農民窮到底窮在哪裡?

9點9度9


農民窮到底窮在哪裡?

回答這個問題很艱難。說幾句同情話,可以撫平農民心靈的創傷,但沒有實質性幫助。做理性分析,可能幫助農民尋求變化,卻要惹來非議。

任何一個國家,總是20%的人佔有80%的財富。而每個人主觀上都想擠進那20%,因為各種原因沒有進去,也不應該怨天尤人。

中國一百年以前就是個農業國,基本都是農民。現在那些富人,他們也是從農村出來的,或者他們的父輩是從農村出來的。人往高處走。既然那些人脫離了農業,就是看到有更高效率,也可以說賺錢更容易的行業去淘金去冒險才有今天。所以出來的人當然要比剩下的人富有一些,否則也就不會人員的流動了。

有人說,工人的工資漲了幾十倍上百倍,農民收入沒有增加,這不公平。應該按照工人工資增長的比例給農民補貼,這才是平等。這只是樸素的平均主義。試問如果是這樣,誰去創新?誰去冒險?誰去投資那些新興行業。農業國內生產總值才佔整個GDP的2%,如果通過補貼的辦法,讓農民的收入和其他行業永遠持平,那98%怎麼能出現呢?

既便如此,農民也不都是受窮的。遼寧葫蘆島有一個朋友給一家公司種大棚蔬菜。後來他就說我做你的種子代理吧,在周邊發展大棚。他自己種大棚積累經驗,熱心輔導周邊農民,用兩年的時間,在周邊發展了10,000多個大棚,從種蔬菜賺錢變成了賣種子賺錢。他又去了吉林發展了兩個新區,從一家公司的終端代理搖身變成了種子批發商,每年盈利60萬元。



財富佔有是不平均的,但機會是平等的。這就是商品經濟的實質。農民要想富,就要勤勞、有知識、動腦筋。

所以,歸根結底,農民的出路在教育。舉個極端的例子,如果農民受到了足夠的教育,能去新東方當老師一個月賺兩三萬,你憑什麼讓我留在家裡種地?

其次,隨著教育程度的提高,大部分人可以找到體面的高薪的工作,種地的壓力就會變小。畢竟讓五億人靠18億畝耕地同時富起來是不可能的。但當大多數人離開了農村,剩下的農民群體變小了,城鄉差別才能夠真正縮小,就像美國歐洲現在一樣。

第三,這些都需要時間。在一個漫長的過渡期,國家要對農民給予真正的關懷,讓農民過上體面的生活。這包括補貼、養老金,也包括議價能力。一斤番茄城裡人花三元錢,農民才得到一元。而一包番茄種子成本80元,農民卻要花300元?產業鏈的利潤去了兩頭,中間的農民白忙活。


種田博士後


農民,一個擁有5億多人口的巨大群體,卻總是得不到公正的對待,這是制約這個群體貧窮的最大原因。
要說有多不公平,簡單說幾點大家體會下:
第一:社保不公平
農民雖說有社保了,但每月幾十元,要知道他們當年交公糧也交了15年以上啊。到頭來,年紀大了,每月不到100元的退休金,夠吃幾天?5天還是8天?
第二:產權制度不公
如今,我們農村耕地被徵收搞房地產開發,分到手就是一畝地幾萬塊,但是政府賣給開發商都是幾百萬。
而城裡呢,一拆遷就分好幾套房,這待遇完全不同。
雖說現在土地都確權了,但是耕地到底如何改革,目前還沒有全國範圍的版本,只有土地流轉,但是一畝地一年收益就幾百塊,被徵收了也不值幾萬,公平性問題並沒有得到解決。
第三:教育不公
就拿我們這說吧,實行劃片招生,自然農村學生很難進重點學校了。起步就比別人差好大一截,雖說義務教育很多年,但是農村如今上大學的還是不多。很多都是上完高中或者技校就出去打工或者直接參加工作的。
第四:金融不公正待遇
農村房子想做抵押貸款,基本不可能,耕地也不可能。這也不願金融機構,畢竟這需要上層設計。但是,這的確導致農民想貸款,基本是很難的。
很多農民都是非常勤勞的,但是終其一生,還是擺脫不了貧困的命運。扶貧電影《十八洞村》裡的楊英俊就是這樣的典型。
雖說每年中央第一號文件都是關於農業的,但是,這麼多年過去了,關鍵制度問題並沒有發生太大改變。城鄉二元結構依然制約著中國社會的徹底變革。
統計失業率,現在只敢統計城鎮失業率,這就很說明問題了。
每天堅持原創,已經很多年了,其中辛苦,只有自己知道!希望內容對您有幫助,也希望各位能夠給些鼓勵,關注,點贊,留言都可以!感謝讀者,感謝粉絲的長久陪伴!

趙冰峰


是呀 ,這是每一個人都想知道的答案,尤其是窮苦的農村家庭。

同樣是早出晚歸,同樣是下苦勞動。但為什麼別人的日子過的富裕多彩,而自己的生活總是捉襟見肘,入不敷出。

人窮思變,痛定思痛。到底是什麼願因造成現在這個狀況。怎麼改變這樣的生活狀況,窮人該怎麼翻身,窮人的日子什麼時候才是個頭,怎樣才能脫離貧窮。

農民窮到底窮在哪?難道這也是天生的嗎?冷靜下來想一想,有以下幾個主要方面的原因。

第一,其實財富也有一定的規律,但是因為農民普遍文化水平不高,目光短淺,記得有個人問一個農民的孩子長大了幹什麼?當時孩子正在放羊,孩子非常快的回答說,自己長大了娶媳婦。當然,這肯定不是提問者想要的答案。

接著又問孩子,娶媳婦幹啥?孩子回答,娶媳婦是為了生孩子。

那麼生孩子幹什麼?這個人又問。

生孩子放羊。

於是腦子陷入了一個死衚衕,放羊---娶媳婦---生孩子----放羊。

大家別笑,其實在農村很多都是這樣。一輩子沒有去過什麼地方,沒有幹過什麼有意義的事,默默無聞一輩子。辛苦了一輩子,但生命的意義僅限於此。當然很多地方都有重男輕女的思想,思想狹隘封閉。很難接受新生事物。

因此,思想的改變就變得非常必要,而這種改變最有效的方式就是學習,就是知識,就是文化,就是信息,讓農民們有更多獲得知識的途徑,比如網路,電視,讓他們的眼光變得開闊,從而影響他們的思想。不斷開闢脫貧致富的途徑。

第二,農村的環境也是一個很重要的因素。

最主要的是交通環境,農民的農產品無法運輸出去,很多的地方機械化無法進入,而這隻能靠農民自己,靠人工來進行勞作,而農作物生產其實勞動強度非常大,特別花費人力,更花費時間。而這無疑增加了勞動成本。因此,就出現了這種情況,看起來農民豐收了,但卻沒有多少收入,就像有些人說的,辛辛苦苦在地裡勞動一年,不如在外打工幾個月。

第三,好吧,既然種地不掙錢,可以到外面打工掙錢呀?也就是現在所說的農民工。

因為農民工大多沒有高文化,只能幹些出力氣的活,打打零工。而這些工種的特點就是不穩定,有的活要幹幾個月,而有的活也許只有幾天,農民背井離鄉不容易,幹什麼都要花錢,這樣算下來一年也攢不下幾個錢。

第四,現在農村的花銷也很大,家庭負擔很重,上有老,下有小。現在孩子上幼兒園都需要花費很大的一筆錢。好不容易攢錢了,孩子上大學,娶媳婦,蓋房子,等等。總之,家裡很難有結餘。

農民窮的原因是多種多樣的,但我覺得根本的是沒有一個穩定的保障體系。或許今天有酒有肉,但這種日子只是過眼煙雲,因為明天或許都找不到飯吃。

你覺得農民到底窮在哪裡,農民的日子怎樣才能得到改善!


鄉村小二哥


剛改革開放,農民和公務員們是龜兔賽跑,現在是兩馬分馳,農民整體越往窮里奔,公務員的整體福利趕上西方發達國家的。剛開始,公務員的福利低,叫著:做導彈的不如賣雞蛋的。農民交國糧,購糧,水利糧,軍優糧,雖擔子重,那時土地未老,天氣未極端,農藥,肥料國家強行控價,成本低,人工錢低。多出三五斗,就有多收入,房子是改革到一九九八年這段時間存錢蓋的。一九九八年後,極端天氣,肥料使用多使土地老化的問題出來了。人工價錢高了翻倍,肥料,蟲藥的農需品價格倍增。同一塊地,產品的價格不漲。例如:地主的兒子十三歲,農民的女兒三歲,地主說:等你女兒二十歲,我兒子也就二十歲,就娶你女兒。他傻兒子多出十三歲呢?肉價漲,工資漲,青菜漲,工資也漲,老百姓有多少菜賣!菜便宜時,工資低了嗎?百姓的聲音在頭條,騰訊上大大們看了嗎,看不到吧,不同市民的聲音,就不採納,冷藏,審核不過,問卷由專家出,百姓答了,小篇說:謝農兄答A,答案只有A,可我們答B了吖。那就不能讓大大們聽到異音,否則我們不能好好工作。在這壓制下,農村醫療合作從二十元到今年二佰二吧,明年升到二佰五嗎?我們會弄草仔藥,小藥不上醫院,但不參加,萬一,萬一,家中有大病,就弄出破產了。一流公路,下流水利,農機無路下田,很多時候最悲傷的是,豐收了,一算帳,又虧本了。沒有話言權,大大們只喊口號,聽到我們說的話嗎,貨幣廣發,福利高漲,我們的補助,發動我手中夠交醫療保險嗎,還有養老保險?兒女上學的食費,車費用呢,沒掙錢也要給出的呀!大大們的出發點很好,執行變味,這叫上有政策,下有對策。為了自己過的好,知識分子把心賣給魔了,留下鐵石心腸,沒有憨厚直諫,天下為己任的書種子。


琉璃夢裡的夢記


農民窮到底窮在那裡呢,究其根源有四,第一教育跟不上,在農村裡一個百八十人口的村子是沒有學校的,孩子上學得到外村去上學,而且學校的教育配奮不完善,在職教師不過兩三人,其它都屬民辦教師水平有限,而且孩子小學一畢業就隨著家長外出打工。第二留不住人才,隨著社會經濟的發展,農村迫切需要大量的人才來建設農村,而一些有農業知識和一些教育人才不願意去農村,因為農村生活條件艱苦,收入又低,就連農村出去的大學生也不願意回到自己的家鄉投入建設,第三農民工進城,由於生活所迫,大量的農村青壯勞力都到城裡去打工,家中留下的只有老人和兒童,讓他們去建設農村,去種地,去發展經濟,完全是笑談。第四點基礎設施跟不上,在農村有句老話,要想富先修路,這是基本,有些農村連路都沒有,他怎麼能與外界勾道,外面世界是什麼樣子都不知道,有些老人連村子都沒有出過。所以說這些是造成農民窮的根源。說的也許有偏差,歡迎各界朋來說說看法。


都俠廣場舞


您好,您的問題是“農民窮到底窮在哪裡?”

說句老實話,小編是真的不清楚。這個問題真的算是問住了我,為什麼農民就沒錢呢?!

這錢,都被誰賺走了呢?有中間商賺差價?貌似是這樣,小編買一斤芸豆七塊錢,但是農民朋友絕對不是七塊錢一斤賣的。一斤大米至少兩塊五,還有好多更貴的,農民伯伯的水稻也不是這不是這個價錢賣的,其中要賺錢的中間商,好像真不少。

還有就是,社會的資源分配的確實不合理。城市確實好,生活質量也好,方便,學校也多,醫院也好,交通便利,四通八達,環境也好,總之,就是仨字“不公平”

還有就是每年每天農民都在關心的問題,“我今年能收多少糧食?一斤能多錢賣?”

種在地上,收在天上。老天爺不給你亮,想豐收,難啊!

就算產量上去了,收入也不一定能上去。

一切都在漲價,只有糧價不漲,這是實實在在的,窮啊!

駿景——裡脊


駿景農業


誰說農民就一定窮?現在的農民生活越來越好了,反而我認為真正的窮人在大城市裡。農民就算再窮,他也有一畝三分地。城裡的窮人是連一塊地都沒有的,很多城裡人連房都買不起,自己蓋又沒有地,一年打工的錢,還要交房租還要吃飯,出門坐公交車都要錢。

當然,在農村也不排除還有一部分人是生活很困難的,比如家裡的土地少,一年靠種莊稼勉強維持生計,不敢有大額開銷。交通不發達,地勢不優越,這些都是農民窮的客觀條件。



但不能把農民的貧窮都歸咎於這些條件,給自己找藉口,我見過不少出生在貧困山區卻掙了很多錢的人,他們沒有死守著自己的那一畝三分地,而選擇出門打工,在打工的過程中一邊掙錢謀生,一邊累積自己的知識和經驗,肯學肯幹,存點錢之後,有的便做起了生意,有的也成了某個行業的精英,他們並沒有多少文化,全靠自己努力改變命運。

農民窮一方面也窮在教育,思想觀念的落後,傳統文化的陋習,還有一些很不好的風氣。比如有的地方農民就打麻將成風,好吃懶做,不想著怎麼去改變命運,而是一天喝酒打牌。農民身上的陋習遠不止這些。


現在通訊發達,不像前些年信息不發達,消息閉塞,現在再窮的人手上應該都會有手機吧,手機上我們可以學到很多東西,在知識教育上,文化思想觀念上,都可以得到提升,只要你肯學習,在農村,你也一樣可以創造財富。

我現在就十分遺憾自己在農村沒有土地,不然此刻我應該正在屬於自己的土地上創造財富。


小南日食記


農民!幾千年農耕社會的最大功臣!最大的受害者!

農民抱怨的生活水平低,收入低是有根據的!種田打糧,面朝黃土背朝天,雖說有了農機輔助,依然是靠天吃飯土裡刨食!種地農民的貧窮,我覺得有以下幾點原因:

1.農民作為社會勞動的最根本勞動力,卻不掌握生產資料!除了土地是公家的,還有農具、機械、種子、化肥、灌溉……從春種到秋收需要從外採購大量的勞動生產資料。這部分開支有的有補貼有的就不會有,這本身就是商業社會對農業勞動者的剝削!

2.農民數量巨大,但可耕種土地面積有限且分佈不均,不需要考慮測繪數據,農村生活過得人基本都知道每戶農戶有多少可耕種土地,咱不抬槓東北等地產糧大戶有多少土地,泛之國內大部分農村,其實沒多少土地可耕種!

3.國家政策雖有扶持,但執行力度不能滿足日益擴大的物質需求,畢竟糧食是國家頭等大事,要有抑制手段控制農產品價格才能維持社會的長治久安。農民賣糧,要麼靠價,要麼靠量,然而這兩點似乎都不可行,由此也導致了農民收入的低下!

4.計劃生育政策實施控制了農村勞動力的規模,一戶人家父子兩輩人基本就兩個男勞力,好點的三個,農民大批進城務工,導致農村勞動力不足,土地大量荒廢。然而大多進城務工農民因其文化程度、技術水平的限制只能做最苦最累的活計,勞動保護法不一定能面面俱到,收入不高且勞保有限,一旦生病受傷,那就必然因病致貧。地裡的活也沒人打理生活會更加清貧!即使掙點錢回去,修房蓋屋、娶妻生子自不必說,除了花錢就沒有別的來項!

5.社會資源配置不合理,土地整合確權、流轉,使大批農民用土地換錢進入城市城鎮去享受更為便捷和優質的教育、醫療服務,同時也離開了土地成為小手工業者、服務業者。更加劇了農村人口流失,現存勞動力負擔。同時也一定程度影響到政府對農業的關注和幫助,加劇了農村荒蕪化的發展!

如此種種,使得現在農村問題始終得不到好的解決。個人認為,讓農民回到土地不應該只是說說而已,應該在合理統籌土地及適用人口的基礎上給與農村更多的財政、教育、醫療、農資等全方位支持,讓農民迴歸正途,使農村重新煥發活力!畢竟,糧食進口也只是和平時期才能實現的,長久之計還得依靠解決自身農業問題來提升大國品質!

千百年來,農民默默耕耘為社會文明發展提供了最為原始的需求,對農民好點!讓農民耕者有其田,豐衣足食以彰顯我天朝之風範!

一家之言,權做一樂!謝謝玩賞!


舊時光啊你好


農村窮是真的,但不是都窮,也不乏一些比較富裕的,總體來說是窮。

現在憑我的感覺說一下這個問題(個人觀點不必深究),原因無外乎外在和內在兩點:

外在因素:天高皇帝遠,沒有工廠沒有礦山,不是城中村不是拆遷戶。專靠農業,就那二畝三分地,產不敷出,只顧溫飽。

內在因素:一個字~懶!不是體能上的懶,四肢上的懶。是意識形態上的懶,是精神上的懶。這幾年政策對農村來說傾斜度夠大了,相對來說已經很不錯了。當然了有人拿糧價和農資產品說事,現在是市場經濟,有8毛的沒人買你一塊的,就像你去買菜討價還價一樣,嫌虧可以不種,現在不是實行土地集約化,你可以轉讓。說到這兒有人該給我瞪眼:地給人家自己弄啥哩!你說你種地賠錢,人家給你一畝地800塊你為啥不放(俺這兒一畝地曾經有人出1000)騰下功夫乾點別的啥,三十五十也是錢。不願意無非是給自己的懶找藉口!何處黃土不養人,明知地不養,非在此紮根!起早的鳥兒有食吃,說句難聽話,不做死就不會死。現在這年代,信息發達交通方便,政策穩定。你說你窮,一句話:該!!!牌桌上搖頭晃腦時你不說,街口三五成群天南海北時你不說:別人汗流浹背,腰痠背痛是你還說風涼話呢!覺得事兒不順的是個別年輕人,閒裡蛋疼,怨天不公,別甩鍋給老年人。過年回家遇一眾老者說話:沒想到七老八十跟上過好日子了:歷朝歷代哪兒有這,種地不收稅還發錢:養老金取了一千多,大年初一給孫子孫媳……一家人坐一起吃飯,覺得我真有福:這是原話。打臉吧,閒人們:不要給農村老年人代言!(不圖關注不求點贊,但別罵我!)


忍者無悔2


農民窮到底窮在哪裡?這個問題是個很值得探討的問題,很多人的印象中,農民總是比城裡人窮,不但是從衣食住行各方面體現著這種對比,就連農民自己也經常嘟囔,城裡人是咋比農村人過得滋潤的?其實,真實情況是農村也有富人,甚至富豪。而城裡人也有貧困戶。那,為什麼一般人眼裡城裡人都比農村人富裕呢?真實情況到底是什麼樣?且聽小編慢慢道來。

1,城裡人比農村人富裕是因為掙錢的方式決定的
城裡人比農村人有錢,英文的實際上城裡人和農村人的分工不同決定的,比如說,城裡人大都集中在工業和服務業,也就是咱們說的第二和第三 ;而農民很大一部分集中在農業即,。據統計,以2017年我國GDP佔比為例,三大產業的佔比情況如下:第一產業佔GDP比重為7.9%;第二產業佔GDP比重為40.5%;第三產業佔GDP比重為51.6%。很明顯,第一產業即農業創造的GDP很少卻集中了很大一部分勞動力。造成農民人均收入偏少。

2、農村收入正逐年增長,與城裡人收入差距逐漸減小。

2017年農民人均年收入1.3萬,城市人口人均年收入4.4萬。但農民是沒有社保的,享受不到什麼六險一金,這部分隱形社保收入按城市人均6000元來計算,那城市人人均收入可達5萬,這麼算農村人與城市人收入比值就接近1:?4但,真實情況究竟是不是這樣呢當然不是,因為農村人還有糧食供自用,種的菜養的畜禽供自己消費。其實就是減少了消費支出實際上獲得感遠比冰冷的數據更有溫度。

3、農村人要提高收入,關鍵還是靠三農改革。

其實,農村人收入到底能不能大幅提高不是靠把城裡人的收入拉下來而是靠農業方面的改革。近幾年來,三農方面的改革舉措可謂大刀闊斧,但,農村人很難有切身感受為什麼?其實,三農改革牽一髮而動全身,急不得。所以穩步推行勢在必然。比如說,土地制度的改革,宅基地三權分置,農業補貼的加大和農村公共事業的改革都在從不同方面使農民受益。

4、農民啥時候真正的富起來?

這個問題十九大報告給出來藍圖,即到2020年,鄉村振興取得重要進展,制度框架和政策體系基本形成;到2035年,鄉村振興取得決定性進展,農業農村現代化基本實現;到2050年,鄉村全面振興,農業強、農村美、農民富全面實現。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