泌阳县黄山口乡强化党建引领 助力脱贫攻坚

河南经济报记者 张明洋

见习记者 王茂侠 通讯员 王振全

近年来,泌阳县黄山口乡以“党员人才种子工程”为载体,加大村级后备队伍建设,为村“两委”换届提供了“源头活水”,为加快脱贫攻坚注入了活力。

严格筛选“育苗子”。该乡地处县城边界,是典型的山区乡,外出务工人员较多,村“两委”班子普遍老化,全乡共有贫困人口890户2068人,贫困发生率接近9%,脱贫攻坚任务艰巨。乡党委针对村“两委”干部老化、结构不合理、脱贫攻坚动力不足的情况,按照抓党建促脱贫攻坚的要求,积极开展“党员人才种子工程”,按照群众推、支部选、党委定的办法,积极从外出返乡人员、复员退伍军人、创业致富能手、大中专毕业生等优秀群体中,选育“党员种子”按照每个村最少2名的标准,建立了村级后备人才库。全乡共储备人才23名,其中本科学历2人,大专学历7人,中专学历6人,高中学历8人,女性7人。

全面培养“指路子”。乡党委采取“1+2”的模式,即1名后备干部由1名村干部和1名乡干部负责结对培养和全面指导。制定因人施策培育计划,对每名后备干部进行专项培训,定期邀请扶贫专家进行脱贫攻坚知识技能培训。选聘后备人才担任村组“网格长”,让他们积极参与村里的脱贫攻坚工作,提升其工作能力,树立在党员和群众中的形象。

树立导向“搭台子”。在今年村“两委”换届中,乡党委着眼于配强高素质村级班子的需要,结合换届的调查、走访和摸底情况,劝退5名年龄较大、能力较弱的支部书记和12名作风不实、干劲不足的村“两委”委员,鼓励和支持培养成熟的后备干部参与村“两委”竞选。

通过公平竞争,致富能手黄书雷、外出创业成功人士王超、优秀二级士官罗东升、80后大学毕业生陈娟等14人成功当选村支部书记或支部委员,为基层党支部注入新鲜血液,其中黄书雷安排15名贫困户在其石材厂就业,王超在安庄村委建立百亩艾草种植基地,带动30户贫困户种植中草药,改变种植结构,增加收入。全乡10个村共选出新一届村“两委”班子成员51名,支书、主任“一肩挑”比例90%,支部书记更新率达50%,选出了一批符合“三有三带”标准的村“两委”班子成员,为打赢脱贫攻坚战、全面建成小康社会提供了坚强的组织保证。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