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生的意义就在于瞎折腾,并让别人不爽

人生的意义就在于瞎折腾,并让别人不爽

读 者 问

1.怎样教育孩子?不是很认同填鸭式素质和补课教育班,认为成功教育应该是让孩子心中热爱生活,有独立人格,会自我保护自发的努力学习和热爱工作,将来向往夫妻生活。可是教育体制和许多不让孩子输在起跑线的家长让我忧虑是否对孩子的教育观不对。

2.一线城市中产家庭,夫妻感情好的女性是否应选择要二胎,刨除情感理性思考要二胎利于家庭更加稳定,老年多个孩子陪伴,弊是现在工作已经很忙碌且年近四十。期待回复,谢谢您。

问题的根源很残酷:

两个问题是一个问题。你的误区在于,想走一条特里独行的路,但并不想付出特立独行的代价。

世上哪有那么好的事。

随波逐流总是最容易的,而特立独行意味着你要跟你所在的世界大部分人不一样,自然你要付出更多的代价。

这个代价既包括物质,当然也包括心理。

您的教育观有什么问题呢?没有问题。它难道不符合人之所以为人的标准吗?甚至比起很多教育目标来说,它已经很健全了,不是吗。

热爱生活、有独立人格、会自我保护、会自发努力学习、热爱工作、将来向往夫妻生活,现在的孩子能做到这些的可不多。

那为什么您还是被带跑了,开始忧虑自己的教育观?

因为那群可恶的不想让孩子输在起跑线上的家长们,还有自己的犹疑不决。

所谓的“不让孩子输在起跑线上”根本就是无稽之谈。

起跑线在哪里?终点在哪里?如何界定?什么才是输,什么又是赢?估计那群拼命把孩子塞进各种补习班的家长自己也答不上来。

无从界定,则无从比较。既然无从比较,何必自扰?

要坚持自己的路就不能犹疑,犹疑就是在怀疑。

真正笃定坚持自己教育观的人,老早就付诸行动了。孟母三迁迁的不只是房子,还是在规避周围人莫名其妙的干扰。

您应该好好考虑一下,是不是已经被那些所谓“不让孩子输在起跑线上”的家长影响了。

如果是,那就赶快“迁”。当然,有时候不是“想不想”的问题,而是“能不能”的问题。这不是在指责您,事实上,为人父母者多少都会遇到这样的困境。

不想让孩子死读书怎么办,要么送出国,要么面上跟着应试那一套走,私底下尽量给孩子营造一个学校以外的小环境。

这对父母的要求都是非常高的,学识、眼界、财力缺一不可。

太史公有句话我非常喜欢,“古者富贵而名摩灭,不可胜记,唯倜傥非常之人称焉”。

这句话,好就好在这个称字,什么叫称,称就是配得上。

任何时代都是一样,富容易,贵容易,但你要想行非常之事,做非常之人,你首先就要“称”。

要配得上,你在教育上,想要不走寻常路,你就要投入更多精力、财力去应对这条道路上的所有磨难和所有无聊之人的非议白眼。

打击别人是件多么有趣的事,没有人会放弃这种乐趣,且不说你想走一条跟现行教育体制不一样的路。

就算你在现行教育体制里好好走着,脱离了庸众的路线,你知道有多少人想把你拉回既有的轨道吗?

人生的意义就在于瞎折腾,并让别人不爽

假设你儿子该上一个菜小,你咬咬牙,把家里所有积蓄拿出来,背着房贷买了一个名校学区房,所有人知道这都是对的选择,对不对?

但你以为你的邻居会为你欢欣鼓舞吗?你的同事会为你叫好吗?他们巴不得你儿子期末考个0蛋,好验证自己过得不错呢。

孟母三迁的时候,一定有很多人在背后戳戳点点,孟寡妇就是瞎几把折腾。爱迪生他娘把儿子接回去的时候,肯定有人说,这孩子废了。

你知道你万一对了,会证明有多少人错了,他们的人生该有多难受,对吧?

所以你要想走不一样的路,就不能说,应试教育的好也站,未来素质教育的收益我也得到,稳定也要,暴利也要,世上哪有这么好的事等你。

成年人最重要的事是什么?是瞎折腾,然后自负盈亏。

素质教育也好,应试教育也好,生二胎也好,不生二胎也好,关键的是为自己的选择负责,并做好足够的准备应对挑战。

当然二胎,我还是劝你不要要了:

1、既然一胎已经顾虑重重,何必再自寻烦恼。

2、还是那句话:投入多少,得到多少。别把你能给一个鸡蛋的给俩鸡蛋了。

人生的意义就在于瞎折腾,并让别人不爽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