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別董大》︱一首贈別詩,盡顯兩個落魄之人的彼此打氣,此情真摯

“人生得一知己,足矣!”尤其是當身邊人不理解、不認可自己的時候,突然冒出一個懂自己、欣賞自己的朋友,那種心情猶如衝破烏雲的霞光,激動難耐。正因為覺得知己珍貴,面對別離,才會加倍不捨。今天要聊的這首詩,就是來自高適的《別董大》,全詩如下:

“千里黃雲白日曛,北風吹雁雪紛紛。莫愁前路無知己,天下誰人不識君?”

《別董大》︱一首贈別詩,盡顯兩個落魄之人的彼此打氣,此情真摯

《別董大》,這是高適寫給知己“董大”——即“董庭蘭”的贈別詩,董庭蘭因為在家中排行老大,故稱“董大”。

在中國的歷史上,唐朝空前繁盛,世界各族人民蜂擁而至,因此唐朝的文化受外來文化衝擊,相當多元。比如音樂,當時流行的是胡樂,即便像董庭蘭這樣琴技精湛的有名音樂家,也不招粉絲待見,為此,董庭蘭很是苦悶。直到高適的出現,才讓董庭蘭精神煥發,因為終於有一個聽得懂自己琴音的朋友了,自己在琴聲中想表達的情緒,高適都懂!

《別董大》︱一首贈別詩,盡顯兩個落魄之人的彼此打氣,此情真摯

這就是傳說中的知己吧!董庭蘭感動極了。可是好景不長,倆人即將分別,未來的路途中,還有這麼懂我的知己嗎?一想到這個問題,董庭蘭黯然失落,但是高適卻用自己的詩,給出了最響亮的答案。

“千里黃雲白日曛”

傍晚時分,天空中烏雲遮天蔽日,在夕陽的照射下,千里雲層泛黃。這大白天的陽光似乎也瞭解董庭蘭與高適之間不捨分別的心情,顯得暗淡無比。

黃雲”,在陽光的照射下,烏雲呈現出暗黃色,所以叫黃雲。

“曛”,指昏黃。

《別董大》︱一首贈別詩,盡顯兩個落魄之人的彼此打氣,此情真摯

“北風吹雁雪紛紛”

在這壓抑的天地間,西北風一個勁地吹著,大雪紛紛揚揚地飄落下來,一群大雁排著整齊的隊伍也向南方飛走了。這老天爺,是讀懂了董庭蘭心中的酸楚麼?故意營造出這樣令人悲傷的氛圍。

《別董大》︱一首贈別詩,盡顯兩個落魄之人的彼此打氣,此情真摯

“莫愁前路無知己”

本以為分別就要忍不住抹眼淚,誰知高適卻大吼一聲:“董兄,不要擔心前方遇不到懂你的知己!”這聲音之響亮,猶如衝破陰霾的烏雲。

“莫愁”,指不要擔心,不要發愁。

“知己”,指感情真摯,知心的朋友。

《別董大》︱一首贈別詩,盡顯兩個落魄之人的彼此打氣,此情真摯

“天下誰人不識君”

高適是如何讓董庭蘭破涕為笑,心情舒暢著離開呢?他呀,拍拍胸脯,對董庭蘭打包票:“你琴技這麼精湛,天底下誰不知道你大琴師董庭蘭呀!”就這樣,惺惺相惜的兩個落魄之人,分別給對方鼓著氣,各自奔前程去了。

“天下誰人不識君”,其實這句話也是高適對自己的鼓勵,此時他已經47歲了,仍一事無成,窮困潦倒。但他始終對自己充滿信心,他相信,自己未來一定會遇到懂自己的知己來提拔自己。果不其然,三年後,高適在知己張九皋的舉薦下進入仕途。

“誰人”,意思是哪個人。

“君”,指你,這裡指董庭蘭。

《別董大》︱一首贈別詩,盡顯兩個落魄之人的彼此打氣,此情真摯

說到贈別詩中的豪情,高適的“莫愁前路無知己,天下誰人不識君”,與王勃的名句“海內存知己,天涯若比鄰”可相媲美,不加雕飾地表達出對朋友的希望和肯定,這樣的知己,人生中若能擁有一個,足矣!


(家有牛娃,一起輕鬆學古詩。歡迎訂閱“牛娃學詩”)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