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日說丨以神聖儀式 聯結共同記憶

2018-10-01 09:05 | 浙江新聞客戶端 | 評論員 王玉寶

2018年9月30日上午,北京陽光和煦,天碧雲淡。作為我國第五個烈士紀念日的活動,習近平等黨和國家領導人與社會各界群眾代表共同向人民英雄敬獻花籃,表達緬懷之情。在千里外的浙江,廣大幹部群眾紛紛走進烈士陵園、紀念場館,以鮮花寄哀思,以言語訴真情,深切緬懷全省兩萬餘名革命先烈。

今日说丨以神圣仪式 联结共同记忆

2014年全國人大將每年9月30日設定為烈士紀念日。2018年4月27日,全國人大又通過《中華人民共和國英雄烈士保護法》,對此進一步加以明確。

作為一個神聖的儀式,烈士紀念日設立在國慶節的前一天,意蘊深遠。把烈士紀念日設立在國慶節的前一天,不僅讓公眾牢記今天的幸福來之不易,也進一步健全了國家和民族認同的集體儀式,有助於進一步凝聚起國家和民族的魂魄。

習近平總書記曾指出,一個有希望的民族不能沒有英雄,一個有前途的國家不能沒有先鋒。中華民族溫和謙恭,但也英雄輩出。在溫文爾雅的外表下,多少人滿腔報國志,多少人振臂為蒼生。在革命、建設、改革年代,多少鋼筋鐵骨的不屈意志和壯闊行動,拓展了中華民族前行的道路。

時至今日,在每一個危急關口,我們都能見英雄挺身而出的英姿,比如在臺風中保護國家試驗平臺而壯烈犧牲的黃群等3位同志,再比如我們身邊的吳菊萍、吳斌。在平凡崗位上,默默無聞地把普通工作做到極致,同樣彰顯一種強大的精神力量。

精神的力量需要不斷涵養。今天,烈士紀念日的儀式有其現實針對性。從石家莊某高校官微惡搞邱少雲等先烈,到萬達在紅領巾上印廣告事件,都顯示少數人的心中沒有英雄的地位和分量,缺乏對精神力量的基本尊重。這種“無畏”不是勇敢,而是社會的警訊。這恰恰需要不斷地通過歷史教育和國民教育加以糾正,特別是需要以一次次共同的神聖儀式聯結共同的記憶,確保不忘歷史,傳承英雄精神。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