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症下药”重新定义艺术品交易模式,“艺术区”能否突出重围?

区块链的热度和前几个月项目的“井喷式”增长相比下降了太多。有人把这称之为“寒冬”,也有人说热度下降能让企业在“寒冬”里好好修炼内功,沉下心来做点真正有用的事。近期,圈子里最活跃的项目方似乎变成了一些知名“大厂”:有BAT的不断试探,也有网易、迅雷等巨头的不断发声。

然而,在“寒冬”下持续追踪圈内动态的人,不难发现,在各家大厂和各位名人“信息霸屏”的大背景下,仍然有新项目在默默成长。全球首家艺术家数字交易所,试图将艺术与区块链融合的“艺术区”就在这样的环境下出现。

“对症下药”重新定义艺术品交易模式,“艺术区”能否突出重围?

艺术区动态:

8月23日艺术区正式进入区块链领域8月24日艺术区(AET,Art Block)与溯源链(TAC,Traceability Chain)达成合作8月28日艺术区与申龙紫砂艺术研究所签订合作协议9月14日艺术家数字交易所“艺术区”被ONETOP评为A-级9月22日艺术区与海派玉雕文化协会达成合作 9月26日艺术区(AET)与区块链支付平台SoPay(SOP)达成合作

作为区块链技术在艺术行业的首个落地应用,等待艺术区的是死亡,还是一个带领艺术行业冲出重围的机会?

“对症下药”重新定义艺术品交易模式,“艺术区”能否突出重围?

艺术行业目前主要的痛点在于:

交易渠道少,模式陈旧。基本依赖画廊和拍卖进行交易,常常出现“买家买不到想买的,卖家卖不出想卖的”的尴尬境遇。

买卖双方信息严重不对称,无法进行价值估定。一件艺术品,买方要想得知艺术品的价值,需要收集市场上的大量信息来比对分析,然而艺术品市场严重缺乏流动性,信息流通速度慢,获取困难,卖家的信息也很难准确传达到买方手中。这样,如何度量一件艺术品在当前市场上的价格区间就变得很不容易,艺术品价值无法评估。

真伪难辨。艺术品行业一直无法解决的难题就是艺术品的真伪问题,赝品的频繁出现大大拖累了艺术品市场的前进步伐。

艺术区推出了三种模式:“艺术家时间交易平台”、“权益交易平台”、“艺术品溯源交易平台”,从根源出发,希望通过区块链技术解决艺术品的价值估定、真伪鉴定、溯源、流通四大问题。

艺术家时间交易平台:

“某个艺术家现在在平台上放置了100个小时,你就可以通过这个平台来购买他的单位时间,我们是以【1小时】作为单位时间的。比如说这位艺术家雕刻一块玉的时间是20个小时,那你就可以先购买他的20个小时,然后可以通过这20个小时,来兑换这块玉的所有权权益。”

权益交易平台:

“比如,你购买了某玉雕大师40个小时的时间,那么你就具有这40个小时的’时间所有权’和’时间使用权’,你可以选择计划行使30小时的‘时间使用权’定制玉雕作品一件,‘行权日’为×年×月×日,预计作品完成日×年×月×日。”

艺术品溯源交易平台:

“‘溯源交易’是指,买家可以获得艺术品从‘权益交易’开始到上一次买卖时的全部细节,包括艺术家姓名、作品名称、题材、技法、尺寸、创作时间、使用材料、定制人信息、第一次售卖的时间和买主信息……第 N次转售的时间和买主信息、每次转售的定价等。”

简单的来说,就是将艺术家的时间转变为可以进行链上交易的权益标的,从而获得艺术家创作的艺术品,这种方式优劣兼有。

“对症下药”重新定义艺术品交易模式,“艺术区”能否突出重围?

优势:

量化了艺术家的时间,制定了一套独特的、衡量艺术品价值的“行业准则”。站在艺术家的角度,解决了卖不出艺术品的问题,也可以借助平台宣传自己的作品,省去了很多繁琐的中间步骤;站在卖家的角度,可以将艺术品价值进行大致评估(用所需的单位时间),轻松找到自己想卖的艺术品和喜欢的艺术家。

有效遏止了赝品的交易和流通。利用区块链技术上的优势,记录每一件艺术品的详细信息和每一次交易信息,追踪艺术品的源头。

整合了行业信息,凝聚了艺术行业大量流量。将大量艺术家和买家汇聚在一起,增加了信息的流动性和可交换性,降低了链上每一方获取和使用信息的成本。

项目可以脱离代币进行。艺术区的代币“AET”在整个运作和交易模式中起到的不是最核心的作用,根据白皮书,AET可用于投票、购买艺术家时间、发放奖励等,这些环节都可以用其他的标的来取代,代币和项目本身并无太大技术关联。

团队虽无技术大牛,但艺术行业背景的员工居多,艺术家资源多,行业经验丰富。

质疑:

目前艺术区只发布了白皮书,代码还未开源,无法保证项目的可行性。

根据白皮书,艺术家在规定时间内无法完成艺术品制作,艺术家会获得相应惩罚。然而,艺术品不应该是一个类似“流水线”生产的过程,艺术被环境、作者灵感、甚至创作者的心情而影响,这就导致了作品被创造出来的时间不能以一个标准化的区间来衡量,硬性规定可能会让作品变得劣质。另外,规定时间创作的过程是否会限制艺术家的创新思维也值得思考。

随着时间的流逝和创作出来相同样式的艺术品数量的逐渐增加,艺术家单位时间“越贵” ,其创作出的艺术品也就越贵。按照这个思路站在某一个未来时间点来看,相同样式的艺术品越多,其价格反而越贵,这与艺术品的稀缺性相冲突。

整个模式最核心的问题在于,这种用时间来衡量艺术品价值的做法是否可行。艺术品的收藏价值、观赏价值、保值价值等价值维度适合用时间度量吗?

最后,既然项目的代币可以被取代,为什么不直接省去代币这一价值尺度?是为了蹭区块链和代币的“热度”还是只为了赚钱?

“对症下药”重新定义艺术品交易模式,“艺术区”能否突出重围?

项目现状:

据官方说法:

团队声明,已和“溯源链”、“imtoken钱包团队”、“Sopay”达成合作。

在这个项目发起之后,艺术区只用了1个月的时间,就已经成功签约了1000多位艺术家,并且每位艺术家都会自带流量(也就是他们的粉丝)进来。并且已经完成了日本站韩国站的布局。

计划在未来半年内打算开放台湾、香港、新加坡等5个地区的布局,两年内,布局全球10+个站点,每个站点实现1000+个艺术家的入驻。


本文章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不构成投资建议。任何直接或间接基于本文章所做出的投资行为,需要您自行承担全部风险。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