假疫苗、毒藥品、樓倒塌……我們還可以相信誰?

轟動全國的長春長生疫苗造假事件,還未平息。幾家高血壓生產藥廠使用的原材料,又被企業發現含有致癌物亞硝基二甲胺(NDMA)。

而幾天之前,有房企在建的樓盤,在一個月內連續出現倒塌事故。國人由此陷入深度恐慌。有人調侃,我們現在是“食無安,行惶惶,住難定”。

因為,少量企業的商業道德淪喪,讓全社會的各行各業都在背“黑鍋”。沒有人敢相信自己正在吃的,正在用的,正在住的,是完全安全的。連被老一輩中國人高度信賴的銀行,也因為代銷的理財產品到期難以兌付,而信譽掃地。

《人民日報》曾經發表的一篇“道德淪喪會造成經濟增速放緩”的文章,又被人翻了出來,成為最近的網紅文。上海合作建房組織最近因此一直在深度思考,怎樣攜手社會上有責任心的企業和個人,重建中國社會的商業信譽。

否則的話,恐怕消費者連房子都需要從海外進口,才能徹底住得安心了。

重建消費者的信任,不能僅僅只是靠口頭上說說。上海合作建房組織認為,信任的基礎,來自於監督。一百多年前,美國同樣存在著毒食品、毒藥品、樓房倒塌的案例,甚至十多年前,還有安然這樣的財務造假企業。

但是,每一次的問題發生,都引發了美國在法律、法規制度的重大變革。最終形成了公眾監督、輿論監督、政府監督、司法監督、議會監督等五重監督體系。

如今,美國的消費環境可以說是世界上最安全的國家之一。因此,主動請消費者介入公司生產經營活動,監督每個生產、建造環節,是提升產品質量,增加消費者信心的重要途徑。

而在這方面,上海合作建房組織擁有豐富的經驗和案例。以上海合作建房的上海第一個項目——臨港新城湧泉苑為例,從設定設計方案開始,就一直是和合作建房的會員們溝通交流。光建築設計草圖,前後就修改了幾十稿。在不斷徵求會員意見,加以完善之後,才拿出了質量和品質均符合要求的成熟建設方案。合作建房的會員不僅僅參與方案設計,包括材料採購、建築施工單位的確定,以及整個施工環節,都充分參與。很多會員因此可以準確地叫出房子所有使用建材的具體名稱,材料供應商是誰,有些甚至連材料的生產批次都很清楚。而在一般的房地產項目中,即使是開發商的員工,要了解這些建材的具體名稱都是難事。因為有了合作建房的會員全程參與、監督,雖然還沒有正式入住,但湧泉苑的業主們對自家的房子都很放心。

不僅僅合作建房的會員高度信任合作建房。合作建房私募基金的投資者更是對合作建房非常信任。因為,它和市場上任何理財產品最大不同之處,就在於它的投資去向,能被投資者全程監管。從募集完成開始,資金就是由銀行雙重監管。

沒有合作建房投資者的同意,資金是絕對不可能被挪用到其他項目的。然後,建造的每一個環節,投資者都可以隨時查看。在這個過程中,合作建房組織也像上市公司那樣,定期會發布報告,讓每一個投資者能清晰瞭解項目的實際情況。

因為嚴格像會員公開真實的數據等資料,投資者對合作建房私募基金高度信任。所以,當社會上P2P連續爆倉的時候,上海合作建房的私募基金,卻收到了更多的投資合作。每天都有許多的投資者會詢問,如何參與上海合作建房的具體項目投資。

這點可以看出,讓消費者、投資者參與全程監管的必要性。上海合作建房組織相信,只要以誠相待,讓消費者瞭解實情,重建和消費者、投資間的信任關係是不難的。而在下一個商業時代,真正的巨頭不會再是規模上的大企業,不會是世界500強。

而是那些贏得社會高度信任的誠信企業,唯有誠信的企業,才能做大做強。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