特朗普税改到底改了什么

如今移动支付成为越来越多人的生活常态,没有钱包,也不会出现烦恼。随着创新技术持续推进,银行、第三方支付平台迎头而上,陆续推出了指纹识别、人脸识别等多种智能支付方式,不过就在支付行业保持平稳的发展势头之际,许多支付企业还是避不开频收罚单的窘境。

今年5月,一批支付罚单“巨浪”退去不久,8月又卷土重来,甚至势头更猛。8月6日,央行对国付宝、联动优势、银盛支付及支付宝4家第三方支付机构开出5张罚单,罚金合计超过9730.7万元。据《经济》记者不完全统计,截至8月26日,今年支付行业已累计收到63张罚单,罚金共计1.34亿元。

事实上,支付行业趋于稳定,监管的“紧箍咒”越加频繁加紧下,为何还会有部分企业不断地触碰底线?当前市场竞争加剧,支付企业的转型发展存在哪些难题?对于支付安全,监管又有哪些新方向?

监管手段雷厉

纵观近年来央行下发的支付机构罚单,多数是数万元不等的小额,超过千万元的罚单并不常见。过去一段时间,央行对银行开展的支付清算业务监管较严格,在外界看来颇有些“恨铁不成钢”的意味,毕竟第三方支付机构在支付市场更活跃,业务出现的小问题不断,但在处罚上“厚此薄彼”,而行业人士更多偏向于认为央行此举意在敲山震群虎,肃清支付结算市场,因此到今年,对非银行支付机构的处罚无论从数量还是罚金上都有所上升。

“支付行业每天都会有新鲜事,这些都离不开监管环境的变化。”中国社会科学院金融研究所支付清算中心主任杨涛在接受《经济》记者采访时表示,在监管政策逐渐落实后,支付行业进入深水区,出现巨额罚单,表明违规成本正在逐渐提高,部分支付机构要收起“侥幸过关”的想法了。

“对于第三方支付机构来说,违规行为存在着主动和被动两种可能,在管理流程中存在一些漏洞,形成被动性违规的可能性是有的,不能一棒打死市场上所有的第三方支付机构。”杨涛补充道。

“眼下,支付机构强调持证经营、‘断直连’与备付金全部集中存管,这些规定直接砍断银行与支付机构之间的利益链,让支付业归位通道,对支付机构而言,躺着赚钱的时代结束。”易观支付行业分析师王蓬博向《经济》记者表示,监管的时机来得刚刚好,支付市场发展充分,在今年便能看到落实效果,预计会出现更多的第三方支付机构的罚单,也将会有一小批支付机构退出市场。“对于循序渐进的支付行业规范,值得为监管部门点个赞。”

央行支付司发布的《2018年重点抽查工作指导意见》也印证了上述说法。文件显示,从3月至9月,监管部门重点针对支付机构资质以及存量业务处理情况进行抽查。

近日,中国人民银行办公厅发布《关于开展支付安全风险专项排查工作的通知》(银办发〔2018〕146号),通知称为进一步加强支付领域网络与信息安全管理,有效防范支付风险,提出了具体时间安排,今年9月至10月,从业机构自查整改,之后人民银行跟进全面核查和抽样检测,最终人民银行分支机构要对整体情况及主要问题进行认真全面分析总结,形成书面报告于2019年3月1日前报送人民银行总行。

第三方支付机构负责人向《经济》记者透露,央行支付司实际在去年年底就开始分地域进行各项检查,手段之雷厉前所未见,且监管的随机检查强度很大,有的监管检查组会直接突击到公司总部,所有人上交电脑密码,并且与自己的电脑隔离。

今年,围绕支付话题少不了热度高居不下的“断直连”和备付金集中存管。支付领域的强监管对于优化行业市场格局、促进中小支付机构的健康可持续发展,具有重要的意义,但也让支付机构们大呼业务开展愈加困难。然而困境之下,多了新的尝试和探索。

支付市场暗流涌动

曾经轰轰烈烈、引发资本与媒体无数遐想的支付市场显然不会止步于此,在过去的一年时间里,中国的移动支付大战已经步入了存量战争阶段,支付机构的战场蔓延到更多场景和领域,各家思考着更多精细化的产品和服务,这比简单粗暴的补贴时代更加令人期待。

2017年,交通支付可谓是移动支付大战的焦点。只需打开手机,就可进站乘车,目前北京、上海、广东、深圳等地已相继开通地铁进站服务。支付宝与微信支付先后向交通领域推出了二维码支付方案,并且迅速落地,回顾2017年交通二维码支付的发展,行内人都会惊讶发展速度会如此之快。高频小额支付方式让很多支付机构盯上,就连一向高冷的银联也不甘落后,在广东省东莞市、浙江省多地市稳步推动银联二维码落地交通领域。

今年,二维码支付在交通领域的基础场景搭建基本完成,NFC交通支付也进入了部分城市,二者的技术优劣之战已经开打,比如杭州地铁,既支持支付宝扫码,也支持闪付,还可通过各种Pay过闸。

与二维码技术不同的是,2017年NFC技术虽然也在银联和手机厂商的推动之下拥有较好发展,但在实际操作中仍然较为缓慢。正是技术变革如此残酷,才会更令人着迷。

另一方面,银行做移动支付,似乎都是以旁观者的角色存在,不管是早期的NFC与2.4G标准之争,还是后来的二维码与NFC之争,再到二维码政策开闸,银行错失了二维码支付拓展的黄金时期。然而到2017年末,在一系列的政策执行之下,对银行的各种利好开始呈现。

在杨涛看来,结合场景发展可能是未来支付行业的方向,前头部队包括中型支付机构有很大的市场空间发展新技术,在大环境下,整个行业的中头部企业与中后部企业进度肯定是不一样的。

众所周知,不同银行之间的资金往来、银行和第三方之间的资金往来,都要通过央行和银联的支付结算系统。但自第三方支付逐渐发展壮大之后,支付结算市场便不再一家独大,支付牌照也成为了稀缺资源。

截至2018年7月5日,央行累计注销支付牌照名单已增加到33家,目前最新的支付牌照数量为239张。支付牌照成为香饽饽,拼多多因业务发展需要正在寻求收购第三方支付牌照,交易目标可能是上海付费通信息服务有限公司,支付牌照估值可能在5亿元-7亿元左右,拼多多将收购付费通70%左右的股权,从而达到曲线获牌的目的。

在支付牌照资源紧俏之时,跨境收款企业越蕃商务信息咨询(上海)有限公司成为首家申请支付牌照的外资机构,7月27日,央行上海分行公示其支付业务许可证申请信息。自此,在2015年停止发牌之后的三年,支付牌照正式开闸,不过这次是针对外资,并没有明确对国内企业开放。

一边是支付市场已相对饱和,行业愈加规范,一边是国内支付机构还要面对外资机构入场,新进者能否分得一杯羹?国外机构的进入又会带来多大的水花?

苏宁金融研究院互联网金融中心主任薛洪言告诉《经济》记者,支付机构都是微利经营的,巨头们热衷于收购支付牌照,醉翁之意不在酒。“没指望靠支付赚钱,他们看重的是支付背后的账户体系和数据沉淀。”而对于国外支付机构进驻,薛洪言表示,短期内改变双寡头垄断的格局比较难,国内支付企业无需过度忧心,长远来看,整个支付市场的多元化发展对消费者是利好的。

出海易 掘金难

在支付行业中流传着这样一句话:当央妈关上一扇门,市场会自己打开一扇窗。移动支付顺利成为中国主流支付方式之一,支付机构自然不会把鸡蛋放入同一个篮子里,抢占“新篮子”成为很多支付企业着手要做的事。

微信支付在去年就曾宣布正式进军美国,凭此完成15个国家和地区的登陆,支持12种外币直接结算,支付宝紧接着在70多个国家和地区“撒网”。相比最初的风风火火,支付机构实施效果似乎没有了消息,记者尝试征询反馈,微信方面的公关人员表示,暂无其他信息可透露,“微信支付将继续深耕拓展海外市场”。

看似风光的紧密布局背后,海外支付市场却有诸多拦路虎。薛洪言表示,目前国内支付巨头拓展境外支付业务,在区域和场景的布局上,主要采取跟随跨境游用户和留学生的策略,“服务的多是‘自己人’,”例如优先布局国内游客跨境游区域,并重点拓展机场、购物中心等交易场景。此外,为达到合规要求,一些支付机构主要采取收购当地支付公司或与当地支付机构合作的模式开展业务。

“随着我国内地居民境外旅游的增多以及跨境电商的迅猛发展,第三方跨境支付业务量逐年上升,与此同时,也使得我国现有监管体系面临新的挑战。”中国社会科学院金融研究所副所长胡滨对《经济》记者表示,2017年上半年,国家外汇管理局对国内33家跨境支付机构以及相关结算业务监管和排查的结果,暴露了跨境支付的三大风险。

一是交易真实性审核风险,一些支付机构出于拓展市场的目的,存在对交易数据审核不严,甚至自行编制、篡改交易数据的现象。二是监管制度与法律尚未健全,例如区块链技术以及数字货币的监管仍处空白,这些新技术在跨境支付结算领域的应用将会带来极大的监管挑战。三是跨境支付系统建设仍存薄弱环节,具体在标准和模式运行兼容方面,易发生监管套利行为。

处于蓝海的境外支付市场,首要解决的是合规问题。“现阶段中国支付企业走出去,不仅要符合国内监管要求,还要了解目标市场当地政府的法律法规、金融监管与反洗钱政策,通过充分调研、理解,融入到跨境产品的设计中去。”薛洪言如是说。

在支付行业又一轮跑马圈地的战场上,有很多细节待处理,譬如国外对信用卡的普及完善程度较高,人们担心能接触到大量数据的支付机构如何保证信息安全,规则如何正确传达给客户,在账户安全上有必要进行管理,以确保消费者权利得到保护。

架起支付安全

4月18日下午,北京市海淀区事主李刚报警称,他在购买游戏道具过程中,被虚假手游交易平台以激活会员ID、交易出现问题、充值有延时为由,通过网银转账、扫取二维码等手段,被骗取19700元。

如今电信诈骗、网络欺诈穿上科技的外衣,手段层出不穷,让人防不胜防,尤其是涉及网络交易和支付,这对支付企业提出了不小的挑战,比如设置安全防线,对“诈骗”进行反套路。

“风控是支付最基础的东西,这个做不到的话,基本上企业规模越大就越惨。”易宝支付首席技术官陈斌接受《经济》记者采访时表示,支付安全的标准对于C端用户和支付企业来说,有不同的衡量方式。

陈斌透露,对支付企业来说,支付安全的标准是欺诈交易损失率(欺诈金额/总成功交易金额),同时,企业还会面临商户欺诈的风险,需要核实是否销售违禁商品、虚假商户、发货情况、假货情况和符合公司入网规定标准。

“支付公司基于客户银行卡的历史交易行为进行建模,在交易过程中交易风控团队介入,根据交易金额、交易频次、交易的时间点、交易前历史,以及实时动态来判断。当交易行为出现异常,企业会提醒客户。”陈斌提醒,每个支付机构技术水平高低不同,数据上并不一致,搞不好会有误差,同时也提高了运营成本,因此支付安全还是要从技术进行提升。

为了解决痛点,支付机构在很多方面进行了努力。在行业者看来,提升支付安全,既要强化监管,修补支付安全漏洞,也要加强用户的支付安全教育,双管齐下,才更易见到效果。

8月20日,中国人民银行发布二季度支付业务统计数据显示,支付系统共处理支付业务295.38亿笔,金额1475.35万亿元,二季度全国支付体系运行平稳,社会资金交易规模不断扩大,支付业务量稳中有升。

“支付罚单不是现阶段特殊强监管时期的手段,也不是根治支付违规的解决方案,支付行业会在开放中赢得机遇。”王蓬博表示,未来支付市场会保持高增长的态势,尤其是支付场景的覆盖,在交通、医疗、零售消费方面还有待完善,四五线城市的对接场景存在可观的利润空间,业务拓展还有可能;加上国内支付市场排名已定,巨头无法撼动,格局保持稳定,强监管将终结无序竞争,同时盈利压力递增,第三方支付机构有待创新转型,必须挖掘客户需求,以金融科技赋能,提升服务水平,实现高质量发展。

链接

支付行业在今年的政策调整:

断直连:央行要求2018年6月30日前所有支付机构和银行需要接入网联。也重复要求不得直连银行,不得支付机构互转。

备付金存管:央行宣布在2018年4月前将备付金集中存管的比例提高至50%,意味着支付机构一半的备付金利息被拿去。

限额:使用静态条码的,同一客户单个银行账户或所有支付账户单日累计交易金额应不超过500元。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