記憶縈迴在舌尖上——美味覃塘一條街

相信有許多遊客經過黎塘火車站的時候,總會有這樣的體驗:站臺的工作人員推的餐車上總有熱氣騰騰的蓮藕湯,遊客們則是爭先恐後地花五元錢來上一碗(因為是中轉站,停車時間總會有十幾分鍾)。湯鮮甜,藕粉嫩,讓你吃了之後還不忘和周圍的人誇讚:覃塘蓮藕,槓槓的!使沒有嘗過的人躍躍欲試,只是列車不等人。想吃的只得等到下一次路過覃塘的機會。

01豬骨蓮藕湯

記憶縈迴在舌尖上——美味覃塘一條街

(覃塘美食——豬骨蓮藕湯(盧建軍攝))

而那些駕車經過覃塘的人,則口福不淺了。在高速路未通之前,324國道是溝通大西南與粵港澳的主要通道,每天車水馬龍、商客如雲,幾乎都會選擇覃塘作為吃飯的落腳點。因為,這裡有覃塘蓮藕、白切雞、燜豬腳、蒸鯰魚等美味菜餚,令人一吃就唸念不忘,一有機會還想再來。

記憶縈迴在舌尖上——美味覃塘一條街

覃塘蓮藕有一個美麗的傳說:相傳在古時候,貴縣(今貴港)有一個望不盡邊的池塘,塘中惡龍興風作浪,鄉民苦不堪言。農曆六月六日這一天,荷花仙子下凡除害,在池塘廣種荷蓮,成功將惡龍引出並制服。酣戰之中,荷花仙子也受了重傷,鮮血滴入池塘之中。不久,池塘裡的蓮藕就變得渾身紫色。覃塘一帶的鄉民,至今還沿襲著用六蒸糕供奉荷花仙子的習俗。

記憶縈迴在舌尖上——美味覃塘一條街

覃塘蓮藕已有一千多年曆史,位於松柏山下的六燕屯,良田百頃,土深泥肥,水質清爽,富含對人體有益的礦物質,其出產的大紅蓮藕是覃塘蓮藕的代表,因其味道清香、口感粉酥而名揚區內外,可謂“藕中之王”。

覃塘蓮藕作為地方美食已流芳千年,歷史上的記錄比比皆是。從光緒《貴縣誌》、民國《貴縣誌》到當代的《貴港市志》,提及的本地物產多以藕為首。《廣西年鑑》記載:“貴縣產藕,用以制藕粉,遠銷各地,為饋贈佳品。”宋代陸游旅居潯州桂平時,吟寫一首有覃塘蓮藕的絕句,詩云:“名園中有十頃池,一錢不用君得之。菱荷枯折小鴨睡,絕謝紅妝青蓋時。”著名歷史學家羅爾綱在北京求學時,師從胡適,時常帶上家鄉特產藕粉,深受胡適喜愛。覃塘蓮藕也因羅爾綱的推崇而為國人所知。

記憶縈迴在舌尖上——美味覃塘一條街


怎麼才能把覃塘蓮藕的粉綿美味發揮到極致?在覃塘人看來,能夠引出蓮藕的清香,又可感受蓮藕粉綿的口感,還能保持豐富營養的吃法,當屬蓮藕肉骨湯。在覃塘鎮上,每間飯店都有這樣的習慣:在鮮藕上市季節,每天煲煮一鍋老火蓮藕骨頭湯。選用上等的新鮮豬筒骨和沙骨,蓮藕也必選早上挖採的,用文火煲煮三四個小時。

記憶縈迴在舌尖上——美味覃塘一條街

(覃塘蓮藕大豐收(楊笑頌攝))

凡是來貴港出差的朋友,都會對蓮藕肉骨湯有著深刻的印象。覃塘路邊的飯店很小,通常都是一家人自己經營,菜色也都是很普通的家常菜,但服務態度和質量絕對讓你覺得很舒心,像回到自己家一樣。如果你是第一次進覃塘飯店,問店家哪個是招牌菜,店家就會毫不猶豫地說,我們這兒,蓮藕就是招牌。自豪之意溢於言表。於是不多久,一道熱氣騰騰的蓮藕肉骨湯就送到你面前,味道鮮嫩無比,往往讓桌上的客人吃了一碗還要一碗,不一會兒,湯盆就見底了。蓮藕肉骨湯最特別的地方在於,上湯之前,都會撒上一把蔥葉。蔥葉在沸騰的湯麵瞬間即熟,特有辛香揮發出來,交混蓮藕筒骨湯的味道,迸發出濃郁而又誘人的鮮香。夾上一塊鮮藕,牙齒觸及蓮藕的肌理,用舌頭輕壓,可以體會到藕塊又綿又粉的口感,胃口大開。

記憶縈迴在舌尖上——美味覃塘一條街


既粉又綿是覃塘蓮藕的特點,因此在覃塘吃蓮藕有一個有趣的現象:席間常可見有人一口咬著藕塊,拉伸著藕塊之間的藕絲,如藕絲長拉不斷,還得站立離座。看者不要以為這是不雅之舉,其實,這是同桌的食客在比誰吃的蓮藕藕絲能拉得更長,藕絲拉得越長,就意味著鮮藕夠粉、夠綿,誰吃到誰運氣就好。

記憶縈迴在舌尖上——美味覃塘一條街


覃塘大紅蓮藕粉是貴港傳統美食之一,不僅當地人喜歡,還暢銷全國各地,甚至出口到國外市場。它能消食止瀉,開胃清熱,滋補養性,預防內出血,是婦孺童嫗、體弱多病者上好的流質食品和滋補佳珍,在清咸豐年間,就被欽定為御膳貢品了。

據地方資料記載,覃塘大紅藕粉的製作也有上千年曆史,在清末民初就美名遠揚。製作藕粉,要先把剛剛挖出的蓮藕沖洗乾淨,把藕身晾乾後,在特別的磨缽裡磨成粉狀。也可把藕節除去,置於打漿機或石臼中搗碎,再加清水用石磨磨成嫩漿,這樣製漿效率高,但是質量不如手工操作的好。粉漿加工好後,要裝入潔淨的布袋中放到水缸內不斷搓洗拍打,使澱粉從布眼滲出,直至濾出液體為清水止。澱粉在水中還要漂一天,等待沉澱下來,再把浮在水面的細藕渣撇掉。這樣的過程要重複兩三次,最後才把粉漿裝入布袋內,吊起來把水分瀝乾。最後就是把藕粉團捏碎曬乾。不論手工還是機器操作,有一個原則是必須堅持的:那就是白天能製作多少粉,就挖多少藕,蓮藕要當天用完,絕不過夜。

記憶縈迴在舌尖上——美味覃塘一條街


對於貴港本地人來說,吃上粉嫩的覃塘蓮藕不是難事,但對於外地人來說,就不那麼容易了。因為蓮藕離開藕塘兩三天,即會發黑,口感也會由粉變脆。不過,如今藕農發明了一種經濟又實惠的保鮮方法,讓覃塘蓮藕賣到了千里之外的北方市場。

這種特殊的保鮮方法是什麼?不是給蓮藕包上保鮮膜,也不是泡上保鮮藥水。藕農將鮮蓮藕挖出來之後,都有一個細小的動作——把黑乎乎的塘泥小心翼翼地往蓮藕身上塗抹均勻,然後裝袋,再入紙箱打包。裹著黑泥賣蓮藕,已經成了覃塘蓮藕的一大特色。

這樣的藕在當地被叫作“原裝藕”,可將保鮮期由2天增至四五天。現在,這種原裝藕通過航空和高速公路,已經殺進不少外地市場。在廣州、北京等大城市的超市和農貿市場,當地市民都能買到粉嫩新鮮的覃塘蓮藕。

02世界最大蓮藕餅

記憶縈迴在舌尖上——美味覃塘一條街

記憶縈迴在舌尖上——美味覃塘一條街

(世界最大蓮藕餅(黃秀成攝))

據瞭解,目前,覃塘蓮藕種植面積3340公頃,分佈於區內各鄉鎮,其中以覃塘鎮種植面積最大。2013年,覃塘全區蓮藕產量為11萬噸,產值為4.11億元。覃塘蓮藕生產基地採取“公司+基地+農戶”的經營模式,在栽培、銷售、加工等各環節嚴格把關,帶動周邊8500戶農戶共同致富,推動了覃塘區農村經濟的發展,同時,從整體上提升了產品質量和品牌價值。經過覃塘區委、區政府的不懈努力,覃塘蓮藕於2014年11月獲得國家農產品地理標誌認證。“覃塘蓮藕”終於成為家喻戶曉的響噹噹的品牌。

2015年3月13日,央視財經頻道做了一期名為《春天的味道:廣西貴港——覃塘蓮藕熱銷 藕農挖藕忙》的節目,詳細介紹了覃塘蓮藕。糊著泥巴闖市場的覃塘鮮蓮藕,知名度越來越高,以後不僅會走得更遠,價格也會賣得更高。

記憶縈迴在舌尖上——美味覃塘一條街


覃塘美食一條街上的白切土雞,是當地黃皮嫩肉的大閹雞,配上裝著濃香花生油、酥香花生米和微辛的薑片、蔥花、香菜的味碟,將大塊雞肉醮上醬料,往嘴裡一送,叭吱!香汗四溢的肉味,就別提有多美了!再就是燜豬腳,豬腳先用油炸過,切得塊頭大大的,肉燜得異常綿軟可口,稍一用力,便會骨肉分離,往往是食客的必點之菜。鯰魚可以清蒸,也可以和豆腐共燜,無論怎麼做,都清香可口,不會像某些地方的鯰魚慣常所帶的泥味……

正是這些家常菜般的地方美食,吸引著無數東去西來的食客,成就了覃塘美食一條街的美名。

記憶縈迴在舌尖上——美味覃塘一條街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