓄罐的小學生一起慷慨解囊,捐出了約一億人民幣,使雲門絕處逢生。

做文化藝術,獲得國際獎項不難,難的是在本土婦孺皆知,老幼都愛,人人尊敬。

林懷民造就轟動世界的華人舞蹈奇蹟,舞出中華魂,在大陸不為人知

三四個月後,在西班牙,突然安靜下來的林懷民看著鴿子從教堂上飛過去,他哭了,忽然想起一本書,而那本書被燒掉了。

2010年9月,雲門舞集在杭州西湖邊公演《白蛇傳》,觀眾上萬。林懷民感動的是,演出時無人拍照,演出結束萬人散去,地上沒有一片紙屑。

當時,政府挺擔心,怕這麼多人難以管理。

出人意料的是,不等志願者打招呼,近萬人自覺席地而坐,靜靜地觀看錶演。更讓人驚訝的是,演出結束後,每位觀眾都低著頭在草地上收拾垃圾,不管是自己的還是別人的。

林懷民造就轟動世界的華人舞蹈奇蹟,舞出中華魂,在大陸不為人知

曾在黑暗的夜半鄉村裡,忽然有個太太走過來,拉住林懷民的手說:“林老師,謝謝你美麗的藝術”講完就不見了。

林懷民愣在黑暗中,後來他說這是他一輩子最好的舞評,有這樣的評價,覺得一輩子真值了。

西方媒體對雲門有著極高評價,認為它是“亞洲第一當代舞蹈團”、“一流中的一流”。

“雲門之舞舉世無雙”,西方媒體說,林懷民突然創造了一個前人未有的語言。

四十多年來,林懷民創作了一百五十多出舞作,舞碼非常精美,多出舞劇因為太受歡迎而一演再演。

成為臺灣社會兩三代人的共同記憶。

而云門舞集始終堅持的創作精神,從創立之初從未改變。

雲門一開始創立之時並沒有想到國際聲譽,而是受到赤腳醫生的感召,為最普通的大眾,提供一晚上的開心。

林懷民造就轟動世界的華人舞蹈奇蹟,舞出中華魂,在大陸不為人知

1994年在印度,林懷民遇見終生難忘的一個笑容。

那是在瓦拉納西,印度教的聖城,林懷民站在月臺上等待火車。火車從來不會準時,那麼就等吧,可能要等七八個小時。

一個小孩走過來,看上去差不多五歲。小孩對林懷民說:“我給你擦鞋”。

林懷民說,我穿的是運動鞋,不需要擦。

小孩說:“Please(求你了)!”

林懷民說,好。

擦完鞋,林懷民問多少錢,小孩回答,兩個盧比。林懷民掏出十個盧比。

“他抬起頭來,那個笑容我一輩子忘不了。”十七年後的2011年3月26日,林懷民在北京大學講演,說到這裡眼圈紅了:“他拿著十個盧比走了,一路回頭看著我笑。我也不管是在月臺還是在什麼地方了,放聲大哭。”

林懷民說一路走來,何其幸運,我能夠做年輕時候希望做的事情,頭髮這樣白掉是幸福的。

君不見高堂明鏡悲白髮,朝如青絲暮成雪,走向內心,才是一個人最好的狀態。

07

林懷民喜歡坐地鐵,半夜11點半從地鐵車站出來,常常是“好冷好冷,找不到車子。”

然而他始終如一,“這種在生活第一線上的感覺,對我來說很重要。”

家裡很空曠,除了浴室,沒有門也沒有牆,都是用書架來做空間區分。

書架下方是櫃子,櫃子突出一部分,人可以坐在上面。

林懷民造就轟動世界的華人舞蹈奇蹟,舞出中華魂,在大陸不為人知

現在,林懷民大概一個月去一次誠品書店,家裡的書多了就送給雲門圖書館,雲門圖書館淘汰下來的再送給社區圖書館。

林懷民最喜歡做的一件事是坐在櫃子上看窗外的淡水河,那也是他最喜歡讀的一本書:“河水是永遠都在呼吸的,百讀不膩,有時候河水很急,有時候又很平靜,但仔細聽卻有千言萬語。”

金星說林懷民在用舞蹈做文化,表達哲學。

餘秋雨稱林懷民是他最偉大的朋友。

曾任西南聯大外文系主任的葉公超先生給雲門舞集基金幫助。

龍應臺評價林懷民的雲門舞集是一種文化現象。

林懷民造就轟動世界的華人舞蹈奇蹟,舞出中華魂,在大陸不為人知

“若要開列一份被當今國際社會廣泛接受的東方藝術家的名單,我想,在最前面的幾個名字中,一定有林懷民。”舞評家稱讚道。

臺灣娛樂節目主持人蔡康永也說過,林懷民的《雲門舞集》在這個古怪的時代顯得很奇特,“他是這個時代迫切需要的缺貨清單。”

雲門的演出往往要謝幕多次,而謝幕幾十回觀眾仍然淚流滿面掌聲不斷。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