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年美國爲什麼要和越南打一場戰爭呢?

z先生是不是認為我


主要是美國為了控制社會主義力量的發展,防止東南亞被社會主義力量所滲透,而這樣一來美國就介入了越南戰爭。



上世紀50年代,隨著戰爭的失利,法國在越南失敗,開始撤離,留下南越政權和北越分庭抗禮。而此時,經歷過朝鮮戰爭的美國擔心北越攻下南越,進而向東南亞地區擴張,傳播社會主義,直接威脅美國等國的利益,所以美國開始進入南越,介入越南問題。



最初美國並沒有直接加入對北越的作戰,主要是對南越軍隊提供訓練指導等工作,並提供一些武器裝備等物資支持。但是後來隨著局勢的發展,美國也開始正式投入作戰,和北越軍隊直接發生衝突,美國在南越派遣了大量部隊,開展了大量作戰行動,比如溪山、順化等等戰役。



但事後來美國由於包括財政問題、國內反對聲,以及將重心放回歐洲等考慮,準備撤軍,將任務交給南越軍隊完成,同時北越、南越、美國等簽訂了和平協定,於是美國正式開始撤軍。但是僅僅不到兩年,北越便想奪回南越,在不斷的交戰中南越軍隊作戰不力,而美軍也沒有再次干預,最終南越共和國滅亡,北越勝利,宣告了美國的越南戰爭徹底失敗。




戰壕


越南和朝鮮半島特別相似,都有一條阻隔南北的線,朝鮮半島是38線,越南是17線。而南北對立,是越南戰爭的真正原因。美國身不由己亂入,並沒能全身而退。不得以自釀苦果,吞下了亞洲現場第二枚失利的苦酒!


二戰結束後,日本人撤出越南,留下了權利真空。作為老牌勢力範圍,法國支持的越南王室建立了南越政權,而北越則被滿世界盛開共產花的蘇聯扶持,胡志明建立了北越政權。一個國家南北分治自然不行。談不攏就打吧!法國被鄰居打的滿地找牙,只剩一口氣活下來自然沒能力保住南越,就將南越的政治利益都教給了美國。美國顯然在朝鮮戰爭中好了傷疤忘了疼。覺得保住那條線不成問題。而南越對美國的亞洲利益更重要,就欣然接受了。為此,接了法國的燙手山芋,派出了軍事部署。


不過美國顯然低估了越南人的決心,北越政府先後於1959、62、64、65年不斷推進他們的統一計劃?而南越雖然得到了美國的軍事支持和訓練,卻根本不是對手。直到1965年北越徹底站上了南越的土地,美國徹底無法坐視,被動的參與了越南戰爭。而這一打,就是十年。

越南戰爭對於美國來說就是噩夢,美國國內隨著傷亡人數的增加,厭戰情緒持續高漲,對戰爭的討厭也催生了一系列政治事件,而水門事件的發生導致尼克松下臺顯然也是人們的一種不信任意願的宣洩!



1973年,尼克松的水門事件轟轟烈烈,處於國內政治和民意的考量,經過談判,美國決定撤出越南戰爭。這一場既沒有裡子,也沒有面子的戰爭使美國社會千瘡百孔,急需要停下來修補自身。美國決定從南越撤軍,拋棄自己的保護了十年的傀儡。越南南北實現了短暫得停戰。隨後,沒了美國人的越南烽煙再起,南越毫無抵抗之力,1975年,越南統一。美國參與的越南戰爭徹底失敗。光腳的戰勝了穿鞋的。

可恨的是,這群光腳的以為打敗了美國就能稱霸世界了。開始覬覦起曾經幫助了他們的中國。但顯然他們吃了豬油蒙了心,人民解放軍豈是好惹的?雖然付出了一定代價,但也給他們這群沒良心的上了一課,你們那點玩意,還是在家自己山頭插旗稱大王吧!

一家之言,多岐為貴。贊同的幫忙點個關注,不贊同也請稍安勿躁,歡迎留言探討!


君箋雅侃紅樓




這要從二戰結束後說起,當時蘇聯和東歐國家在華沙成立了一個政治軍事同盟,叫華約;之後美國人也不甘示弱,聯合西歐各國成立了一個北約,也一個政治軍事同盟,用以與華約對抗。華約在東歐鉅變後就解散了,而北約的勢力卻至少還在擴大。

在蘇聯領導人看來,社會主義運動進入了一個新的高潮,應該向外輸出革命。其本質意義就是指要讓那些不是社會主義的國家也變成社會主義國家,這就要打破二戰後美蘇之間達成的平衡格局。

越南在二戰前是法國的殖民地,二戰中被日本佔領。之後以胡志明為首的越共就開始發動人民群眾展開了山地游擊戰,主要是越南北部發展自己的勢力。

二戰結束後,先是胡志明在河內成立了越南民主共和國,然後是前越南國王在法國的支持下西貢建立了越南臨時政府。

因為北越有蘇聯的支持,法軍在越南被擊敗投降,法國把在越南的權益轉讓給了美國。在美國的支持下,1955年10月,南越公民投票,取消帝制,建立了越南共和國。南越和北越以以北緯17度線劃界,南北統一選舉的事再論,當時雖然劃定了最後期限,但根本沒有實現的可能。



自從美國接手南越的監管後,就派出一支軍事顧問團,幫助南越訓練自己的軍隊,用來抵抗北越的進攻。

從一開始美國沒有在越南打仗的打算,因為亞洲不是美國戰略的重點,也就是說越南和朝鮮的戰爭都不是美國的主動行為,是後來被動捲進來的。當時西歐的局勢非常混亂,法國和意大利的共產黨游擊隊控制了這兩個國家,其它國家的共產黨也活動頻繁。美國人不得不把重心放在和自己同種同源的歐洲主流國家身上,嚴格防止在蘇聯的支持下,共產黨在西歐建立自己的政權。

在這樣的情況下,剛開始稱霸全球的美國對亞洲有點力不從心,採取守勢。相反蘇聯自己不敢挑戰美國,就鼓動自己的小兄弟北越和朝鮮向南越和韓國發動進攻,來擴大共產主義在全球的版圖。

另一方面,我們也要看到,雖然亞洲不是美國的重點,但南越卻是一個重點。如果北越統一了南越,就打開了通向東南亞的門戶,就嚴重損害了美國在亞洲的利益,也打破了二戰後各國談判後勢力劃分的平衡。站在這個立場上,美國人是絕對不允許南越出現任何問題的。



雖然南越和北越劃分了各自的領土和分界線,但雙方之間的衝突一直存在。南北雙方都是自己的國家內部,對敵對勢力進行嚴厲打擊。

1959年,北越決定推翻南越政權,開始向南越派出人員,協助南越成立了越南南方民族解放陣線。

1961年4月底,美國總統肯尼迪決定增加駐越軍事顧問和派遣首批特戰部隊,對越南南方民族解放陣線展開空中打擊。

1962年,越南南方民族解放陣線在北越和蘇聯的支持下,力量大大增強,甚至擊落了一架美國直升機。美國政府開始幫助南越訓練了幾萬名的民兵,並建立了軍事觀測點,防止越南南方民族解放陣線的偷襲。


1964年,北越開始派出軍隊,直接進入南越,協助越南南方民族解放陣線作戰。在這一年的下半年,北越襲擊了美國的軍艦,美國展開了大規模的報復,越南戰爭從這一時期開始升級。

從1965年開始,美軍開始直接派出軍隊,直接參與對北越作戰。



早在1961年,在美國的支持下,東盟正式成立。1967年,在越戰進入高潮後,東盟更是強化了反共職能,建立東南亞各國的協防體系,在政治軍事各方面進行合作,防止越南共產黨向這一區域滲透。

另一方面,在蘇聯和中國的支持下,北越的軍事力量得到了大大加強,攻勢非常凌厲。美國不得不多次向越南戰場增兵,但傷亡數字也一直在增加。

鑑於美國在朝鮮戰場的教訓,美國人民不願意有更多的人員傷亡,何況不是為了本國的利益而戰。國內的反戰運動此起彼伏,美國政府不得不考慮用其它方式解決越南問題。

正好在這個時候,中國和蘇聯的關係開始破裂,進入了敵對狀態。相反中國和美國的關係逐漸升溫,甚至毛澤東也開始學習英語,以方便可以直接和美國代表交流。

同時,美國總統希望快速解決越南戰爭,向越南派出了更多更強大的軍隊,甚至陸海空三軍協同作戰,給北越軍隊造成了很大打擊,迫使雙方回到了談判桌前。



1973年,作戰各方在法國巴黎進行了談判,最終達成了停止協議。美軍撤出了南越,南越和北越也實現了停戰。

當美軍撤出南越後,北越的軍隊在全民皆兵的戰略思想指導下,快速恢復了戰鬥力。1975年4月30日,北越的軍隊大規模開進南越,越南真正實現了統一。這同時也標誌著美軍在越南戰場上的徹底失敗,也是在亞洲戰場上在朝鮮戰爭之後又一場失敗。

統一後的越南政府並沒有停下戰爭的步伐,在蘇聯的支持下,又開始向中國挑釁,被英勇的中國人民解放軍打的毫無還手之力。

在這個時候,東南亞各國也加強了軍事政治合作,對越南展開了除軍事之外的任何打擊。越南的日子越來越難過,蘇聯解體後,失去靠山和援助的越南就更加沒有辦法堅持下去了,開始停止了近十年對中國的騷擾。

之後,越南被迫向中國學習改革開放,加強了經濟建設工作,中越關係才得到了緩解。當然美國為了打擊中國,美國和越南的戰略伙伴關係比中越關係更加緊密。


新知傳習閣


越南戰爭是人類近代歷史上的一次重要事件,他是當時以蘇聯為首的社會主義國家陣營,與以美國為首的社會主義國家陣營在越南進行的一次較量。這場戰爭從1959年開始,到1975年接觸,總共打了16年,最終以美國失敗撤出越南而結束。

從當時的國際格局上來看,由於二戰之後紅色蘇聯的崛起,以及社會主義思想在全世界的廣泛傳播,社會主義革命已經成為當時落後國家,想要擺脫西方發達資本主義國家奴役的重要工具。

當時的東南亞不僅僅是越南社會主義革命搞得風聲水起,連當時的印尼、馬來西亞、泰國等國也同樣在醞釀著社會主義大革命,所以美國如果不能及時遏制住社會主義思想在東南亞的擴散的話,其後果對於美國來說是難以承受的,這也是美國為什麼要花費巨大的人力、物力、財力去打越戰的主要原因。

美國當時打越戰的主要原因有以下兩點:

1、撲滅東南亞地區社會主義革命。

當時的社會主義革命幾乎席捲了整個東南亞地區,而不僅僅侷限於越南國家,比如當時的印尼就有超過300萬的共產黨員,此外馬來西亞也有大量的共產黨員在二戰時抗擊日本侵略者。

所以美國在二戰之後撲滅社會主義革命運動,是一場幾乎涵蓋了整個東南亞的運動,越南只是其中之一,所以越戰的戰鬥最激烈,只不過由於越南由於最靠近社會主義國家等原因。

美國人如果消滅了越南的社會主義力量,那麼就等於掐滅了社會主義思想向南擴張的通道,這對於美國把握對整個東南亞的控制力是至關重要的。

2、保障美國在亞洲地區的戰略佈局。

越戰對於美國的來說,並不僅僅是對越南領土的控制。而且也是對美國在亞洲地區進行戰略佈局的一次重大挑戰,其主要目的就是為了保障美國對亞洲地區重要節點的保衛工作。而這個戰略節點就是馬六甲海峽。

熟悉地理的人都知道,馬六甲海峽是鏈接亞洲和歐洲的一個重要海上通道的節點,美國控制住了這裡,就等於是卡住了整個亞洲通向歐洲的咽喉,如果當時的美國不在東南亞地區撲滅各國的社會主義運動,那麼隨著運動的興起,東南亞各國必然會改變“顏色”,投入蘇聯人的懷抱。

如果這樣的話,美國是不可能再有機會取得對馬六甲海峽的及周邊區域的控制權,這樣的話美國不僅僅會失去整個東南亞,也會隨之威脅到澳大利亞、新西蘭等美國傳統盟友的國家安全,因此美國如果想要繼續領導西方世界,那麼就必須要在越南和社會主義陣營來一場正面的較量。

所以在上世紀中頁發生的越戰,事實上並不是美國與越南這兩個國家的較量,而是社會主義陣營和資本主義陣營在東南亞地區的交鋒,雙方你來我往可以說有勝有負。

雖然美國失去了越南,但是保住了馬六甲和東南亞其他國家,基本上還是達到了控扼亞洲重要節點的戰略目的,而對於社會主義陣營來說,在東南亞的土地上又升起了一面社會主義旗幟,也可以說是一次重大的勝利。


落下m


美國在撤軍越南之後,不少政府官員表示越南戰爭時美國為了面子而打的,當時美國的戰略重心在西歐地區和中東地區,至於亞太地區,其實美國已經控制了馬六甲海峽,加上第一島鏈的存在,美國是不太願意打越南戰爭的,但是最後為什麼還要參戰,簡單來說就是“雞肋食之無味,棄之可惜“。

在1955年的時候,美國扶持一個吳庭豔政權,也就是我們所說的南越政權,美國當時的想法就是以17度線為界,如同朝鮮和韓國一樣。但是當時的北越軍隊卻在胡志明的指揮下發起了統一戰爭,這顯然是在挑戰美國,而其實美國是可以不參戰的,畢竟當時美國的智庫也不建議參加越戰。

美國當時不願意參戰主要是忌憚中國,因為朝鮮戰爭中,美國的慘敗陰影還沒有散去。但是美國採取了空軍介入的手段,也就是派出了空軍轟炸北越,並且派出了艦隊對北越進行封鎖,不過這時蘇聯也跑來蹭了個熱度,這時美海軍就開始同蘇聯艦隊博弈了,結果就是蘇聯人乖乖的走了。

蘇聯的妥協讓美國認識到了蘇聯不會參戰,加上中國當時只是要求美軍不能越過17度線,所以出動空軍之後,美國總統杜魯門大手一揮,選擇了增兵南越,只是令美國人沒有想到的是,北越的游擊隊這麼難纏,經歷長達十多年的越南戰爭之後,美國承認了失敗,加上戰略的轉移,使得美國放棄了南越。


小司馬遷論史


1945年二戰結束後,越南共產黨領導人胡志明在越南北部地區建立了一個“越南民主共和國”,也就是我們熟知的“北越”政府。與此同時,越南南部還在法國殖民者的控制下。1954年時,北越在我國和蘇聯的大力支持下,擊潰了佔據越南南部的法國軍隊,迫使法國人退出越南。但法國人撤退後,美國人的勢力又滲透了進來。


(中南半島各國)

日內瓦會議後,越南北部仍然由胡志明統治,南部則落到了親美國和親西方的吳庭豔手中。1955年,吳庭豔在美國的支持下建立了一個“越南共和國”,也就是南越政府。從此,南越和北越的對峙正式形成。從1959年開始,北越政府不斷出兵南下。胡志明用意在於消滅南越政權,用共產主義統一越南,卻不知道此舉觸犯了美國政府的底線。

(北越與南越分治)

當時已處於美蘇冷戰的白熱化階段,美國總統艾森豪威爾將中南半島看成影響冷戰的關鍵戰場,因此決定大力扶持南越政府,美國出兵越南表面上看是在對抗以蘇聯為首的共產主義,實際上是冷戰的加劇的表現。對美國而言,如果信奉共產主義的北越政府統一了越南全國,勢必成為蘇聯政府的馬前卒,同時還會削弱美國在中南半島的影響力。

從1961年開始,美國軍方開始介入越南戰場,幫助南越軍隊與北越軍隊作戰。不過由於南越政府腐敗無能,導致戰場形勢急轉直下。為了扭轉戰場形勢,美軍決定找藉口擴大戰爭。1964年8月4日,美國的一艘驅逐艦馬多克斯號宣稱自己在越南北部海域遭到了北越魚雷艇的攻擊。美國政府旋即以此為藉口,出動大批戰鬥機轟炸北越海軍基地。這就是著名的“北部灣事件”。此後,美國宣佈與北越政府爆發全面戰爭,把大量的海、陸、空軍隊紛紛投入到越南戰場上。



在越南戰爭中,美國雖然憑藉武器的優勢重創了北越軍隊,但終究無法徹底消滅北越,而美國自身卻深深地陷入了戰爭泥潭中。這場緩慢又拖沓的戰爭所帶來的財政赤字以及美軍的大量傷亡使得美國國內的反戰情緒越來越高,群眾紛紛譴責美國政府。

1973年,已經略顯疲態的美國政府終於決定放棄南越政府,開始撤軍。美軍撤離後,虛弱的南越政府根本無力抵抗北越,旋即被北越軍隊攻滅。

1976年,北越政府宣佈統一越南全國,建立了今天的越南社會主義共和國。

根據美國方面的統計,在整個越南戰爭期間,美軍共損失8612架飛機,包括3720架固定翼飛機,4892架直升機,5萬餘美軍士兵陣亡,30多萬人受傷。相比之下,越南受到的創傷更加慘重。儘管北越政府統一了越南全國,但這場越南戰爭造成160多萬越南人死亡和1000多萬難民流離失所。隨後越南又先後與柬埔寨、我國爆發戰爭,導致國內進一步崩潰,發展陷入遲緩。


國史檔案


二戰結束後的國際主題是冷戰,以蘇聯為首的社會主義陣營和以美國為首的資本主義陣營為了擴張勢力在世界各地進行明爭暗鬥。在東亞地區,雙方的爭奪點主要在兩個地方,一個是朝鮮半島,另一個就是越南。

越南的形勢和朝鮮半島類似。二戰時期越南被日本佔領,日本戰敗後,蘇聯扶持的越南共產黨在越南北部建立了政權,即“北越政府”,而法國人為了重建在越南的殖民統治,則出兵越南,扶持越南末代皇帝為傀儡。1946年底,北越為解放全國發起了抗法戰爭。經過9年的戰爭,法國人被趕出了越南,而美國人又接踵而來。

1955年,根據日內瓦協議,越南以北緯17度為分界線南北分裂,北方為共產黨領導的越南民主共和國,南方為吳庭豔領導的越南共和國。

越南南北分裂後,雙方發展態勢完全不一樣。北越思想統一,政治清明,而美國扶持下的南越則政治腐敗,不得人心。從1959年開始,北越不斷對南越用兵,並於1960成立了越南南方民族解放陣線,南越政府為此焦頭爛額。

由於美國在朝鮮半島吃了虧,所以就不能在越南重蹈覆轍,一旦越南失守,整個中南半島乃至東南亞地區都有可能被蘇聯控制,所以美國要盡全力遏制蘇聯在越南的影響力。最初,美國在越南進行“特種戰爭”,即為南越政府提供大批軍事援助,並派出軍事顧問、特種部隊,提供空軍支援。但腐敗的南越軍隊卻被北越按在地上摩擦,南越政府又接連出現三次政變,岌岌可危。

眼看“特種戰爭”瀕臨破產,南越政府一觸即潰。為了挽救敗局,美國只能親自出手。1965年美國直接參戰,派出大批軍隊進入越南,美越戰爭正式爆發。

雖然美國的軍事裝備要遠遠強於北越,並持續對北越進行大規模轟炸,給北越造成巨大人員傷亡,但由於美國陸軍不能越過17度線,所以無法徹底擊潰北越軍隊。曠日持久的戰爭給美國帶來了巨大的財政負擔和人員損傷,近6萬名美軍陣亡。此時,美國國內爆發了聲勢浩大的反戰遊行。面對巨大的壓力,美國只能承認失敗,於1973年將軍隊撤出越南。

美國撤軍後,南越軍隊接連潰敗,失敗只是時間問題。1975年,最後一批美國人乘直升機離開了越南,南越政府宣告投降。1976年1月,越南社會主義共和國成立,越南完成統一。

在越南失敗後,美國在冷戰中處於守勢,為了打開困局,美國轉而同我國恢復了外交關係。而在戰爭中受損嚴重的越南則沒有進行經濟建設,反而在蘇聯的支持下,發動了對老撾和柬埔寨的侵略,並持續騷擾我國,但都遭到失敗。蘇聯解體後,失去靠山的越南改變了對外政策,不僅恢復了同美國的關係,還開始進行經濟建設,和周邊國家的關係也得到修復。


石頭說歷史


美國之所以會介入越南戰爭的原因,我們其實可以理解為是一種大道之爭,在當時的世界上有兩股強大的勢力互相制衡著,其中第一股勢力就是以蘇聯為首的紅色信仰陣營,第二股則就是以美國為首的西方陣營。

蘇聯陣營是崇尚著集權的,在他們傳播的信仰下,士兵們會變得極其勇猛,在戰鬥中不懼死亡,從另一種程度上看,其實蘇聯陣營就是披上華麗外衣的軍國主義陣營。

而美國和蘇聯不一樣,它所主導的西方陣營有著另一種與蘇聯截然對立的制度,因為制度的對立,所以以美國為首的西方陣營是很恐懼蘇聯陣營得到擴張的。

南北越的戰爭以及美越戰爭的爆發

在美國介入越南戰爭前,越南出現了兩股對立的勢力,其中最強大的就是有著信仰力量的北越,他們與蘇聯陣營是一脈相承的,而另一股勢力是越南的傳統力量南越,他們是以越南的國王為首的。


雖然南越同樣與美國的陣營格格不入,但是美國為了防止蘇聯陣營在越南擴張,他們不得不選擇幫助了南越,在北越和南越爆發戰爭的時候,美國人給南越提供了許多的武器援助。

不過與韓國曾經的情況一樣,美國所支持的南越在戰爭開始沒多久,就被有著極其強大信仰力量的北越吊打了起來,他們在戰鬥中被打得落花流水,所以美國為了防止蘇聯陣營的擴大,他們最終決定了將自身的軍隊介入到這場戰爭中。

美國人將自己從原本的幫助形象轉變為了主力攻擊形象,調撥了大量的武器、軍隊浩浩蕩蕩殺入了越南的土地上。

然後就爆發了我們所熟悉的美越戰爭,在美國的主力進入越南之前,南越和北越曾經爆發了十年之久的戰爭,而在美國主力進入越南之後,從1965年開始到1973年結束,美國和越南又打了數年的戰爭。


越南戰爭中雙方的傷亡

與之前越南人之間的戰爭不一樣,美國人在主力進入越南之後,北越就開始進入了被壓著打的狀態,在美國猛烈的炮火下,他們是處於弱勢的,不過他們憑藉著越南樹葉茂密的熱帶雨林,他們給美國人造成了非常巨大的麻煩。

即便他們自身的傷亡量很大,但他們始終如同雜草一般,無論烈火如何燃燒,都保持著強大的生命力,無法被真正的集中消滅掉。

雖然在這場戰爭中,蘇聯人並沒有直接介入進來,但是蘇聯卻給越南人提供了許多的援助,而同在蘇聯陣營中的我國也給北越提供了大量的戰爭援助,除了物資、武器上的援助之外,我國對北越最大的幫助就是發展到了極致的游擊戰術。

以北越的武器裝備,他們在正面戰鬥上根本就不是美國人的對手,但是在經過我國提供的游擊戰術訓練後,他們開始憑藉著地利和美國人打起了游擊戰,給戰鬥力極為強大的美國帶來了巨大的傷亡,不過武器的差距終究是太過於巨大,越南人在這場戰爭中實際上是殺敵一百、自損上萬的。

在這場戰爭中,越南軍隊被美國擊殺了一百多萬人,加上各種受到戰爭波及的平民百姓,越南在這場戰鬥中死亡了大概600多萬人,但是美國軍隊的死亡人數卻只有5萬多人,受傷人數也僅有30多萬人而已。

這就是雙方武器上的差距,越南人在這場戰爭中是以人命堆出來的,而美國人卻是以金錢、武器堆砌出來的,在這場戰爭中美國花費了海量的資源,在戰爭過後,對士兵們的補貼也達到了2000多億美金。

而美國最後其實並不是被越南打敗的,他們是因為受到自身國民的抗議影響才決定退出越南戰場的,因為戰爭的持久、花費的巨大、士兵們受傷的重大,還有因為美國軍隊在越南的殺戮慘重。


所以在美國有越來越多的人抗議起這場戰爭後,在國民的脅迫下,美國不得不停止了這場看似永無休止的戰爭,士兵們退出了越南戰場,而蘇聯陣營的信仰也開始充斥在了越南這片土地上。

越南戰爭結束之後的越南

在越南戰爭之前,美國對蘇聯陣營是保持進攻狀態的,但因為這場戰爭的失敗,美國在後來轉入了防守狀態中,而為了制衡蘇聯,美國人最終才打破了冰面,選擇了和我們國家建交。


而越南在一統之後,他們開始不斷地和我國發生摩擦,最終在1979年,我國對越南爆發反擊的時候,越南人用從我國獲得的游擊戰術給我國帶來了巨大的傷亡。

在我國和越南爆發戰爭後,越南人把巨大的仇恨轉移到了我國身上,雖然在這場戰爭中越南人的傷亡人數比不上越南人和美國之間的傷亡人數,但是越南人對我們的仇恨卻要比美國人嚴重的多,最後經過幾十年的發展,越南人普遍親美起來,而對我們,他們卻是極端仇恨的。

這一點從我們國家的人到越南旅遊、工作所受到的待遇可以看出一般,就如同同樣和我們國家接壤的蒙古國一樣,在他們國家裡美國人就是天,我們則是不折不扣的仇人。


所以說美國之所以和越南非打不可,實際上是因為他們的小弟南越實在太次了,根本就不是北越的對手,因此他們才會懷揣著怕蘇聯陣營得到擴張的想法,花費大量的金錢、兵力投入到了這場戰爭中,而在他們在給越南留下了大量的廢墟、耗費了巨大的人力物力後,最終只能無奈地抽身脫離了這場戰爭。


孤客生


越南戰爭是美蘇全球爭霸下的必然產物,對意識形態的爭奪戰達到了白熱化。

1962年,在美蘇雙方彼此不加控制的互相挑釁下,古巴導彈危機突然爆發。

雖然事情得到了圓滿解決,美蘇都各退一步,但人類的毀滅就只差一步,著實把美蘇和全世界都嚇壞了

此後,美蘇雙方也搞了一些不同層級的溝通渠道,甚至雙方還可以派偵察機到對方的地盤去“視察”一下,避免戰略誤判。

雙方都是核大國,直接面對面對抗實在太危險,所以大家都心領神會地選擇歐洲以外的熱點地區進行明爭暗鬥。

不過能吸引兩個超級大國目光的,主要還是在亞歐大陸上,比如中東、東南亞等地,拉美是美國的後院,非洲沒什麼戰略價值,歐洲已被一分為二,而亞洲自二戰後,先後有40多個國家獨立,美蘇各自圈了一些小夥伴,但總體還未“名花有主”。

美蘇兩國都在尋找一個共同感興趣的突破口,來為自己不斷積蓄的能量尋找發洩窗口。

而剛剛擺脫法國殖民的越南,政治上分裂為兩個國家,北越由共產黨領導,南越則依賴於美國扶持,隨著南北矛盾的加劇,就天然地成為美蘇博弈的絕好戰場。

北越一直希望國家統一,而南越長期處於軍人獨裁,漸漸地,南越除了在經濟上好於北越,在政權控制力、軍隊戰鬥力等方面都遠遜於北越。

在蘇聯等國的支持下,北越採用農村包圍城市的策略,在南越廣大的農村地區建立了大量的游擊隊組織,併成立了“南方民族解放陣線”。

南越游擊隊通過土改等手段,迅速取得了廣大農民的支持,南越政府很快發現自己漸漸失去了對農村地區的控制。

蘇聯等國對社會主義陣營的軍事支持向來不遺餘力,這使得北越能持續性地在南方展開軍事滲透等行動。

美國為了保住南越政權,開始幾年主要以軍事援助為主,並派遣顧問團幫助南越政府清剿游擊隊組織。

但是南越政府的軍隊實在太腐敗無能,打了幾年,南越政府的地盤反而越打越小,逐漸形勢岌岌可危。

當然,美國那時隨時可以選擇全身而退,抽身走人,但是畢竟扶持了這麼多年,捨不得!

最終,為了挽救南越這個無能的政權,美國選擇了派遣地面部隊,直接站到臺前,和北越直接對決,最終,戰爭規模越打越大。

這樣,從南越政府圍剿游擊隊開始,直到美軍出動地面部隊,越南戰爭正式爆發

越南戰爭,是一場美國被束手束腳、必輸的戰爭。

40多年的冷戰,美國的戰略核心始終在歐洲方向,北約才是美國的核心利益。

在這個核心利益的制約下,美國不可能在越南投入太多的軍事力量,進行過度消耗。

不然,萬一蘇聯乘虛而入,更甚至端了北約的老窩,那美國人可完全承擔不起這個後果。

越南戰爭中,北約的社會主義陣營的夥伴始終在源源不斷地支援北越,使得北越幾乎可以全民皆兵,不必顧慮生產和後勤的問題,理論上只要北越還有人,就能一直打下去。

而由於17度線的問題,美軍無法深入北越對其進行實質性打擊,光在南方圍毆游擊隊,只能治標不治本,美軍稍一放鬆,南越又是無數的游擊隊春風吹又生。

於是乎,越南戰爭的雙方:美軍束手束腳,無法深入北越,而北越軍隊可以想來就來,想走就走,這在戰略上對美軍極其不利。

越南戰爭打到幾年,就這麼拖來拖去,北越軍隊繼續精神抖擻搞襲擊,美軍則處處防守處處不利。

最終,美軍再也耗不起了,經濟上壓力太大,軍事上士氣低迷,輿論上民眾反對,最後只能草草簽個和平協議,撤軍了事。


雲中史記


美國深度干涉越南戰爭的原因眾說紛紜,主流的觀點是美國要保護自己的越南代理人,南越的吳庭豔政權。當時的吳庭豔政權腐敗墮落,無法擋住北越軍隊的進攻,眼看就要交代。這時候的美國堅信,如果南越倒下,那麼蘇聯的勢力就會越南開始逐步侵蝕整個東南亞。如果蘇聯真的在東南亞樹立實際的影響力,那麼這個亞歐大陸的東半部分就會被蘇聯掌握,中亞印度等地區也會逐步淪陷。這就是當時著名的“多米諾骨牌”效應,一塊倒下,滿盤都會倒下。美國保護南越政權就是要制止第一塊多米諾骨牌的倒下。

當然這只是之前的流行觀點,現今也有很多人認為,美國參加越南戰爭是受國內軍火商的鼓動,即軍工複合體。這些軍火商為了增加武器的消費量,鼓動美國打越南戰爭,從中大發橫財,並且還把要停止戰爭的肯尼迪總統暗殺掉了。這種說法是否準確還有待歷史的繼續研究。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