俄羅斯經濟崩潰時,會像當年賣掉阿拉斯加一樣把遠東地區賣掉嗎?

XGM0913


俄羅斯遠東地區圖

俄羅斯不是因為經濟原因賣掉阿拉斯加

事實上,當年俄羅斯將阿拉斯加賣給美國也不是因為經濟原因,更多的是在政治與軍事上的考量。1853年,克里米亞戰爭爆發,英國、法國、土耳其聯合與俄羅斯作戰。當時,阿拉斯加是俄羅斯的殖民地,與英國的殖民地加拿大毗鄰。俄羅斯擔心英國從加拿大方向對阿拉斯加發動進攻,進而通過白令海峽進軍俄羅斯本土。因此,俄羅斯主動提議將阿拉斯加賣給美國。1867年,俄羅斯與美國達成了人類歷史上最便宜的一樁土地買賣協議。美國以720萬美元的價格買到了1717855平方公里的阿拉斯加,平均每平方公里的不到5美元。

不過,以當時的情形來看,俄羅斯並不虧。首先,阿拉斯加地處高緯度,氣候寒冷,以當時俄羅斯的技術水平,根本無法開發;其次,將阿拉斯加賣給美國,俄羅斯本土就與加拿大不在相鄰,避免了英國在軍事上的威脅。可見,俄羅斯賣阿拉斯加給美國,是一件互利雙贏的買賣。

俄羅斯經濟崩潰,也不會賣掉遠東地區

俄羅斯遠東地區面積高達621.59萬平方公里,人口600多萬,有30多個民族。我們所熟知的庫頁島、弗拉迪克斯托克(海參崴)、貝加爾湖等都屬於俄羅斯遠東地區。如果俄羅斯經濟崩潰,會不會賣掉遠東地區呢?答案是否定的!首先,俄羅斯是一個極度噬土的民族,不會輕易放棄一寸土地,俄羅斯總統普京曾經說過,俄羅斯領土面積雖大,卻沒有一寸是多餘的;其次,遠東地區的經濟價值也非常大,擁有豐富的煤炭、鐵、金、銀、鉑、銅等資源儲量,很難用衡量其經濟價值;最後,遠東地區與我國、北朝、蒙古相鄰,與日本、韓國、美國隔海相望,戰略價值也非常大。

如此重要的遠東地區,俄羅斯怎麼可能賣?除非俄羅斯再度發生鉅變,如蘇聯一般解體,遠東地區才有可能脫離俄羅斯。


美國觀察室


即使俄羅斯經濟崩潰,也不會像當年賣掉阿拉斯加地區一樣把遠東地區賣掉。

(一)俄羅斯經濟崩潰,但有很多籌碼,恢復起來很快。

俄羅斯經濟崩潰,在上個世紀90年代,蘇聯解體,俄羅斯聯邦總統葉利欽為了想要儘快融入西方國家,瞎胡搞什麼經濟改革,被西方經濟專家忽悠的找不到北了,最後搞得經濟崩潰,寡頭遍地,數萬億美元的財富蒸發或者被寡頭侵吞,俄羅斯盧布貶值數千倍。



然而俄羅斯畢竟繼承蘇聯的衣缽,底子硬,而且國土廣袤,資源豐富,在葉利欽繼承人——強人普京上臺後,通過鐵腕手段懲治寡頭,加上整合國內石油資源,幾年內把俄羅斯經濟恢復過來。雖然留下很多後遺症,但至少說明俄羅斯深厚的國家底蘊,即使經濟崩潰時,只要政府控制力還在,還不至於賣遠東領土來進行經濟輸血。

(二)普京立下格言,被俄羅斯民族認同,沒人敢違抗。

現在的俄羅斯總統普京,是一位力挽狂瀾的人物,鐵血硬漢,絕對的政治強人,他執掌俄羅斯最高權柄已經近20年了。普京非常自信,他就曾經說過“俄羅斯領土很大(國土面積世界第一,1700多萬平方公里),但沒有一寸是多餘的。”其實不僅普京是如此想的,世界上很多國家領導人都是這樣想的,只不過沒有普京那麼硬氣。



因為國土資源就這麼多,現代國家幾乎不可能通過武力擴張擴大自己領土了,現在有多少領土就是多少領土,寸土不讓,寸土必爭。俄羅斯這樣對於領土有無限佔有慾的國家,怎麼可能賣掉自己遠東領土呢!更主要的是普京的這番格言已經深入俄羅斯民眾骨髓,被深度認同,後繼領導人怎麼敢冒天下之大不韙呢!根本不可能。

(三)當年賣掉阿拉斯加與現在情況不同。

當年沙俄賣掉阿拉斯加地區給美國,是沒有辦法的辦法,其一當時阿拉斯加雖然被沙俄佔領半個多世紀,但阿拉斯加地處北極圈,苦寒之地,什麼資源都沒有,不過是當時沒有發現,賣掉也不算太可惜,後來陸續金礦、石油等資源發現可能讓俄羅斯悔的腸子都青了。



其二當時沙俄在克里米亞戰爭中戰敗,阿拉斯加臨近英國殖民地加拿大,很可能戰勝國英國順勢把阿拉斯加地區搶走,沙俄是一點辦法都沒有,賣給新崛起的美國至少能多賣點錢,彌補一下幾乎快要崩潰的財政,如果被英國人搶走,毛都沒有了,所以在1867年,以720萬美元價格,沙俄把俄屬阿拉斯加殖民地賣給美國,就這樣,170多萬平方公里阿拉斯加好不費吹灰之力被美國收入囊中。

而現在俄羅斯幾乎不會出現當時那種情況,即使出現了,俄羅斯可以動用大殺器——核武器來對抗敢於搶奪俄羅斯領土的國家,俄羅斯只需要賣自己領土上的豐富資源,就可以解決俄羅斯經濟危機,犯不著賣領土。

以上就是“大正”對於該問題的看法,歡迎評論轉發!


大正看世界


這種想法一是不符合國際現實;二是不符合俄羅斯的現實;三是太小看俄羅斯民族吃一塹長一智的能力了。

首先,目前全球有很多國家經濟不好,但經濟不好就要出售國土嗎?可以借貸啊!歐洲那麼多國家曾經深陷經濟危機,都是靠輸血過來的,沒人賣地。

世界上很多國家經濟發展都不太好的。過去10年全球國家裡平均GDP能夠超過5%的都屈指可數。換句話說,甚至大部分國家的經濟都有問題,乃至崩潰。但是哪有國家靠賣地為生?

俄羅斯經濟其實也面臨過崩潰。蘇聯解體後很長一段時間經濟不行。西方的休克療法救了它,而且當時西方提供了大量的借貸,俄羅斯很困難,但也走出了困境。

賣地根本不是俄羅斯當時考慮的情況,未來的可能性也是0。

其次,俄羅斯經濟現在也不太好,過去10年的平均增長率才0.7%。2015年甚至達到了-2.5%。普京賣地了嗎?不僅沒賣,還鼓勵人們到遠東墾荒,給申請者無償劃撥西伯利亞的土地。

可能有人覺得,阿拉斯加是俄羅斯出售的,那麼如果俄羅斯實在經濟下滑的厲害,為了籌款,只能再次出售土地。這是很簡單和淺顯的比較。

當年的國際局勢與現在不可同日而語。當時不只是俄羅斯,墨西哥、英國、法國還賣地給美國呢。但是如今能說他們經濟不好也要賣地?

如今俄羅斯連克里米亞那麼小小的地方都和西方在你爭我奪,怎麼可能把大片阿拉斯加國土賣掉?

第三,西伯利亞對俄羅斯而言非常重要,礦產資源和地理位置決定了俄羅斯不能放棄。當年就因為短視賣了阿拉斯加,如今不可能再犯錯誤。

遠東的土地大部分都是俄羅斯掠奪來的,他們歷史上之所以拼命搶土地,一是因為沙皇就是一個“地主”,絕對的“土地控”,這和如今有些國家拼命賺取石油美元是一個道理,只是標的不同。二是因為當時這裡比較荒涼,周圍沒有強國,不費吹灰之力就可以擁有。

如果美國的地理位置在遠東附近,俄羅斯所佔據的西伯利亞肯定沒有這麼大。

當年的不毛之地,如今卻是富礦。阿拉斯加的石油讓美國成為全球石油儲量前幾名的國家功不可沒。而且美國人很聰明長期不開採,就等著機會合適的時候再用,他們先買OPEC國家的石油。最近對幾個墨西哥灣的油井才放鬆禁令。

普京也好,俄羅斯人民也好,肯定對當年沙皇出售阿拉斯加非常懊悔,如今遠東西伯利亞也是富礦,怎麼能重蹈覆轍呢?


你如何看待這個話題?


木春山談天下


聽上去很“振奮人心”,建議把起稅點從5000調回3500,多徵收一點用來集中力量辦這種大事,相信很多人會支持(我肯定不是其中一員)。但現實中,並不具備操作性。

時移世易,這個世界已經不再是以前的世界了。

1867年,沙俄政府以720萬美元的高價,賣掉了1717855平方公里的阿拉斯加,沙俄談判代表為此獲得了沙皇2.5萬銀盧布的獎勵佣金,外加私下黑了16.5萬美元,撈得腦滿腸肥、不亦樂乎。

1853年至1856年的克里米亞戰爭,沙俄付出了大量戰爭經費和二十幾萬士兵的傷亡,卻失去了黑海的控制,負債嚴重,國內危機爆發。

幾年後的十九世紀六十年代,美國南北戰爭爆發,沙俄堅定地支持北方聯邦政府,不惜派出艦隊,你英國佬法國佬陪土耳其跟我搗亂,我也堅決陪美國佬在你們家後院搗亂,美俄陷入蜜月期。

出賣阿拉斯加的事情就浮出水面。

阿拉斯加對當時的沙俄來說是一塊曹操眼中的雞肋,食之無味、棄之可惜,有人來買這塊雞肋,再好不過。

雖然說俄羅斯人從來都認為俄羅斯沒有一塊多餘的土地,天生就帶著領土擴張的基因,但這次他們被這塊雞肋卡住喉嚨了。

阿拉斯加的地理位置是在西伯利亞的最東北角白令海峽的對面,屬於美洲地域,1741年,一位丹麥探險家率領著一群俄羅斯水手發現了此地,這裡盛產的只有海豹皮,俄羅斯人對它保持足夠興趣,於是他們留了下來,沙俄效仿英國在印度的管理模式,在這裡成立了俄美公司,準備給沙皇創造源源不斷的利潤(雖然大多時間是在虧損),甚至還設立了東正教堂,強迫當地人改變宗教信仰,看得出來,他們是很想長期佔據經營這塊土地的。

相對隱憂,這些海豹皮利潤真的只能算作雞肋上粘附的一點點肉。

英國人在北美的經營根深蒂固,俄羅斯人認為,根據時局,早晚會有一場衝突爆發,俄羅斯看著距離阿拉斯加最近,但艦隊遠在波羅的海,到這裡相當於繞地球一圈,可以說,必敗無疑。俄羅斯不願意失敗,克里米亞的教訓不可謂不深刻,必然要失敗的陰影再加上雞肋的肉質太少,使得他們私下與美國佬接洽,尋求他們的支持。

假如讓美國人接手阿拉斯加,擋住英國佬的覬覦,為西伯利亞創造一段緩衝區,這才是一勞永逸的做法。

美國人在國務卿西華德的力主下投桃報李、宣佈接盤阿拉斯加,付出的代價大致相當於沙俄派出的支援艦隊的軍費,即便這樣,西華德也為當時美國社會詬病,花錢太多啦!好在美國政府也沒錢買,尋求了一傢俬人財團的幫助,這才如願以償。

回頭看美俄的這次交易,美國肯定是躺賺,光是地下數萬億立方米的天然氣和300億桶原油,當年不具備開採手段的這些寶貝,現在市值已經遠超萬億美元。

未來有一天的俄羅斯會不會窮到崽賣爺田的地步不好說,但體制(不是沙皇一人說了算)決定了領土交易不具備操作性,俄羅斯人也不會容許這種事情發生。


歷來現實


很負責任地說,如果一個國家賣土地,那一定不是僅僅因為經濟崩潰,為了緩解經濟崩潰而賣土地無異於飲鴆止渴。一個國家自願賣土地只有一個原因:要麼這塊土地本來就守不住,要麼擁有這塊土地已經得不償失了,與其被人搶走倒不如賣出去,賣多少就賺多少。

俄國當時賣阿拉斯加就是這樣。首先,俄國守不住阿拉斯加,就算不賣,這塊土地遲早被英國搶走;其次,俄美公司在阿拉斯加經營毛皮生意的收入,還比不上為了守住這片土地的開銷。阿拉斯加對於俄國來說就是一塊負資產,所以俄羅斯就算白送給美國,對他來說都是賺的,更何況還賣出了720萬美元。我們總是說俄國人賣阿拉斯加賣虧了,其實並不虧,如果被英國人搶走了,俄國不僅720萬美元拿不到,遠東也會受到威脅,這種情況絕對大概率發生。

但遠東不同。首先,時代不一樣了,軍備、交通技術都已經發展了,俄國能守住遠東。其次,佔有遠東就佔有了北冰洋,這是未來海航的中心。守,能守住;論利益,遠東有百利而無一害,所以遠東可能被侵佔但不會被賣出。


隱語


其他答案很多都說:“俄羅斯絕對不會賣領土!”


但實際上老毛子還真動過賣領土的念頭。


1985年年戈爾巴喬夫執政以後 ,, 曾提出過要通過談判解決與日本的北方四島問題 , 準備交還齒舞、 色丹等島。


1991年4月,前蘇聯領導人戈爾巴喬夫對日本進行了一次歷史性的訪問,這是前蘇聯首腦首次訪日。當時就提出可以賣掉北方四島比較窮的兩個島,價格是2000億美元。


日本人當時也是腦子抽了,沒有馬上答應,而是考慮後回答:


只願意出280億美元,而且還不是現錢,必須用各種合作撥款分期支付。

而且還要求蘇聯同意以後再移交另外兩個島。


這還價夠猛吧?


日本人就這麼不乾脆,其實從歷史上來看,這可能是歷史上最接近收回北方四島的時候,因為後來俄國人經濟上好轉,胃口也越來越大,不再願意賣島了,而更願意搞“共同開發”。意思是島還是我的,錢你來出,不過做了生意的利益分你一點。



其實俄國人也有難處,領導人們未必不想賣島,但問題是現在島上住了1萬多人呢,島賣了人怎麼辦?誰也沒有連領土和人口一起賣的。要搬遷的話,這政治和經濟代價太大,不是錢能解決的問題。


那我們換回目光,看看俄羅斯遠東,這塊土地有什麼?



俄羅斯遠東地區面積621.59萬平方公里,超過中國本土面積的60%,2010年人口為629萬。


就算俄國人真的窮瘋了,按照北方兩島的價格,向中國提出價碼,題主猜猜會是多少??


閉家鎖的紅楓


俄羅斯經濟崩潰時,會像當年賣掉阿拉斯加一樣把遠東地區賣掉嗎?其實這個問題有些誤導,讓人感覺好像俄羅斯是因為經濟困難才把阿拉斯加賣給美國的。但其實當時確實俄羅斯面臨著經濟困難沒錯,但他們賣掉阿拉斯加更重要的因素,卻還是從當時英俄爭霸的“大博弈”戰略考量,為了不讓英國得利太大才這樣做的。


賣掉阿拉斯加是想借力打力

當然在說俄羅斯賣掉阿拉斯加最主要的原因之前,桃花石雜談也承認俄羅斯賣掉阿拉斯加有經濟方面的原因。因為在克里米亞戰爭之後,俄羅斯面臨著很大的經濟困難,而在當時,720萬美元可並不是小數字,要知道當時1美元可是能頂2兩銀子的。

但俄羅斯賣掉阿拉斯加最主要的原因卻還是出於政治和軍事考慮。因為當時俄羅斯經過克里米亞戰爭之後,和英國和法國等國完全交惡,而俄羅斯要想前往阿拉斯加必需要經過海路,但俄羅斯海軍的實力完全沒法和英法兩國的海軍相提並論,特別是在阿拉斯加地區。所以如果未來英國要封鎖俄羅斯人前往阿拉斯加的海路,俄羅斯可以說是一點辦法都沒有的。

俄羅斯向阿拉斯加派兵,很可能得跨過幾千里這樣的地帶,所以基本是不可能的

所以在當時的俄羅斯看來,阿拉斯加的丟失幾乎已經成為了必然,唯一的差別只是會被英國人搶走還是被美國人搶走。而兩相比較之下,把阿拉斯加讓給美國人顯然對俄羅斯更有利一些。因為如果讓英國人把阿拉斯加搶走,就意味著阿拉斯加和當時仍是英國人殖民地的加拿大連成了一體,也就意味著英國人的領土和俄羅斯就隔海相望了。而當時世界第一強國是英國,不是美國。英國又是最善於在海外建立殖民地的國家,當時英國的領土就已經差不多有3000萬平方公里了,所以如果阿拉斯加落入英國人手裡,那俄羅斯對西伯利亞的控制恐怕也就會很快打上問號了。

想想在當時英俄爭霸的背景下,如果北美變成了這個的局面,西伯利亞會面臨什麼樣的壓力

但把阿拉斯加讓給美國,反而可以永久性的阻斷英國領土和俄羅斯領土之間的聯繫,這樣美國在英俄之間可以起到緩衝的作用。而英國人想從美國手裡再奪取阿拉斯加就很難了,因為一旦有戰事發生,美國從海路增援阿拉斯加可比俄羅斯穿越西伯利亞幾千裡冰原去增援要容易多了。所以總體上俄羅斯把西伯利亞讓給美國,最主要還是從當時的政治和軍事現實角度考慮的,經濟問題只是次要的。

轉讓西伯利亞的條件並不存在

而現在的俄羅斯在西伯利亞卻並不存在這樣的問題,俄羅斯雖然現在經濟差得一塌糊塗,但大家仔細想想,俄羅斯有不能守住的領土嗎?俄羅斯的4350枚核彈都是擺設嗎?所以當時俄羅斯出讓阿拉斯加最主要的原因現在並不存在,無論哪個國家,即使再敵視俄羅斯,即使在經濟方面可以給俄羅斯造成再大的損失,也領土方面也不可能對俄羅斯有企圖,即使在美國也不會有人去討論拿俄羅斯的領土開刀。

西伯利亞對於俄羅斯來說不是負擔,而是最大的金庫

而在另外一方面,西伯利亞雖然人口稀少,不適於生存,但現在卻仍然是俄羅斯這個國家還能夠存在的命脈所繫。因為西伯利亞廣闊的領土上各種資源極其豐富,包括現在俄羅斯經濟最主要的支柱石油,所以如果失去西伯利亞,等於俄羅斯把自己的一個金桶給扔了,因此恐怕越是經濟困難的時候,西伯利亞在俄羅斯的地位就越重要,所以它就更不可能把西伯利亞給放棄了。

俄羅斯的石油儲備分佈,可以看到主要是在西伯利亞地區

這和當年阿拉斯加的情況也是完全不一樣的,因為當時石油還根本不具有現在的意義,而且當時俄羅斯也沒有在阿拉斯加發現石油,當時俄羅斯佔領阿拉斯加只是利用當地水貂的毛皮,而後來出售阿拉斯加也是和當地水貂資源的枯竭有關。所以雖然現代阿拉斯加的經濟價值不言而喻,但在當時卻並沒有太大的經濟價值。但西伯利亞的經濟價值是放在明面上的,所以對俄羅斯來說也從來不是包袱。


總而言之,現代俄羅斯的軍力和18世紀時的俄羅斯差異巨大,西伯利亞並不存在無法防禦的問題。另外西伯利亞的經濟價值現在人盡皆知,和當時美國買西伯利亞時都不知道那有石油完全是天壤之別,所以各方面的原因都決定了俄羅斯在任何時候都不可能出售西伯利亞。


桃花石雜談


阿拉斯加是美國的一塊飛地,先不要說其蘊含的經濟價值。僅在軍事戰略上,就一直是蘇/俄心裡的劇痛。普京所說“俄羅斯很大,但沒有一寸土地是多餘的”,應該是深有感觸的。

現在美國在阿拉斯加的軍事基地部署了遠程預警偵察系統,反導系統和最先進的F22戰鬥機聯隊。阿拉斯加是美國從遠東威懾俄羅斯的最得力跳板和戰略橋頭堡,而且這裡是美國自己的領土,在這裡,老美想怎麼部署就怎麼部署,想部署啥就部署啥。

古希臘哲學家赫拉克利特說"人不能兩次踏進同一條河流",當然俄羅斯人也一樣。即便俄羅斯經濟再落魄,也不敢再拿自身的國家安全開玩笑。何況作為一個骨子裡充滿掠奪基因的老牌帝國,當初出賣阿拉斯加給美國,更多的是基於當時在戰略上的短視。

需要指出的是,俄羅斯經濟支柱是石油和天然氣,並已經成為世界前三大出口國。而且石油和天然氣外銷差異性會對俄羅斯能源出口安全形成雙保險。因此俄羅斯經濟崩潰基本上就是個偽命題。蘇~聯崩潰之後,俄羅斯經濟和社會曾一度陷入前所未有的困境,但也沒有再賣掉一寸土地。

另外需要強調的是,遼闊的遠東地區蘊含豐富的石油和天然氣以及大量礦產資源。這些物產都可以在當前和未來給俄羅斯經濟提供支撐和發展動力。


高峰軍事觀察


其實我最開始想要回答的是當年蘇聯最痛惜的就是沙俄把阿拉斯加賣給了美國,按道理來說有這麼慘痛的教訓在前,俄羅斯應該不會範同樣的錯誤,但世事無絕對,就看俄羅斯慘到什麼地步了。

假設2022年中國不再提供民用燃油,對國際上石油進口量大幅度降低,最早國際石油價格大蹦盤,而日美德等傳統汽車強國為了保住在汽車業的地位也開始大量研發銷售電動汽車。進一步加劇了石油價格崩盤,而俄羅斯其它礦產的出口無法替代石油出口的損失,俄羅斯會不會破產?到那時俄羅斯拿什麼來維持遠東鐵路?當俄羅斯失去遠東鐵路的時候就是遠東地區過不下去的時候,沒有旅遊等服務業,可以說是沒什麼第三產業,工業產品長期沒有技術進步也不再有現在這樣的競爭力,只能大家一起去種地。到那時遠東會不會要求獨立?畢竟遠東人少,靠賣糧食就能過上好日子,但是補貼俄羅斯就連根毛都剩不下。要是真打起來的話,一個破產的俄羅斯勞師遠征,有把握贏嗎?即使“萬一”俄羅斯贏了,會不會有第二次甚至第三次“遠東戰爭”?俄羅斯會不會考慮賣掉遠東?


我們中出了女叛徒


俄羅斯因為經濟危機賣掉遠東,這顯然是不可能的事情,我們且不說俄羅斯再次發生大規模經濟危機的可能性不大,就算俄羅斯真的陷入經濟危機,它也不可能以出賣遠東土地的方式來解決自己的問題。
(俄羅斯遠東地區位置圖)

俄羅斯遠東地區位於西伯利亞的中東部,該地總面積超過620萬平方公里,如果把俄遠東地區單獨拿出來,那它將會是世界上面積第七大的國家。俄遠東地區的面積雖然十分廣闊,但是其人口總量卻只有620多萬,差不對相當於我們國家一個普通地級市的人口規模。俄遠東地區雖人煙稀少,但這一地區擁有非常豐富的油氣和林木資源,

從長遠的角度來看,遠東這塊土地是俄羅斯的一筆巨大財富。

當年沙皇俄國之所以會把阿拉斯加賣給美國,這除了是因為當時的俄國政府因戰爭面臨很大的財政壓力之外,也是因為俄國人那會兒實在是看不出阿拉斯加有什麼實際的價值,畢竟那個時候還沒有油氣資源的概念,阿拉斯加豐富的漁業資源也不是俄國政府需要的,甚至於當時的美國民眾都認為自己的政府是從俄國人手中高價買過來一個大冰箱。另外當時俄國在克里米亞吃了敗仗,沙皇尼古拉一世擔心英國人不僅會把阿拉斯加給搶走,甚至還可能以阿拉斯加為跳板入侵遠東,所以沙皇政府最終以720萬美元的價格將阿拉斯加賣給了美國。
(阿拉斯加地圖)


今時不同於往日,19世紀中葉的世界還充滿了很大的不確定性,俄國當時把阿拉斯加賣給美國之後,它還有機會從其它地區奪取土地,但現在世界各國的疆界基本已經穩定下來,俄羅斯賣一寸土地就少一寸土地,賣了之後想要再要回來可不是一件簡單的事情。況且俄羅斯政府已經知道遠東地區擁有豐富的自然資源,這些資源本身也是一筆財富,所以俄羅斯不可能出賣遠東土地。

更重要的是,就算俄羅斯依靠出賣遠東土地獲得數百或者數千億美元的收入,難道這就可以解決俄羅斯的經濟危機嗎?經濟危機的爆發往往是因為一個國家的“造血能力”出現了問題,想要解決經濟危機就必須在內部實施改革,以增強本國經濟的造血能力,僅僅依靠外部的有限輸血並不能讓俄羅斯這樣的大國擺脫經濟危機。況且目前的俄羅斯對於領土有著非常強烈的慾望,它巴不得從別國搶奪更多的土地,還怎麼可能出賣自己的土地呢?
(俄羅斯總統普京)


實際上20世紀90年代的俄羅斯就幾乎是處於經濟危機的漩渦當中,當時北高加索地區的車臣共和國還藉機拼命鬧獨立,但俄羅斯政府在經濟危機的背景下依然以強硬的軍事手段打擊了車臣的分裂勢力,由此可見俄羅斯根本不會輕易讓自己的國家分裂,更不會售賣自己的土地,即便這個國家爆發經濟危機,它也不會出賣遠東。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