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些练太极的人,站桩时被推的话却浑然不动,但是练拳时被推就会动,这是怎么回事?

伟大人26


一,站桩的目的不同

站桩的目的有两种,一是求取养生健身,保持身心解放。身形讲上下平稳,所以强调的是气沉丹田,腰腹沉稳,肌肉放松(注,站立肌仍工作,筋骨支撑,而行走肌放松。很多人误以为所有肌肉都放松,这是不对的。平常走路以行走肌为主,疲劳过度,引起疼痛病患。如果多站桩就会让它休息,由站立肌代替工作),所以重心在下丹田,动作方向是垂直上下,形态好象船的浮沉,上下浮动。重心上下变化。呼吸自然,心态平静,身形似船,上下沉浮。这是其一,以养生为主。

另一种是武术站桩,可以似树静立,沉肩坠肘,落地生根,求取腰腿力量,下盘有力,为行拳打下基础。

二,站桩的姿态不同

站桩姿态方式有高中低三种,一个比一个难度大,但效果也一个比一个大。经常站桩,脚下有千斤力,腰盘似石磨一样旋转有力,专称上下虚实或腰马合一功夫,形以静功为主。松沉为核心。日久功深,推之不倒。

三,发力的轨迹不同

站中可以静中求动,腰身上伸下落,腰松胯坐,脚下发上下力,腰发旋转力,气沉丹田,弹抖身躯和肌肉,形成发力轨迹,肌肉记忆,为行拳时真正动作做准备。一旦形成熟练而稳固的发力方法和肌肉记忆,就算真正行拳也不会混乱。尤其力量日渐强大之时,一般推力是不行的。

四,重心移动的不同

重心移动,有三种方式,第一种是上下移动,也称腰腹折叠,丹田翻转,呼吸开合,是保持站立平稳,不前仰后合,脚下虚浮。是生根之法。第二种是前后移动,似猫捕鼠,似鼠出洞,脚似履冰,腰如躬虎,逢进先退,似退又止。重心前后转换,脚分虚实,不犯双重。第三种是左右移动,脚下灵动,忽左忽右,逢右必左,逢左必右,腰腿一致,一动全动,一停全停。如上三种形式虽方向不一样,但核心动作是一致的,也就是重心移动的腰腿一致动作,一旦出现不一致现象,就会重心失调,前仰后合,左歪右斜,一推就倒,这就是双重和偏沉,快慢失据。而其中的双重现象,就是腰动脚不动(俗话叫不跟脚),速度急速变慢,好似刹车或拌蒜,而其相反的情况是偏沉加速,控制不住失速了,原因是脚动腰不动,失去平衡,栽跟头了,失衡了。这两种情况的出现,就是题主所提到的现象,双重不动和偏沉失衡。

五,解决办法

一,站桩合理,松紧有度,解决上下不平衡的脚不生根问题。二,行拳要严格遵从“逢沉必转"原则,发力轨迹严格遵从由脚到腿到腰的顺序,不要乱。发力方向严格遵从脚动腰动或腰动脚动之原则,绝不犯脚动腰不动或腰动脚不动之错误,实现"腰马合一",腰腿合一。三,熟能生巧,巧能生慧。学习要勤奋刻苦,不要三心二意,日久生情,功久生能,悟久生慧,关键是坚持二字。否则双重一来,人仰马翻。怪谁呢?总怪师门无力量吗?🙈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