對宋高宗的評價是什麼?

用戶53340908296


很多人依舊是認為趙構就是一個昏庸無能的皇帝,但為什麼這麼一個昏庸無能的皇帝能夠建立南宋,一統南方呢?

有些人說正是因為趙構的投降(議和),讓南宋不能成為宋朝?但南宋能夠得以存在,比起一個虛無的宋朝代表,哪個更為重要呢?

南明和南宋的局面基本相同,但為什麼趙構能夠穩定南方,建立南宋,而南明卻內鬥不斷?這是趙構能力最有說服力的案例。實際上,南明也是有很多有能力的人的。

務實而非務虛,才是趙構對於南宋的價值所在:

1、在金兵包圍汴梁時,面對宋欽宗的詔書,趙構不奉詔令,得以逃脫,這是最務實的做法;歷史上王離秦軍包圍鉅鹿城時陳餘的話語就是趙構的意思;

2、趙構的即位,是以金國所立皇帝張邦昌的禪位而得以即位的,這是為什麼趙構可以輕鬆即位而無內鬥發生的原因;

3、趙構即位後,幾次寫書信給完顏宗翰,要求金國承認他即位的合法性,以取代張邦昌的合法性。這主要是因為靖康之變中金國對北宋黃河以南地區並無土地需求。在靖康之變開始前,完顏宗翰已經設定了金宋以黃河為界的構想。

金國立張邦昌、劉豫都是對這一設想的執行,而趙構要求金國承認他取代張邦昌合法性的書信,也是在金宋以黃河為界這一構想上進行的。

4、主戰派都是務虛為多,純粹口頭抗戰,但作戰能力不足。

宋欽宗在李綱鼓動下撕毀和金國和議,但李綱卻拒絕宋欽宗要求率軍援助太原;張浚殺曲端,打富平之戰,導致陝西丟失;韓世忠看似非常主戰,但在紹興十一年岳飛成為樞密副使去查看韓世忠軍時,韓世忠軍僅有2萬多人,人數少得連岳飛都看不起。

5、經濟是趙構議和的根本性原因。金宋兩國開戰18年,不管是北方,還是南方,都受到戰爭的影響:無論是人員支援,還是糧餉支援等,雙方都出現乏力現象。

元佑皇后竟然賣絹緞來籌措軍費,由此可見南宋軍餉壓力的巨大。

6、善於挖掘人才和用人。岳飛、楊存中、劉錡等都是趙構從底層提拔上來的。趙構一即位,先任用主戰派李綱,過兩個月後,又重用議和派。


總的來說,趙構是一個善於利用形勢、善於用人的開國之君。南宋能夠建立,離不開趙構。趙構就和唐朝的李淵一樣,都被黑成昏庸無能,但實際上的很了不起的開國之君。

最後用《宋史》對趙構的評價結束:

“昔夏后氏傳五世而後羿篡,少康復立而祀夏;周傳九世而厲王死於彘,宣王復立而繼周;漢傳十有一世而新莽竊位,光武復立而興漢;晉傳四世有懷、愍之禍,元帝正位於建鄴;唐傳六世有安、史之難,肅宗即位於靈武;宋傳九世而徽、欽陷於金,高宗纘圖於南京:六君者,史皆稱為中興,而有異同焉。”

認為趙構是和少康、周宣王、劉秀、東晉元帝、唐肅宗一樣的中興之主。


歷史哨聲


縱觀宋高宗的一生,我覺得應該分六個階段來講:康王使金、建炎登基、亡命天涯、亦和亦戰、紹興和議、盛年退位。

康王使金,這是宋高宗一生難得的光輝一頁。公元1125年正月,金國南侵,並很快打到了開封城下,提出以親王為質的條件與金國議和。宋欽宗在召見他的皇弟們時,問道:“誰肯為朕行?”二十歲的康王趙構挺身而出,自願“請行”。在臨行前,他還向宋欽宗密奏道:

“朝廷若有便宜,無以一親王為念。”表現出了視死如歸的大丈夫氣概。

建炎登基,靖康之變後,以河北兵馬大元帥在南京登基,年號建炎,時年二十一歲。“勸進”的人中包括堅定的主戰派、副元帥宗澤。實際上,宗澤經過與趙構一段的共事後,從內心來講他是不願推舉趙構的。自趙構擔任河北兵馬大元帥以來,不是想辦法解救開封之圍,反而一意躲避金軍,前往安全地區。他揚言要解開封之圍,命劉浩率偏師南下,自己卻與汪伯彥率主力逃往了大名府。在為時半月的逃跑途中,“野中寒甚,燒柴溫飯”,“與汪伯彥於茅舍下同食”,非常狼狽。

亡命天涯,宋高宗任黃潛善和汪伯彥為左右相,還誇他二人道:“潛善做左相,伯彥做右相,朕何患國事不濟!”他將國事完全託付於這兩個奸相手中,國事可想而知。朱熹為此批評宋高宗道:“高宗初啟中興,而此等人為宰相,如何有恢復之望!”建炎三年(公元1129年)初,金軍奔襲揚州,內侍鄺詢趕緊報給正在行宮淫樂的宋高宗,被嚇得肝膽俱裂,“

遂病痿腐”,從此喪失了生育能力。時年二十三歲。自揚州逃難,他一路狂奔到鎮江,隨後又逃到杭州,不久前往江寧府(改稱建康府),後又逃到了越州(今浙江紹興)。金軍佔領建康後,宋高宗驚慌失措,感到在陸地上安全得不到保證,聽從宰相呂頤浩之策:“既登海舟之後,敵騎必不能襲我”。遂離開越州,往明州(今浙江寧波)避難。後聽聞金人直奔臨安,宋高宗又逃往定海(今浙江寧波市鎮海區),接著又轉移到了昌國(今浙江舟山市)。建炎四年(公元1130年)初,宋高宗乘船又逃至台州(今浙江臨海)海面。不久,又逃到溫州。金軍北撤後,宋高宗回到越州。公元1131年,改年號為紹興,升越州為紹興府,公元1132年又“移蹕臨安”,偏安局面自此開始。

亦戰亦和,宋高宗在對待金國的態度上一直是求和為主,應戰為輔。自宋金交戰以來,宋高宗一直將求和作為頭等大事,一批又批的祈請使、通問使不絕於道。但在驕橫的女真貴族眼中,南宋是一塊遲早被他們吞食的肥肉。因此,他們不但不與南宋接觸,反而將南宋的使臣全部扣押,包括以資政殿大學士身份出使的宇文虛中。苗劉之變後,為了博得女真貴族的同情心,自貶身份,在致金元帥府的國書中,將原來的“

大宋皇帝構致書大金元帥帳前”,降格為“宋康王趙構謹致書元帥閣下”。宋高宗在請和書中寫道:“頃罹邦禍,止緣急徇於民心,有失先資於大國。今則盡攜臣屬,遠竄蠻荊,所冀宅中而受命,無煩徙遠以勞師。願去尊號,用正朔,比於藩臣”。承認自己在未經金國的允許下,擅自即位稱帝,然後搖尾乞憐地請求金國給自己一個封號,就心滿意足。宋高宗在另一份的求和書寫的更是可憐:“唯冀閣下之見哀而赦己也,前者連奉書,願削去舊號,是天地之間,皆大金之國,而無有二上矣!”宋高宗這種奴顏婢膝的求和信實在太多,在此不再贅述。南宋指望這樣的皇帝收復失地,克清中原,無異於痴人說夢。不過宋高宗的求和信倒成了紹興和議的基本框架。

紹興和議,紹興十一年十一月,宋金和議達成,以淮河為界,將唐(今天河南唐河)、鄧(今天河南鄧州)二州割讓給金,南宋每“歲奉銀二十五萬兩、絹二十五萬匹”給金。紹興十二年三月,金朝命劉筈為江南冊封使,九月到達臨安,

“冊康王為宋帝”,金國在冊文寫道:“皇帝若曰:諮爾宋康王趙構,今遣光祿大夫、在宣徽使劉筈等持節冊爾為帝,國號宋,世服臣職,永為屏翰”。宋金自公元1125年交戰至公元1141年紹興和議達成,經過十六年的窮兵鏖戰,南宋在國力和軍力上都明顯佔有上風,至少也是個大致相當的程度。所以這個和議被歷代文人所不屑,如宋理宗時的學者呂中在《大事記》中所說:“曏者戰敗而求和,今則戰勝而求和矣!曏者戰敗而棄地,今則戰勝而棄地矣!”宋高宗之所以如此屈辱的向金國稱臣求和,實際上是私心作祟,擔心金國放出宋欽宗作為傀儡來與他抗衡,因此影響到他帝位的穩固。正如完顏兀朮在臨死前的遺言所述:“如宋兵勢盛,若制御所不能,向與國朝計義,擇用智臣為輔,遣天水郡公桓(宋欽宗趙桓)安坐汴京,其禮無有弟與兄爭”。不得不承認,完顏兀朮的政治眼光還是相當毒辣的。

盛年退位,公元1162年,紹興三十二年,宋高宗時年五十六歲。在擊敗了完顏亮的南侵之後,他決計退位,將皇位傳於宋孝宗,自稱太上皇,居在德壽宮。在退位大典上,宋高宗對臣僚們說道:

“朕在位,失德甚多,更賴卿等掩覆。”這個評價,不僅真實,而且公允。

公元1187年,淳熙十四年十月八日,宋高宗駕崩於德壽宮,享年八十一歲。


歷史的小學生


對宋高宗來說,大多數人的看法,當然是對的和有價值的。包括殺害岳飛的最大凶手是趙構等觀點,都沒什麼問題(當然,秦檜的責任絕不能因此降低)。對於宋高宗我有如下意見:

南宋作為地方政權之所以存在,確實要歸功於趙構。但南宋不能成為宋朝的責任也在宋高宗的身上(隆興北伐的失敗也有宋高宗的責任)。更重要的是,南宋地方政權繼承了北宋的統治基因,對於趙構的歷史責任問題,許多人忽略北宋宋真宗後的歷代宋皇特別是徽欽二帝的歷史責任,也是有問題的。

(1)歷史很主觀,只要不心存惡意,其實都可以存在

歷史是主觀與客觀相結合,甚至在某種程度上以主觀為主的學問。雖然,我們可以從各類史料以及殘缺不全的歷史數據上找到一些信息,藉此找到解決歷史問題的途徑。但是,因為,凡記錄在冊的文字都有一定的主管甚至主使因素,其實,離真實的歷史有多遠我們同樣不敢說。

趙構與秦檜之間到底是秦檜是“權臣”,趙構的人身安全受到秦檜的威脅;還是宋高宗作為封建統治者,只是將秦檜作為一把“殺人的刀”,這些我們是無法確知的。這就是歷史評價問題多面化的原因。但在我看來,趙構是自願和主動的,許多都是他的“帝王術”偽裝出來的。因為趙宋的皇帝們本來就是缺乏歷史責任感和善於“帝王術”的制衡。

宋真宗

從題主的問題描述上,我是同意賈老師的觀點,但我覺得這個好的評價後面還要再增加一句:南宋不能成為宋朝,也是因為趙構的投降。

(2)北宋宋真宗的“澶淵之盟”徹底奠定了“宋皇少責任只顧自己”的態勢

正如我在“張弘範祖上三代都不屬於宋朝管轄,‘賣國賊’之名是否牽強?”中提到的,北宋真宗扔掉歷史責任拋棄了“幽雲十六州”,讓這一地區百萬人失去了希望。那麼,南宋高宗也就很容易地拋棄了“北方”,讓千萬人失去了希望。

當我們在誇耀北宋、南宋取得了巨大的經濟成就的時候,我們是否想過肩上的責任問題。

當我們在誇耀北宋、南宋的文學成就的時候,我們是否想到過其中有多少人是帶著心中的苦惱兒而以此解憂呢?


坐古談今


宋高宗趙構生於大觀元年(公元1107年)五月,宋徽宗趙佶第九子,欽宗趙桓的異母弟。

靖康二年五月,在徽、欽二帝被北擄後,在南京(今河南商丘)即位,改元建炎,為宋朝第十個皇帝,南宋開國皇帝。

即位之初被迫起用主戰派李綱為相(75天后即罷相位),實際傾向汪伯彥、黃潛善兩個奸佞小人,不敢報父兄之仇,對金畏如猛虎,對宗澤正確抗金主張不予理睬,使宗澤在憂憤中死去。其後任用杜充這逃跑派,放棄汴京,在建炎三年金兵的攻擊下,趙構漂迫於海上大半年。

建炎四年,金兵退出江南後於紹興二年定行在臨安,初步站穩腳跟。其後推行"攘外必先安內"政策,在岳飛、韓世忠、張俊等努力下,於紹興五年全部蕩平國內各式叛亂。

紹興四年用岳飛為將收復襄陽六郡,為南宋立國八年第一次局部反擊,收復大片國土。

紹興五年六月,二聖之一的宋徽宗趙佶死於五國城,紹興七年上巳節金國向南宋作了通報。

紹興七年不顧寢宮中對岳飛的承諾,聽信秦檜饞言,致"淮西兵變"發生,四萬多將士在酈瓊裹脅下投降偽齊。

紹興十年,面對岳飛所部行營後護軍的強大攻勢下,宗弼兵敗如山倒,韓常所部五萬餘人聯繫岳飛準備投降,金多支部隊在宋軍到後準備投降,岳飛"連結河朔"開花結果,河北忠義軍四十餘萬配合宋軍北伐,金燕京以南號令不再。如此大好形勢下,聽信秦檜讒言,一天內連下十二道金牌,命令岳飛撤軍。可惜!可惜!實在可惜!

紹興十一年,在放過張俊、韓世忠後,放任秦檜對岳飛的迫害,終在無詔書的情況下於除夕日岳飛被害風波亭。

而在無罪不得罷相位的條件下,秦檜成終身宰相,權力甚至超過趙構。紹興二十五年檜死當日,趙構對楊沂中言:朕今始免靴中置刀矣。何其可悲?

紹興三十一年,金海陵王完顏亮率六十萬大軍南下滅宋,再次準備逃亡海上,幸金內亂與虞允文采石之戰,金兵退卻。

紹興三十二年六月傳位於皇太子趙眘,到淳熙十四年(公元1187年)十月死,做了二十多年的太上皇,不幹皇帝事,卻經常干預政事。

縱觀趙構一生,首鼠兩端,識人不明,面對山河破碎,父母被擄,黃河兩岸千萬百姓於不顧,不思進取,只想苟安偷生,實為中國歷史上有名的昏君、傀儡!


淡定31796315


想正確評價宋高宗趙構,就必須釐清一件事:後世“圍觀群眾”為他唱的“頌歌”。

比如風采夠強,北宋亡國前夜,作為倒黴皇子被派到金軍大營做人質,卻是面不改色心不跳,迎著金兵的大刀片子慷慨力爭,做足英雄氣概。又比如功業夠硬,畢竟保住了另外半壁江山,等於給大宋朝撿回來半條命。乍一看去,著實勞苦功高。

圖:趙構像

可這兩樁耀眼亮點,真能講得通?

先說他勇闖金營的風采,在元朝人修的《宋史》裡,左一句“慷慨請行(做人質)”,右一句“帝(宋高宗)不為動”,鬧得殺人成習慣的金人都“異之”,然後就“帝始得還”了。

這也就是說,由於趙構慷慨進了金營後,就是各種英雄風采大爆發,叫金軍的將帥們,產生了深深的英雄相惜之感,竟然就把這未來的南宋皇帝白白送了回來。這般正史橋段,堪比武俠小說。

但是,七百多年後的清朝嘉慶年間,敢懟皇帝的清朝耿直學者洪亮吉,卻在國史館詳盡參閱了同時代多方資料後,終於在《歷朝史案》裡給出截然不同的歷史現場:辱在強辭加罪,不能抗辯力爭。而並無愧奮忿怒之情,一如木偶無知。疑南朝擇一痴漢,投畀北營。

寒磣點翻譯說:“英武”的趙構,進了金營就變傻,被金人變著花樣連打帶罵,卻是半點不知反抗,總算叫金人“恍然大悟”——宋朝派來個弱智王爺來糊弄我們啊!哪來的滾哪去!於是逃命成功。

兩家說法哪家對?一樁沒爭議的事實是,洪亮吉筆下,趙構那打不還手罵不還口的強大心理素質,跟後來他不止一次卑躬屈膝向金人稱臣的雷表現,實在一脈相承。

那保住南宋半壁江山的“業績”呢?

這事兒,可以先瞅瞅建炎元年(1126),趙構剛登基時的家業,雖說靖康之恥剛鬧完,北方山河破碎。但整個北方抗金義軍四起,金軍的局面正是“敵穴未固”。坐擁黃河以南國土的趙構,也一度啟用宗澤等能人,迅速整合各路機動力量。別看自己躲在建康,但開封總算形勢穩定,部隊戰力直線回升,還打退了金人接下來對開封的第一次進攻。北方的抗金士氣瞬間高漲,眼看著形勢大好。

圖:南宋初建

以這一段好形勢說,能把殘破的家業資源,短時期裡整合到這好程度。作為皇帝的宋高宗,是有兩把刷子的。

但接下來呢?坐鎮開封的老將宗澤,因為與宋高宗意見不合,終於活活憋屈死。然後宋高宗精心選出來的繼任者杜充,面對捲土重來的金兵,卻是先跑再當叛徒,大好的形勢,分分鐘就崩了。

接下來換成宋高宗跑,從建康撒腿跑到揚州,但金人殺到揚州外圍了,竟還摟著妃子在床上忙活,幾乎是光著屁股狼狽逃命。一路上男性功能從此跑丟,唯一的兒子活活嚇死,還被苗劉兩大軍頭綁了做肉票。好容易撿條命出來,又被金兵緊接著追,從明州楊帆出海,這才氣的金兵乾瞪眼。險過剃頭撿條命。

這一段磨難,驚險到可拍大片,也常被用來歌頌趙構腦子靈腿腳快。但最慶幸的卻得是一條:這時大宋的家底還夠厚,叫趙構還能有的躲。

更重要的是,

登基不到三年,一開始還幡然重振的大好江山,眨眼間就是大面積淪陷。宗澤手中還能死磕金兵的部隊,宗澤被趙構憋屈死後,就是紛紛土崩瓦解。坐鎮建康的趙構,被追到浙東海面上躲性命。如此“保全半壁江山”的大功勞,哪裡是雄才偉略?唯一可用的就是一個詞:敗家子。

圖:趙構南逃

但他比敗家還大的毛病,還不是這個,而是從不負責。

如果說被“搜山檢海”前,宋高宗還只是經驗不足,不太懂如何負責。那麼後來的事情,卻是花樣不負責。典型淮西軍問題,本說好交給岳飛,轉過臉就變了卦。氣的岳飛悲憤辭職,淮西軍更是隨後翻臉,鬧出震驚天下的“淮西軍變”,險些要了南宋的命。

可笑的是,後來好些人說到岳飛死因時,竟還拿這段公案說事,試圖證明岳飛“情商”忒低。但瞭解南宋年間的政治生態就知道,岳飛做出的,是當時一個武將都會有的正常反應。而更可以說,幸虧趙構這不負責任的算計,是打在忠心耿耿的岳飛身上。換成其他某幾位素來跋扈的軍頭,此事的後果,極可能是驚天國變。

更不用說後來岳飛打到金人那邊哭成一片時,宋高宗那滿懷猴急心情一天內發出的十二道金牌,手遞手給大金朝續上了命。聽金人說了句“必殺飛始可和”,立刻大張旗鼓炮製岳飛冤案,換來一紙紹興和議。當年被金人打到門口還不忘摟著妃子行樂的趙構,從頭到尾都沒變:江山大業也好,戰略眼光也罷,一切都是浮雲。自家安穩的皇帝位子,安安生生的帝王生涯,才是王道。

圖:岳飛悲憤班師

更被無視的,還有宋高宗的治國本事,南宋經濟繁榮不假,但更多的是承繼北宋以來的南方經濟家業。而宋高宗時代的官員周必大說,就是在宋高宗紹興和議後的十多年,南宋到了“貪殘昏謬者常居六七”的地步。宋高宗的私人醫生王繼先,都貪汙到資財數千萬的地步。到了宋高宗“禪位”之前,南宋的官場,已經是“政以賄成”的場面。他成功的把曾經同仇敵愾抗金的南宋,打造成了腐敗成風的南宋。

總之:宋高宗趙構,是一個擁有強大心機聰明,卻毫無責任擔當的敗家帝王。明末清初思想家王夫之的一句話,可以作為對他最精到的評價:

高宗之畏女真也,竄身而不恥,屈膝而無慚,直不可謂有生人之氣矣。

圖:趙構割地稱臣

以這個意義說,考量一個人是否“不恥”和“無慚”,對宋高宗的看法,就是一面好鏡子!


我們愛歷史


有人把岳飛說成是文韜武略甚至百戰百勝的軍事家,為什麼現代軍事教學中沒岳飛的戰例?

18-03-19 湖光山色... + 關注獻花(0) 收藏

  岳飛的戰績大多是岳珂杜撰出來的,經不起推敲的。別說軍事家,就腦袋正常一點的人,都不會去相信什麼“八百破十萬”“十二道金牌”“憾山易,憾岳家軍難”等等鬼話。

《宋史》中的《岳飛傳》,是根據岳飛的孫子岳珂在岳飛死後幾十年為他撰寫的私傳《鄂王行實編年》所改編,根本沒有什麼可信度。 該傳記中記載的很多“史實”都已經被考證出是杜撰偽造的,如:紹興十年(1140)七月十四日宋金穎昌大戰,岳飛部將王貴在《王貴穎昌捷奏》中說殺敵“五百餘人”,而岳珂杜撰為“殺敵五千”,而這實際上就是岳家軍對金軍所取得的最大一次勝利;而這次戰鬥中“殺其統軍、上將軍夏金吾”裡這個“夏金吾”也是岳珂自己杜撰出來的,根本不見於其他史料記載。

真實的岳飛就根本沒和金主力打過。1122-1132年岳飛換個七八個老闆,跟劉浩,默默無聞,跟黃潛善,被開除。跟王彥,逃跑。復投王彥王彥不要。跟張所,跟宗澤一事無成都是六七品的,打醬油角色。投杜充稍微好點,混個統制,結果,1129年防守馬家渡又逃跑,(金兵剛剛過河兩千,岳飛就逃跑了)害主將 陳淬戰死。岳飛自己逃宜興當上土皇帝。金兀朮長驅直入,追高宗追了幾個月,高宗逃入東海幾個月,金兀朮沒有大船,南宋才沒有滅亡。期間岳飛根本不顧高宗死活,國家安危,從未發一兵一卒去救高宗。1129-1130年1129年十一月,岳飛逃跑金兀朮搜山尋海。一開始是和張俊在明州打,最後是和韓世忠在黃天蕩打。然後就回國了,宋金兩史對照無誤。岳珂所杜撰出來的“四戰四勝”“六戰六捷”真不知道岳飛是和那個鬼打的。還把金兵尊稱老英雄宗澤為“宗爺爺”的事蹟恬不知恥的搬岳飛身上,居然說金兵叫二十多歲的岳飛“爺爺”。

咱們再來看看所謂的岳飛“朱仙鎮大捷”“破鐵浮屠柺子馬”“八百破十萬”“憾山易,憾岳家軍難”“十二道金牌”又是怎麼一回事,難道是軍事學家都不讀史料?還是都是所謂“秦檜家後人”?顯然都不是,不但中國軍事學家沒有把他當做案例,外國軍事學家同樣不屑一顧。難道他們都沒讀過史,難道這樣200:1的神蹟,不是人類最偉大的勝利?如果是真的當然能排進前十。問題是到底真不真實?首先南宋和金國1140年發生大戰這點毋容置疑。1140年完顏宗弼殺了主和派,出兵攻打南宋兩史都有記載 ,準確無誤,金兀朮先集中力量把四川吳璘打殘,又突然向東線韓世忠進攻,然後留部分軍隊牽制韓世忠,接著向順昌進發。張俊,楊存中和王德,劉錡等人與金兵陷入苦戰。擁兵十萬,又有南宋唯一三萬騎兵的岳飛,接到高宗命令,支援順昌劉錡,去和金主力決戰。高宗心腹岳飛無疑成了高宗克敵制勝的法寶。結果岳飛與金主力背道而馳,跑中原地區“收復失地”成功避開金主力。在金兀朮的主力猛攻順昌的時候,岳飛的軍隊在中原出盡風頭,連克潁昌、蔡州、陳州、鄭州等地,還好劉錡神勇,苦戰兩個多月於潤6月12日,擊敗金主力破鐵浮屠於順昌,逼金主力撤軍回國。這個時候岳飛才於潤6月20日,“趕”到堰城,穎昌“收復失地”,和最弱的一支金兵打了一戰。規模非常的小,而且只打了一天,金兵看到劉錡來了,就跑了。《王貴穎昌奏捷》記錄殺了五百金兵,岳飛上奏“獲戰馬兩百餘騎”。

宋金兩史都明確記載1140年潤6月12日,劉錡在順昌擊敗金主力,金國撤軍。岳飛是1140年潤6月20日才有前鋒,抵達堰城。7月才到的穎昌,所以岳飛成功的避開金主力,根本沒有和金主力對抗過。朱仙鎮大捷更是無中生有。宋金兩國所有史料,都沒有記載過岳家軍有一兵一卒到過朱仙鎮。也沒有任何史料記載朱仙鎮有大量金兵。只岳飛孫子岳珂自話自說。搞出來個“朱仙鎮大捷”而且,還讓金兀朮“感慨”“憾山易,憾岳家軍難”。別說金兀朮是金國著名的英雄,就是普通金人,也絕對不敢自己找死,說這種沒事找抽的傻逼話語。

《建炎以來系年要錄》、《三朝北盟會編》、《中興小紀》、《宋史全文》等宋代資料都記載岳飛是擅自撤軍的,並沒有朝廷下十二道金牌讓其撤退,內容大同小異。如: “紹興十年秋七月…金人謀知飛孤軍無援,於是並兵以御飛,飛不能支。…壬午(1140年9月24日),湖北京西宣撫使岳飛自郾城班師。飛旣得京西諸郡,會詔書不許深入,其下請還,飛亦以為不可留,然恐金人邀其後,乃宣言進兵深入,逮敵已遠,始傳令回軍。軍士應時皆南鄉,旗靡轍亂,飛望之,口呿而不能合,良久曰:‘豈非天乎!’《建炎以來系年要錄·卷一百三十七》。

《宋史 高宗本紀六》中關於岳飛的記錄: 5月:劉光世為三京招撫處置使;劉琦第一次擊敗圍攻順昌府的金軍。 6月:岳飛被封河南、北諸路招討使;宗弼率軍攻打順昌府;順昌之戰後,完顏宗弼返回汴梁;岳飛部下牛皋在京西和金軍作戰;劉光世進軍和州;岳飛在率軍支援劉錡路上收復蔡州; 閏6月:王德攻破宿州;岳飛部下張憲擊敗韓常,收復穎昌、淮寧;岳飛部下郝晸收復鄭州;李興收復汝州、伊陽等;張俊收復亳州,幾日後張俊放棄毫州,回壽春。 7月:岳飛部下張應、韓清收復西京;李興收復永安軍;岳飛和完顏宗弼的郾城之戰;岳飛部下楊再興、王蘭戰死小商橋;岳飛部下王貴、姚政聯合擊敗進攻穎昌的金兵;岳飛班師軍潰,穎昌、蔡州、鄭州等均被金軍佔有。

1140年岳飛不但抗旨畏敵,不支援劉錡,而且還三個月不到,就丟失了,劉錡,張俊等人血戰兩個多月,才保護住的河南。那可憐的戰功,根本不能抵消岳飛的罪行。所以才又有了“十二道金牌”。杜撰“十二道金牌”的目的,就是掩蓋岳飛不戰而逃,丟失河南的罪行。

宋三百一十九年,從來不用金牌調動軍隊,都是用詔書,詔書可以清楚的表達命令的意思,而且還方便追查責任。正是有了詔書記錄的歷史,才讓我們能夠真相大白。只有文字不發達的少數民族國家,才用金牌調動軍隊。如果岳飛真接到金牌命令撤軍,那麼只可能接到金國的命令。當然我也相信這是不可能的。

那些說秦檜和秦檜後人改史料的,簡直就是侮辱中國人的智商。宋史官的地位,連宋太祖都怕,你們可以查,太祖貪玩讓言官直言頂撞,太祖一生氣,打斷言官牙齒。言官才說要告訴史官,嚇的太祖賠禮道歉,這樣的史官,是秦檜能控制的了的?顯然不是,因為史料上秦檜根本就沒有岳飛高大上。一個人改史改成這樣,也太讓人難以置信了吧?岳飛處死後,經過八個皇帝138年,從來沒有人提出過“岳飛冤死”的說法,當然岳飛孫子岳珂不這麼認為。但是我請大家仔細查看一下岳珂的為人。說是個人渣一點都不過分。而且,他自己寫的書都自相矛盾。一會說孝宗為岳飛平反了,他父親嶽霖感激萬分,一會又說他父親嶽霖臨死時,哭訴讓他無論如何要為爺爺岳飛伸冤,一邊寫孝宗為岳飛徹底平反了,“沉冤得雪”,一邊不停為岳飛“伸冤”。到底平反沒有,難道他自己都不知道?岳珂寫自己的父親,親眼所見都謊話連篇,寫他根本沒有見過的爺爺會如何?大家自行腦補。岳珂書中寫岳飛處死,金國舉國歡慶,真的嗎?金國滅了遼國,滅了北宋都沒有舉國歡慶。處死了個早沒有了兵權,從來沒有和金主力打過的岳飛,至於這麼高興嗎?常識告訴我,根本不可能。岳飛死不死,對金國沒有任何影響,反而是金國的損失。如果,沒有岳飛1140年的河南就不可能兵不血刃就能佔領。沒有岳飛1141年淮西戰役,金主力就可能讓宋軍最少打成大殘。

而且,秦檜一死,秦家就失勢了。秦鉅滿門戰死以後,秦家基本就退出歷史舞臺了,反而是岳家都做了高官,到了滿清時期更是風光無限,五代都是朝廷重臣。各種《說岳傳》《說岳全傳》各種戲劇,評書,滿大街傳唱,秦家後人中個狀元都不得不小心翼翼的去嶽王廟,請“罪”。誰有能力篡改史料,大家一目瞭然。

參考《建炎以來系年要錄》《中興小紀》《宋史全文》《高宗本紀》


泰山情侶


南宋開國皇帝,大金江南國主完顏趙構主要事蹟如下:一、識人不明、忠奸不分、信用奸臣始終如一。秦檜攜家眷從金國逃回,眾臣皆疑,趙構獨不疑。秦檜壞事做盡,著名奸臣,生前競然被封建康郡王,死後諡號忠獻。完顏構在位期間,奸臣得志忠臣死。二、首鼠兩端、殘害忠良、投敵賣國意志非常堅定。作為戰勝方的趙構竟與南宋宰相、金國奸細相勾結,向作為戰敗方的殺父滅國仇敵金國稱臣、割地、賠款,並應金國要求殺害南宋中興希望岳飛,秦檜終身為相,不放還宋欽宗等,而趙構的條件競是在金國已失去利用價值的年老色衰的慰安婦老媽回南宋養老。三、完顏構作為著名的逃跑皇帝、不育皇帝、金國兒皇帝、賣國皇帝、忍辱皇帝而永載史冊。縱觀趙構一生,是恥辱的一生,顛沛流離的前半生、政治上昏庸無比的一生。趙構在強敵未滅的情況下,棄中原半壁江山和億萬百姓,不顧父母兄弟姐妹在北國苦寒之地為奴為娼的國恥家仇,毅然以莫須有的罪名殺害民族英雄岳飛,使南宋中興無望。完顏構做事數典忘祖、陰暗自私、親痛仇快、等同漢奸,應排歷代昏君第一位。


江海傳奇


忍常人所不能忍,為天下最難為之事,敢冒萬世留惡名,守住半壁江山。勤儉節約,劬勞政事,懂權謀,識將才,恢復生計,萬民之福。高宗勇武有力,鞍馬嫻熟,知兵事,愛讀書。實在是徽宗所有子嗣裡最傑出的一個。

大多數人都罵他不敢言戰,對他評價不高。但什麼家底,他最知道。

政治就是政治,從政治和國家總體利益方面考慮,高宗已經是最優選擇。


石破天紫砂壺講談社


趙匡胤陳橋兵變,黃袍加身,杯酒釋兵權,重文輕武,令大宋軟弱無能,受盡異族欺凌。


公元1127年,金兵兵臨汴京城下,徽欽二帝被擄,徽宗第九子康王趙構登基,史稱宋高京。大將岳飛己攻到朱仙鎮,擊敗金國指日可待。但是趙構恐怕父兄歸來,自己皇位不保,性命不保,連自己皇后在金營受盡凌辱,不聞不理。以十二道金牌召回岳飛,同秦檜狼狽為奸,以莫須有罪名風波亭殺死岳飛。

大敵當前,趙構不奮勇殺敵,反殘殺忠良將,父兄被擄,不思營救,讓其客死它鄉,不收復失去北方的國土,讓北方的漢人處於水深火熱之中,在南方臨安醉生夢死,樂不思蜀。向金國俯首稱臣,甘為金國藩屬國。漢人的恥辱:歷史上最沒骨氣的王朝一弱宋。

宋高宗趙構是個不忠,不孝,不仁,不義的小人,人人得以誅之,以解其賣國之恨。


歷史愛好者88




被嚇破膽的遊魂

陷父母兄弟姊妹老婆於敵手的投機者

丟失大片國土的敗家子

耽於聲色享樂的無恥昏君

大金皇帝的乖侄兒

好色如父的騸馬

日產小電影的祖師爺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