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有多久沒有讓別人嘗嘗「被需要」的滋味了

現在社會的節奏越來越快了,每個人的能力也越來越強了,各種能人輩出,一浪浪過一浪。看似大家越來越有出息,可是

人的壓力卻越來越大了,活的那麼累。每個人往往都過分強化自己的能力,每個人都像豪豬一樣針尖對麥芒,忘記了怎麼示弱,忘記了人也有“需要”和“被需要”的渴望。你有多久沒有讓別人嚐嚐“被需要”的滋味了

人是群居性動物,除了天上各位大仙獨來獨往外,沒有人能夠離開社會而作為一個單獨的個體而存在,這也是人的社會性屬性的一個表現。既然存在於這個社會,就離不開與別人的溝通交流,因為我們要進行生存,生活,發展。所有這些活動其實就是要體現人存在的意義,“我被別人需要”就是一種存在的意義,說明我不是廢物。渴望被孩子需要,證明我是個好父母,渴望被父母需要,證明我是個好兒女,渴望被另一半需要,證明我是個好愛人,渴望被朋友需要,證明我是個好夥伴,渴望被同事需要,證明我是個有能力的人,所有這些渴望都是要體現我在這個社會存在的意義。所以作為每一個關係鏈的一端,適當的表現的弱一點,讓另一端的渴望被實現,完成“需要”的使命。

同樣,我們還更要讓他人覺得“他被需要”,為什麼有些姑娘說自己是女漢子,連男朋友都不好找。因為你什麼都會啊,還要男人幹什麼?你適當的讓男人覺得他被需要,讓他感覺瞬間高大了很多,底氣也會很足,男子漢氣概一下子就會提高很多。你要讓他有成就感,讓他覺得很自己很重要,滿足了“被需要”就會很開心。同樣的,男人也得讓女人覺得“她被需要”,別讓她覺得自己還不如個老爺們兒有小鳥依人的樣子,有賢妻良母樣子,那就太打擊女人積極性,破壞存在感了。

“被需要”是要證明自己存在的意義的一部分,更主要的還是要認清楚自己,是社會的一份子而已。如果一味地強調讓別人以我為中心,一定要離不開我,那就是典型的“暴君”、“封建家長”,是不正常的。將自己的意願強加給別人,干擾了別人正常的生活,只會讓人討厭。離這樣的人還是滾遠遠地吧。

希望大家都稍微“自私”一些,給別人一個幫幫我們的機會吧。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