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衛「搞圈子」,順豐的BAT之路

王衛“搞圈子”,順豐的BAT之路

資本時代的玩法

今天(7月4日),順豐集團官方微信公眾號罕見發佈了一則投資的消息(之前都是給客戶煲雞湯或者介紹相關業務產品)——出資千萬力挺章子怡背書的母嬰品牌漂漂羽毛。順豐集團投資部負責人周家樂和章子怡等一眾明星、股東等出席了漂漂羽毛的首款產品發佈會。

1

這是一次再明顯不過的投資行為。

順豐化身“天使”涉足投資界,聽去可能有些不習慣,但卻已經不是第一次。在這之前的5月12日,順豐創始人、總裁王衛就與包括騰訊、易車、東方資產(國際)在內的諸多戰略投資夥伴,共同簽署了高達40億元的投資協議,投資的對象是一家叫易金的汽車互聯網交易平臺。

有意思的是,就在這次和騰訊聯手投資後的6月20日,馬化騰就組了一個局,並特意邀請了王衛參加,與其他企業家和經濟學者們共同探討粵港澳大灣區發展規劃。馬化騰坦言為了請到王衛“花了很大力氣”;王衛也在現場調侃馬化騰,說自己的低調牌坊從此被馬同學砸掉了。

玩笑歸玩筆,但被馬化騰砸了低調牌坊的王衛顯然有著更多的思考,他說企業創新很大程度由老闆的一念之差決定——

“10年前我就留意到馬老闆的騰訊,當時我理解騰訊是QQ,是用來泡妞的,但為什麼10年下來,順豐和騰訊的差別那麼大呢?直到最近,我才明白,是因為一念之差。我的念頭是專注打造內部環境,打磨自身產品,但馬總除了打造內部環節,還有更開放的模式和不同的夥伴合作,贏得更多機會。10年下來,就是兩千億和兩萬億的區別。”

王衛強調,企業要創新,老闆的念頭很重要,不能故步自封,以為自己很了不起,不和他人合作交流,這樣的企業肯定存活不久。“就像我週六日喜歡一個人在山裡騎車,馬總喜歡和二三十人一起爬山一樣,時間久了圈子自然不同了。”

當企業做到一定規模,“圈層文化”是任何創始人都不可迴避的社交話題。企業家的圈子有多大、多深,既是企業家人格魅力和自身影響力的直接體現,也是一種可以轉化成生產力的競爭力。這就是圈子的力量。

同樣的道理,順豐想要構建自己的生態圈,僅靠一已之力不能說永遠不會成功,但在短時間內肯定不會有立竿見影的成效。而王衛一旦產生“搞圈子”的想法,順豐的打法勢必跟著發生變化。

2

靠投資來驅動和完善產業佈局,就是順豐正在發生的改變。

這種改變並非無跡可循。僅2014年6月到8月,順豐就在落地配領域掀起一股併購小旋風,一口氣吞下北京青年報下屬“小紅帽物流”、深圳銀捷速遞、四川星程宅配物流等三家區域落地配公司。2015年初,又低調入股“三通一達”發起和成立的蜂網,佔股20%;隨後又與申通、中通、韻達、普洛斯等物流巨頭共同投資創建豐巢科技;直到2015年7月底宣佈將收購智能快遞櫃行業領先企業速遞易30%-40%股份,一下子將這股“併購旋風”推至最高潮。

雖然順豐和速遞易的這樁案子最終流產,沒能成功。但這一系列舉動所透出信號已經足夠明顯:在“順豐王朝”急速擴張的過程中,為了跑贏時間,除了“自建”,順豐正積極嘗試“併購”或“投資”。這是順豐實現“三流合一”的必經之路,也是王衛為順豐發展按下的“快捷鍵”。

根據媒體公開報道,除了上面我們提到的與速遞業務密切相關的領域,近年來順豐還投資過不少電商品牌。2016年9月,順豐注資了上海格靈信息旗下的一個品牌——球包通,這是國內唯一從事高爾夫球包快遞服務的品牌。此外資料顯示,順豐還投資過牽趣網絡、百米生活、小風科技、午葦農作物等電商企業。

通過這種方式,順豐的觸角得以快速向產業鏈上下游滲透。當然,以順豐目前的投資力度、廣度和深度來看,相比BAT對於生態圈的“瘋狂投資”還是有著很大的差距。

3

就在昨天,國家郵政局官網宣佈菜鳥網絡與豐巢科技就數據共享合作形成一致意見,隨後兩家當事企業也都在自己的官微做了轉發。至此,備受關注的“豐鳥大戰”落下帷幕,算是握手言和。

對於“豐鳥大戰”的結果,很難去判定哪一方贏了或輸了。但可以肯定的是,王衛的“朋友圈”通過這場數據戰爭不但得到了擴大,還增加了很多死忠老鐵。除了老友馬化騰,諸如劉強東、丁磊、王興,乃至李彥宏等,一個都不能少。

開始“搞圈子”的王衛和按下了“快捷鍵”的順豐,或許有一天會走上BAT的路子。其實縱觀順豐近年來的佈局不難發現,順豐已經越來越像阿里。順豐已經形成了一個完整的產業鏈,業務架構上越發趨向於阿里與京東,在電商、快遞、倉儲、供應鏈管理和金融等領域都介入甚深,形成自己的閉環。

這樣的順豐,你期待嗎?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