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強:從大英博物館到倫敦泰特——中國本土當代藝術的不懈實踐者

馮傑(溫切斯特藝術學院博士候選人,得道跨文化研究中心副主任)

2018年5月8日至5月13日,倫敦泰特現代美術館五樓、環形樓梯與大廳,在整整六天的時間裡,來自於中國的藝術家張強教授,在這些場所裡,創造性地演示了其獨創的"張強蹤跡學報告之行為書寫"、"張強蹤跡學報告之挪移書寫水墨圖式"、"張強蹤跡學報告之蹤跡漂流石膏幾何體"、"江南文房與泰晤士金石志"、"雙面書法機器與行為"、"雙面書法書寫與開卷錄像"等等,而其中的"身體行為書寫"的方式,則對於西方的當代藝術的所謂政治正確,發起了挑戰,引起強烈的全面的反響與熱烈的爭鳴。

張強:從大英博物館到倫敦泰特——中國本土當代藝術的不懈實踐者

泰特美術館收藏張強蹤跡學報告之水墨圖式,公共藝術部主任簡妮接受作品

本次張強教授參加的展覽,主題為"如何策劃一個雙年展",其理念來自於印度"科欽雙年展"的開放性的理念實踐。此次雙年展的策展人為伯斯•克里什阿姆特瑞(Bose Krishnamachari),他是印度首個國際雙年展"科欽雙年展"的發起人之一,而執行策展人則為溫切斯特藝術學院博士院院長蘇尼爾教授。本次展覽由Tate Modern(泰特現代美術館)、UNIVERSITY OF SOUTHANMPTON)(南安普頓大學)Winchester School of Art (溫徹斯特藝術學院) 和(Neutral Institute)得道跨文化研究中心聯合舉辦,Tate Modern 第五樓Tate Exchange向公眾展示了來自中國藝術家張強教授的作品。

張強:從大英博物館到倫敦泰特——中國本土當代藝術的不懈實踐者

張強雙面書法表演——泰特五樓

來自13個國家的策展人,評論家參與了討論: Corinna Dean ( 英國威斯敏斯特大學), Simona Vidmar( senior curator at Maribor Art Gallery in Slovenia,南斯拉夫)Alesha Mercado Besserer(洛杉磯藝術館國際部部長)Stefanie Hessler(德國策展人,作家)Feroze Gujral( 美國收藏家,慈善家)Aarti Sunder( 英國評論家)Gordon Hon(英國溫徹斯特藝術學院)Stephen Pitchard(美國策展人)Jason Waite( 牛津大學教授)Anita Dube (印度藝術家,策展人)等等。

張強:從大英博物館到倫敦泰特——中國本土當代藝術的不懈實踐者

張強蹤跡學報告之行為書寫-泰特大廳

2018年5月9日下午四時許,張強與中國藝術家凱妮合作的"行為書寫",在泰特五樓實施,之後步下樓梯,展現大廳。英國觀眾舉場譁然:一如既往地質疑與追問,為什麼在女人身體上書寫?!為什麼不讓女人在你身上書寫?!

張強回答:我們是當代藝術家,不是乖乖仔,是思想利刃對於男女表面虛偽關係的洞穿,而不是所謂"女權政治正確"的符號標榜與概念圖解。藝術具有政治性,但藝術家不是政治家,藝術家有"不正確"的權利。

張強:從大英博物館到倫敦泰特——中國本土當代藝術的不懈實踐者

張強蹤跡學報告之行為書寫-泰特五樓

正如張強教授在2003年面對來自不同國家的女性藝術家群宣告:政治家是靠立場來生存的,藝術家是靠智慧與勇氣生存的——巧妙地切入,一如既往地實踐……。

筆者一方面欽佩張強教授面對西方文化強勢的強硬回應,這些自信來自於其豐厚的學術成就與幾十年藝術經驗,另一方面向張強教授請教中國本土當代藝術的發展前景如何!?

張強教授認為:中國的本土藝術進入西方世界的頂級展覽場所,過程是非常之艱難的。目前進入西方最具學術高度的展覽空間的中國當代藝術,基本上是對於社會揭露性藝術,批判性藝術,這些藝術的意義在於推動中國社會與文化的現代化,具有一定的意義。同時,也在西方的期待視野之中。然而,中國文化的"深度現代藝術",如何進入到這些場所之中,也就成為一個艱難的課題。

張強:從大英博物館到倫敦泰特——中國本土當代藝術的不懈實踐者

張強蹤跡學報告之行為書寫-圖式製造

除了西方展覽制度、策展人理念以及其政治上的排他性,都是無形的障礙。而迎合和滿足西方漢學家趣味的作品,無疑又無法真實地體現出中國當代本土藝術最具開拓性的部分。因此,面對這樣嚴峻的局勢,張強教授採取的學術方針便是,將中國的藝術真實地融入到世界之中,同時成為引領其未來發展的趨勢。這就是張強最近就對於西方抽象表現主義影響最大的中國書法,開始切分為"中國古典風格書法"與"世界實驗書法"兩個基本的板塊,前者的定位是"守護與保存"的"非物質文化遺產",而後者則是"面向實驗形態"來"對於書法的概念重新定義"。如此以來,前者對於古典風格的書法,可以進行更為深刻的歷史考掘,而將實驗形態的書法,發展出一個以中國當代藝術思想為主體的"世界實驗書法"的概念。

張強教授認為,目前國家戰略上,如"國家藝術基金",對於"海外推廣項目"予以了鉅額的經費資助,但是,暴露出來的問題也是顯而易見的,一方面缺乏真正的"中國本土當代藝術";另一方面,也正是這些作品本身在觀念上的滯後性,無法真實地進入到西方的主流藝術殿堂,尤其是像泰特的這樣具有當代性與世界學術高度的創所。

因此從2002年2月,作為倫敦大英博物館首位當代藝術表演者,到2012年在意大利威尼斯軍械庫獲獎,再到2018年在泰特的全面展示,張強教授給予我們的啟示如下:

之一,中國本土藝術可以劃分為兩大形態,"古典的守護"與"當代的實驗",如此以來便自然可以避免無聊的邏輯陷阱,反覆地從同一起點上爭論守護與發展的矛盾。

之二,面向世界經驗,具有囊括人類所有藝術經驗的胸襟,將受到書法影響的而發生的藝術方式,看做是對於書法的實驗經驗。

之三,真實地影響世界的中國當代藝術,必定是在思想層面上具有獨創性。然後在藝術創作上具有方法論體系。

張強,一個自稱將藝術做成"無比深刻和無限淺薄"的藝術家,用身體書寫、行為表演與"雙面書法"的模式賦予中國書法一種全新的解釋,我稱它為:Alter-Modern變現代概念。

中國在經濟、文化全球化進程中享受到了成果,經濟增長直逼美國,高科技產品也臻於世界一流。然而我們的軟實力文化、價值體系和傳統哲學則絕不能被西風吹散掉了。 如何在這戰場般的國際舞臺上一枝獨秀,保持自我,除了在世界各地開辦孔子學院外,在世界頂級展覽大廳向全球人民展示國家文萃,這不僅是一種文化自信,更是一種在場的警示:世界舞臺上的遊戲,中國必須發聲!

這是一個見證帝國衰落,大國醒來崛起的時代!未來怎麼走,我想,張強已經在他的"世界實驗書法"、"蹤跡學"元理論、"張強藝術學體系"四十卷以及三十年的持續不懈的藝術實踐經驗中,給了我們指向未來的深刻啟示。

2018-05-18 於南安普頓大學

附:張強簡介

1962年生於山東肥城。

四川美術學院教授,藝術學與水墨高等研究中心主任,英國溫切斯特藝術學院榮譽教授,中國泰山·當代視覺史高等研究院院長。

中國省部級專家"兩江學者"終身榮譽(2013)。重慶人文社科重點研究基地當代視覺藝術中心主任(2004——2012)

四川美術學院美術學系系主任(2002——2004),。

英國泰特現代美術館(Tate Modern)首開個人藝術體系工作坊(2018)

主持策劃"馭墨——威尼斯水墨周暨國際學術論壇"(2018)

以"後現代水墨建構者"豐厚成就,以及"張強藝術學體系"40卷的陸續出版,與"現代水墨之父"劉國松同時分享"海南國際藝術大展暨'中國在場'國際藝術論壇"之"思想先導大獎"(2017)。

主持策劃"中國在場——國際藝術思想高峰論壇"(2017)。

主持策劃"中國坐莊——全球化與多元化視野之中的藝術史重構"國際藝術學高峰論壇(2016)。

主持策劃"視覺史語境之中的'漢字/書寫'"全國學術研討會(2016)。

出席"第三十四屆世界藝術史大會"並主題發言(2016)。

著有"張強藝術學體系"四十卷,2013年由文化藝術出版社開始出版(2013—至今);

意大利威尼斯拉古納大展"藝術機構特別獎"得主(2012與Lia WEl合作)。

倫敦大英博物館(British Museum)首位當代藝術表演者(2002)。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