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針見血、扎針不疼」就是一名護士技術高超的唯一標準嗎?

“一针见血、扎针不疼”就是一名护士技术高超的唯一标准吗?

在過去,人們常用“一針見血、扎針不疼”來形容護士輸液技術高超。但是,隨著自我保健意識的提升,人們對靜脈輸液治療護士的綜合能力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近年來隨著靜脈治療工具、技術、藥物配置等的不斷革新,臨床採用靜脈輸液治療時對輸液產品的品質、輸液器具的適用性和血管的保護等方面越來越關注,臨床護理已不再是一項單純的技術操作,而是涉及多學科、多層面的知識與技能。

但由於我國各醫院重視程度 、規範要求不盡一致,靜脈治療安全仍存隱患,因此,加快靜脈治療專科化、規範化發展迫在眉睫。

保障輸液安全高質量輸液產品不可或缺

靜脈治療在臨床護理中是很常見的、使用頻率很高的一種治療方法。有些患者由於治療需要往往是反覆多次輸液,一旦血管受損或大量輸入低品質藥液,都可能引發多種併發症,因此現代臨床護理中對血管的保護和輸液品質的要求等尤為關注。

新出版的《中國輸液安全與防範專家共識》(以下簡稱《共識》)首次圍繞輸液安全主題,從生產到應用,全方位的做了合理使用的規範和指引,其中也特別關注了在臨床護理方面的需求和建議。

對於長期輸液的患者來說,合理選擇輸液工具,保持血管通路暢通,保護血管,避免損傷,是醫護人員和患者共同對抗疾病甚至挽救生命的重要保障。高品質的輸液能夠在源頭降低輸液不良反應的危害,讓患者放心,提升醫療質量,提高醫療安全。

社會輿論曾廣泛熱議的輸液中的不溶性微粒問題,即是一例。據悉,很多併發症是由於“吊瓶”中的不溶性微粒造成的,微粒通過“吊針”進入人體,對於長期使用輸液的患者,風險尤其明顯。在《共識》中記述,人體最小的毛細血管直徑僅有5.0μm左右,大於5.0μm的微粒容易引起血管堵塞,輕者可能會造成血管局部循環障礙,引起血管栓塞,重者可造成血管局部堵塞供血不足,並導致組織缺氧,產生水腫、靜脈炎或者肉芽腫。

據悉,首部《共識》中重點介紹的某藥業BFS吹灌封一體化無菌生產技術,是目前國內應用於大輸液生產的新型輸液包裝系統,其採用的A級潔淨區域“三位一體”生產工藝,可最大限度降低不溶性微粒、內毒素等外源性汙染風險,是安全輸液生產技術的典型代表。

眾所周知,靜脈輸液治療是臨床護士的“看家本領”。現在靜脈治療已不再是簡單的“扎針”了,而是一項集多學科的專業,需要解剖學、藥理學、生理學等等知識,因此,對於臨床護士,不僅需要專業化、規範化培訓,更需要同醫生、藥師共同交流配合,為患者選擇最佳的靜療方案。”

比如,對於需要長期及反覆靜脈給藥的腫瘤患者,考慮到藥物的強刺激性,經過對患者的有效評估後,來選擇合理的輸液工具,如PICC導管或者輸液港等。輸液港可植入體內,每次輸液時只需針刺破皮膚,直接扎到輸液港中即可,即可減少長期反覆血管穿刺的痛苦,有效降低感染率,又可以隨身攜帶,提高了患者生存質量。而在輸液過程中,還要注意藥液滲透壓過高對血管產生的刺激,比如很多靜脈高營養藥液,滲透壓過高會引起患者疼痛和不適。

輸液技術的提升離不開人才的培養。據悉,目前北京地區培養靜脈治療專科護士已逾千人。“重視臨床護士專科技術的培養是提升護理水平首當其衝的要務。

此外,患者也應科學對待輸液,不要逢病必“輸”。有些疾病是有一定病程的,我們要尊重自然規律,不要急於求成,口服用藥的風險要遠低於是靜脈輸液。另外,在輸液過程中,患者及其家屬應密切關注輸液過程中身體的變化,如注射部位有出現紅腫、疼痛,感覺頭暈、噁心等,應及時向醫務人員反映。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