爲什麼美國醫生看一個病人需要半個小時左右,而中國醫生五分鐘就能看一個?

何心愷


說道美國醫生看病要花費半小時左右時間,而我國醫生看病也就幾分鐘這個問題,一些人可能會認為,中國大夫看病時間短或許是醫技、責任心缺乏的原因。其實不然,那為何同樣是看病,時間上會相差這麼多呢?

美國實施看病全預約制

據不少在國外生活的朋友說,通常在國外看病門診是全預約制的。就是到了你看病的時間你就必須要按時去,且去了之後若不是因為自己有事要先離開,醫生大多最少會用十多分鐘或長達半小時之久的時間來給予病人診治,且期間存在將近一半時間用於對病人教育預防諮詢上。

可若是到了預約時間病人未能按時就診的,那不好意思,只能再重新預約了。且病人若是存在多次不能按時就診情況的,將會劃到醫院黑名單,於是導致不少留學生預約門診需等待長達一兩個月時間,預約需要病人等待這麼長的時間,自然沒道理幾分鐘就完事了,據說中國醫生每天看病量可相當於美國醫生一週的看診人數了。還有國外較地廣人稀,醫生會有較多時間與病人交流。

中國人口眾多,醫生工作量大

而國內,若是也採取全預約制,讓老百姓看病等上一兩個月,那是不現實的,就算等一週通常都會抱怨的,我國人口眾多為了讓病人儘快看上病,國內醫生半天門診人數已經放寬到五十人左右。就這個人數,要是每個病人花費半小時就診,那大概就是二十多個個小時,就算不吃不喝不下班,也是完成不了的。

其實國內也是存在病人就診十幾甚至半小時時間之久的醫院的

一些高端私立醫院,就診質量相比要領先,除了就診助理全程指導,醫生基本上是國內外有名專家,就診時間比較有保障,當然在收費上也是相當高的,對於老百姓來說負擔是比較大的。


光線醫生


這個問題問得好。

現在的大醫院,三甲醫院,地區的中心醫院,專科醫院,基本上都是人山人海,病人是成千上萬,很多的病人排一天的隊,可是醫生看病只有短短的五分鐘。

每一個病人都希望醫生給自己看病的時間越長越好,醫生問病情解釋病情越仔細、越詳細,越好,這是人之常情,也無可厚非。

說句實在話, 中國的醫生也希望能像美國醫生那樣,半小時看一個病人,為什麼現在的醫患關係那麼緊張?為什麼現在不少患者對醫生不滿?“排隊幾個個鐘看病只有5分鐘”,是患者對醫生不滿意、對醫療不滿意的重要原因。

中國的醫生能像美國醫生那樣,看一個病人半小時嗎?

目前看來,絕無可能!

據權威部門統計,2016年,我國每10萬人口擁有240名醫師,美國的數據,2014年(抱歉,我只查到2014年度數據),全美每10萬人口擁有265.5名執業醫師,二者其實差別不大,可為什麼體現在給病人看病的時間上相差這麼大呢?

非常重要的原因,美國看病實施了預約制,而我們,才剛剛開始。

美國醫生看病,一天至多也就約10多個患者,他當然有充足的時間給每一位病人看病,平均下來一個患者正好是半小時,而我們呢?過去沒有施行預約制,病人在同一時段時間內有時更集中,所以,排一天隊看病五分鐘是家常便飯,現在實施預約制比過去有改善,但沒有根本性的轉變。

為什麼?

因為我們的醫院、我們的醫生不可能每天只預約十多個病人!據統計,2016年,我國總的門診和住院人次達到了80億人次,中國的醫生每天要看5、60個病人甚至更多,如果像美國那樣就10多人,那麼剩下的4、50人就一定是往後推,如此,你想想啊,這80億人次的門診量,猴年馬月才看得完?

這,就是在美國預約看病在一個月至半年之間,而我們,基本上可以做到當天掛號當天就診當天住院當天診斷當天治療(少數熱門專科和醫院時間會更長一些)的原因,這也同樣是美國醫生看病半小時中國醫生五分鐘的原因。有的西方發達國家預約看病甚至要排隊一年以上,這,在中國是不可想象的,很多人排幾個小時隊已經開始罵娘了,你讓他預約十天八天,一兩個月甚至半年?大家可以想象一下,會發生怎樣的事情。

還有一個重要原因是,美國普遍施行了家庭醫生制度,人家的家庭醫生制度是非常成熟的制度,全美所有的醫生水平不會相差的太遠,他不像我們,想學別人,但學的“四不像”,我們的病人,一有個頭疼腦熱,就習慣性的往大醫院跑,雖然我們醫生的人均數量與美國的差不多,但具體到每家醫院每個醫生,就是千差萬別,大醫院是人山人海,可大量的基層醫院是門可羅雀,基層醫院的醫療水平與大醫院有一定的差距,這就是醫療資源分配極度不平衡造成的惡果。

要改變中美之間的這種狀況,提高病人的就醫體驗,讓中國的老百姓也能看病半小時,有賴於改革醫療制度的缺陷,以及人們現在的就醫觀念(永無止境的追求優質的醫療資源)的轉變,分級診療如能順利推行,有助於加快這種轉變。

推廣醫學科普,剖析醫患關係,講述醫患故事,請大家關注我:麻醉超人鋼鐵俠。


麻醉超人鋼鐵俠


我的哥哥嫂子在上海的醫院工作多年,而我因為老公工作性質,需要輾轉多國,我們在國外住了十多年了,大部分時間在東南亞,最近幾年在美國。偶然看到這個題目,國內的醫療境況大家比我更瞭解不再贅述,現從自己的經歷見聞來談一下國外的醫療制度和環境。

馬來西亞吉隆坡。

馬來西亞首都吉隆坡是一個國際化都市,私立醫院大多數是英國人辦的,管理制度和人員設備也走英式路線。馬來西亞對本國人特別是馬來人種的福利是很優厚的,看病和教育幾乎都不花錢,我們這種公派過去的外國人一般用的本國涉外醫保,報銷比例也是很高的。吉隆坡的幾家英制私立醫院如princecourt,Gleneagles等等,醫療環境和水平都比較高,服務較優,病患較少,醫護人員多,一般從入院開始就有護士全程指導跟隨,一般量血壓心跳身高體重等等全部檢測一遍,最後才會見到醫生。我們一般會預約相熟的醫生,全程服務也是很好的。

記得有一次我在家意外撞破了頭,沒有預約直接去到prince court的急診部,急診護士看了出血情況,清創,問了醫保狀況後直接馬上安排麻醉師和美容科醫生來縫針,我先生全程陪同,親眼看著不大的傷口局部麻醉後縫合了好幾層,最後果然沒有留疤。

我本人有地中海貧血,所以我在馬來西亞有一個長期的血液科醫生,定期在她自己的專科診所驗血檢查,有一次她為我和老公都做了基因篩查,徹底搞清楚我的貧血基因的組成情況,在確定老公不帶有同樣致病基因的情況下對我們的優生優育提出建議。這些檢查也是在princecourt做的,所有費用包含在醫保範圍中的,因為醫生自己的診所只提供基本檢查儀器,大的檢查都要由專科醫生聯繫醫院後進行。

越南胡志明市。

胡志明不是越南首都,但其繁華程度,國際化程度都較首都河內更高。我們很多派駐國內的同事有個病痛都更願意來胡志明的醫院治療。越南醫院的環境設施和服務態度我感覺都比不上馬來西亞。我記得最好的私立醫院好像是法國人辦的。據我的越南保姆說,本國普通百姓的醫保體制也不太好,一般頭疼腦熱就自己買點藥吃吃,大病就不治了算了,當地民間巫醫也比較盛行。我在越南幾年看得最多的是兒科醫生,是去的私人診所,一般服務態度極好,對小嬰兒及家長都溫柔細緻有耐心,需要做大檢查的話也是需要去醫院,那環境和服務就很不怎麼樣了。越南的醫院比較不拘小節,髒,我女兒六個月時去醫院做過一次頭部B超,醫生很兇,用越南語大聲呵斥半歲嬰兒,做完後她爸把她從治療床上抱起來時發現女兒後背壓死了一隻小蟑螂,而醫生並沒有更換治療床上鋪的塑料布,就直接讓下一位患者躺上去了。

斯里蘭卡科倫坡。

斯里蘭卡是個神奇的地方。據說它最近十年才從泰米爾猛虎組織引發的內戰中徹底解脫出來,剛剛才摘掉了極度貧窮國家的帽子,這個國家工業農業都很貧瘠,連衛生紙都需要進口,所以日用品價格昂貴,普通民眾收入極低。但就是這麼一個國家,幾百年來沒有餓死過一個人,而且全民教育免費,醫療免費,所以他們完全不憂慮娃的教育問題,不憂慮養老問題,一般不存錢,再窮都喜歡唱歌跳舞吃椰子逛海灘穿漂亮紗麗。最狠的是它的醫療制度,公立醫院又髒又慢,排隊等死人,但是是真正意義上的全民免費,包括外國人!大部分住斯里蘭卡的外國人都不知道這一點,我也是因為來旅遊的朋友臨時出意外在獅子巖摔傷了,被包車司機就近拉到了一個公立醫院。雖然很熱,很慢,但是醫生護士態度極好,耐心滿滿,等了六個小時才等到清創,包紮傷口,打了一針可能是破傷風,開了消炎藥,囑咐三天後去換藥。後來我們到處找不到收費處,一問司機才知道根本沒有收費處,全免費!三天後我們返回了科倫坡市區,去我熟悉的私立醫院換藥的,這次要收費了,換完藥以後給了一張單子,付了120盧比,人民幣大約六塊錢。

美國。

最後說到美國。很多人在網上宣稱美國福利好看病不花錢,這不是事實。也有很多人宣稱美國看病特別貴而且預約很久才能看,這也不是事實。

一般美國人都有醫保,只要有工作就有醫保,這裡不包括那些非法移民和躺在貧民窟靠生孩子吃低保和低收入補貼的那些人,也不提家裡養著私人醫生的那些大富豪。

這些低收入者在各個州有不同的醫療政策,比如在馬里蘭州,我之前的保姆(越南裔,綠卡身份正在申請入籍),失業已久,住在越南基督教友的免費地下室,沒有辦任何醫保,她11歲兒子今年拔了三顆爛牙補了五顆蛀牙,做了幾個crown(不知道中文對應的是不是牙套?),沒有付任何錢。因為她是低收入者,又是單親媽媽,這筆錢政府幫她出了。目前她申請讀書,正在修B超師課程,計劃三四年,修滿學分後應該能在醫院B超室任職,年薪三五萬最起碼。這個學習項目對普通工薪階層而言很貴,需要一兩萬美金,而對她這種低收入者則是完全免費的。而我家兒子今年補牙和做crown在醫保扣除了絕大部分之後仍然自付了近兩千美金。因為我們是有醫保的工薪族。這個價格不低,但還算可以接受,如果是完全沒有買任何醫保的外國人非得在美國補牙,或者接受其他任何醫療救治和手術,除非你特別壕,否則那價格的確能讓人懷疑人生了。

還有一部分低收入人員自己買的奧巴馬保險,這種主要針對低收入者的保險收費比較低廉,是奧巴馬執政時期力排眾議推行的。

而美國絕大部分工薪階層包括公職人員的醫療狀況是加入自己單位所推薦的保險計劃,一般是月扣幾百美金,覆蓋全家(配偶與子女,不包括父母兄弟姐妹等)。醫保範圍還是比較寬泛的,從小病到重大疾病。起碼我認識的工薪族朋友們沒聽說誰家因為重大疾病而陷入困境的。我聽過的家庭擔憂和負擔最多的就是牙醫和治療近視的費用,這些項目需要額外保險,而且保險額度沒有其他疾病高。所以目前美國大部分州政府都採取往可以直接飲用的自來水中添加氟來達到防治齲齒的作用。

關於看病的流程,一般長期在美國居住的家庭都會有自己的家庭醫生。我們初到美國定居後也馬上通過朋友介紹後找到了適合自己的亞裔家庭醫生。這種家庭醫生基本都是全科醫生,平常有個頭疼腦熱或是兒科例行檢查都找自己的家庭醫生,如果是急症如病毒感冒急性腹瀉腹痛等等根本不用等待,家庭醫生會盡快處理,如果是晚上他也會根據你提供的情況建議你等待天亮或者馬上去醫院看急診等等,據朋友說多年熟識的家庭醫生會緊急半夜上門看診,不過我們家跟家庭醫生還沒熟到這份上沒有發言權。如果是慢性病或者常規性身體檢查則可跟醫生預約時間,如果需要更專業的意見,家庭醫生會推薦你去看某某醫生,他一般會給出一些推薦醫生的信息,你自己再去逐一比對那些是在自己的醫保範圍之內,比如我家在美國看過的眼科牙科兒童牙科心內科婦科血液科的專科醫生,都是從我的家庭醫生推薦名單中選出來的,這些醫生在看診之前一般會登記我們家庭醫生的信息,然後會把詳細檢查結果發給他,讓他了解自己所負責的這個家庭每個成員的身體狀況。這些專科醫生一般需要預約時間,特別是眼科和牙科,甚至可能會等幾個月之久。但這都是在不是急症的情況下,如果是急症而家庭醫生自己無法處理,就會建議病人去看醫院急診。

美國的醫院急診跟中國差不多,是二十四小時開門的,專門處理急症。如果情況夠急夠險,是完全不用排隊的,如果沒那麼險,則有可能要慢慢排隊,這兩種情況我們家都經歷過。

在美國不管是醫生診所還是醫院,都是先看診後付錢,進門先填寫個人信息醫保資料,之後再去就不用填也不用出示醫保社保卡了,他們直接走醫保流程了,有時候走完醫保流程還需要補付差價,醫院或診所就會寄賬單。牙科眼科診所除外,很多都是先付錢。一般專科醫生的賬單如果你拖欠不還,他會告你上法庭,不管有沒有收到欠款之後都不再接診你,而如果公立醫院的賬單逾期不付也會去法庭,然後他們會調查你的財務狀況,如果查明你屬於低收入者或者無存款者,這筆壞賬就不付了,而且下次你再去看病他們還得接診你。但這個空子並不好鑽,美國普通百姓的個人信用制度和個人財務狀況是相當透明的,但是你只需要證明自己低收入無存款無金融投資即可,他們不會打你自己居住的房屋和必備座駕的主意,所以在美國有房有車仍躺著吃低保的“低收入人群”不在少數。

還有一點,美國的每年體檢跟我上面提到的大部分國家還有中國都不同,他們的身體檢查基本上只驗血,血液報告一大疊項目很多,我們的醫保做的血液檢查包括癌症篩查,但我也聽說有些朋友的醫保血檢不包括癌症篩查,其他方面他們不做B超不做X光(其實醫保中包括了宮頸塗片檢查,乳腺檢查,前列腺檢查,是在一定年紀之後由家庭醫生建議,每年在專科醫生處進行,跟血檢不是同時進行,很多人嫌麻煩就不去約了)反正跟亞洲國家的體檢項目和流程很不同,這會讓很多在國內體檢慣了的人很沒有安全感,所以很多持綠卡的華人會選擇在回國探親時按照中國方法再體檢一次。我曾經跟自己的家庭醫生探討過這個體檢問題,他堅持認為血液檢查就能看出絕大部分重要問題,比如早期腫瘤病人和心血管病人的血象一目瞭然,他如此自信,我也只能自認隔行如隔山,選擇相信他了。


朱曉西


這是由中美兩國的不同國情決定的。我國是個人口大國,人口數目是美國的四倍。但是醫療人員的配備並沒有達到這樣的比例。而且美國的分級診療制度健全,小病在社區診所就先行處理了。如果有特殊情況,社區診所的醫務人員會建議轉專科或者綜合醫療機構進行處理。我們國家現行的醫改政策參照美國等發達國家的診療制度施行。推薦“小病進社區,大病進醫院的雙向轉診方案”。但是公眾的適應需要一段時間。畢竟綜合性的大醫院、專科醫院在大家的眼中權威性很高。而個體診所或者社區服務中心給大家的感覺就沒有那麼專業。因此,病源不斷的往上級醫療機構聚集,許多常見病、多發病掛上了專家門診、特需門診,這種現象還時有發生。其實在社區是能夠解決這些問題的。病號的扎堆,自然增大了綜合醫療機構的臨床工作量。

在兒科,一個門診接待五六十個病人基本是常態。如果按照半小時問診一個病人的進度,五十個病人就要二十五個小時,我的天!一天才二十四個小時啊!到哪裡去變一個小時出來呢?所以希望大家在就診時多一份理解吧。今天加班時還遇到一個耳部疼痛的病人,其實按道理是要到五官科就診的,結果五官科大夫今天休息,病人跑了好幾個醫院,沒辦法,幫他看了一下。結果發現並不是中耳炎,考慮需要清理耳道。還是要去五官科,家屬就有意見了,認為我不該接診,要退費。其實這樣的情況在我們日常工作中經常會遇到。如果大家還不理解大夫的工作,以後這個職業的從業人員會更少,局面會更加嚴峻,你信麼?


兒科恩銘


中國和美國的國情不同,具體情況差異太多,不具備可比性。

如果拋開國情因素,從病人角度上講,肯定都喜歡半小時接診一個病人,這樣會對病情瞭解更深更細,也許對治療更有幫助,包括減少漏診、誤診等。

所以從近幾年來,一些民營資本開始興建、發展高端私立醫院,人性化服務,並高薪聘請一些資深專家坐診。

這種模式看上去很美!診療水平也是很高端的!同時,也很貴!掛號費甚至可以達到幾千塊。

那麼,能不能花大白菜的錢,吃到海參鮑魚大餐?

不能!我們人口基數太大,優質醫療資源太少!

這是某醫院的候診大廳,摩肩接踵,人山人海,有沒有趕廟會的感覺?


每天早上面對這種陣勢,坐診的醫生們也是腿肚子發顫的!甚至連上廁所的時間都很緊張。

接待一個病人用半個小時,也許當天預約的病人就需要排到一、兩週以後,靠譜嗎?

有人會問,我們不是有分診醫療制度嗎?

小毛病到就近的鄉鎮衛生院,稍嚴重點的可以去縣醫院,縣醫院治不了的再往上走,到地區或者省醫院。

通過這種分流,可以減輕一些大醫院的負擔,節省下一些醫療資源。

可是怎麼樣來評判,小毛病還是大問題呢?

這位女同志才49歲,最近覺得記憶力下降,老忘事兒。在小診所看了一下,考慮是不是更年期了?

吃了一些調理內分泌的藥物,沒有效果,又到幾十裡外的三甲醫院掛了專家號,竟然是肺癌,並且轉移到大腦了。

現在很多腫瘤有年輕化趨勢,最可怕的是早期症狀不典型,常常容易忽視。

抱著這種心理,老百姓還是覺得看病儘量到大醫院,準確率總是能高一些,這樣就慢慢造成了大醫院的車馬擁堵,小醫院門可羅雀。

所以說,不是醫生不想半小時看一個病人,在公立醫院,實在是沒有條件實現。

五分鐘看一個病人,會不會漏診誤診呢?

醫學一直在進步,尤其是化驗、影像、病理檢查技術等。

醫生用聽診器聽診5分鐘,也不如一張CT準確,現代的高分辨率螺旋CT,有能力檢測到小於5毫米的小病灶,這是聽診器聽不出來的。

像這種早期小肺癌(後來證實為原位腺癌),讓醫生接待半小時,還不如直接做個胸部CT更精準。


所以說,不能以接診時間長短來評價醫療質量高低。

當然了,某些心理疾病、內分泌疾病、原因不明的結締組織病等等,與病人深入交流,可能會提供一些有價值線索。但這種情況通常也需要先做全面檢查,排除一些常見疾病之後,再予以考慮。


影像科豪大夫


我也有同學在美國當醫生,我也問過他們,他們那邊看病是預約制的,一上午可能就看七八個患者,你必須準點按預約的時間去看病,去早了和去晚了,你都看不見醫生。那邊醫生和護士的態度也特別好,畢竟一上午就看幾個病人,有很多的時間詳細詢問病史,溝通病情,為病人解釋病情,講解治療方案,分析預後。就像電視劇裡演的一樣,那邊的病情都會直接告訴患者本人,患者對自己的病情做主。當然,享受這麼好的醫療服務,國外看病的價格也是不菲的。

反觀國內,我們醫院普通號是不限號的,一上午看四五十個患者是常態。這麼多的患者,很多醫生出門診都是超時的,從早上八點看到下午一兩點的大有人在,連上廁所和吃飯的時間都沒有。



如果每個人都花半個小時看病,估計從早上看到晚上也看不完。而且,很多患者還嫌你看的慢,等的不耐煩,特別是兒科,急診這些科室,經常有新聞報道,患者嫌醫生看的慢,爆發醫患衝突。

想要解決這些問題,就應該實行分級診療制度,大家首先去家庭醫生或者社區醫院看病,社區醫院解決不了的再轉診到上級醫院去,現在三甲醫院的醫療資源是完全浪費了,很多小病根本不應該去三甲醫院看。


普外科曾醫生


我看了大家的回覆感覺很心痛。現在人們往往說自己相信科學,但是到看病這個事情卻不相信。怎麼說呢?CT,血化驗,B超其實比你們覺得的望聞問切要精準很多。其實像懸線診脈跟飛簷走壁是一樣的,那都是小說裡的情節,目前卻是老百姓最認可的診療方式。所以我們B超醫生經常取笑我們你們太沒用了,你看看那擺攤的老中醫,一搭脈就知道人家有甲狀腺結節,你們還整天叫我們做B超。

好了再回到正題,為什麼國外時間會較長,爾我們卻時間很短,原因其實很多的。第一個像高票的回答,他們會花比較長時間進行健康教育,不一定在查體和問病史上有我們長,我們住院病史正規的入院查體和病史詢問其實也很長,但門診像高票回答的,人太多了,急診更是需要快速解決核心問題,你肚子痛的厲害我還磨磨蹭蹭是醫術表現?自然是快速問診確定方向,核心的查體加確認性檢查就可以了。

還有就是,說實話我們比老外的經驗豐富多了,這麼多病人呢,我們問診都是非常關鍵和核心的。

無法順利溝通的情況也很常見,高齡患者,存在耳背,症狀描述不清,也需要我們快速決斷。


牛阿寸


這個問題很尖銳,也很複雜,涉及到的方方面面中也有不少爭論。我說兩句大家參考。

其實要討論這個問題,需要具備很多背景知識,這些背景知識中的許多內容,普羅大眾對之還是比較陌生的。限於篇幅,我們在下面的討論中無法面面俱到,只能選擇最利於理解,最不容易“敏感”,和對當前現實最有意義的視角以及程度,所以難免有掛一漏萬的地方,僅供題主和大家參考吧。

首先,大家要知道,美國和中國是有著巨大不同的國家,這個“巨大不同”的意思是:題主提出的問題不是醫生或者醫學本身造成的,這是彼此之間有著巨大不同的社會環境造成的。比如說,一個美國的臨床醫生,在紐約自己的診所裡出診看病,一天可以只看十二個預約號,每個預約號看完需要半個小時,甚至更長時間。但這位醫生有一段時間到第三世界去做慈善,結果一天看了二百多病人,一個病人的就診時間平均連五分鐘都沒有。醫生還是那個醫生,醫學還是那套醫學,從一天看十二個變成一天看二百多,這是環境不同造成的。

這就是社會環境不同,到那個山頭唱那個山頭的戲了。其實,醫學從來都不是孤立的,而是整個社會的一部分,被社會塑造和約束著。美國人,包括很多發達國家,在社會層面上,在所有社會因素中,最大的影響因素和問題都是醫保。在美國,起決定作用的社會因素是醫保。正是因為在美國社會中,醫保這尊大神實在是太強大了,所以某種意義上可以說,美國的整個醫療體系就是圍著醫保轉圈圈的。

醫保帶來的好處很多,但也有一個很明顯的缺點,那就是會嚴重降低整個醫療體系的運行效率。美國醫生之所以需要半個小時才能看完一個病人,不是美國醫生水平差,而是需要應對許多像醫保這樣的社會因素,應對這些社會因素,比如說各種知情告知就需要大量的時間,自然的,一個病人用半個小時都不一定能處理完了。

而且,更關鍵的是,這樣的事情時間長了會成為習慣,然後從習慣再升級為共識、文化和法規,這叫做“文化迷因的自我擴散和增殖”,於是最後,一切社會因素就都變得讓看病得花費半個小時才行了。

不知道我說明白了麼?有個笑話說:一個美國人到牙醫那裡去拔牙,牙醫只用了一分鐘,就乾淨利索的完成了拔牙的治療,然後給這個美國人收費二百美元。結果,這個美國人說:你只用了一分鐘就拔完了,你就敢要二百美元,你也太黑心了吧?於是,這位牙醫說:“哦,要是你願意,我也可以用一個小時慢慢拔,問題是你願意麼?”。

這個笑話之所以是笑話,是因為做拔牙術,一分鐘完成其實比用一個小時慢慢來要好的多,但當你轉不過腦子來時,卻會覺得一分鐘拔下來是吃虧了!

一樣的,五分鐘能解決問題,卻非要花半個小時,這其實不是什麼好事。但因為人類社會很複雜,特別是醫保這樣的因素帶來的影響,最終的結果往往可能是“劣幣驅逐良幣”,不好的事情反倒成了勝出的一方了!

大家知道,在美國,看病是又貴又難的,一個美國的中產階級要是沒有醫保,幾乎是什麼病都看不起,得了病只能硬抗著的!現在,美國的醫療費用之高,已經逼近了全部國民生產總值的五分之一,從克林頓到奧巴馬,這都成了一個近乎於無解的大問題。而且,美國人花了這麼多錢在醫療上,美國人卻看不到顯著的收益,比如說美國人的預期壽命並不是特別高。

其實,西方發達國家是先行者,從工業文明到現代醫學都是西方發達國家率先搗鼓出來的,開拓性的第一次沒有經驗,往往會犯錯誤,甚至掉到“火坑”裡去。這無可厚非。而與此同時,文化是有同化作用的,中國也在被強大的工業文明帶來的文化同化著。包括醫保制度,現在也已經成了中國社會的重要組成部分。我們可以預言一下,在不久的將來,也就是二十年後,中國的醫生看病,一個病人也會花半個小時的。當然了,到時候不但這一點會像美國,而且在看病又貴又難上,也會和今天的美國一樣。

好了,就先說這些吧。我們在上面說過,因為題主提出的問題很複雜,需要很多知識背景,所以難免有不足不到的地方。供題主和大家參考,拋磚引玉,歡迎斧正,期待在交流中共同進步。


137億年前的氫二氧一


中國的大夫,看病用的是排除法,去了醫院,二話不說,先是各種儀器檢查,然後一一排除,最後哪個檢查有問題,然後根據檢查結果治療,這個不是說不好,只是現在儀器檢查太貴了,ct核磁等等那些,花費太高了!碰上換醫院,以前檢查的都作廢,都要重新做一遍檢查,費錢!而且怕碰到不靠譜的醫生,我17歲的時候得了腹膜炎,在我們那市裡住院三個月沒看好,錢花了好幾萬,只知道抽水,整得我面黃肌瘦,後來去了大城市換了醫院,半個多月就看好了,直接先控制肚子裡的水,小醫院他們治病的流程都感覺不對,只知道不停抽水,當年花的錢還都是到處借的,後來明白了,以後有病去大醫院,想確診病情一定要去北京!否則白花錢還看不好!





劉寧185143713


看病問題是個世界問題,看到美國看病半小時,中國看病五分鐘只是表相,實際是相互信任問題。美國很多家庭有家庭醫生,小問題都是家庭醫生解決的,這個作用就和我們的社區門診差不多,平常的小病給你確認病情,開藥吃藥。但國內很多人不信任社區醫院,很多小病也去大醫院看,然後就是大醫院看病擁擠,看病難。還有一個問題就是醫生薪資問題,美國無論是醫生還是護士都會從你看病的過程中獲得收入,錢是你自己給也好,保險公司給也好,總之他們會拿到這些錢,並讓你知道他們拿了多少錢,而國內很多人沒有這個意識,感覺醫生護士可以喝西北風生活,所以造成了很多醫院需要用醫療設備養醫,(原來是以藥養醫,國家禁止了。)很多人就覺得看病應該是醫生的事,可醫生卻總讓人用那些醫療器械。又造成了和大醫院的相互不信任。當然,這也是醫療糾紛的一個大原因。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