孩子教會我們的那些事

每一段陪伴孩子的旅途,看著是我們陪伴孩子,其實孩子也陪伴著我們;我們教會孩子成長,孩子也在教會我們成長。善良、正直、單純、同情心、正義感,這些本是大人都懂得的道理,可許多人一路成長一路丟棄,好在有孩子們的陪伴,我們總會想起。

孩子教會我們的那些事

一 禮物與愛

兒童節,父母都精心為孩子們準備了禮物。而說起禮物,就不禁讓人想起一雙小鞋子。

在電影《小鞋子》中,家境貧寒的Ali,一直想為Zahra準備一件禮物——一雙嶄新的鞋子。Ali幫Zahra取修補好的鞋子時,不慎將鞋子弄丟,為了不被父母責罰,Ali央求Zahra不要告訴父母,並說兩人可以輪流穿自己的鞋子。他還答應Zahra,一定會幫Zahra買一雙新鞋子。

終於有一天,Zahra發現她丟失的鞋子,穿在另外一個小朱麗身上。她和Ali想一起上門去理論。可當他們發現,那個小朱麗來自一個更為貧寒的家庭時,他們什麼都沒說,轉身離開了。

孩子教會我們的那些事

Ali原本指望用他和父親進城打工掙的錢幫Zahra買雙新鞋,父親的意外受傷打消了他的美夢。看到全市長跑比賽季軍的獎品是一雙運動鞋時,他央求著老師讓他參加。

比賽時,Ali腦子裡一直有這樣的聲音:“我沒有鞋怎麼上學?”“快點,薩拉,快點。”“我會為你贏得季軍,一定會的。”沉重的呼吸,沉重的步伐,Ali竭力超越一個又一個的對手,他不斷提醒自己,一定要得第三名!

跑到終點,他癱倒在地,首先反應是問老師是不是第三名。當得知他意外拿到第一名時,他在鏡頭前委屈又傷心地哭了:他沒有為Zahra贏得那雙新鞋。

回到家,他慚愧地低著頭,Zahra彷彿也知道了什麼,她什麼也沒說。Ali把滿是血泡的腳泡在水池裡,水裡的魚紛紛游過來,觸碰那一雙小腳。這是全片最安靜的時刻,我們彷彿聽到布萊斯心碎的聲音。但這個時候父親已經為Zahra買了一雙新鞋。

Zahra很快就會拿到禮物,心碎的Ali終將得到撫慰。而親愛的Ali和Zahra並不知道的是,他們其實也為每一位觀眾準備了禮物:關於同情,關於慈悲,關於承諾,以及愛。

孩子教會我們的那些事

二 異次元與想象

《囧男孩》中,被老師封為“騙子”的小學生1號及2號是死黨,他們終日膩在一起“作惡”,按照現在輿論的說法,他們是典型的“熊孩子”。

1號、2號都來自不完整的家庭,1號的媽媽下落不明、爸爸精神失常,2號與“自私、不愛他”的奶奶一起生活。幸好,他們有著完整的想象世界。那是一個叫做異次元的地方,那裡沒有大人們的謊言和藉口,也沒有做不完的作業。

1號、2號想盡辦法以抵達二次元。好奇而充滿活力的他們甚至發明了一個遊戲:“只要蒐集到十臺大的電風扇,就可以做一個超大的龍捲風去異次元喔!”他們收集了好多臺風扇,電源打開,風扇紛紛開始轉動,紙屑滿天飛,他們尖叫、笑鬧、與心愛的女孩道別,直到跳電的那一刻,他們也沒有飛進異次元。

孩子教會我們的那些事

他們還聽說在那個恐怖的滑道滑一百次,就可以經由滑道飛進異次元世界裡。他們決定一起省吃儉用存錢到傳說中的樂園,並承諾要一起長大,一起到達異次元的彼岸。一次衝突和誤會之後,1號被社工帶走。2號面對著獨自長大的挑戰,他想要找到那個恐怖滑梯,進入二次元,找到1號,彌補自己的罪惡感……

每個大人都曾經是1號和2號吧?我們有著天馬行空的想象力,我們相信童話裡的善惡,我們把喜愛的玩具當做家人,我們建構著自己的異次元世界。可大人常常不理解這個世界,他們有時候甚至把我們的想象力給奪走了,還怪我們“幼稚、不懂事”。

可多少1號、2號成了大人後,恰恰變成了他們小時候討厭的充滿謊言、藉口和背叛的大人?一個人如果失去了對真善美的想象力和相信力,他必然成為乏味、無聊、貧瘠的人。這是《囧男孩》給大人們的警告。

孩子教會我們的那些事

三 心動與成長

面對孩子們的早戀,《怦然心動》的父母們一點也不像中國的父母們那樣,如臨大敵。

布萊斯全家搬到小鎮,鄰家朱麗前來幫忙。七歲的她對他“一見鍾情”,心願是獲得他的吻。兩人是同班同學,她一直想方設法接近他,但是他避之不及。兩人就這麼成長了,直到讀中學,朱麗對布萊斯痴心不變,布萊斯依舊“嫌棄”著朱麗。

但兩人的關係也在發生變化。朱麗喜歡爬在高高的梧桐樹上看風景。但因為施工,樹被要被砍掉,她誓死捍衛,希望布萊斯並肩作戰,但是他退縮了。朱麗的事蹟上了報紙,布萊斯的外公對她頗有好感,令布萊斯十分困惑。

孩子教會我們的那些事

她憑藉雞下蛋的項目獲得了科技展第一名,成了全場焦點,令布萊斯黯然失色。她把自家雞蛋送給布萊斯,當他聽家人懷疑她家雞蛋不衛生,便偷偷把雞蛋丟掉……

父親對朱麗說,“一幅畫不是眾多物件簡單拼湊而成的。牛隻是一頭牛,草地也只有青草和鮮花,而穿過樹枝的陽光也僅僅只是一束光,但如果將它們放到一起,就會產生魔一般的魅力。”朱麗漸漸明白了,看一樣東西不只是看部分,就像喜歡布萊斯,不應該僅僅是因為他漂亮的眼睛和微笑,還有他的性格、內心、價值觀。朱麗反思著對布萊斯的愛,並對布萊斯有些失望。

可在這個過程中,布萊斯也發現自己被朱麗的閃光點吸引,他愛上了朱麗。他向朱麗道歉,他為朱麗改變,他從懦弱變得勇敢,從自命不凡變得有同理心。他來到朱麗的院子裡,為她種下了一棵梧桐樹,終於他們為彼此怦然心動了。

我們總是千方百計阻止孩子“早戀”,或許是因為太多成年人始終沒有自由而真正地愛過,他們也不知道如何教孩子去愛。但與其阻止孩子們去愛,不如給予孩子健康的體魄和靈魂,教會他們愛的能力,愛的責任。孩子們是可以因為愛而成長得更好的。

孩子教會我們的那些事

四 菊次郎與我們

那是一個酷熱又無聊的暑假。自幼喪父、與奶奶生活在一起的小學三年級學生正男,拿出母親從外地寄回的信,準備自己一個人去愛知縣豐橋市看望母親。

鄰居阿姨發現後,決定幫正男完成心願。她拿出一筆錢作為旅費,還安排遊手好閒的老公陪伴正男一起踏上尋母之途。可是在第一天,大叔就把老婆給的錢全部輸光,於是兩個人只好步行前往愛知,一路搭順風車。

北野武飾演的大叔,起初看並不是什麼“好人”。他愛賭博、好吃懶做、無所事事、斤斤計較、貪小便宜、欺軟怕硬、報復心強……但這個看著可憐可笑一身缺點的大叔,卻不怎麼可恨。你看千里迢迢的路途,他從未發出抱怨,只為幫正男圓一個看媽媽的夢想;他再粗枝大葉,卻又粗中有細地一路關照著正男。

孩子教會我們的那些事

他們辛辛苦苦找到正男媽媽住的地方後,卻發現媽媽早已改嫁,有了一個新的幸福的家庭,一個正男完全無法插足的家庭。大叔千方百計地安慰著正男。最後兩人終於又回到了東京。臨別前,正男問大叔,你叫什麼名字啊?

“是菊次郎啊!他媽的,走啦!”

這是電影中第一次出現菊次郎的名字,觀眾起初還以為菊次郎是正男的另一個名字,原來這是大叔的名字。不是《正男的夏天》,而是《菊次郎的夏天》,這實現了視點的轉移,讓我們從菊次郎的視角去看這個夏天。

看著是菊次郎帶著正男去找媽媽,是菊次郎治癒了正男,可這個過程中,正男何嘗不是治癒了菊次郎?在找到正男媽媽的那一刻,從小就被媽媽拋棄的菊次郎或許也想起了往事了吧?他一下子對正男有了一種惻隱的溫柔。他身上的種種毛病,是缺乏管教、過早社會化的結果,他想保護正男的這顆童心。而在為此努力的過程中,菊次郎也忘卻了成人世界的煩惱,回到了童年和純真的懷抱,他學會了釋然和原諒。這當之無愧是屬於他的夏天,一個如此美好的夏天。

每一段陪伴孩子的之旅,其實都是如此。看著是我們陪伴孩子,其實孩子也陪伴著我們;我們教會孩子成長,孩子也在教會我們成長。善良、正直、單純、同情心、正義感,這些本是大人都懂得的道理,可許多人一路成長一路丟棄,好在有孩子們的陪伴,我們總會想起,就像菊次郎的這個夏天,他一定刻骨銘心。

孩子教會我們的那些事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