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際網路咖啡衝擊傳統咖啡,你更看好誰?

焦灼的八餅


我認為不是更看好誰的問題,而是咖啡行業如何在這一輪洗牌中實現更新迭代的問題。長遠來看,互聯網咖啡(外賣)和傳統咖啡(門店)是相互補充、相互促進的關係,將開拓咖啡消費的更多場景,為整個行業的增長提供助力。

有關數據表明,我國咖啡消費年增長率在15%左右,遠高於全球市場2%的增長率。因此中國的咖啡市場未來潛力巨大,很多人的咖啡消費習慣還有待培養。

在互聯網時代,變化來得總是那麼迅猛。兩個月前,星巴克發佈的2018財年三季度業績顯示,其中國市場同店銷售額九年來首現負增長。這自然跟互聯網咖啡品牌如瑞幸咖啡、連咖啡的崛起有著密切關係。

眾所周知,星巴克沒有將自己簡單定位為一個賣咖啡的,而是更加強調它的第三空間功能,門店內打造了優雅的環境與令人放鬆的社交氛圍。而瑞幸咖啡、連咖啡等本土咖啡品牌將互聯網思維引入到咖啡行業,主打的是打破消費空間限制的外賣咖啡,以及自助咖啡機等。

客觀上說,兩方都各具優勢。星巴克佈局中國市場十九年,有深厚的市場根基以及完備的供應鏈資源。而互聯網咖啡品牌其實採取了差異化策略,利用了外賣O2O、物流配送等成熟的基礎設施,將新業態玩得風生水起。比如連咖啡利用微信和移動互聯網的社交鏈條屬性來做推廣,挖掘消費增量;而瑞幸咖啡也於9月初與騰訊達成戰略協議,雙方將就線上流量賦能、微信小程序推廣、智慧門店創新等開展多方面合作。

這其實也倒逼了星巴克的戰略轉型,與阿里巴巴的合作也正是試圖藉助其支付、物流和新零售技術擴大客流、提升服務便利性和新鮮感。

事實上,這樣的競爭應該是我們喜聞樂見的。互聯網咖啡補充了咖啡消費市場的場景缺失,但也會面臨一些技術壁壘。比如外賣咖啡從生產出來到送到顧客手中一定有時間差,如何保持其風味不散失,又如何協調堂食與外賣的供應鏈,這些都是問題。而星巴克也好,瑞幸咖啡、連咖啡也好,無一例外都要面對這些問題。

總而言之,互聯網咖啡的迅猛發展或許會分走傳統咖啡的部分消費力,但這將促進中國咖啡市場在未來的量級突破以及業態更新,不存在更看好誰的問題。


財經無忌


系統邀請,僅僅是小編的一絲個人見解。


其實所謂的互聯網咖啡,就目前來看無非就是外送咖啡,這個僅僅是為了讓消費者在眾多茶飲類中,多了一個選擇——咖啡(奶咖類為主)。

但是對於所謂的傳統咖啡品牌(不包含星巴克),他們帶給消費者的真正意義上讓你體驗咖啡、感受咖啡,不是為了讓你去增加多一種飲品選項。所以兩者之間不會造成衝擊。


而問題中所提及的顛覆,在我個人看來是對行業的一次考驗,由於外送咖啡的普及,更多人把咖啡列入常規飲品。隨之而來,就是對這種飲品更深層次的追逐——第三波浪潮精品咖啡,這就是對精品咖啡館的咖啡豆、烘培、咖啡師等多方面的考驗了。


我相信經常點的外賣咖啡的朋友,對咖啡其實已經有一種潛在的熱愛,或許當有一天碰到一杯價錢不會相差太遠,但是足以顛覆你對咖啡的認知的精品咖啡時,你會更少接觸互聯網咖啡,反而會更期盼閒暇或週末,到你心愛的精品咖啡店去品嚐你的摯愛。


其實比較成功的精品咖啡例子,都是在咖啡市場成熟的國家得以成功,例如美國的樹墩城、知識分子、藍瓶子等,既有你在“互聯網咖啡”中喝到的意式咖啡,也有經過他們精選的好豆子、適合的烘陪度、起碼符合手衝咖啡標準的衝調手法。或許我們需要的就是一箇中國的“藍瓶子”。


嘿鳥咖啡圈


在互聯網咖啡的猛烈攻勢之下,傳統咖啡品牌是很有可能做出改變的。如果不能順應時代一個品牌不可能生存這麼久,因此我也相信在互聯網咖啡的衝擊之下傳統咖啡品牌還是可以不斷變革以適應時代要求。就像星巴克ceo說的那樣,6月星巴克將在北京推出臻選TM北京坊旗艦店——面積僅次於其最大的門店形態烘焙工坊,甚至還可能推出外賣業務。這麼看來,傳統咖啡行業轉向線上線下業務結合的可能性越來越大,業務模式的轉變也就意味著生命力不斷增強。但是需要注意的是,互聯網咖啡並不是傳統咖啡加外賣,而是用大數據支撐核心用戶篩選和數據賦能,在新零售模式的基礎上,可通過門店自提+外賣配送手段,實現線上線下的最佳融合,從而達到產品、價格、便利三方面的最優均衡。如此來看,傳統咖啡品牌想要在比賽中屹立不倒還需要做出一些改變。不過結果怎樣,對於消費者來說,都是朝好的方向。


西西KE裡


個人很看好互聯網咖啡品牌。首先新零售模式很符合現在人們的生活節奏,不需要花費很多時間就可以喝到一杯咖啡,可以說是兼顧速溶咖啡的便捷與現磨咖啡的口感。其次是互聯網咖啡正在改變咖啡的消費習慣,好友分享推薦送優惠券這種補貼行為讓用戶養成了持續消費和用咖啡社交的習慣。此外,有大數據支撐的互聯網咖啡更瞭解用戶偏好、用戶行為、地理位置、渠道宣傳的投資回報比等等信息,可以說是讓每分投資都花在刀刃上。所以綜合來看,互聯網咖啡還是很有未來的。


嘟嘟77876084


就咖啡來說我絕對不會站在星巴克這邊,也不會站在某瑞互聯網這邊。對於那些,比較在意咖啡品質的人來說,總會去尋找,一些很值得去的小咖啡館。所以,我們在喝咖啡的時候,到底是喝什麼,這就是一個問題。

對有些人來說,喝咖啡,是喝的一種氣氛,他需要坐在,有一定裝修規模,和大師的地方,來享受,一段時光。咖啡到底怎麼樣,是無所謂的,但是坐在哪裡,確實有所謂的。人們都說,某星的咖啡很貴。但是某星的咖啡,在美國,營業場地是很小的。

有些人會比較在意咖啡本身,我就屬於這一種。而且我還很在意,是不是能很放鬆的來喝這一杯咖啡。那麼自己在家裡,準備一臺咖啡機,也是一個選項。

去過歐洲的人都知道,歐洲也有,品牌的咖啡店,但是,更多的是不知名的小店。這些小店提供的咖啡差不多都很好喝。還可以坐在十字街頭邊上,看風景。

所以,某瑞咖啡借互聯網之名,想要在全國,提供一個統一的咖啡。我想他可能沒在意每個人對咖啡的不同需求。至少我看了他,這樣的做法,毫無興趣去進他的店。

的確,互聯網+會有很多好處,但是,我奉勸互聯網+要尊重每個人的需求,尊重每一個人內心的那份自由。

美國的品牌營銷方法,在看似不錯的背後,卻軍事化了人們的生活。所以用肯德基上校,這樣的名字,來解釋肯德基漢堡店是很合適說明問題的。因為,在這樣的品牌營銷背後,他們確認每個人都是千篇一律的。而實際上,咖啡這種消費,和就餐是存在差別的。咖啡不是一日三餐。但勝過一日三餐的需求。咖啡不是用來餵飽我們的胃,而是來為我們的內心服務的。

所以我建議那些互聯網思維特別強大的人,要記住一點,尊重每個人內心世界的那份自由。


大舟財經觀


傳統咖啡店如果不走線上肯定是死路一條,必須結合互聯網,形成互聯網+的模式,這樣才行。

根據4理論,互聯網歸根結底只是一個渠道,就目前來說是非常重要的一個渠道。通俗點講就是實現品牌更快速傳播,打造品牌和賣產品的渠道而已。也沒啥太神秘。

我比較贊成傳統咖啡集合互聯網這種新型模式!


磊磊頻道


其實目前在中國的咖啡市場裡面,星巴克站了大概 50% 以上的份額,其它牌子的咖啡在抓分剩餘的市場份額。

目前市面上推出的眾多互聯網咖啡,其中最強勁的就是目前的「瑞星咖啡」及,小藍咖啡。自超強時態的推出以來,備受市場關注。

先來說說小藍咖啡喝星巴克的區別吧,小藍咖啡注重社交化。星巴克注重喝咖啡的使用體驗,給你一個第三空間。


馬蟻蛋


互聯網咖啡vs傳統咖啡行業其實就是無限場景vs第三空間。從星巴克開始,咖啡店不再是一家簡單的咖啡店,而是通過咖啡這種社會黏結劑量,為人們提供聚會場所的第三空間。這讓咖啡成為了社交的一種途徑。但是隨著科技網絡的發展,社交已經不僅僅侷限於現實生活中了。咖啡已經不再是隻能在咖啡店喝的東西了,甚至在沒有互聯網咖啡之前,大街上也到處都是舉著咖啡邊聊邊走的人群了。無限場景這個概念可以說是第三空間概念在互聯網社會發展的必然結果,也就是互聯網讓任何地方都可以是你的第三空間。而互聯網咖啡就是趕著線上線下一體化的浪潮,用新零售的方式賣咖啡。星巴克的第三空間雖然幫助星巴克確立了全球咖啡巨頭地位,但在技術、互聯網和物流高度發展的今天未免顯得又些落後。如今支撐著星巴克的除了自己的品牌文化還有有情懷的忠實顧客,這些在如今的形勢下能夠支撐星巴克多久是個問題。根據星巴克目前的舉動,未來做出改變是肯定的且必須的,否則就會敗於自身的傲慢了。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