左宗棠打败阿古柏收复新疆,一共带了多少军队?

第一军情


19世纪中叶,腐朽的清政府已经风雨飘摇,四面楚歌。刚刚经历了鸦片战争的惨败,割地赔款,大伤元气,陕甘回民之乱又给了清廷沉重的一击。

这个时候,新疆也发生骚乱,沙俄和英国觊觎新疆很久,想趁火打劫,把新疆从中国分裂出去。

(新疆骚乱)

1865年,中亚浩罕国头目阿古柏在英国的支持下,自立为“汗王”,建立伪政权。趁清政府无暇他顾的情况下,出兵攻占了新疆大部分地区。沙俄也不甘落后,出兵侵占了伊犁,大有继续吞并准葛尔盆地的趋势。

新疆已经岌岌可危,随时可能被沙俄和英国侵吞。国家主权被肆意践踏,领土被随意分割,清政府必须做出回应。

然而,在清廷内部,就是否收复新疆的问题上尚存争议。

以直隶总督李鸿章为首的大臣提倡“海防论”。认为朝廷的当务之急是加强东南沿海的防务,国家的威胁来至于海上,应该放弃新疆。

他认为:“新疆就是一个无用的千里不毛之地。当初乾隆帝倾全国之力,收复新疆,最终都得不偿失,不如放弃。朝廷应将有限的资金用于训练水师,抵御海上的侵略。”

但陕甘总督左宗棠则提倡“塞防论”。认为:“新疆是中国西北战略屏障,丢失了新疆,中国的战略防线将后撤千里。同时新疆还是西北商业主干道,它并不是人们印象中的贫瘠之地,其实新疆矿产丰富,瓜果飘香,牛羊成群。”无论如何也不能放弃新疆。

(群臣争议)

慈禧在经过了深思熟虑后,决定收复新疆,任命左宗棠为“钦差大臣”,总领新疆军务。

左宗棠采取了“先北后南、缓进急战”的策略收复新疆。

左宗棠明白,朝廷已是千疮百孔,因赔款和平叛国库早已空虚。慈禧答应给500万辆白银已实属不易,所以他必须采用“缓进”的策略,做足前期的准备工作。

首先,左宗棠优化了部队的结构,对军队进行了整编。凡是体弱多病者,发给饷银遣其回家,务农耕种。身强体壮者则重新编入军营,为国而战。

其次,左宗棠加大了军队的训练力度。官兵不讲出生,不论官职,一律参与训练,就连骄横跋扈的八旗兵也一视同仁。一段时间后,军队的战斗力得以显著提高。

第三,左宗棠积极筹措军饷。左宗棠找到胡雪岩,先后6次向汇丰银行、丽如银行共贷款500万辆白银,加上清廷给的500万,共筹得1000万辆。

他利用这些军饷,在全国各地购买武器,甚至向外国求购威力巨大的重型火炮和先进枪支。

(收复新疆)

左宗棠心里清楚,收复新疆必须“急战”。战争打的是国力,拼的是银子。堂堂大清帝国,对付阿古柏这样的流寇尚需借高利贷,如果不能速战速决,势必将苟延残喘的清廷拖入万劫不复的境地。

因此,左宗棠最终带着6万多兵力,连同自己的棺材,开向了新疆。

到达新疆后,左宗棠将前线指挥权悉数交给刘锦棠,整个战事进行得异常顺利。

刘锦棠首先进攻通往乌鲁木齐的战略要地——古牧地,用购买的大炮轰塌了古牧地的城墙,突入城内,全歼城内守军数千人。守将白彦虎率残兵退入乌鲁木齐。

第二天,清军抵达乌鲁木齐城下,白彦虎望风而逃,北疆得以平定。

第二年,左宗棠兵分三路进攻南疆:刘锦棠率部进攻达坂;张曜率部进攻哈密;徐占彪率部进攻鄯善和吐鲁番。

在清军的强大攻势下,阿古柏自杀身亡,其子海古拉西逃。

至此,阿古柏部被彻底消灭。

随后,左宗棠集结军队,开向伊犁,沙俄迫于大兵压境,同意将伊犁归还清政府。

至此,整个新疆重新回归了大清的版图。

左宗棠收复新疆一战,是晚清对外作战中少有的胜仗,不但维护了祖国的统一,也为病入膏肓的清廷挽回了一点颜面。

因此,梁启超先生称赞左宗棠为“五百年来第一伟人”。


张生全精彩历史


先上一张左宗棠左爷的真人照片,让大家伙看看这位昔日的民族英雄,左爷是汉族湖南人,晚清的中兴名臣之一,军事战略家,洋务运动的积极大臣之一,手下的湘军在打击叛乱分子阿古柏立下了汗马功劳,左爷成功的收复了新疆大面积的领土,为咱们的国家立下了不世功勋,咱今儿就聊聊这场左爷靠实力碾压的这场战争,各位搬好小板凳,咱开讲了。

战争的对方名字叫阿古柏,本名穆罕默德·雅霍甫,在帝国主义列强英国和俄国的鼎力协助下成立了哲德沙尔汗国,尔后随着自己的势力不断的增大,膨胀了,又扩张成立了洪福汗国”,对新疆各族人民进行残酷的压榨和统治,并且和西方的帝国主义频频示好,让大清的领土慢慢的被蚕食。

就这样,左宗棠在朝廷上的建议“海防与塞防并重”(必须收复新疆,如果不如此,陕西和甘肃必然会被牵制掣肘,而且我们越退让必然贼寇会越得寸进尺)于是朝廷采取了左宗棠的建议并全力支持了他,任命他为钦差大臣督办新疆军务,全权节制三军。西征大军很快的被召集一处,大概八十多營合算总数约六、七万人,俗语道,大军未到,粮草先行,第一步是钱和粮草的问题需要解决,大家都知道当时的清廷是万万拿不出这么多的银子了,幸好左宗棠的手下有一个叫做“胡雪岩”的人,他帮助左宗棠解决了后顾之忧,用了现在极为流行的方式“众筹”“贷款”,据记载,仅仅在1875年一年内就借款了500万两军费,于是后勤得到了极大的保障,粮草是搞定了,军械还是一个重大的因素,俗语又道,工欲善其事,必先利其器,打新疆必须要武器精良,左宗棠不愧为一代开明之人,他在西征前进行了特种的练兵,非常行之有效的锻炼了本来就很牛逼的湘军,还派了智囊团到西洋大量的采购了世界最先进的武器装备,比如德国毛瑟步枪,usa的雷明顿步枪,英国的火炮等等,而且最聪明的是把采购最新型的武器也进行了仿造,(让西安兰州机器局进行大量仿制以供战备),就这样,一只正义的武装到牙齿的湘军,在一个勇武的大将的带领下,浩浩荡荡的开往新疆,收复新疆之战开始了。

仅仅一年多,1876年底,阿古柏北疆的所有领土全部光复。左宗棠越战越勇,在接下来收复南疆过程中,匪首阿古柏突然于1877年猝死于喀拉沙尔。很快他的洪福汗国彻底的崩溃,左宗棠的收复新疆之战全胜!


老猪的碎碎念


左宗棠和湘军统帅刘锦棠战前商议的结果是“胜兵万人”,实际上清军前后出关,再加上在新疆整编的部分汉人军队,总计6万余人。

左宗棠收复新疆在军事上其实没有什么好讲的,阿古柏一没有根基,二统治残暴,刘锦棠率领湘军从北疆打到南疆,转战上千里,裨将以上军官无一人伤亡。

阿古柏在新疆号称拥兵百万,其实他真正的底牌就是一万多从浩罕国流亡而来的安集延军人。浩罕国说是清朝在中亚养得白眼狼,浩罕国正好是丝绸之路上的一个重要枢纽,清军击败噶尔丹后,中亚地区出现了权利真空,浩罕国靠着商贸崛起。

浩罕国离新疆的喀什噶尔只有十几天的路程,两地百姓的语言和宗教上都非常接近。浩罕国富强后,一直觊觎中国的新疆。

乾隆在平定大小和卓之乱时,浩罕国就在幕后暗中支持,失败后还收容和卓后裔。清朝后期,新疆的所有战乱背后都有浩罕国的影子。

太平军和捻军起义后,新疆也爆发了起义。这时候新疆的封建主金相印跑去浩罕国,准备把和卓后裔请回新疆。阿古柏就是在这种情况下,带着六个亡命徒一路护送和卓后裔潜入新疆作乱。

阿古柏靠着和卓的影响力起事成功后,逐渐将和卓架空,建立了“哲德沙尔国”。此时沙俄势力深入中亚后,浩罕国被灭,一万多浩罕军人流亡到新疆,投奔了阿古柏。

这一万多浩罕国军人是“哲德沙尔国”统治的基础,阿古柏为了拉拢他们给了很高的待遇,但这样就是加重新疆各族百姓的负担。

湘军收复库尔勒时,城内百姓主动献粮几十万斤,阿克苏之战时“城内缠回十数万, 皆守城以待官军。”左宗棠坚持要收复新疆除了国防上的考虑外,也还是看到了阿古柏在新疆只是虚张声势罢了。


史料不辑


1875年5月,左宗棠在清政府任命其为钦差大臣以后,他开始督办新疆军务。之后,集结在肃州的清军已经有100多个营。那个时候“营”是西征清军编制的基本单位,一个营的步队大概有勇丁500人和伙夫200人,一个营的马队则有250人和250匹战马。左宗棠那个时候已经拥有了七万之众的兵力。由于左宗棠西征军的主力中有一万三千人的精锐部队拥有当时质量堪比欧洲军队近代武器,比如各种来复枪多达两万支。所以左宗棠的清军实力还是很强大的。

不过由于到阿古柏占据的乌鲁木齐路程实在是太远,因而左宗棠收复新疆需要大量的白银。不过好在有当时“红顶商人”胡雪岩经手,左宗棠能够在上海滩向英国汇丰银行借款白银1595万两。所以左宗棠收复新疆可以顺利进行。1876年,清军大举西进,此时已经在新疆集结了80余个营的兵力,坐镇肃州城指挥全局的左宗棠手中掌握有20个营的预备队。

不过阿古柏实力也是不俗的,他的军队有5万多人,并且骑兵占据了三分之一。好在左宗棠收复新疆准备充足,用兵得当,成功收复了新疆。毕竟新疆占据了中国版图的近六分之一,没有新疆中国就没有战略大后方。所以可以说左宗棠凭借收复新疆的壮举就能够名留青史了。清末最后名的边塞诗便是写的左宗棠收复新疆:

上相筹边未肯还,湖湘子弟满天山。新栽杨柳三千里,引得春风度玉关。


历史是什么


总共带了6万湘军

大将筹边尚未还,

湖湘子弟满天山。

新栽杨柳三千里,

引得春风渡玉关。

这首诗是清末著名诗人杨昌濬的《恭诵左公西行甘棠》,描述的就是左宗棠收复新疆的壮举。

西元1865年,中亚浩罕汗国军事将领阿古柏在英国支持下入侵新疆,自立为“埃米尔”,建立哲德沙尔汗国。之后,沙俄也趁机出兵占领伊犁地区,清廷在新疆的统治崩溃。

而此后长达十年的时间了,清政府却一直没有任何动作。在这期间清廷内部对于是否收复新疆爆发了激烈的争议,也称“塞防”、“海防”之争。

以李鸿章为首的“海防派”认为西北无用,与其大动干戈的去收复新疆,不如将钱用在海军的建设上。

而坚持“塞防”的左宗棠并不这么认为。

左宗棠直言新疆乃西北要地,保新疆就是保蒙古,保蒙古则是保京师。若是新疆有失,沙俄必定得寸进尺图谋蒙古,到时候俄军便可长驱直入威胁北京了。

(塞防、海防之争)

在经过权衡之后,清廷最后支持了左宗棠的主张,并连借带挤拨给了左宗棠1000万两白银作为首批军费。

在经历太平天国运动之后,大清的八旗就基本宣告废了,此后帝国主要依仗的是李鸿章的淮军。

而大名鼎鼎的湘军则在扑灭太平天国起义后被曾国藩解散了。

不过作为湘军的一支,左宗棠的嫡系部队有幸被保留了下来,这只湘军就是日后收复新疆的主力。

1876年4月,左宗棠集结6万湖南子弟从肃州出发,西进新疆。

(清军收复新疆路线图)

阿古柏在闻听清军出关之后,倾全力阻击左宗棠。不过阿古柏手中只有5万人,兵力逊于清军。且阿古柏军装远不及清军先进,这时的清军已经彻底放弃了冷兵器,全面进入枪支火炮时代。

而更重要的是,阿古柏军队还属于一支老旧的游牧军队,战斗力很差,根本不是清军的对手。

在经过两年的战斗后,至1878年年底清军已经收复除沙俄所占的伊利以外的新疆全部领土。

到1881年,在左宗棠的军事威胁下,沙俄被迫作出让步,退还了伊犁地区。

虽然由于清政府的无能,沙俄最终还是割占了塔城东北和伊犁、喀什噶尔以西约7万多平方公里的领土,但左宗棠已经尽力了。

左宗棠此战保住了新疆,保住了伊利,算得上是民族英雄了。


千佛山车神


左宗棠是湖南湘阴人,字季高,一字朴存,号湘上农人,1812年11月10日出生。少年时代的左宗棠就读于长沙城南书院,二十岁时参加乡试并中举。按中国古代的科举制度:在乡试中考中举人并不具有入朝为官的资格,还必须参加会试并考中进入方才获得出仕的资格,然而左宗棠却在会试中屡屡落第。尽管左宗棠并不擅长八股文章,但却广泛涉猎关于中国历史、地理、军事、经济、水利等内容的经世致用之学。早在他在长沙城南书院就读时就已曾拜访过当时著名的务实派官员和经世致用学者贺长龄,而贺长龄的弟弟贺熙龄正是左宗棠的老师,当贺长龄面对这位后生晚辈时“以国士见待”。道光二十九年(1850年)1月鸦片战争后被贬官新疆的林则徐在返乡途中约左宗棠于长沙舟中相见,林则徐将自己多年在新疆的见闻以及周边形势整理成资料倾囊授予左宗棠,这次会面结束时林则徐对左宗棠说道:“东南洋夷能御之者或有人;然西定新疆舍君莫属!”

尽管有林则徐如此评价,可此时的林则徐在清政府内部早已是过气之人,况且他也并不掌握朝廷用人之权,本来在正常情况下没进士功名的左宗棠在清政府的体制下应该是永无出头之日的。然而左宗棠应该感谢他所身处的时代——尽管这时一个多灾多难的时代,却也是一个呼唤英雄的时代,而左宗棠则用实力证明了自己正是这个时代所需的英雄:咸丰二年1852年太平军围攻湖南省城长沙之际左宗棠在好友郭嵩焘等人的劝说下加入湖南巡抚张亮基的幕府,后随张亮基进入湖广总督幕府,开始了他的一生功业。张亮基调任山东后左宗棠应新任湖南巡抚骆秉章之邀重返湖南巡抚幕府,此后他在湖南巡抚幕府工作了六年之久,在此期间他辅佐骆秉章“内清四境”、“外援五省”、革除弊政、开源节流、稳定货币、筹措军械。尽管此时的左宗棠只是湖南巡抚幕府的小吏,相当于湖南巡抚骆秉章的私人幕僚,算不上朝廷正式编制的官员,但却有诸多高官显贵在皇帝面前竞相举荐他并对其盛赞为“天下不可一日无湖南,湖南不可一日无左宗棠”。然而身为幕府小吏的左宗棠的迅速走红引起了一些官场中人的嫉妒,终于这种积累已久的嫉妒情绪在一次偶然事件后爆发了出来:湖南永州镇总兵樊燮到巡抚幕府拜见骆秉章时未向左宗棠行礼,这事搁在其他幕僚身上谁也没当回事,可左宗棠是辅佐巡抚骆秉章的第一功臣,加之耿直的性格试他不愿受此漠视,竟当场破口大骂“王八蛋,滚出去!”恼羞成怒的樊燮上书咸丰帝弹劾身为幕府小吏的左宗棠公然藐视朝廷上官,当时咸丰帝都已准备批准逮捕处死左宗棠的诏书了,好在胡林翼、郭嵩焘、潘祖荫等人从旁相助才使左宗棠在鬼门关上捡回一条命。后来的历史进程证明:这场波折对左宗棠个人而言是“大难不死,必有后福”,而对整个中国而言也算是多灾多难的近代史上难得的一次幸运。此后在镇压太平天国的过程中左宗棠屡建奇功,一步步升任为闽浙总督,加太子少保衔,赐黄马褂并奉旨在湖南招募楚军。在镇压太平天国后左宗棠创建了作为中国最早的海军学校的船政学堂和中国第一个新式造船厂福州船政局,中国由此开始构建自力更生的自主海防建设。

当左宗棠率部同太平军交锋时长江以北皖、苏、鲁、豫四省部分地区兴起了捻军起义,一时间清政府被太平军和捻军两股起义势力弄得手忙脚乱。这时中国西北的陕甘、新疆等地的回民武装趁清军忙于镇压太平军和捻军的时机纷纷起事,同一时期英、俄两大列强也将自己的扩张触角伸到了新疆,中国的西北地区开始面临严峻的边疆危机。同治六年(1867年)中亚浩罕汗国的军事头目阿古柏在英国的支持下攻占了南疆地区,在这里建立了所谓的“哲德沙尔汗国”,到了1870年阿古柏又越过天山攻陷北疆的乌鲁木齐以及吐鲁番盆地等地。趁火打劫的沙皇俄国在1871年7月4日占领了伊犁地区,就在清政府准备出兵收复新疆之际明治维新后的日本政府派陆军中将西乡从道率军3000人进犯台湾,一时间中国的东南海疆和西北边防同时告警。这时左宗棠一针见血地指出新疆的战略地位:重新疆者所以保蒙古,保蒙古者所以卫京师。西北臂指相连,形式完整,自无隙可乘。若新疆不固,则蒙部不安,非特陕甘、山西各边时虞侵轶,防不胜防,即直北关山亦将无晏眠之日。中国的山川形胜皆起自西北,弃西部即弃中国。

1875年受命收复新疆的左宗棠根据新疆的敌情和地理特点制定了“先南后北”、”缓进急战“的战略方针。与此同时筹运粮饷等后勤补给工作也在紧锣密鼓地进行之中:当时为筹措西征大军的军需粮饷朝廷让恭亲王向洋人举债都被拒绝,早在镇压太平天国时就开始为左宗棠筹备军饷的胡雪岩以江苏、浙江、广东海关收入作担保,先后六次出面借外债1870万两白银,解决了西征军的经费问题。然而当左宗棠收到这笔巨款后却痛哭流涕道”其无耻也,臣之罪也“,这是因为左宗棠深知举借外债不仅需要承担高额的利息,还会令国家丧失主权,可在当时举步维艰的财政体系下为了收复新疆、为了捍卫国土的完整实在是不得已而为之。钱是筹集到了,可如何将粮草和军饷运到前线战士们的手中依然是一大难题,经过慎重思考后左宗棠在归化(今呼和浩特)和肃州(今酒泉)分别设立北局和南局负责南北两路的粮草补给。俗话说”兵马未动粮草先行“——左宗棠在战前进行的这一系列准备工作为成功收复新疆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既然前期的后勤补给工作已准备完毕,接下来就该动兵马了。左宗棠在肃州集结起了以道员刘锦棠部、都统金顺部、提督张曜部为主的七万西征军,需要注意的是:这七万西征军并非全部参与了入疆作战,这一方面还是因为受制于粮草转运的困难,另一方面左宗棠还必须留足兵力应对英、俄两大列强的威胁,实际入疆与敌接战的是以刘锦堂部为先锋的三万精兵。1876年8月上旬刘锦棠部在金顺部的配合下采用声东击西的战法——避开供水困难的大道,走敌人严密防守但水源充足的小道,一路迫近到乌鲁木齐北面的重地古牧地(今米泉)。在扫清敌方外为据点后用大炮轰塌城墙,于17日从缺口冲入城内并一举歼敌五千余人,次日收复乌鲁木齐。1877年4月14日收复了乌鲁木齐的刘锦棠部自乌鲁木齐南下达坂城,与此同时张曜部自哈密西进,记名提督徐占彪部出击巴里坤,战争进行到5月下旬西征军已取得收复新疆的决定性胜利,眼见大势已去的阿古柏在库尔勒服毒自杀,其长子伯克·胡里在库车杀死弟弟海古拉后在英国的扶持下于喀什噶尔(今喀什)称王。1877年4月14日左宗棠以刘锦棠部为”主战“之军,以张曜部为”且战且防“之军,在新疆各族农牧民的配合下长驱南进逼近敌军的大本营喀什。在左宗棠连战连捷的战局下一向以对外软弱著称的清政府破天荒地拒绝了英国提出的承认喀什噶尔为中国”保护国“的要求,到了这年10月份刘锦棠部以势如破竹之势驰骋两千余里,相继收复喀喇沙尔、库车、阿克苏、乌什等南疆东四城,至此盘踞在叶尔羌(今莎车)、英吉沙尔(今英吉沙)、和阗(今和田)、喀什噶尔南疆西四城的敌军已成孤立之势。12月中下旬刘锦棠部又连克喀什噶尔、叶尔羌、英吉沙尔,伯克·胡里逃入俄境。1878年1月2日清军攻克了阿古柏政权在新疆的最后据点和阗。

此时新疆尚未完全收复——尽管阿古柏政权已然覆灭,然而沙俄仍占据着伊犁。显然沙俄的实力是远远强于阿古柏政权的,仅靠以刘锦棠部为核心的入疆作战的三万军队(算上战损应当已不足三万)是不足以驱逐俄军的,于是左宗棠一方面命入疆清军向伊犁靠近以对盘局于此的俄军形成巨大的军事压力,另一方面对留守在甘肃境内的西征军进行整编调动以备不时之需。事实上沙俄在占领伊犁之初就软硬兼施迫使清政府派出谈判的崇厚签订了《里瓦几亚条约》:中国割让伊犁以南和以西的大片土地,向俄国赔款五百万卢布,俄国商人到新疆和蒙古等地经商全部免税,允许俄国经新疆到天津、汉口和西安陆路通商;而换回来的只是一座三面被俄国包围的空城伊犁。 清政府面对这样一份令国内民怨沸腾的丧权辱国的条约最终到底不敢认账,于是又改派曾纪泽赴俄重开谈判。曾纪泽初到达沙俄首都圣彼得堡受到冷遇,甚至被质问谈判资格。曾纪泽一方面援引国际法据理力争,一方面明确表示“中国不愿有打仗之事,但倘若不幸而有此事,中国百姓未必不愿一战“。左宗棠为配合曾纪泽的谈判工作而特意打造了一口黑漆棺材并将自己的驻地由肃州迁往哈密,以示自己不惜一战的决心。在彼得堡同沙俄谈判的曾纪泽在经过半年的努力后最终达成如下协议:乌宗岛山及伊犁南境特克斯河一带均予收回,面积达2万余平方公里;取消俄人可到天津、汉口、西安等地进行经济活动诸条款;废除俄人在松花江行船、贸易,侵犯中国内河主权等规定。

相传左宗棠收复新疆时命入疆作战的湘军各部沿途遍植柳树,其用意在于:一则巩固路基,二则防风固沙,三则限戎马之足,四则利行人遮凉。后世称这些当年西征入疆的湘军将士所钟之树为”左公柳“,左宗棠的部下杨昌浚曾就此事作《恭诵左公西行甘棠》:大将筹边尚未还,湖湘子弟满天山。新载杨柳三千里 ,引得春风渡玉关。


鸿鹄高飞一举万里


不是他力排众议,而是他在慈溪面前,痛陈利害。最终慈禧太后力排众议,支持左宗棠收复新疆,说:老左,你去吧,俺支持你。具体情况如何?且看小编慢慢说来。

左宗棠:名垂千古,收复新疆

左宗棠于1812年出生于湖南,自幼聪慧,腹有大志。但直至44岁才因对战太平天国有功而正式出仕。平定太平天国之后,于1866年,被朝廷陕甘,前去平定回民和捻军的起义。

如果说之前的他在军事上的表现仅仅是为维护清朝的统治而有功的话,那么接下来的收复新疆事件,则是在近代史上意义重大的千古伟业!

我们先看看阿古柏是什么路子的。

由于在此前,清政府一直忙于平定太平天国运动,对新疆地区无暇顾及,致使新疆各族贵族纷纷起义,建立割据政权,当地的两个部落首领为了争夺地盘,向中亚的浩罕汗国求助,由此引来该国的军事头目阿古柏。

之后赖在新疆不走,还于1867年建立"洪福汗国"盘踞在新疆。之后,沙俄也趁清政府无暇顾及,在1871年侵占伊犁。而英国为了自身利益,公然支持阿古柏的政权。一时间,西北160多万平方公里的土地落入敌手。

在这个背景下,展开了“塞防”和“海防”之争,众所周知,李鸿章主张放弃这个满是大沙漠的苦寒之地的。而左宗棠则坚决主张收回。具体原因有二:

第一、新疆地大物博,天山南北物产丰富,瓜果累累,牛羊遍野,牧马成群。煤、铁、金、银、玉石藏量极为丰富。所谓千里荒漠,实为聚宝之盆啊。

第二、军事角度来讲,失去新疆,就会失去蒙古,失去蒙古,就会威胁到京师啊。

估计是这句话点醒了慈禧太后。慈禧太后从国库拿出200万两给了左宗棠,说:“老左,你去吧,俺支持你,但只有这么多钱了。好自为之啊”。

自此,朝廷委派左宗棠为钦差大臣,总理新疆一切军务。这一年左公65岁。

整军备战、剑指新疆

得到慈禧太后的支持后,左宗棠积极备战,训练出包括八旗军在内的马、步、炮军150营,总兵力近8万余人。但最后真正开赴新疆前线作战的精锐部队只有50营,2万多人。但已经足够。

左宗棠大器晚成,文武双全,极善于用兵。他提出:先北后南,缓进速战的作战方针。

1876年左宗棠在酒泉正式出兵。左宗棠坐镇肃州,命刘锦棠、金顺分兵两路,先后率师出关。

集中优势兵力,清对乌鲁木齐发起猛攻,经3个多月的浴血奋战,左宗棠的部队大败阿古柏派来的 援军,攻克了乌鲁木齐。

接下来,还一鼓作气攻下了昌吉、呼图壁、玛纳斯等北疆要地。阿古柏被士气高昂的清军打得落花流水。向南疆逃去。

随后,左宗棠指挥清军马不停蹄开进南疆,清军将领刘锦棠向盘踞在南疆的的阿古柏军发起猛攻,清军遵照左宗棠事先拟定的计划,猛打猛冲,以迅雷不及掩耳之势攻下了达坂、托克逊、吐鲁番三城。

仅用了一年多,左宗棠指挥的清军,就收复了除伊犁以外的领土。随后又支持曾纪泽与俄国的谈判,收回了伊犁。使得新疆全境回到中华民族的版图中。


左宗棠的部队纪律严明,所到之处秋毫无犯,新疆当地民众莫不箪食壶浆来迎接王师。

几十年后,王震将军解放新疆之时,走得也是当年左宗棠的进攻路线。

他后来想到感慨:在那条路上,我还看到当年种的‘左公柳’。走那条路非常之艰苦,可以想象,几十年前的左公走那条路的时候的艰苦程度不可想象。左宗棠西征是有功的,否则,祖国西北大好河山很难设想。

最后左宗棠的千古伟业非常值得一表,因为在那个时期,正是划分势力地盘的时候,老毛子的性格咱们都知道,占了你的土地根本别指望能要回来。故而,要不是左公力主收复新疆。今天的新疆不是成了斯坦就是成老毛子的地盘。所以,收复新疆意义十分重大,堪称民族英雄!致敬左公,左公威武!

最后以一首诗来结尾:

大将筹边尚未还,湖湘子弟满天山。 新栽杨柳三千里,引得春风度玉关。—清杨昌浚

觉得小编叨叨的不错的可以加关注哟,关于这个问题,元芳们,你们怎么看?


小王看历史啊


左公出征新疆一开始是有八万人进行了统一的战前训练,因为这些士兵大部分是湖湘子弟,还有一部分川陕的散兵,大多不适应塞北的作战环境,也不熟悉作战对手,为此进行了将近两年的适应性和针对性训练,中间还拿甘肃宁夏的流寇练过几次手。最后出疆前,左宗棠裁撤了两万老弱病残,带了六万精锐出嘉峪关,过星星峡,先北后南,缓进速战,封锁巴里坤,首战攻迪化(现乌鲁木齐),完爆白颜虎(之前在甘肃宁夏就是拿他练手的);千里进南疆,巧夺库尔勒、连克喀什城、横扫阿古柏;最后兵锋直指伊犁,不战而屈人之兵,迫使沙俄归还伊犁州。

在国家奸吝横行、内忧外患、积贫积弱的情况下,打出了晚清最光彩夺目的辉煌一战,打出了中国人不信鬼不怕邪、不拿祖宗领土做交易的血性骨气,打回了当今中国六分之一的宝贵国土!

左公不世之功,后人自当铭记,战场上的胜利本是军人的天职,将军言不足与人道也,但凯歌早已天下传,捷报早为众人知,可这背后的艰辛、朝堂上的风云又岂该由为国家出生入死的军人来承担?

国难时方显英雄本色,危局下才见男儿担当,在洋人军舰支持渤海湾,故宫城里洋枪洋炮声还在回荡的时候,被吓破了胆的清朝统治者和政客们,有几人还能想到远在千里之外的新疆,已经落入敌手?有几人还惦记着祖宗留下的领土不能丢,不能守小了,守没了?又有几人有底气有能力有把握收回新疆?

国之大幸,幸有左公,文能舌战群儒,武能安邦定国,“我朝定鼎燕都,蒙部环卫北方,百数十年无烽燧之警……是故重新疆者所以保蒙古,保蒙古者所以卫京师……若此时即拟停兵节饷,自撤藩篱,则我退寸,而寇进尺……况祖宗之地其可拱手于人,罪在千秋,万世不赦。”这段言辞,如今读来,依旧热血沸腾,但被福泽的你我可还能感知到一个笑傲疆场军人作口舌之争时的无奈、一个年逾古稀老人抬棺出征时的落寞、一个精忠报国将军贷款打战时的悲伤。
莫待国难思良将,刀笔吏们,请嘴下留情、笔下留德,保护好曾为国征战的先烈们,是他们用生命换来了美丽的今天,战场之残酷、军人之热血岂是尔等所能想象;保护好正在守护国门的军人们,是他们将艰苦裹进衣襟、将风雪挡在门外,给了我们一个温暖了春天。


小邱牙医也有大情怀


公元1867年,自命不凡的阿古柏在沙俄的支持下竟然趁机侵占新疆。当边疆的紧急情况传到大清王朝的殿堂上时,怯弱自私的大臣们还在为边防与海防哪个更重要而争论的面红耳赤。就在此时,一个老人挺身而出,他指出,“天山南北两路粮产丰富,瓜果累累,牛羊遍野,牧马成群。煤、铁、金、银、玉石藏量极为丰富。所谓千里荒漠,实为聚宝之盆。”新疆一旦失去,西北门户洞开,反叛势力和沙俄必将全面发起进攻,那时候大清就危在旦夕。因此,收复新疆很必要。

左宗棠的据理相争最终得到了清王朝最高统治者慈禧太后的认可。然而,话说出去容易,做起来就特别难。在钱粮短缺弹药不充足的情况下,左宗棠抬着棺材出征了。跟随他的是一群忠心可嘉的湖楚士兵。经过战前动员,左宗棠裁撤了一些体弱老迈的士兵,率领六万人进军西北。为了保证军队有充足的弹药粮饷,左宗棠还在兰州创办了机器局。为了不打扰沿路各族百姓,左宗棠制定了严格的军纪。

正是怀着这种大无畏的精神,左宗棠最终在各族人民的大力支持下,率清军分三路进兵新疆。他采取“先北后南,缓进速战”战略战术最终平定了阿古柏之乱。而阿古柏在绝望中服毒自杀。失去的北疆、吐鲁番、达坂城、南疆先后被收回,当年乾隆费尽人力物力苦心打下的疆土再次回到了清朝手中。而这一年,左宗棠已经64岁了当时的光绪皇帝还只是也不谙世事的小孩童。

左宗棠收复新疆彻底粉碎了沙俄和英国分裂国家领土的企图,完全遏制了西方列强吞并中国的野心。这也是清朝自鸦片战争以来最为扬眉吐气的一次。左宗棠收复新疆之后,旋即得到了清王朝的重用,但引起了宿敌李鸿章的强烈不满。李鸿章随即诬陷左宗棠部属叛乱,而左宗棠心中郁闷为属下鸣冤叫屈。一个月后,左宗棠病逝于福州,享年73岁,清朝追赠太傅,谥号文襄。至今,经过甘肃平凉时,还能见到当年左宗棠沿途栽种的柳树,被人们亲切的称之为“左公柳”。(欢迎关注第一军情,若有其他问题,请在评论区留言。)


第一军情


大将筹边尚未还,湖湘子弟满天山;新载杨柳三千里,引得春风渡玉关。

左宗棠带领湖湘弟子,抬棺血战新疆,这是中国近代史上让人振奋的事情。左宗棠收复新疆,有力的回击了沙俄的野心,维护了国家领土和主权的完整,是一件功在千秋万代的事情。

左宗棠当年收复新疆之时,困难重重,内部面临着政治压力和经费问题,外部面临着恶劣的国际环境。

一、内部政治压力

当年阿古柏在沙俄的扶持下,悍然侵略我新疆。面对新疆问题,清朝统治者内部产生了海防与塞防的争论。李鸿章认为新疆收不收复,问题不大,即便收复了,也只是一篇荒漠(新疆不复,与肢体之元气无伤徒收数千里之旷地,而增千百年之卮漏)。而且李鸿章认为当时清朝的主要敌人来自海上,应该把有限的经费投入水师建设(论中国目前力量,实不及专顾西域)

但是左宗棠力主收复新疆,沙俄野心不小,新疆之后,恐怕还会继续南下,到时候中原无险可守,不如一开始就拒之门外:重新疆者所以保蒙古,保蒙古者所以卫京师。

最终,慈禧太后被左宗棠说动了,决定出兵新疆。

二、经费问题

出兵新疆不是一件小事,只能胜不能败。所谓兵马未动,粮草先行,经费问题是决定这次行动的关键之一。

当时的清政府已经是抢仓百孔,根本就没有足够的军费来支持收复新疆的行动。在这里必须要说一个人:红顶商人胡雪岩

左宗棠收复新疆,胡雪岩为其筹集了大量的经费,解决了后顾之忧。


三、国际环境

左宗棠收复新疆之举,明面上的对手是阿古柏,但阿古柏只不过是沙俄扶持的傀儡的政权。收复新疆新疆之战,是一场和沙俄的博弈。如果稍有不慎,便会和沙俄诉诸武力,到时候问题就大了。

不过左宗棠就是左宗棠,通过雷霆的手段,用极快速度击溃了阿古柏,展现了机枪的战斗力,即便是沙俄,也不敢轻举妄动。




前面说了这么多,只是想说明左宗棠收复新疆的艰难之处。那么面对这一场艰难的战斗,左宗棠究竟用了多少兵力?

左宗棠出兵西北,兵力大概在6万左右,个个都是精兵。

左宗棠总督陕甘之时 ,能指挥的兵力大概有10之多。但是兵贵在精而不在多,左公西征之前,对兵力进行了一次整编,将是十多万人的兵力裁剪至7万多人。其主要构成为:

湘军25个营(后来扩编至32个营),主将刘锦棠;嵩武军14个营,主将张曜;蜀军5个营,主将徐占彪;金顺所部,40个营;再加上其他的部队,总共有兵力150余个营。根据当时的建制,一个营为500人,也就是150个营大概有兵力7.5万人。

留下守成部队之外,有6万余人跟着左宗棠西征新疆。其中刘锦棠所率领的25营湘军,是其中最精锐的先锋部队。

左宗棠率领西征军,从1876年4月至1878年1月,历时两年,消灭了阿古柏,收复了新疆。并于1881年,通过军事行动支援正在谈判的曾纪泽,收复了伊犁。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