從諾貝爾和平獎獲得者到執政官,翁山蘇姬爲什麼變得冷酷?

無聞漠漠


最近緬甸的一起因言獲罪引起廣泛關注,因為因言獲罪針對的是昂山素季政府,被判處之人對昂山素季和她的政府多有批評,昂山素季和她的政府對所判之人判了七年軟禁。


這確實是很大的諷刺,六七年前昂山素季還因為對緬甸當局的“覲見”而被軟禁,又因為她長期的為緬甸的人權狀況奔波,對緬甸軍方多有批評,昂山素季也被當成曼德拉之後又一位人權鬥士,為自由民主人權奔波。

2012年,昂山素季獲得了諾貝爾和平獎,成為全世界關注的焦點。緬甸軍方也在壓力之下,與昂山素季達成了和解。


在昂山素季正式入主緬甸政府之後,昂山素季的作為勢必要考量緬甸國內政治情況,包括對於緬甸軍方鎮壓羅興亞人,昂山素季並沒有公開指責軍方,也引起了極大不滿。

當然現在作為一國之領導人,昂山素季的所作所為要考慮的更多,再指望她能一如既往地成為人權鬥士,本身就有些不切實際。

你如何看待昂山素季現在處罰因言獲罪?歡迎在下方留言討論。


老李有刀


這個問題的問法和描述都有預設立場的嫌疑。昂山素季現在是緬甸的國務資政,是這個國家的實際掌權者,她本來就代表緬甸官方,她的態度就是官方的立場。何來她的立場為什麼和緬甸官方一致的疑問呢?

當然考慮到緬甸權利結構的現實,昂山必須考慮到軍方對很多重大問題的立場,但這本身並沒有什麼好奇怪的。當年西方力捧昂山,是為了打壓緬甸軍政府,而昂山很長時間都生活在緬甸,雖然被軟禁,但既能和外部世界保持聯繫,又有一定的行動自由。說到底,她和緬甸軍隊的關係,本來就只是緬人內部的權利鬥爭矛盾,並不是你死我活不共戴天的敵對關係。昂山素季的父親昂山將軍當年還是緬甸軍隊的最高領導人以及緬甸獨立運動的領袖。緬軍和昂山和解,從來都是可能的,實現了民族和解的緬甸建立了新的權力結構,也還是要為緬甸的國家利益服務的。 昂山是緬甸的政治家,是緬族人,並不是西方利益在緬甸的代言人。

西方用自己的價值觀要求昂山,本來就是非常無禮也非常愚蠢的想法。在羅興亞人問題上,緬族和大部分緬甸信仰佛教的民族態度比較一致,就是緬甸現政府目前的立場,也是昂山的立場。

昂山是諾貝爾和平獎得主,但更是需要為緬甸人負責、反應緬甸人立場和利益的國務資政,作為一個成熟的政治家,是迎合西方還是貫徹本國多數民眾的主張,這根本不是一個需要思考才能做出的決定。羅興亞人問題很複雜,但有一點是必須釐清的,大多數羅興亞人並不是緬甸的公民,也沒有緬甸的居住權,誰的土地誰做主,這也是一項國際準則。緬甸政府的做法或許可以商榷,但可以提出來商榷的是這種做法是否真正維護了緬甸的國家利益,而不是西方媒體喜歡還是不喜歡。


葉海林


昂山素季第三次訪問中國。這引起了國際社會極大的關注,而昂山素季在中國的最新表態更加讓西方主要國家很是不爽:

1、昂山素季是她短短一年多時間內第三次訪問中國,並且又跟中國國家領導人會面。會面之後,昂山素季表示,她完全支持與贊同中國提出的中緬“人字型”的經濟發展戰略,並且願意加入中國、緬甸、孟加拉與印度的“經濟走廊”。更為重要的是,昂山素季政府迅速批准了中國在印度洋邊修建新的深水港,以及建設投資額高達百億美元的經濟特區。昂山素季與中國的熱絡令西方國家非常不舒服,因為按照他們此前的構想,通過“民主”手段終於坐上緬甸最高領導人位置的昂山素季即便不跟中國鬧翻,也會遠中國而親西方,但昂山素季上臺前就直接表態稱,中國是緬甸“搬不走的鄰居,與鄰居搞好關係才是符合緬甸的戰略利益”。這一根本性的立場立即讓西方主要政治力量和媒體改變了對昂山的看法,於是她在西方媒體眼裡從“民主女神”變成了“獨裁者”,她的劍橋榮譽被剝奪,甚至要擄奪她的諾貝爾和平獎。但據昂山素季辦公室一位親信私下裡告訴我:就算諾貝爾和平獎被剝奪,昂山素季也要全力發展與中國的關係,因為只有中國才有誠意與實力幫助緬甸發展國家經濟與民生福利。這一點她決不改變。

2、羅興亞人問題讓西方媒體稱昂山素季“冷酷”。然而,事實真像卻是這樣的:羅興亞人問題的本源是英國殖民緬甸與印度人為製造的,緬甸不合適的民族政策讓這個問題久懸未決,而這個民族問題不僅僅是羅興亞人,還包括緬甸境內135個少數民族,比如說若開族,果敢族,克欽族和佤族。但這些民族問題在民族情緒極大的緬族主體族群中是短時間內很難悍動的問題,不是昂山素季一已之力就能改變的。事實上,昂山素季即便在被西方追捧期間也從來沒有就少數民族問題,尤其是羅興亞人問題發表過任何的公開看法,因為政治家很現實的。此外,更為重要的是,主張對羅興亞人問題超級強硬的軍人集團不在昂山素季的控制範圍內,所以如果沒有徵得軍人集團的支持,昂山素季很難在羅興亞人問題,以及任何民族問題上有突破性的進展,哪怕她“熱情洋溢”也不行。

3、昂山素季其實是一個成熟的政治家,是一個視國家利益高於一切的政治人物。她不會因為政治理念而犧牲緬甸的核心利益。所以,當她登上權力最高峰後,她最先考慮的是緬甸的現實與發展的根源。所以,當她選擇了國家利益超過“民主理念”時,西方媒體與政界就馬上掉轉風頭,把“冷酷”的標籤貼在她的臉上。

其實,昂山還是那個昂山,變化的只是西方政治的需要。


邱永崢


西方國家推薦給世界的英雄人物有這些人:聖雄甘地,馬丁路德金,納爾遜曼德拉,昂山素季。西方國家希望除西方國家以外的人民都向這幾個英雄學習。然後世界就太平了。甘地死得太早,世界不知道他的治國方式。不過他用近乎下跪乞求的方式把英國人臊回家去了,還好英國人良知未泯。換了法國人就是把膝蓋跪斷了都沒用。馬丁路德金也死得太早,他為黑人爭取到了人權和尊嚴,當然很有不錯。可惜的是馬丁路德金是個流氓,私生活一塌糊塗。人們只能學習他的鬥爭精神。曼德拉大家都熟悉了,他是全世界的好朋友好基友,有首歌這樣歌頌他,今天只有殘留的軀殼,迎接光飛睡欲,風雨中暴幹基友。可惜的是曼德拉執政以後的南非變得面目全非。民族和解成了空話,經濟倒退,治安從日內瓦變成了底特律。一個彩虹之國成了艾滋病之國。現在南非政府又要把白人的土地強行分給黑人種植。人們給曼德拉的總結是,世界的聖人,南非的罪人。

接下來就是昂山素季,這位被公知帶路黨稱為亞洲最美女人,她以民主人士出現在緬甸軍政府面前,得到了西方國家的全力支持。西方國家以經濟制裁對緬甸政府施壓,西方國家把諾貝爾獎給了她,在軟禁數年以後,昂山素季成為了緬甸國家的實際領導人。然鵝,昂山素季的政府在羅興亞人問題上沒有順西方人的意,立刻從聖女變成惡魔。

民主自由難道不是治國良方嗎?難道是曼德拉的前車之鑑讓昂山素季改變了理念?曾幾何時,昂山素季因言獲罪,現在昂山素季的對手因言獲罪。風水輪流轉嘛。這些事實無疑是給那些公知帶路黨們的一記耳光。在野的時候不當家不知柴米貴。當朝了才知為君難。

民主政治為什麼在世界各地都失敗了?除了原裝原配的西方列強以外,日本是屈指可數的一個成功例子。這裡面到底有什麼秘訣?西方人為什麼那麼好心,把治國良方無償提供給世界,世界各國要是都富強了,西方國家賺誰的錢去,西方國家不是划不來了嗎。這可是很值錢的知識產權呀,西方國家何不把政治秘訣和技術秘訣一起無償提供給世界呢?其實道理很簡單,接受了西方的普世價值,在政治上就要聽西方的指導,主動保持與西方的一致。西方國家就掌控了世界各國的頭腦。西方就能找回已經失去的殖民時代。


眾妙之門


這個問題其實瞭解清楚諾貝爾和平獎的本質和緬族思維就明白了。

諾貝爾獎其實只有科學獎貨真價實,文學獎會帶有一點意識形態思維,比如符合我的我就誇。和平獎則基本就是用來統戰的。

全世界政治都存在統戰,只不過西方的手段更多時候是採用榮譽、頭銜以及制裁的方式。比如中國的少年如果大紅大紫了,很快就會被西方或者國際機構邀請給予某種頭銜。在眾多的西方頒授的頭銜裡最耀眼的就是諾貝爾和平獎,奧巴馬才上任什麼也沒做就給了他。這樣就能凸顯白人冠冕堂皇的一面。黑人怎麼了,給你一個頭銜,你還不是乖乖地做白人會做的事。對於世界各地都是如此,甚至這種頭銜還看你的分量,美國總統分量很大,給了。緬甸領袖是一個獨立主權國家的首腦,更重要的是有戰略價值,所以也給了。還有一種頭銜是給那些分量低一截,但也是需要為我所用的人,比如蔡英文就得了個全球百大思想家頭銜。蔡大嬸有什麼思想?笑話吧。國內也有人得過這個頭銜。

西方人知道你們媚洋,所以就給頭銜戴高帽,讓你戴上去就真的以為自己是那麼回事了。還有的更簡單,就是來給你拍個照,讓你上一次國外的雜誌,有的人從此就以為自己不同尋常了。真的就與洋鬼子保持高度一致了。這種情況挺多的,別以為你智商高,當一個人媚什麼東西的時候,很容易就會被這個東西所活捉。

緬族是一個民族主義很高亢的民族。大緬族政策也使得緬甸民地武裝不肯放下武器。昂山素季作為一個緬族人,就算她與緬甸軍政府存在歷史過往,但她始終是緬族一員。緬族人再支持她,她也不可能根本上違背大緬族利益。而且她沒有過分與中國為敵,那這樣就更得不到西方認可了。西方說她壓迫羅興亞人其實只是藉口而已。如果她按照西方意圖完全與中國過不去。西方也會睜一眼、閉一眼的。沙特對也門動武,西方並不會說什麼。俄國、伊朗幫助敘利亞政府卻被西方盯著不放。其實這一切無所謂正義,只是國際爭鬥的雙方和常態罷了。菲律賓杜特爾特不聽西方指揮棒,於是菲律賓頻頻出事,高官接連被暗殺,甚至有軍事政變可能。新加坡總統就說美國讓東南亞國家選邊站是很危險的,馬來西亞總理馬哈帝爾也做了類似表態。

昂山素季被西方頻頻批評,但她又不可能按照西方指揮棒轉,所以也就那樣了,不在乎你們的評判。對於政治家而言,都是為本國利益奮鬥,不存在冷酷不冷酷。高曉松都說二戰英雄丘吉爾對待中國問題同樣冷酷,他們時刻警惕中國、印度重新站起來,英國軍隊在緬甸時的不合作、恩將仇報,致使中國遠征軍處於險境,做的更是令人憤怒。那種冷酷才是作惡多端的一種冷酷,與保家衛國,維護自己民族本土利益的情況完全不同。中國人雖然記著屈辱,但更多是對過往腐朽的自我警醒。而英國人想到的是怕被報復。他們從二戰以及撤出殖民地時的一路表現,充分詮釋了這一點。他們如果不做,我們都想不到。所以我不得不說,壞人比我們想的多得多。


國病


昂山素季,可謂緬甸知名度最高的政治家,也是在世界上最知名的緬甸政治家,你可能不知道緬甸的總統是誰,緬甸的軍方領導人是誰,但對於緬甸的昂山素季可能就有所耳聞。昂山素季的的家世顯赫,父親是緬甸獨立運動領袖、將軍,著名民族英雄,被尊稱為“緬甸國父”,在1947年,昂山被緬甸愛國黨主席吳素所派殺手刺殺。1963年,18歲的昂山素季被送往英國牛津大學,攻讀哲學、政治學和經濟學,1972年,昂山素姬與英國丈夫邁克·阿里斯結婚,並育有兩個兒子,在英國生活,之後加入英國籍。

流淌著英雄血液的昂山素季註定不凡,1988年3月,昂山素季以照顧中風病危的母親為由回到仰光,隨後開始領導反對緬甸軍政府的運動,同年昂山素季組建了自己的政黨緬甸全國民主聯盟,並很快成為緬甸的最大反對黨。1990年,她帶領全國民主聯盟贏得大選的勝利,但被緬甸軍政府宣佈為無效,之後在其寓所中被斷斷續續地囚禁了15年。她的英國丈夫在1999因癌症在牛津逝世,由於緬甸軍政府的干預,她和她的丈夫從1988年到1999年的11年間一共就見了幾次面。

2010年,昂山素季終於獲得了自由,2011年,緬甸軍政府批准向文職政府交權。2015年,緬甸舉行25年來首次公開競爭的全國性大選,昂山素季領導緬甸全國民主聯盟在議會取得壓倒性勝利。然而緬甸軍政府早前為封堵昂山素季當選而制定的憲法中規定禁止與外國公民結婚並育有子女的緬甸人競選總統,昂山素季實際被剝奪了競選總統的資格,緬甸的總統是間接選舉,由議會選舉產生。2016年,昂山素季的多年好友緬甸全國民主聯盟資深成員吳廷覺當選總統。同年昂山素季被委任為“國家顧問”,同時任緬甸議會發展聯合協商委員會主席和政府中4個部的部長,作為全國民主聯盟的實際領導人,她是緬甸政府的實際領導者。

然而緬甸軍方依然有強大的影響力,議會中軍方佔據25%的議員名額(不用選舉),剩下的3/4直接選舉產生,而修改憲法需要3/4多數通過,國防、國內安全等都由軍方負責。緬甸是個以佛教為主的國家,在緬甸的若開邦,大多信奉伊斯蘭教的羅興亞族與當地信仰佛教的若開族時常發生矛盾,由於伊斯蘭分離主義在羅興亞人之間的興起,從1962年執政至今的緬甸政府都認定羅興亞人為外來人,非緬甸土著民族,1982年,緬甸奈溫政府頒佈了新的《緬甸公民法》,羅興亞人無資格成為緬甸公民,成為了非法僑民。羅興亞人持續外逃,羅興亞難民問題是一直存在的。自2016年昂山素季當政以來,特別是2017年以後,緬甸軍方與羅興亞族武裝“若開羅興亞救世軍”持續爆發衝突,數十萬羅興亞人流離失所,羅興亞難民問題又有加重的趨勢。然而作為1991年諾貝爾和平獎獲得者的昂山素季對於羅興亞問題甚至委婉地表達了對軍方讚許,正如美聯社在報道中指出的那樣,“她無視國內受迫害的羅興亞穆斯林的困境,未能阻止針對其它少數民族的暴行”,對於這其國內羅興亞難民這一問題基本禁聲。

到底是什麼促使昂山素季變得所謂的冷酷?兩個字利益,屁股決定腦袋,當年作為反對派時當然可以說很多話做很多美好的表態,而一旦取得執政地位,就會發現有很多實際的問題了,正所謂當家方知柴米貴。人類當然是感情的動物,但更是利益的動物,世界上沒有絕對客觀的東西,隨著地位和處境的變化,人的立場和想法也會發生變化。緬甸是一個以緬族人佔主體的以佛教為主的國家,佔緬甸總人口68%的緬族是昂山素季領導的全國民主聯盟的票倉,所以無論從選舉的角度和連任的角度,她都會更多地考慮選民的意見和顧及選民的立場。當年作為反對派時無官一身輕,現在作為執政者,肯定是力圖保住執政地位和另一番心境了。一寫就容易寫多,我不是專家也不是學者,個人觀點。


十三叔看歷史


昂山素季,一位72歲的老人,既不是總理,也不是總統,僅憑國務資政的職務,成為緬甸實際執政者。一位諾貝爾和平獎的獲得者,目前,因為緬甸政府鎮壓羅興亞人而受世界穆斯林國家譴責,昂山素季為何變得冷酷,說來話長。

一、昂山素季推動的民權運動主要代表緬甸民眾與軍政府之間的人權鬥爭。

1988年,43歲的昂山素季從英國回到緬甸,正值緬甸軍政府鎮壓民眾不滿經濟下滑引起抗議時期。昂山素季的迴歸,民眾好像找到了民權領袖,得到擁戴。於是,昂山素季藉機組建了緬甸全國聯盟,自任書記,爾後發展成緬甸最大的反對黨。

昂山素季一個弱女子,為何有這麼大的影響力?這來源於其父親昂山將軍的強大背景。

昂山將軍是緬甸民族獨立英雄。早年流亡日本,靠日本政界的支持組成“三十志士”回國組建軍隊與英國殖民者進行英勇鬥爭。1942年,日本佔領緬甸,昂山渴望祖國獨立,率軍參加了對英軍和中國遠征軍的戰鬥。

1944年,日軍敗退,昂山認清日本法西斯的侵略目的,轉又向支持美英對日本的侵略戰爭。1947年,在即將迎來緬甸獨立之時,被其它黨派刺殺身亡,被緬甸人稱為國父。

正是因為這一背景,昂山素季在緬甸一呼百應,推動緬甸的民主運動與軍政府進行頑強鬥爭。1990年,她帶領民盟參與緬甸大選獲得勝利,卻被軍政府宣佈作廢。而後三次受到軟禁,歷時15年之多。她的經歷與戰鬥精神如同南非的曼德拉一樣曲折艱辛。為表彰她的政績,1991年獲得了諾貝爾和平獎。

2011年,經過漫長的民主鬥爭,緬甸按新憲法選出了第一個民選總統,結束了軍政府20多年的獨裁統治。

昂山素季2012年已成為議院議員,即不是總理,又不是總統,鑑於她在緬甸的表現和國際上的威望,只好為其設立了國務資政一職。昂山素季已成為緬甸實際上的執政者。

2013年,昂山素季宣佈參與總統競選,由於緬甸憲法規定,對偶一方是外國人不允許參與總統選舉,因昂山素季的丈夫是英國人,所以昂山素季想要參與競選,必須推行修憲運動。

二、羅興亞人不是緬甸公民,昂山素季無法站在世界人權角度爭取羅興亞人的民主權力

推動民權運動而榮獲諾貝爾和平獎的昂山素季,一向以體諒民眾人生,為何在緬甸政府鎮壓羅興亞人保持冷漠呢?這裡既有歷史原因,也有現實因素。

今年8月25日,羅興亞族武裝分子襲擊了諾開邦族人,造成89人死亡,引發緬甸政局動亂。緬甸政府界定羅興亞人為恐怖組織,政府軍與之交火,打死約400名羅興亞人,引起羅興亞人大逃亡。國際社會對這一事件,譴責昂山素季的冷酷心態。

諾開邦與孟加拉國北部接壤,諾開邦有100多萬羅興亞人,羅興亞人信仰穆斯林教。緬甸政府一直想改造羅興亞人信奉佛教,但羅興亞人一直想民族獨立。因此,緬甸政府一直未承認羅興亞人的公民身份。宗教對立,民族矛盾致使羅興亞人處處受到佛教徒的排擠打擊,被迫流亡到孟加拉,斯里蘭卡及泰國等國又遭遣返,因此民族衝突由來已久。2013年,為逃避緬甸迫害,曾有130名羅興亞人逃亡海上,餓死97人事件震驚世界。這次發生的羅興亞人襲擊諾開邦人的事件,是歷史的接續。

三、昂山素季站在政府角度,必須考慮緬甸民眾的切身利益,在得與失方面無法求全求美。

緬甸國內政黨林立,僅2011年大選參選黨派90多個,實際參選有37個政黨。緬甸各邦的區域劃分比較獨立,涉及本邦利益互不相讓。諾開人公元前2000多年前就是獨立自主的文明古國。公元1784年緬甸才攻陷諾開人古國,成為緬甸一個邦。諾開人與緬甸人因為征服與被征服的關係,本身就有冤仇並相互不信任,而且諾開邦至今還有反政府武裝。

羅興亞人大部分是通過貧窮的孟加拉國偷渡來的無國籍人,這些人鄰近國家都不接收。在此情況下,接納羅興亞人,就會有更多的羅興亞人從孟加拉來緬甸,更會激發諾開邦與緬甸政府的對立矛盾。因此,昂山素季為促進緬甸民族團結與和解,只能調和國內各民族之間各邦之間的矛盾,不可能打擊諾開族人而親不是緬甸公民的羅興亞人。

曾經為人權而戰的昂山素季為什麼失去國際人道主義,作為緬甸執政者,在國家利益面前,只能作出無奈的選擇。


英漢微視


不是昂山素季變得冷酷,而是昂山素季冷靜。未執政時民主、人權、自由可以隨便講,別人聽得也很舒服,諾貝爾和平獎就給她了。一旦當家了,國內事就不能隨便國際化,更何況是民族間問題。羅興亞問題由來己久,矛盾交錯,稍有不慎便是戰爭。昂山素季在此時維護緬族的利益是正確的,若不維護光談人權,她屁股上的交椅絕對要搬家,民族利益是第一的,昂山是政治家,高明遠勝於看西方教科書的人。

況且緬族人不認可羅興亞人是緬甸人,羅興亞人的身份證顏色和緬甸人的顏色都不同。

民主、人權、自由是好東西,昂山用行動告訴我們這些是有邊界的,而不是任何時候放之四海而皆準,在人權和民族對撞的時候民族是第一的。

正因為這些,西方對昂山是前揚而後棄,不是昂山不懂人權道理,而是道理不合實際。

在西方政治語境中,能像昂山這樣獨立思考處事,太不容易了,可就這樣子民主女神就被描述成冷血殺手了,誰之錯?


可愛花生米


不是昂山素季冷酷,而是穆斯林的繁衍速度太快,本來是難民的他們沒有緬甸公民的身份,卻想著武裝自己奪取緬甸土地自立為王。其實能坐下來談判是不錯的選擇,但是比羅興亞人更多的其實是旁邊孟加拉國跑過來的難民,接受羅興亞人會導致遠多於緬甸人和羅興亞人的孟加拉難民跑過來。如果要找個相似的事例來讓大家看看這種難民跑過來佔領你土地還要把這片土地的主人給趕走,那麼當年南斯拉夫的科索沃和現在的緬甸是何其的相似。緬甸的問題存在了幾十年西方所謂的民主過家都不去管,突然現在管的原因還是我國和緬甸的合作的項目地點太近了。首先是中緬油氣管道就在爭議地點的若開邦,其次中國控制管理的皎漂港(西方擔心其成為我國的軍港)離若開邦阿拉幹(爭議地點)不足百里,最後一帶一路是中緬合作最重要的一環,西方希望推翻緬甸現任政府來達到摧毀中緬關係,阻礙一帶一路建設,妨礙中國崛起的目的。所以緬甸不能接受西方的所謂觀察員的觀察(善於編造歪曲事實的一群人),其次我們要支持緬甸政府保護自己人民,保護主權的正義行為;最後希望大家不要相信一些網特妖言惑眾。


乞力馬扎羅山的旅鼠


筆者不認同提問者的觀點,昂山素季從來就是一個言行一致的人,她在沒有執政時敢於帶領民眾用平和的方式去對抗軍政府。在自己被軟禁的多年裡她也一直在告誡自己的支持者,我從來不記恨那些用槍口對準我的人。在被軟禁的時期,她最深愛的丈夫病重、去世,她因為捨不得民眾不願離開自己的國家,而放棄看他的機會。昂山素季,用自己的青春和一生最好的年華絕對不是想換來一塊諾貝爾獎牌。她是用自己的行動,擔當起對緬甸國家、民族的責任。她希望用自己的付出換來國家的統一、和平,換來緬甸人民真正平靜、幸福的生活。

我說到這裡,肯定會有很多人來反對了。你既然說昂山素季是一個對民眾負責的、博愛的人。為什麼她對羅興亞人卻堅定站在軍隊一方,不但不指責和制止,反而還全力支持軍隊的做法。

我想說,昂山素季她是諾貝爾和平獎得主,同時她更是一個政治家。一個合格的政治家一定要為自己國家、自己的民眾幸福謀福利。如果,僅僅因為得了一塊獎牌就必須一切西方標準為準,這個就不是獎牌,而是一對無形的手銬了。

昂山素季,在若開邦問題上的強硬,個人認為她是基於這個方面的考慮。一 西方社會曾經為了所謂的政治正確,收留了大量的中東難民,直接導致社會治安極具惡化。 二 在羅興亞問題上,緬甸政府和民眾立場是一致的,他們是警惕這些伊斯蘭族裔的人群在緬甸國土的擴張。要知道,他們背後是一個國土面積極少人口幾多的孟加拉,一旦,緬甸在這個問題上讓步,後面湧入進來的伊斯蘭族裔就會源源不斷了。到時在來處理這個問題,就更棘手。 三 現在,這裡都有極強的宗教衝突存在,如果一旦放任以後這裡更會成為社會矛盾的火藥桶。

所以,筆者認為,昂山素季在若開邦問題的強硬,其實體現出來她是一個有政治眼光的人。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