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雍正王朝》中張廷玉支持廢太子,爲什麼後來又舉薦已經被廢的太子呢?

日堯居k古史


張廷玉是一位優秀的“職業經理人”!他從不在老闆家庭私事上搞投機。他只站在老闆身邊,支持老闆一個人。

張廷玉能作三朝元老,肯定不是靠投機取巧。所以,奪嫡這種事,他是不參與的。


說他支持太子或者反對太子,就有點冤枉了。他支持的不是太子,而是康熙皇帝!他支持廢太子,也是為了康熙。在《雍正王朝》中,他一直都是(康熙/雍正)皇帝的堅定支持者!這也是他能連續輔佐三位“老闆”的主要原因。

他曾支持廢太子,也曾維護太子之位。這一切,都是為了康熙和朝局著想。

他不支持太子,他只是為朝局著想。

張廷玉作為軍機大臣和康熙身邊親信。他明白康熙的意思,也瞭解朝廷大局動向。

張廷玉作為漢族大臣代表,門生故吏遍佈朝野。佟國維在百官中搞得那些小動作,肯定瞞不過張廷玉的。但是,他不想法阻攔或者參與。因為,他知道康熙權利慾望很強,最怕朋黨,佟國維是在玩火。張廷玉的策略就是給康熙當好秘書和參謀。

同理,太子貪腐問題,張廷玉也是明白的。而且,之前,明珠和索額圖為了大阿哥和太子奪位的事,都被康熙整了。有前車之鑑,張廷玉對於太子更是要避而遠之。


老八誘審肖國興,把太子摻和刑部冤獄的事抖摟了出來。康熙大怒,找張廷玉商量,要廢了太子。此時,張廷玉確實攔阻了康熙,把肖國興供狀燒了。他不是為了太子,而是為了朝局穩定。歷朝歷代,太子地位穩定,朝局才不會亂。動太子,就是動國本!

此時,張廷玉還是為康熙考慮。

後來,老十四假冒太子手諭調兵“逼宮”。太子因此被廢。此時,張廷玉猜到了“手諭”可能是假的,但是,他沒有支持康熙追查此事。因為,太子確實不肖!他說手諭可能是假的,主要是怕康熙被別人利用,要讓康熙保持冷靜,不能亂。朝局動亂,必然會有人渾水摸魚,謀取帝位。

張廷玉推舉的不是太子,而是為了支持康熙!

文武百官中,跟康熙走的最近的就是張廷玉。第一次廢太子有他在場。第二次廢太子,三道旨意也都是他替康熙起草的。就連康熙密見隆科多,也是張廷玉在場。並且,康熙還給了張廷玉旨意,讓他負責監督隆科多。

康熙如此信任張廷玉,是因為他一不結黨,二不參與奪嫡,一直只忠於康熙本人。

張廷玉作為職業經理人,同時兼職康熙私人秘書,他尊重康熙的想法。他明白一個做父親的難處,也知道皇位之爭的兇險。太子雖然被廢,但是,康熙對於其他幾個兒子也不放心。

更直接的是,在這次舉薦中,八爺黨的實力凸顯出來。康熙肯定不喜歡這麼強勢的兒子,他還要當幾年皇帝,他可不是李淵。這個道理,張廷玉是明白的。

此時,張廷玉只能推舉廢太子。如此局勢,推舉其他皇子,等於是害人(推薦誰就是害誰)。索性,張廷玉選擇作一位太子的支持者,反正就是不能給自己扣上八爺黨的帽子。

果然,康熙痛罵支持老八的佟國維。讓廢太子胤礽重新當太子。

康熙不能讓老四或者其他皇子當太子。因為,別的皇子成了新太子,必然成為八爺黨攻擊的目標!八爺黨勢力如此打,這個太子位子是坐不穩的!所以,只能讓廢太子重新上臺,先來擋一陣再說。


勇戰王聊歷史


在《雍正王朝》中,第一次引發九子奪嫡小高潮的事件,就是太子胤礽被廢,其餘皇子接受眾大臣的舉薦。其中佟國維聯合眾多大臣聯名舉薦老八胤禩當太子,在朝堂之上張廷玉第一個站出來提出了反對意見,並舉薦廢太子胤礽復立太子。

從而引發了一場精彩的大辯論,每每看到這裡我們都為張廷玉善於揣摩聖意感到驚訝,難道張廷玉真的有未卜先知的能力?

一、

引爆眾皇子爭儲的事件就是八大山莊被圍事件,後來張廷玉提醒康熙帝注意太子手諭的真假,但是康熙帝並沒有就這件事深追。

其實擺在康熙帝面前的只有三個選擇:

一是不管這個手諭是真是假,康熙帝都要表態。如果他表態這個手諭是真,那麼太子胤礽必死無疑,而康熙帝並不想讓太子胤礽死。

如果康熙帝選擇這個手諭為假,那麼到底是誰假傳手諭?如果查出來,那麼這個人也是必死無疑,而且連帶過來圍困八大山莊的將士,畢竟他們聽從了假的手諭。

第三種選擇則是引而不發,當眾裝糊塗,默認為凌普帶兵過來並不是造反,畢竟康熙帝在熱河狩獵,凌普不可能不知道。只有裝糊塗,這種事情不馬上追究,這樣能最大限度地減少傷亡。

所以,康熙帝選擇的第三種解決方式,也只有這種才能顯得康熙帝的博大胸懷。

康熙帝當機立斷,立馬讓所有的皇子到戒得居見駕,他要暗中區分開造反的皇子和做局的皇子,當然最終也沒有發現罪魁禍首。

不過,也不算沒有收穫,最起碼先幹掉了康熙帝罵“你這頭蠢豬”的大阿哥。又圈禁了太子胤礽和老十三胤祥,最後班師回京。

二、

班師回京到京城城門時,康熙帝讓太子胤礽的老師王掞一同坐御駕回去,當然這個舉動的原因我們在前幾期也講過,其實主要就是肯定王掞的功勞,又提前給他打好預防針,防止太子胤礽被廢時他過於激動。

當然在廢太子的朝會上引發了一輪精彩的辯論,太子胤礽的老師王掞連連出招,結果都被康熙帝連同張廷玉給化解了。

尤其是張廷玉當眾喝王掞:

“王師傅,你以一死博取忠名,卻把一個殺忠臣的罪名,強加在皇上的頭上,難道這就是聖人教你的忠恕之道嗎?”

張廷玉是非常聰明的,他一方面喝住王掞,不讓他繼續說下去,以免真的惹怒康熙帝。另一方面也在澆滅康熙帝的怒火,暗中勸諫康熙帝可不要發火,一旦發火就不聖明瞭。

果然,康熙帝想到了一條絕計,下令讓王掞的兒子帶走他,只要他有個風吹草動,則定他的兒子不忠不孝之罪。

最後到天壇代替康熙帝宣讀廢太子胤礽詔書的也是張廷玉!

也就是說在廢太子一事上,張廷玉是堅決擁護康熙帝的,如果按照這個邏輯,作為一名老謀深算的大臣,怎麼會在後來舉薦太子之時,直接上密信壓寶廢太子呢?

他真的有足夠的把握確定康熙帝還想復立太子?

三、

其實他並沒有那麼神,只因為他善於觀察,如果這點眼力見都沒有,我想他也做不了三朝元老!

因為太子胤礽被廢,所以太子一位空缺,康熙帝讓眾人舉薦一位賢德的皇子為太子,於是眾臣開始忙活起來。這之間的過程就不多提了,總之每位皇子無所不用其極,都在盡力表現,甚至老八胤禩還搞來一個什麼道士,故弄玄虛的搞出個“八王大”、“大八王”、“八大王”的什麼說法。

老八胤禩也是絕頂聰明之人,馬上把該情況彙報給康熙帝,他這樣做的目的可不是為了懲罰那個什麼故弄玄虛的道士。他來就是探知康熙帝對自己的態度,如果康熙帝大發雷霆,直接殺掉了道士張德明,那麼老八胤禩也就明白自己沒戲。

可是康熙帝是這樣說的:

“江湖術士的話,也不能一概視為妖言,因為他多少也能代表一些民意嘛。”

此時給眾人一個鏡頭,先是佟國維眼光隨著康熙帝的身影而移動,有一種恍然大悟的表情;緊接著就是馬齊,他是一直看向佟國維的;再有就是張廷玉,他微微低著頭,若有所思的樣子;最後是老八胤禩,他的表情是一臉驚訝,外加一絲小小的得意。

這也表明,康熙帝的這句話讓大家感覺不同,佟國維的感覺是局勢越來越清晰了,於是聯名舉薦老八胤禩。馬齊剛才就是看向佟國維的,意思也就是說,他自己沒有主意,主要看佟國維。而張廷玉其實一直沒有表態,並不是他故意跟佟國維拉清界限,而是因為那時的他根本搞不明白康熙帝到底在想什麼,他也是怕自己選錯了人。

四、

其實不僅張廷玉丈二和尚摸不著頭腦,連一向聰明的老四胤禛也迷惑了,也以為康熙帝鐘意老八胤禩,幸虧他有鄔思道給分析。

如果大家認為康熙帝早就有主意了的話,那麼就大錯特錯了,其實康熙帝也沒有主意,也在糾結眾臣選舉的結果。不然的話,他也不會在散步的時候問身邊的張五哥哪個皇子最好?也正因為他拿不定主意,所以打算去看看佟國維他們到底在舉薦誰。

上書房裡眾臣們還在舉薦阿哥們,此時佟國維端著兩杯奶給張廷玉,結果張廷玉說喝不慣這個味,於是佟國維把奶給馬齊一杯,說了一句意味深長的話:

“馬大人,今天茶房奶子沏的不錯,趕快趁熱喝了吧,一會兒涼了,再喝那味可就兩樣了。”

這話其實就是故意說給張廷玉聽的,你張廷玉不趕緊推舉老八胤禩,等最後老八胤禩當了太子,你再想推舉就來不及啦!

後來康熙帝進來,馬齊向他彙報大家舉薦阿哥們的事情,當康熙帝聽到舉薦八阿哥的人最多時,他看了馬齊好幾秒,然後就不理這茬了,徑直到張廷玉那裡聽其他的奏摺情況,尤其著重聽了老四胤禛賑災的那幾個省。

此時的張廷玉心中就有點譜了,看來康熙帝並不願意聽到老八胤禩的舉薦多,但是他的想法並沒有告訴佟國維。

終於到了最關鍵的一天,康熙帝一大早就趕過來,一進門就看到桌子上放著一大疊舉薦老八胤禩的奏摺,這些奏摺上面還寫著一個大大的“八”字。

然後李德全又遞過來一份摺子,康熙帝連看都沒看就甩到了“八”字上面,把“八”字壓住了……

此時張廷玉算是徹底明白康熙帝的意思了:

很簡單,康熙帝在刑部一案時就認為老八胤禩“其心可誅”了,所以這次舉薦新太子,他根本就不希望老八胤禩得票最多。假如這次舉薦老四胤禛或者是老十三,甚至老十四得票最多,他都有可能立為新太子。正是因為看到了老八胤禩得票最多,才讓他感受到壓力,此時還不能讓自己鐘意的儲君露面,為了保護儲君,所以最終再次選擇廢太子胤礽出馬擋箭。

而他的想法在上書房的那一刻就被張廷玉獲知了,所以張廷玉密信舉薦廢太子胤礽,其實說不定張廷玉有好幾封密信,只不過最後拿出的那一封恰好是舉薦廢太子胤礽而已。而從康熙帝這個“壓八”舉動,到最後決定推舉廢太子,張廷玉有足夠的時間準備啊。

這也是為什麼佟國維大罵他是奸臣的原因:

要知道支持廢太子的是你張廷玉,支持復立廢太子的還是你,你太會見風使舵了,就是一個奸臣!

而張廷玉的成功經驗也告訴我們,有時候拿不定主意的時候,不妨多等等,或許就柳暗花明了。

我叫楊角風,換種視角解析《雍正王朝》,原創作品,不喜勿噴!


楊角風發作


和皇帝一樣沒想到八爺在朝中的勢力這麼大,同時也看出皇帝對廢太子後大局不穩的擔憂所在,張廷玉深諳皇帝內心,知道皇帝已後悔倉促廢了太子,所以拋磚引玉舉薦廢太子胤礽,此乃宰相大局觀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