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9.19 戴愛蓮:中國舞蹈界的女神,為何在古稀之年,又回到初戀身邊?


戴愛蓮:中國舞蹈界的女神,為何在古稀之年,又回到初戀身邊?

說起排球,我們立刻想到郎平;聊起籃球,姚明的名字會脫口而出;而談到中國芭蕾,戴愛蓮就是代言人,被譽為“中國鄧肯”,她為中國舞蹈注入了無限活力。

1953年,愛蓮以高超的編舞技法對女子群舞《荷花舞》進行了再創造,以比興的手法,表現了荷花出淤泥而不染的秉性,以“盛開的荷花”象徵欣欣向榮的祖國。

在許多外國人的眼中,《荷花舞》幾乎成為中國舞蹈的代名詞。

臺灣舞蹈家林懷民來大陸訪問時就曾表示,他被戴愛蓮的《荷花舞》感動得無以復加,他說舞蹈所表現出來的那種中國人所獨有的大氣和健康之美,讓他感喟不已。

舞蹈《飛天》(創作於1954年),是愛蓮的另一部傳世之作。它是中國當代第一部取材於敦煌壁畫的舞蹈,舞蹈追求的不是敦煌壁畫的描摹再現,而是以綢帶飛揚瞬間的舞姿造型和流暢、滑翔、騰躍的步伐,表現翱翔天宇的一種意境——寄予人類的希冀與嚮往。

《荷花舞》與《飛天》,先後於1953年和1955年參加在柏林與華沙舉行的世界青年與學生和平友誼聯歡節國際舞蹈比賽並獲獎;1994年被確認為“二十世紀中國舞蹈經典作品”。

作為第一任校長,愛蓮於1954年主持了新中國的第一個舞蹈學校——北京舞蹈學校的教學工作。

在她的領導下,一批又一批舞蹈人才,源源不斷地成為中國舞壇上的生力軍。

新中國第一個芭蕾舞團——中央芭蕾舞團,也是在她的領導之下成立的。

在英國皇家舞蹈學院的大廳裡,有一尊愛蓮的頭像,這是為表彰她為促進中英友誼和藝術合作作出的貢獻。1981年5月,在六十五歲生日之時,愛蓮受邀參加了頭像隆重的安置儀式。

事業如此成功的愛蓮,其婚姻並不一路坦途,而是磕磕絆絆,離了兩次婚,在古稀之年,又回到初戀身邊。

她到底經歷了什麼,聽我慢慢說起。


戴愛蓮:中國舞蹈界的女神,為何在古稀之年,又回到初戀身邊?


愛蓮(左一)

1916年,愛蓮出生在特立尼達,中美洲加勒比海南部的一個小小島國。因祖輩多年前從廣東新會到特立尼達經商,從小的她,上有兩個姐姐,家境殷實,過著衣食無憂的生活。

目光敏銳的讀者看到廣東新會,是不是眼前一亮?沒錯,與梁任公梁啟超同鄉。若建築大師梁思成遇見舞蹈大師戴愛蓮,肯定會幽默地調侃一下“老鄉見老鄉,兩眼淚汪汪”哦。

當然,愛蓮已是移民後代,從小一口流利的英語,而對於母語,可是不靈光的。實質上,她就是一個長著東方面孔,黑頭髮,黃皮膚,亮眼睛的香蕉人。

愛蓮從小就顯露出舞蹈天賦,一聽見音樂,她就會自己跳起來,節奏感就像海島上小巧玲瓏的蜂鳥般靈動活潑。在她7歲時,她就登臺表演了自編自演的獨舞《小雞》。12歲時,愛蓮考入了當地芭蕾舞蹈學校,專心學習芭蕾。

但自從愛蓮父親染上賭博的毛病後,十賭九輸,家境漸漸中落。身居多年少奶奶的母親,是個要強的人,不甘坐以待斃,決定出去工作。她先去英國學習裁剪,後又轉道巴黎學做氈帽,學成後回到特立尼達。

1930年,母親帶著女兒來到英國,從此愛蓮開始了她在英國的舞蹈之旅。愛蓮先是進入著名舞蹈家安東·道林的芭蕾工作室學習,那一年她14歲,正是花季少女。

很多人都說,學芭蕾是件枯燥的事情,只有足夠吃苦的人,才能堅持。可在愛蓮這裡,她卻說,芭蕾是快樂的,尤其上老師安東.道林的課,完全是一種享受。因為老師傳授她的是科學的芭蕾訓練方法,組合是那麼富於樂感,那麼舒暢,毫無苦澀可言。

愛蓮明言,很多人以為的苦,其實來自於不合理的訓練方法以及生活方式,如睡眠不足,飲食不當,排練過度等,而不是芭蕾的原因。

就這樣,愛蓮在跟隨道林學習的同時,也具備了區分教員水平好與差的能力。她堅持認為,有個好老師非常重要,因為不好的教員會教壞學生。

在金髮碧眼的英國舞蹈界,又矮又小的愛蓮,其東方面孔顯得很另類。有人直言不諱地問道林,您的學生裡怎麼可能有一箇中國小孩呢?

道林毫不掩飾自己的得意,當然可能了,因為她有天才的素質!

愛蓮深得道林老師的鐘愛,她覺得自己很幸運,一直得到周圍的人,如父母、同學,特別是老師的鼓勵。


戴愛蓮:中國舞蹈界的女神,為何在古稀之年,又回到初戀身邊?


可是富家女,也要經受考驗滴。

1936年,愛蓮父親破產。他無法負擔女兒們在英國的生活,便催促她們歸家。倔強的愛蓮想,現在回去,固然可以教舞蹈謀生,但這不是我的目的,不能回去。二姐回去了,愛蓮隻身一人留在英國,那一年她二十歲。

愛蓮從無憂無慮的富家女,轉眼成為典型的“無產階級”。

父親資助的錢,付過房租之後,只夠吃兩天的飯。為了生計,愛蓮開始在電影裡跑龍套,做服裝模特。總之,仗著年輕,一身豪氣,反正一個人吃飽了,全家人不餓。可是有時,她真的連飯錢都沒有掙到。三十年代的英國,正值經濟大蕭條時期,為了填飽肚子,愛蓮時常疲於奔命,甚至為沒有路費而發愁。

這段日子,是愛蓮最艱難的時期。

她考入尤斯.雷德舞蹈學校,成為免費學生。而離開學還有兩個星期,說好成為相識畫家的繪畫模特,可以維持生計。誰知,1939年9月3日二戰爆發後,這位身為猶太人的畫家,無心情作畫了。

此時的愛蓮,面臨斷頓的風險。山重水複疑無路,柳暗花明又一村。此時,她生命中的一個重要人物,閃亮登場。他,就是威利.蘇考普,奧地利人,雕塑家。

威利願意為愛蓮獨有的東方面孔雕塑,願意為愛蓮提供住宿和食物,但他只是個窮藝術家,不能提供報酬。

一切no care,愛蓮直言,我不是為賺錢而做事情的,只要你的錢夠應付兩個人的生活,我可以做飯,保證你吃飽!

兩人一拍即合,威利負責雕塑創作,愛蓮負責後勤保障。

專注於工作的人,是最美的。在愛蓮眼中,威利不單單是一個藝術家,準確地說,他的表現就像一個勤勞的工人,每天耐心地與泥巴打交道,捏來又捏去,毫不厭倦,永不止息。

她每天都在觀察著性格溫柔友善的威利,在愛蓮的眼中,他就是一個帶著光暈的工作狂。

威利壞了的衣服,曾在女子學校學習過的愛蓮會為他補,還補襪子;

威利飢腸轆轆時,愛蓮會端出熱氣騰騰的食物,兩人大快朵頤;

能幹的威利,每逢家中用具有了毛病,準能第一時間修好;

週日,兩人同去森林散步時,有水處,威利會抱起嬌小的愛蓮,以免她弄溼鞋子。

充滿煙火氣息的柴火油鹽,傾訴著一個個愛的痕跡。

愛的萌芽,悄悄生長在兩人的內心。但大她九歲的威利,已有未婚妻西蒙,是法國銀行家的女兒。

一日,威利問起愛蓮生日,1916年5月10日。而西蒙的生日,恰是1917年5月10日。

你說緣分不緣分?兩人無語,終是相見恨晚。

一次,爐子出了毛病,做不成飯,愛蓮就忙中偷閒,在花園裡採花。外出的威利回來,看見花中的女神,下意識地叫了起來:”你穿得那麼漂亮,但我不會接受你的!“

直男的威利,不打自招,我已訂婚,不會再與你戀愛,不要誘惑我。

言為心聲,威利吐露了心中的大實話,我愛上了你,但我要遵守諾言,與西蒙結婚。

此時的愛蓮,只是淡淡一句,我沒那麼滑頭,想討你喜歡,你就放一百個心吧!

美麗的女神,也是傲嬌滴,你有你的未婚妻,我也會有我的幸福,我要忘記你。

但愛蓮萬萬沒想到的是,兩週的共同生活,威利在她心中,已牢不可破地佔據一個重要的位置。

人的記憶,究竟不能為人所控,越想忘記的人,越是忘不掉。情不知從何而起,一往情深,而這兒,就是愛蓮的宿命,兩週的朝夕相處,影響了她的一生。


戴愛蓮:中國舞蹈界的女神,為何在古稀之年,又回到初戀身邊?


愛蓮離開威利,去了倫敦,而後轉道回國,抗戰中的祖國。

在香港,愛蓮抑制不住思念的翅膀,寫信給威利,希望兩人保持聯繫。

忘不了那句話,真正想要留在你生命中的人,總會找到辦法留下來。

而威利的回信,的的確確讓愛蓮若有所思。他抱怨愛蓮走得太快了!自此,愛蓮明晰威利也是愛她的,如果她不離開,兩人會有一個新的世界。

只是離開一個地方,風景就不再屬於你;錯過一個人,那人便與你無關。

至此,愛蓮與威利,一個在中,一個在英,地域的不同,兩人漸行漸遠。

後來,愛蓮在自傳中說:“我一直在努力忘記,卻總也忘不了。”

1940年春,愛蓮抵達香港,她一心一意投奔的是她所仰慕的孫夫人宋慶齡。就憑著在倫敦時,她曾為“保衛中國同盟”募捐。於是宋慶齡決定以保衛中國同盟的名義,請她在半島酒店音樂廳舉辦一次舞蹈演出音樂會,為抗日後方籌款。

畫家葉淺予也在香港,受國民政府委派,擔任《今日中國》雜誌的負責人。

愛蓮不通母語,葉淺予用他中學水平的英語,輔之以畫筆,兩人竟也默契有加。一個是舞蹈家,身材矮小,舞技嫻熟;一個是畫家,高大英俊,靈動的筆下,愛蓮的舞姿維妙維肖。

葉淺予的才華與能力,理解與陪伴,讓身處陌生環境的愛蓮如沐春風。半個月的相處,讓兩人感情急速升溫。

他有那麼多的優點,我一定會愛上他!若能真正愛上他,我就能忘了以往的一切。

天上掉下個林妹妹,愛蓮充滿小女生的迷戀,令處於感情空窗期的葉淺予深陷愛河。葉曾有過一段婚姻,與文盲的元配妻子育有一兒一女;又曾有過一位紅顏知己,可是那個她,又另有懷抱。

恰好的時節,恰好的他(她),一切恰恰好,愛蓮開始了第一次婚姻。那一年,她24歲,而葉淺予33歲。

兩人的十年幸福生活,在葉淺予筆下,實屬神仙眷侶——

我和愛蓮在那幾年就互相當對方的跟班了。她開表演會,我就給她打雜、當翻譯、做飯、做舞臺監製,而我忙碌時,這些事情又輪到她替我做。我們兩人的關係就像一對跑江湖的夫婦,女的跳舞,男的擊鼓。

可對從小呼吸自由空氣的愛蓮而言,總覺葉不能理解她。每次她談及她的藍顏知己威利,丈夫都不要聽。他認為,那是你們過去的事情,你個人的私事,你獨自處理好了。

而愛蓮,卻希望兩人心平氣和地討論,丈夫能幫她走出這段感情的創傷,讓她明瞭青山依舊。

十年,愛蓮都感覺兩人的心不能貼得很緊,丈夫始終未能理解她內心深處的糾結。失望,還是失望,這樣愛蓮一直無法忘卻與她情意相通的威利。

縱使舉案齊眉,到底意難平。

愛蓮以她獨有的勇氣,毅然決然地與葉離婚。在葉看來,他男人式的自尊,令他無法挽留愛蓮,只能含淚放手。十年幸福的生活,從此令葉一直無法釋懷。

1956年,愛蓮嫁給了她的同事,小她許多的舞伴丁寧。

她想當然認為,工作中配合如此默契的男子,一定會帶給自己期待中的浪漫幸福。

老牛吃嫩草,小的看中老的錢,在許多人看來,這注定是一樁草率的婚姻。

不要用世俗的眼光,看待愛情,只是性格、為人處事,關係到婚姻的長治久安,兩人最終分道揚鑣。

據說,文革中,在愛蓮最為低沉時,這位年輕的男人捲走了她全部錢財。孰是孰非,已不再重要。多年後,愛蓮回想兩次婚姻,淡淡一句,葉淺予是值得尊重的,是永遠的朋友;但丁寧這個人,我已當他不存在了。

當你毫無保留地信任一個人,最終只會有兩種結果,不是生命中的那個人,就是生命中的一堂課。

愛蓮,冷暖自知。


戴愛蓮:中國舞蹈界的女神,為何在古稀之年,又回到初戀身邊?


1947年戴愛蓮、葉淺予在上海

時間的指針,劃過1979年。那年,在英國倫敦舉辦“拉班百年誕辰紀念”的國際會議,西蒙作為拉班中心的高級教師,邀請愛蓮赴英參加會議。

幾近四十年的離別,愛蓮終與威利相見。那天的威利,白色西裝,非常瀟灑,他已成名人,享有女王頒發的“爵士”稱號。

讓名譽的歸名譽,讓友誼的歸友誼。

坐在威利家的後花園裡,兩人長談分別四十載的悲歡離合。愛蓮動情地面對威利,多少年了,我一直無法忘記你!

是啊,威利也無法忘記愛蓮當年為他洗手作羹湯的點點滴滴。

從那時起,愛蓮作為中國的舞蹈使者,每年都要去英國或途經英國,每一次,她總會與威利、西蒙夫婦見面。多年的友誼,已化成一種親情,一首此情不渝的歲月長歌。

每次見面,愛蓮總會感到幸福愉快,他們總有說不完的話和聊不完的事。

1993年,西蒙去世,當時的愛蓮,就在倫敦。

故人恰似庭中樹,一日秋風一日疏。

1994年,威利獨居,輕度中風。

此時,威利傷感地看著愛蓮,你能留下陪我嗎?

87歲的男主,試問78歲的女主,你是否願意為我停留?

愛蓮很清醒,兩人終究不是少年伴侶,終要得到威利兒女的同意。

威利的兒子米歇爾表示:愛蓮阿姨能陪伴父親,對兒女而言,是最好的安慰。

曾幾何時,米歇爾要為父親找保姆,照顧其起居,但威利不同意,只求與愛蓮相伴。

自此,愛蓮成為威利的良伴,兩人朝夕相處。直至1995年,威利去世。

米歇爾贊其愛蓮阿姨,你真像天使一樣好!

此時,補上一個缺口,英國皇家舞蹈學院的大廳裡,愛蓮頭像的雕塑者,正是威利,那位後來的爵士。

回到北京居住的愛蓮,書桌上永遠擺放著這尊頭像的仿製品,還有威利的照片……

從1939年9月的秋天,直至2006年2月愛蓮的離去,幾近七十年的情深意長,終究劃上了一個完美的休止符。


戴愛蓮:中國舞蹈界的女神,為何在古稀之年,又回到初戀身邊?


愛蓮與威利

愛蓮的故事,若在年少時讀,也許會認為她矯情;人到中年,走過歲月的河,知道每個人都有自己的不易,都有自己要翻越的山丘。那句話怎麼說滴,如果你沒有經歷過別人所經歷的事情,就不要輕易地去評判一個人的過去。人是複雜多變的,每個人都有很多面。我們越成熟,越能夠理解別人的不同面。

知乎上有人提問:你最希望自己年輕的時候,該知道哪些道理或者懂得哪些事情?

贊得高讚的回答是:內心的的感受遠比外面的大道理重要。

人這一生,戴著面具,面對別人,表演給別人看,其實這並不重要。人最終需要面對的,是自己的內心——這才是最重要的。

人生,並非十全十美。人總是在不斷的失去中才明白,沒有把握住的幸福終是這一生最大的遺憾。一個人最大的智慧,是透過別人的閱歷而讀懂自己的未來。

九月是很好的月份,中秋月圓,雲淡風清,溫和爽颯。願你在收穫的季節,梳理自己內心的感受,體味自己獨到的幸福,活成自己喜歡的樣子……


戴愛蓮:中國舞蹈界的女神,為何在古稀之年,又回到初戀身邊?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