諾貝爾獎系列之三:中國和日本諾貝爾獎得主的比較,我們的差距

原創: Alpha Jun 阿爾法醫學英語 今天

諾貝爾獎系列之三:中國和日本諾貝爾獎得主的比較,我們的差距

10月1日,美國科學家和詹姆斯·艾利森(James P. Allison)日本科學家本庶佑(Tasuku Honjo)獲得2018年諾貝爾生理學或醫學獎 ,對此很多國人都驚呼為何日本人得諾貝爾獎這麼容易!

日本在2001年3月出臺的第二個科學技術基本計劃中提出,要在50年內拿30個諾貝爾獎。在不久前結束的百年諾貝爾慶典後,日本政府重申了這一目標,並在瑞典卡羅林斯卡醫學院內設立了“研究聯絡中心”

國慶假期期間瘋狂全世界掃購的時候,在沉浸在“厲害了,我的國”的時候,我們不妨來和這個一衣帶水的鄰居比較一番。

歷年所有日本人獲得諾貝爾統計:

諾貝爾獎系列之三:中國和日本諾貝爾獎得主的比較,我們的差距

所有日本人諾貝爾獎得主詳情及理由:

諾貝爾獎系列之三:中國和日本諾貝爾獎得主的比較,我們的差距
諾貝爾獎系列之三:中國和日本諾貝爾獎得主的比較,我們的差距

而厲害了,我的國,目前只有莫言和屠呦呦才算真正的本土誕生的諾貝爾獎得主。楊振寧和李政道的工作都在美國完成。就算今年我們打抱不平的陳列平教授的PD-1的工作,也是在美國完成的。

誠願我的國,仰望星空,腳踏實地!

諾貝爾獎系列之三:中國和日本諾貝爾獎得主的比較,我們的差距

這裡是靠譜的醫學詞彙平臺,有趣,有料。

你得到的不僅僅是醫學詞彙!

歡迎投稿:[email protected]

諾貝爾獎系列之三:中國和日本諾貝爾獎得主的比較,我們的差距
諾貝爾獎系列之三:中國和日本諾貝爾獎得主的比較,我們的差距

Alpha Jun

喜歡作者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