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大同|“小故宫”代王府

代王府是明代规模较大的一座藩王府邸,代王府以三大殿为中心,占地19万平方米,有大小宫殿二十多座,房屋八百余间。是新中国复建规模最大、复建最为完整的木质结构古建筑之一。

看大同|“小故宫”代王府

看大同|“小故宫”代王府

代王府于明太祖洪武二十五年(1392年)开始建设,以南京故宫为蓝本营建,在辽、金西京国子监的基础上兴建王府,于洪武二十九年(1396年)建成。它是一座长方形城池,南北长690m,东西宽260m,四面围有数米高的墙垣。代王府内的建筑分为外朝和内廷两部分。外朝的中心为承运殿、园殿、存心殿,是代藩举行大典礼的地方。内廷的中心是长春宫、交泰殿、坤宁宫,是代王和代王妃居住的正宫。代王府历经了明王朝由建国而至失国的历史过程,先后有11位代王在此处理政务和生活起居,承载了极其丰富的历史文化信息。崇祯十七年(1644年)3月,末代代王朱传㸄被执,王府毁于大火,仅九龙壁幸存。

看大同|“小故宫”代王府

看大同|“小故宫”代王府

看大同|“小故宫”代王府

代王府是占据原辽金国子监、元县学、明大同府学的地址而兴建的,先后经历了五个年头(1392年~1396年)。从明正德《大同府志》卷首所列“代王府图”中可看出,代王府坐北朝南,呈长方形。四周有高大的围墙,四面各辟一门,其中,东曰东华门,西曰西华门,北曰后宰门。整个建筑沿三条轴线铺开,中轴线上,前有九龙壁隔和阳街与裕门相对。进裕门后依次为端礼门、承运门、承运殿、崇信门、存心殿、长春宫、广智门;东边轴线由南向北依次为广赡仓、长寿宫、望亲楼、清暑殿、宗庙、燕居之殿、后殿等;西边轴线,先进入戟门,左有社稷坛,右有风云雷雨山川坛,接着是大成之殿(左右均有配殿),过穿廊为谨德殿及后殿等。此外,府内还设有审理所、典膳所、奉祠所、典宝所、纪善所、良医所、典仪所、工正所、仪卫司等为王府服务的机构,掌理府事的长史司设在王府之西。

看大同|“小故宫”代王府

看大同|“小故宫”代王府

另外,府内大门东有“钦承上命世守代邦坊”,门西有“天潢宗帝室亲蕃坊”,牌坊高大挺拔,显示了王府的威严。姚斌说,代王府整个建筑金碧辉煌,豪华壮丽,廊庑连接,屋宇错落,前堂后寝,两厢配房,殿宇深邃,回廊曲折,是一组完整的王城府邸。

2011年3月,作为名城复兴的重点工程之一,大同市全面启动代王府的重建工程。

看大同|“小故宫”代王府

看大同|“小故宫”代王府

大同代王府复建项目位于大同古城东北隅,项目规划南北长618米,东西宽310米,占地面积约19.158万平方米,总铺装面积约9万平方米,概算投资约5.5亿元。王府规划平面呈长方形,坐北向南,四周有高大的城墙并居中各辟一门,体量不同的百余座建筑分布于中、东、西三条轴线。

中轴线上,前有九龙壁隔和阳街与裕门相对。进裕门后依次为端礼门、承运门、承运殿、崇信门、存心殿、长春宫、广智门;东线由南向北依次为广赡仓、长春宫、望亲楼、清暑殿、宗庙、燕居殿、后殿等;西线入戟门,有社稷坛、风云雷雨山川坛、大成殿、谨德殿、后殿等。

截至2017年8月,代王府复建主体工程已经完工。复建后的代王府将以其豪华壮丽、气势磅礴的东方古典建筑艺术风格和保存的九龙壁而为更多人熟知。(摄影:余致楠)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