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座即將消失的榆林古堡,你知道嗎?

這裡有著長煙落日孤城閉的蒼涼,亦曾是電影《東邪西毒》的取景地,歷經五個多世紀的風風雨雨,沉睡在大漠深處。這裡曾經屯有重兵,四周的城牆和城門也威武堅固。後來漢蒙雙方議和開啟互市,駐軍逐漸裁撤。這就是位於榆林市榆陽區大河塔鄉的建安堡。


一座即將消失的榆林古堡,你知道嗎?


建安堡初建於成化十年(公元1474年),萬曆三十五年(公元1607年)用磚石砌起了堡牆。明朝中葉,朝廷為了防禦漠北蒙古貴族殘餘勢力南侵,先後在榆林境內的長城沿線設立了36座營堡,駐兵把守。建安堡即是東線著名的堡塞。


一座即將消失的榆林古堡,你知道嗎?


登上土城環視城周,矩形城廓歷歷在目,舉目北望,長城時隱時現,周圍還有墩臺23座。堡城南門外的關帝廟,是當年神團農民們心目中的主宰。據重修廟宇碑記所述,此廟初建於後唐,則已有千年以上的歷史。後來累廢累興,香火未絕。民國二軍毀於神團之度,四年又加重修。十年動亂中再次遭劫,1989年重修今貌。


一座即將消失的榆林古堡,你知道嗎?


城內約有居民30多家,分散居住,顯得整個城堡內空空蕩蕩。城堡內外原來有近20處廟寺,陸續建於明、清兩代,如今僅有,娘娘廟、龍王廟、三官廟、關帝廟等數處。登上土城環視城周,矩形城廓歷歷在目。


一座即將消失的榆林古堡,你知道嗎?



進入城堡,最為顯眼的是位於中央的鐘樓。據文字說明所載,此樓初建於洪武三年《1370年),比整個城堡早建一百年以上,可見後來的城堡是圍繞此樓建造而成。


一座即將消失的榆林古堡,你知道嗎?


殿宇雖不甚恢宏,卻頗有氣魄,正殿、捲棚、偏殿、一應俱全,正殿與偏殿中近百幅展現關羽生平事蹟的壁畫,色彩鮮豔,技法嫻熟,顯系近人手筆,堪稱藝術佳作。正殿右側,有磚砌四方點將臺一座。殿後有四方磚塔若千座,呈稜錐形,由下到上漸次收縮,據說是過去和尚(或道士)圓寂(或羽化)後的墓葬標誌。山門外有當年高大石牌坊遺蹟和石獅的殘骸。


一座即將消失的榆林古堡,你知道嗎?


建安堡在民國初年發生了反洋教、對抗新政的“神團”運動,後受到了殘酷鎮壓。榆林神團是在清光緒末年(1908),由一河南鐵匠在佳縣秦馬礆以義和團“保清滅洋”口號向當地群眾進行反洋教宣傳,並傳授拳術、符咒。民國二年(1913)五月初,榆林觀察使崔雲松嚴令各縣剷除罌粟苗,並派剷除煙苗委員尤仲庸帶50多名巡防隊官兵同神木縣知縣劉萬青及高家堡民團團長康希堯等,到高家堡西鄉和建安堡強行剷除罌粟苗。種植罌粟(可加工成大煙)是當地村民唯一的經濟來源。五月十三日,神團首領王朗朗集合1600多名神團農民,手持鐵銑、刀矛、土槍攻打高家堡,殺死了尤仲庸、劉萬青、康希堯及官兵11人,神團農民死傷120多人。榆林官府震驚,十六日急調200多名官兵趕往建安堡,燒燬民房、寺廟,後捕殺了神團首領及相關人員,造成了重大慘案。九月初,陝西督軍張鳳,派工兵獨立營營長井嶽秀,率一個營兵士來到榆林協剿、安撫神團農民,反抗鏟罌粟苗事態得已平息。


一座即將消失的榆林古堡,你知道嗎?


堡城南門外的關帝廟,是當年神團農民們心目中的主宰。據重修廟宇碑記所述,此廟初建於後唐,則已有千年以上的歷史了。


一座即將消失的榆林古堡,你知道嗎?


古堡南門原有甕城,現只存留一半圍牆,損毀嚴重。城門洞為磚砌,外面分別立著兩塊古堡遺址的石碑,一塊是97年榆林市人民政府立的文物保護單位碑,一塊是陝西省人民政府2008年立的文物保護單位碑。


一座即將消失的榆林古堡,你知道嗎?


建安堡前後經歷了五個多世紀的風風雨雨。建安堡原屬榆林衛,清雍正三年(公元1725年)劃歸佳州,乾隆二十七年(公元1762年)又劃歸榆林縣。因此,所見到的一些文物(如鐵鐘、碑石等)上還可以看到“佳州”的字樣。這裡原來屯兵駐守,後來由於漢、蒙雙方議和開啟互市,邊防無事,城堡失去軍事意義,便將駐軍裁撤。抗戰以前,磚包城堡還是基本完整的。後來因無人重視,外砌城磚被周圍群眾逐年拆除,移作他用。如今只遺留下一座土城,但是大體框架較為完整。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