隆科多夥同八爺黨逼宮亂政,張廷玉為什麼沒有拿出康熙臨死前的詔書直接拿下隆科多?

青燈問史


這個問題真是問的太幼稚了!

康熙死前,確實留下了一份關於隆科多命運的詔書,這封詔書就在張廷玉的手中。詔書的大概的意思是:如果隆科多輔佐雍正,就給他加官進爵;如果隆科多背叛雍正,就把他一杆子擼到底。

在電視劇《雍正王朝》中,隆科多夥同八爺黨逼宮雍正時,至少已經掌握了紫禁城的控制權,如果沒有後來十三爺的力挽狂瀾,雍正能否全身而退尚且是一個未知數。

對於張廷玉來說,當時雍正和八爺黨的角逐,無非兩種結果:雍正贏或者雍正輸。如果雍正贏了,無論有沒有康熙留下的詔書,隆科多都沒有好下場。如果八爺黨贏了,拿出詔書也無濟於事,甚至還會被誣陷為是偽造的詔書,這可是誅九族的罪名(如《漢武大帝》裡的竇嬰就是吃了這個巋!),這麼大的風險,張廷玉不可能不知。在這種情況下,他向雍正表忠心就可以了,沒必要冒著誅九族的風險去幹毫無意義的事情。

還有一點,這麼重要的詔書,張廷玉怎麼可能天天帶在身上?他又不是神仙,能算到八爺黨在當天會逼宮雍正,所以即使他想拿出來,詔書不在身上,也沒辦法當場宣佈康熙的旨意啊!


孤舟釣江雪


一、康熙臨終佈局,出現兩道遺詔。

在康熙晚年,諸多皇子為了爭奪皇位繼承權鬧得不可開交,而有一位皇子卻很低調,一直為康熙辦實事,他就是胤禛。經過江南賑災和黃河水患之後,康熙看到了整頓吏治的重要性,更看到了胤禛為國家辦實事的能力,為此康熙精心為胤禛繼位佈局。


佈局之一:藉助死鷹事件,罷免了胤禛的職位,看似莫名其妙,實際上是在保護胤禛。當時八爺把十四爺送給康熙的禮物偷偷換成了一隻死鷹,康熙不是不知,而是不能追查。如果追查,只能法辦了八爺和十四爺,八爺在京城勢力盤根錯節,十四爺領兵在外,如果拿他們兩個開刀,只能逼反了兩位阿哥,在他們內外夾攻下,局面會變得無法收拾。因此只能把胤禛免職,隱藏起來。

佈局之二:康熙臨終前,把金牌令箭的位置告訴了侍衛張五哥,一方面希望日後張五哥能夠拿著令箭放出被圈禁的十三爺,出來幫助胤禛。另一方面,讓他還了十三爺的救命之恩。畢竟,從江夏鎮到皇城,十三爺都是張五哥的救命恩人。

佈局三:臨終前,讓低調的張五哥去請胤禛覲見,而讓隆科多去請八爺,順便看住他,為胤禛順利登基創造條件。

在所有的佈局之前,還有一個最重要的佈局,就是收服隆科多。對於隆科多這個人,康熙不放心,他佔著九門提督的位子老是首鼠兩端。康熙必須確定他跟著誰走,是八爺還是胤禛。所以就出現了讓張廷玉宣讀兩道詔書的事情。

第一道詔書是殺隆科多的,如下:

這一道詔書,把隆科多嚇得半死,連忙求康熙明察,承認八爺胤禩拉攏過自己,但是自己明確沒有進入八爺黨陣營。

這其實裡面還有他叔叔佟國維的功勞,八爺有意拉攏隆科多,隆科多偷偷拜見了佟國維,佟國維教了他一句處世箴言——不要把寶壓在一條船上,八爺接見你,皇上肯定也召見你,等著皇帝召見,一切以皇帝旨意為準。

張廷玉隨即接著說,這道詔書由我保管,如果你不加入皇八子陣營圖謀不軌,這道詔書就算沒有。如果與八爺圖謀不軌,我殺你就是代天行誅。


看到敲打的差不多了,康熙示意張廷玉宣讀第二道詔書,是加封隆科多的。如下:

恩威並用,隆科多徹底倒向四爺胤禛。在康熙駕崩的當天,外有十三爺,沒有張廷玉和隆科多相助,胤禛順利登上皇位。而隆科多也受到雍正帝的重用。

但是,張廷玉手裡那道誅殺自己的康熙遺詔,就像一把懸在頭頂的利劍一樣,使隆科多心有忌憚。

既然有這樣一到遺照,在八王逼宮的危險時刻,張廷玉為何不拿出康熙遺詔直接誅殺隆科多?

一、看一下八王議政前的形式:因為雍正帝推行的“攤丁入畝、火耗歸公、官紳一體當差一體納糧”嚴重侵害了八旗貴族的既得利益。在這樣的背景下,八爺藉助雍正整頓旗務的機會,把關外的四位鐵帽子王帶進關內,並且利用弘時、弘宙的口誤,把整頓旗務說成是協防兵務,讓四位鐵帽子王的手下控制了豐臺大營和西山銳健營的兵權。

另一方面,雍正推行的新政損害了佟家利益,隆科多最終倒向了八爺胤禩。在八王議政前夕,他以加強防務為由,把圖裡坤領導的大內侍衛全部撤換成為自己的人,這樣就把雍正給包圍了。

二、在看八王議政時的情形:八王議政現場說話的人有:雍正、八阿哥、九阿哥、十阿哥、簡信王勒布、東親王永信、隆科多、張廷玉、王文昭還有後來出場的老十三。

永信王質疑新政,指責雍正重用田文鏡、李衛等酷吏,前朝老臣作對,給他們扣上不尊先帝的帽子。並且否決了雍正新政的功績。要求重新迴歸八王議政。

雍正知道背後有人指使,訓問永信王是誰教他這樣說的。

此時王文昭挺身而出,因為自己是新科狀元,考試時因自己體弱暈倒,雍正給他掌燈,讓他做完試卷,對他有提拔知遇之恩,必須要支持雍正。當然自己剛剛步入仕途,不敢得罪八阿哥,只能這時候出來懟永信王,說他無人臣之禮,必須向皇上謝罪。然而,讓九爺罵暈離場。

雍正想要加強兵力,讓圖裡坤調兩個營的侍衛過來。圖裡坤說,自己的兵已經被隆科多換防了。

隨即,隆科多出場,以祖製為由,勸說雍正不要抓捕幾個鐵帽子王,並且透露豐臺大營和西山銳健營的弟兄和自己是一個心思。

此時雍正帝明白,京城的防衛已經落入敵手,隆科多已經叛變。在向弘宙確定十三爺是因為病重求醫而沒有其他動作時,形勢已經變得非常危險。

在確定隆科多已經倒向八阿哥的時候,張廷玉覺得自己必須要出手了,如果再不出手,雍正必然下臺,雍正下臺,自己必然遭到清算。甩出殺手鐧吧!但是張廷玉並沒有沒有那出那份遺詔,為何?

一、皇宮內外,都是八阿哥的人,俗話說得好,槍桿子裡面出政權,就連康熙的傳位遺詔八阿哥他們都不會承認,何況這一份誅殺隆科多的遺詔。只要拿出遺照,隆科多必然反咬一口,說是這份詔書是假的,是張廷玉偽造的,到那時,張廷玉百口難辯,無法為自己開脫,因為雍正也不知道有這麼一份遺詔,無法為他說話。所以說,只要張廷玉拿出遺詔,必死無疑,再說八爺為了保護隆科多,還會以“清君側”的名義起兵,到那時,張廷玉白白犧牲,還於局勢無補。

二、當時朝會,雍正提出的議題是討論新政,誰知話題突變,張廷玉根本沒有把這份遺詔帶在身上,更不可能再回家去拿,隆科多不會讓他活著離開。

三、當時只能以爭取輿論導向為主,為十三爺爭取時間。張廷玉用他自己淵博的知識給各位王爺普及了一下什麼是“八王議政”。

八王議政是在努爾哈赤時期,為了共同反抗明朝,幾位旗主在一起共同盟誓,有時候是八位,有時候是十位,有時候還不一定是王爺旗主參與。

到了皇太極時期,為了防止各位王爺謀權篡位,獨攬上三旗大權歸於天子。

到了聖祖仁皇帝,也就是康熙帝,又把騎營、漢營軍隊統一劃歸兵部管理,便於統一調動,而八旗王爺實力大大衰落。

如果大清一直維持所謂的八王議政制度,斷無今日之大治局面,國家會陷入爭權奪利的亂局當中,所以說歷史上根本沒有所謂的“八王議政”,如今重提“八王議政”,斷無可行之理!

接下來,張廷玉又說了雍正新政取得的成績:康熙四十六年,黃河水患,澤國千里,先帝無法拿出賑災的銀子,是當今聖上和十三爺出去募捐才渡過難關。康熙晚年,深感整頓吏治的必要性,幾次對外用兵,都因為國庫無銀而罷休,為此先帝食不能甘、夜不能寐。

那為何先帝不整頓吏治?因為諸位阿哥爭權奪利,使康熙仁皇帝精疲力盡,只能寄希望於下一代君主。


當今聖上登基以來,推行新政,攤丁入畝、火耗歸公、官紳一體當差一體納糧,雖然犧牲了一點王公貴族的利益,但是國庫的稅收增加了近五成,老百姓的負擔也大大減輕了。

這都是有目共睹的事情,做為總理王大臣的八阿哥應該是最清楚的,別人可以反對新政,八阿哥斷然沒有反對新政的理由!

一席話,說的八阿哥啞口無言。這時,十三爺到來,一個眼神遞過來,雍正知道十三爺已經控制了豐臺大營和西山銳健營,畢竟,自己經營多年。隆科多見勢不妙,偷偷溜走,被圖裡深派人盯住。

至此,形勢逆轉,八爺黨完敗。


品讀春秋001


隆科多配合八爺黨逼宮是《雍正王朝》最經典的橋段之一。張廷玉手裡的密詔,是康熙皇帝臨死前為了隆科多防止八阿哥和十四阿哥密謀亂政,設置的處死詔書。詔書最後被張廷玉收著,一旦隆科多有不軌行為,張廷玉就將隆科多殺死。顯然隆科多對這份詔書也是有顧忌的,不然逼宮以前他就不會再三強調,我扶的是三阿哥弘時。那麼張廷玉為什麼不拿出來呢?



第一君臣

當今皇上都沒有發話要拿隆科多怎麼樣,而且這個是皇上的舅舅,一個大臣就要拿出聖旨替皇上辦事。張廷玉這是越俎代庖,穿衣服的人做了蓋被子人的事,弄不好可是要被殺頭的。公佈了以後,皇上會不會懷疑他,認為康熙會不會給了張廷玉別冊封詔書,這個朝堂難道還要他張廷玉執掌不成。滿朝文武會不會提防他,指不定什麼時候拿出詔書把自己給“幹掉”。滿朝人心惶惶,不利於穩定。


第二謹慎

不到萬不得已,張廷玉不會出殺手鐧,當初百官舉薦新太子,張廷玉一直不和馬齊,佟國維參和,說要自己上密摺。那這個密摺什麼時候上的呢?康熙皇帝當著滿朝文武的面說,你們就沒有舉薦廢太子胤礽的嗎?這時候張廷玉才拿出了自己的奏摺。八爺逼宮,張廷玉舌戰群儒的時候,也是到了不得不發的時候,他站出來講了滿清歷史上沒有“八王議政”這個制度。


第三 等

張廷玉肯定是或多或少能猜到這場逼宮可能是雍正故意放出來,讓八爺幾個“跳樑小醜”做“膿包”,要擠一擠的。因為旗主王爺帶兵入關,進入豐臺大營和西山銳健營的事,他是和雍正反應過的,而且陳述了利弊,就是告訴雍正說這挺危險的。但是雍正當時態度隨意,打馬虎眼,只草草回覆說,沒事兒,朕讓他們這麼幹的。這時候張廷玉應該就意識到雍正要放長線釣大魚了。八爺逼宮,雍正都沒有做最後的決定,張廷玉自然不會引火燒身,給自己找事情,密詔的事能沒有就沒有吧。所以他要等。


不到關鍵時刻密詔是燙手的山芋而不是逆轉的福音。


紅雨說歷史


“八爺”胤禩於雍正四年被清世宗(雍正帝)幽禁,同年被秘密處決於幽禁之地。隆科多於雍正五年在與沙俄進行邊界談判時被緊急召回,隨即被幽禁;一年之後死於幽禁之地。“十三爺”胤祥死於雍正八年,彼時胤禩、隆科多早已入土數年!以上是真實歷史上胤禩、隆科多、胤祥的結局。換言之,胤禩根本不可能和隆科多一起發動政變,真實歷史上也根本沒用這回事。胤祥也不是帶病平叛,在平叛之後不久病情加重去世的,這裡面差著一年至三四年的時間呢。



再說張廷玉的那道所謂遺詔。直到康熙六十一年清聖祖(康熙帝)去世,張廷玉的身份僅僅是侍郎而已。用現在的話說,張廷玉只是一名副部級官員,遠不及隆科多的理藩院尚書兼步軍統領(九門提督)。並不像電視劇《雍正王朝》裡說的那樣,張廷玉是什麼“中堂”。如果清聖祖真的想要找一個人節制隆科多,似乎不太可能找一個級別那麼低的侍郎。不說找個宗室王公或者大學士,起碼也應該與隆科多級別相當才對,不是嗎?



不可否認,電視劇《雍正王朝》是一部良心製作。但它首先是一部藝術作品,而不是紀錄片!為了劇情需要,與真實歷史有所背離是可以理解的。因此,我們無法從真實歷史中找到提問者所需要的答案,只能就電視劇《雍正王朝》本身而論。為什麼隆科多夥同“八爺”逼宮時張廷玉沒有拿出那道所謂“先帝遺詔”、直接拿下隆科多?



逼宮是政變,遺詔作用有限

電視劇《雍正王朝》裡的這場大戲,雖然表面看是要求恢復“八王議政”的祖制,實際上它就是一場赤裸裸的政變!胤禩的目的非常明確,那就是借“八王議政”搞掉雍正帝。至於是立弘時當傀儡、還是胤禩自己上位,那都是後話了。



既然是政變,搞掉現任皇帝是主要目的!連現任皇帝的聖旨都不管用了,前任皇帝的遺詔還能起多大作用?再者說,歷史是勝利者寫的、理由是人編的。即便張廷玉拿出了那道所謂遺詔,胤禩、隆科多等人也完全可以顛倒黑白、將其說成是偽造的,不是嗎?西漢時期的魏其侯竇嬰不就是因為這個死的嗎?在這樣的情況下,張廷玉就算拿出了這道所謂遺詔,作用恐怕也相當有限。



雍正帝不知道有這道遺詔存在

從電視劇《雍正王朝》的劇情來看,這道所謂遺詔是典型的“密室之謀”,知情者只有密室之中的幾人,甚至連雍正帝也不知情。從康熙帝選擇密室來看,他並不想公開這件事,張廷玉自然也不敢將此事公開。



連雍正帝都不知情,張廷玉如果突然拿出一道所謂遺詔,而且是一道可以置當朝重臣於死地的遺詔!雍正帝會怎麼想?“好啊老張,你藏得夠深的!你還有什麼瞞著朕、朕不知道的啊?!”如此一來,張廷玉不但涉嫌“欺君”,而且還會因此失去雍正帝的信任。一旦雍正帝扳回這一局,張廷玉非但不會有什麼功勞,還可能失去雍正帝原有的信任,得不償失。以劇中張廷玉的心機,他不可能想不到這一層!



張廷玉為求自保而故意隱匿

看過電視劇《雍正王朝》的人對“逼宮”這一段想必都非常熟悉。不知道有沒有人注意過,劇中張廷玉雖然“慷慨直言”,但是他說的話卻非常值得玩味。自始至終,張廷玉只是在針對“八王議政”這件事本身,慷慨直言的只是所謂“八王議政”根本不存在、不合法。可張廷玉卻一直沒有把矛頭指向胤禩,甚至連“篡逆”這樣的罪名也沒有給胤禩安。為什麼?



這就是張廷玉的“老奸巨猾”之處了。他公開站出來指責“八王議政”不合法,在雍正帝看來,滿朝文武只有王文昭和張廷玉站了出來,張廷玉是忠於自己的!可換一個角度來看,張廷玉並沒有針對胤禩本身,他針對的只是具體事情。或者換種說法,張廷玉只忠於皇帝,至於皇帝是誰,不重要!如果這場政變胤禩成功了,張廷玉依然擁有改換門庭的機會,而且張廷玉的才幹胤禩也確實用得著。



可一旦拿出那道遺詔,情況就完全不同了。此舉等於是坐實了隆科多的謀逆之罪!如果隆科多是謀逆,那胤禩又算什麼?難道是來平叛的?很顯然,此舉會導致張廷玉與胤禩的徹底決裂!那麼,張廷玉就真的無法回頭了。除非雍正帝翻盤,否則張廷玉只有死路一條!改換門庭就更加不可能了……換言之,並不是張廷玉不拿出那道遺詔,而是他故意隱匿,為的就是給自己多留一條後路。而這,與電視劇《雍正王朝》中對張廷玉的人設是可以吻合的。



當然,以上所說的這一切都是就電視劇《雍正王朝》的劇情來論的,真實歷史上並不存在。從現有史料來看,張廷玉並沒有涉足“胤禩、胤禟案”和“隆科多案”。話說回來,彼時的張廷玉雖然已經位極人臣,但這種涉及宗室親王和首席外戚的大事,恐怕張廷玉還沒有資格染指!


農民工歪說歷史


隆科多投靠八爺党進行逼宮時,張廷玉之所以不拿出遺詔,是因為這份遺詔已經不復存在了!

我們先看看這份康熙遺詔的內容:

隆科多本是一個微末小吏,乃敢結交八阿哥胤禩,謀求非分恩榮,著既賜死。

這份詔書實際上是在告誡隆科多要死心塌地的保著胤禛順利的登上皇位,如有異心,張廷玉可代天子誅之!而隨著雍正登基,這份詔書的意義和作用也就不大了,而且很有可能已經被銷燬了。

為什麼這麼說呢?這份詔書對隆科多來講就是一顆隨時能取自己性命的炸彈,而遙控器就握在張廷玉手裡,這是任何人都不能容忍的。況且兩人同為軍機大臣,如果任由這份詔書存在,太影響辦公室團結了,只有銷燬這道密詔才能做到君臣一心。

張廷玉當然不敢私自銷燬先皇的遺詔了,能夠撤銷這道密旨的只有雍正。首先,雍正已經登上大寶,自認為能夠控制隆科多,因此撤銷了遺詔以示恩賞。其次,雍正是個至情至性之人,他為了感念隆科多的擁立之功,也可能銷燬遺詔,以報當年擁戴之恩。

所以,隆科多投靠八爺党進行逼宮時,張廷玉已經拿不出來當初用來鉗制隆科多的康熙遺詔了!


歷史答案知多少


因為拿出來也沒用,反而會把局面搞得一發不收拾,對雍正和張廷玉來說沒有一丁點好處。

雖然康熙留下了陰陽遺詔限制著隆科多,但他依舊賣官鬻爵、縱容家人、行陰謀詭計的,完全沒擔心過那份所謂“能自己於死地”的遺詔。

若張廷玉拿出遺詔,即使解決了隆科多,可雍正也難過這一關

當時的大殿之上,張廷玉一直一聲不吭,任由雍正單獨應對胤禩三人和四位王爺,是張廷玉怕了嗎?不是,如果他怕的話就不會在最後關頭挺身而出,像同為軍機大臣的馬齊,在那種情形下也不過是敢隨聲附和張廷玉一下而已。

張廷玉當時其實只是在等待時機,他不需要太快地出手,畢竟當時圖裡琛、隆科多等人還在,大殿依舊還是雍正說了算。

只是到了後面確認隆科多叛變、圖裡琛被架空後,他才決定出手,將道理、輿論導向雍正一方,給雍正爭取一點時間,讓他冷靜一下,或許能有迴轉之地。


至於張廷玉為什麼不拿出那份康熙留下來的“若隆科多協謀他人,意圖不軌的話,可立即擒拿斬殺”。其實張廷玉不拿出來才是對的,雍正繼位時的那份詔書,夠正大光明瞭吧!還不是被人傳是假冒偽劣的,是雍正夥同黨羽篡改的。

這樣的話,康熙遺留下來的這份遺詔,在那時的作用有多大可想而知了。而且老八他們連傳位遺詔都不信、連康熙的親口傳位都敢改,何況一封隔了六年,連雍正都不知道的所謂“康熙遺詔”了。

在當時,大殿上圍繞的主題依舊是“八王議政”,雙方雖劍拔弩張都卻沒發生什麼流血事件。要是張廷玉在這時候,拿出“康熙遺詔”的話,老八他們認不認不說,要是隆科多喊冤叫屈,雙方再爭來爭去,把“議政”變成“謀反”的話,那難保立刻就血濺乾清宮了。

到時場面就難以控制了,這也正中老八下懷(在此之前,八爺黨已經控制了西山銳健營和豐臺大營,再把隆科多逼往老八陣線的話,那整個京師守備就全部落在老八手裡了)。

所以張廷玉不拿出遺詔,恰恰表現了他這個兩朝老臣的穩重和聰敏,不愧是公認的《雍正王朝》中第一號人精!




一貳一橙


這個問題是我自己提出來的,我自己也來回答一下。八爺黨以“八王議政”對雍正進行逼宮,搞得雍正當時很下不來臺。如果,雍正只是設下的一個計策,坐實八爺黨亂政的罪名,那就不用分析了,我回答過,因為此前,張廷玉曾提醒過雍正旗主王爺說是整頓旗務,怎麼耍起兵務來了,但是雍正說放心不要緊。從這點看,雍正應該是早就有所防範了,所以,八王議政只是雍正演出的一處戲罷了,目的是一網打盡八爺黨,坐實他們的罪名。

如果這樣,張廷玉拿不拿出康熙臨死前的遺詔都無所謂,只不過是加速隆科多和八爺黨的滅亡而已。

那麼,假如不是雍正做的籠子,確實已經被八王一黨逼宮了呢,張廷玉要是拿出那道康熙的聖旨,會不會扭轉乾坤呢?我們不妨來排一排劇場,看看會怎麼發展。

(大意)

。。。。。。接著前面的劇情,隆科多對御林軍換防了。

雍正:朕真是瞎了眼,讓你坐著九門提督的位置,你不要忘了,還有西山銳建營和豐臺大營,那可比你的兵多得多。隆科多:這話讓奴才無地自容。但是奴才相信,西山銳建營和豐臺大營的將士們與奴才都是一個心思。假如此時張廷玉說:隆科多,你忘記了先帝爺的重託了嗎?隆科多必然會先以試探性的口吻說:先帝爺器重奴才,對奴才的重託有很多。不知道張中堂說的是什麼重託?張廷玉:先帝龍御歸天的時候,給臣留下了兩道諭旨,你要我今日當著皇上與眾大臣和旗主王爺的面說出來嗎?

此話一出,朝廷上下,包括雍正都會驚訝不已。因為是先帝的遺旨,事關重大,到底是聽還是不聽,這是個很關鍵的問題。如果聽,隆科多必會束手就擒,如果不聽,又不知道康熙到底說過什麼。

重要的是:聽,對八爺黨不利,對雍正有利。

不聽,對八爺黨有利,對雍正不利。

隆科多和八爺黨絕對會選擇不聽,選擇不聽,就必須讓張廷玉住口,我們繼續往下演。

隆科多:皇上,奴才不知道張中堂說什麼。先帝是千古聖君,怎麼會獨自留下聖諭給張中堂而不是皇上呢?

這一軍將的好,徹頭徹尾的離間雍正與康熙和張廷玉三者之間的關係。加之事發突然,就算張廷玉先知有覺,將康熙臨時前的聖諭帶在身邊,要是拿出來,能不能震懾其他人呢?

隆科多狡辯,但是這事心虛自知,他一定在張廷玉拿出聖旨前說:張廷玉深受先帝和皇上的隆恩,今在朝堂之上胡言亂語,矯旨不敬,來人,將張廷玉拉出殿外斬首示眾。

坐著邊上的八爺胤禩自然不會袖手旁觀,如果場內場外的確已經被隆科多和八爺黨控制,張廷玉這個時候是沒有機會和時候拿出康熙的遺旨的,立馬就會被拉出去斬首了。雍正因為沒有後備,就算是喝令讓張廷玉拿出諭旨也無濟於事,因為此時的朝堂,除了王文昭發羊癲瘋,然後就只有張廷玉和馬齊尚在挺著雍正,張廷玉一死,馬齊獨木難支,基本上就是血染朝堂的結果了。

這應該是一個基本還原法,既然是逼宮,就這有這條路可走。所謂十三爺關鍵時候扳回局面,只是雍正賣給十三爺的一個面子,以免十三爺也陷入兄弟之間不好應對罷了。


青燈問史


八爺黨逼宮事出突然,將除八爺黨、鐵帽子王之外的雍正皇帝、張廷玉等一概大臣打了一個措手不及。雍正和張廷玉很快意識到手握紫禁城御林軍的九門提督隆科多投靠了八爺黨。如果八爺再狠一點,當時殺了雍正,滿朝文武大臣也沒幾個敢說話的。在這種人為刀俎我為魚肉的形勢下,張廷玉要是將密旨拿出來,也會被認為是矯詔,早變成刀下之鬼。所以說張廷玉身為三朝元老,他的政治智慧非常人能比。


《漢武大帝》有個類似的劇情,漢景帝給魏其侯竇嬰留了一道密旨,大意是太后王娡要有不軌之心將其誅殺,這也是竇嬰的免死金牌。最後竇嬰沒有鬥過王太后,被下了大獄後拿出了密旨想保命,而這道密旨沒有找到備份,所以漢武帝最後說要是沒有這道密旨或竇嬰不拿出來,漢武帝還可以斡旋保竇嬰的命,有了這道密旨,竇嬰就不得不死。張廷玉的做法就比竇嬰聰明多了。


逗說歷史


康熙駕崩前,留下兩份詔書。

康熙六十一年十一月十三日(1722年12月20日),千古一帝康熙駕崩,終年68歲,去世前留下遺詔,指定人品貴重的四阿哥胤禛繼位,也就是雍正帝。為了給四阿哥胤禛登基保駕護航,康熙宣了九門提督隆科多進見,張廷玉先後向隆科多宣讀了兩封完全不同的詔書。

第一封詔書是要處死隆科多,內容如下:

步軍統領隆科多,本系微末小臣,蒙朕破格簡拔,位列臺閣。乃敢交通皇八子胤禩、皇十四子胤禵圖謀不軌,謀求非分榮恩,著即賜死。

第二封詔書是要加封隆科多,內容如下:

步軍統領隆科多,隨朕三十幾年,忠誠勤慎,人才難得。著晉封為領侍衛內大臣、上書房大臣,加太子太保銜,賜爵一等公。

張廷玉讀完兩份不同的詔書,也把事情挑明瞭,隆科多隻要支持雍正就會被賜爵一等公,加封官職,如果和八阿哥、十四阿哥圖謀不軌,那就是被處死。此時八阿哥在奪嫡中已經出局,十四阿哥還在西征的途中,雍正繼位已成大局,隆科多哪敢不從了,當然是要支持雍正皇帝了。

八爺黨逼宮亂政,企圖推翻雍正。

但是奪嫡失敗的八阿哥允禩不甘心了,他讓雍正原本本份的三阿哥弘時有了爭奪儲君的野心,和雍正父子相殘,更是慫恿弘時去刺殺弘曆,逼的雍正處死自己的兒子。

雍正四年,八王爺廉親王允禩更是聯絡關外的四個鐵帽子王和朝廷中的八爺黨成員逼宮亂政,打著恢復“八旗議政”的旗號要雍正退位,還得到了隆科多的支持。

八王爺批評朝政也是為了祖宗的江山社稷,皇上您調兵幹什麼,讓八王爺把話說完不行嗎?

上面引用的是隆科多的話,這個態度擺明了就是支持允禩。

危難時刻,十三阿哥救駕。

在很多人都不吭聲或者支持八爺黨的情況下,張廷玉站了出來,可是他沒有宣讀要處死隆科多的詔書,而是有理有據的駁斥了八王爺允禩的長篇大論,緩和了朝廷緊張的局勢,但是最主要的還是十三阿哥來得很及時,趕過來救駕了,要不然,雍正皇帝能不能全身而退還真是個問題。

張廷玉為何不拿出詔書?

說到張廷玉為何不拿出詔書這個問題,我就想起了慘死在汙穢的馬桶之下的容妃,她為何和康熙鬧翻,就是因為她一直堅持孝莊太后說了不能廢除太子的話,康熙為了大清前途著想又必須廢除太子,那就不得不說容妃在說謊,偽造詔書,把她貶進宗人府。

《漢武大帝》中也是,魏其侯竇嬰被王太后下了大獄,拿出了漢景帝要殺王太后的密旨企圖保命,可是結果卻是不得不死,因為王太后不能死啊,那就只能是竇嬰說謊。

張廷玉是清朝唯一一個配享太廟的漢臣,足智多謀,隆科多敢附和八爺黨的人逼宮,那是肯定早已經做了準備了,張廷玉要給自己留後路。要是雍正贏了,康熙的那道詔書就沒必要拿出來,要是八爺黨的人贏了,拿詔書也沒用,只會給自己招來殺身之禍,八爺黨的人非殺他不可。


湘西小木魚


事實上,八王逼宮的時候張廷玉如若拿出康熙的遺詔,只會將隆科多徹底逼向八王集團,使得雍正更被動,局面將更混亂。

在《雍正王朝》中,八王逼宮的時候,已經是雍正6年的事情了。此時也是雍正改革進入白熱化的時候,朝野內外反對改革的勢力在不斷糾結聚合。


在逼宮之前,反對勢力已經不止一次發難了,而雍正面臨的格局是:自己曾經的臂膀年羹堯已死,田文鏡也是身陷囹圄,反對自己改革的勢力,也擴大到了像李紱那樣的讀書人和反對自食其力的旗人(這些都是原本中立的力量),而關外的鐵帽子王事實上也參與到了這次逼宮。

對於雍正而言,八王此次逼宮異常兇險。因為此次不單單事關改革的成敗,是否繼續?更關鍵的是八王意圖將整個政體倒退回之前議政王制度,實行原始的軍事民主政治,在矛盾重重的現狀之下,這極有可能讓國家造成巨大分裂,蒙受巨大的損失。

所以維護雍正權威不單單是維護個人權威,更是代表了中央的權威是否能夠得以維繫。


所以張廷玉站出來駁斥了“八王議政”本身就是一個偽命題,滿清的歷史上根本不存在”八王議政”。既然不存在“八王議政”,那麼你們的要求就是無理取鬧,鬥爭就被壓縮在討論雍正是否合格的問題上,接下來張廷玉又將康熙晚年的國家現狀和心願,再從雍正繼位之後取得的成就,從而論證了雍正不但是一個合格之君,而且還是一個有成之君。

這就使得八王集團理屈詞窮,窮圖匕見了。理論道路走不通了,那隻能看刀把子握在誰手裡了。那就亮出隆科多這個”大叛徒”,實際上此刻隆科多就是一把刀。


此刻如果張廷玉拿康熙的遺詔,說你隆科多背叛了革命,現在要將你罷官奪爵,下獄抄家。這是非常荒唐的事情,大家都已經不講理了,都準備動刀子了,你現在來說你們死去的老爹曾經說你們老四是對的,你們要擁護老四。不擁護老四,就要殺頭。

試問如果不是胤祥在外圍擺平了“刀把子”,此刻誰又能動得了隆科多?他可以九門提督兼領侍衛內大臣,掌控現場的只有隆科多一人,連雍正也奈何不了他,在場所有人的性命都捏在他手裡。

當張廷玉拿出那份遺詔的時候,也就是將隆科多徹底逼向八王集團的時候。


在這整個過程當中,其實隆科多的態度一直十分曖昧,非常騎牆的。他只敢將親兵營換防,而沒有進一步動作,事實上他也在觀望,究竟誰會勝。

如果此刻,張廷玉突然拿出那份詔書,隆科多就已經被逼沒有退路了。他將徹底倒向八王集團,說張廷玉這是矯詔,另外當前的皇帝說話都已經沒用了,拿一個前任的皇帝說話,誰又會去買這個賬呢?


此刻的隆科多隻能夠站在張廷玉的反面,然後將張廷玉拿下,而拿下張廷玉的那一刻,也就徹底站向了雍正的對立面。恐懼會讓他作出立即動手殺掉或者囚禁雍正,擁立弘時的決定。這就是一條道走到黑。而如果此刻雍正已死,弘時已立,胤祥在外圍做再大的工作也無法避免事態的擴大化了。胤祥只能夠選擇向弘時宣誓效忠;或者進宮剿滅弘時以及允禩,然後派人從江南接回弘曆,並宣佈擁立弘曆。

但是無論哪一種做法,都避免不了大規模的流血和自己的身陷囹圄。

為什麼張廷玉拿出遺詔,就把隆科多逼向八王集團,並要做出過激行為?

我們設想一下如果隆科多選擇了遵從了康熙的遺詔(雖然這很不符合隆科多的性格和判斷),他的結局只會更慘,因為他徹底顛覆了雍正的權威。


因為隆科多已經明確地沒有遵守雍正的旨意去辦事了。但是的確也沒有做過於出格的事情,所以即便失敗了,隆科多的罪過,其實還不是特別大。按照雍正的性格,是不會殺了他的,畢竟當初擁立有功。

而此刻當康熙的旨意下達的時候,他卻莫名其妙的遵守了。這不就是在堂而皇之地打雍正的臉嗎?雍正當了六年的皇帝,竟然不如一個死去六年的皇帝對自己的臣子說話有用。


更可怕的是,康熙的遺詔充分暴露出了,隆科多當初為什麼會擁立雍正?不是為了什麼恩德,為了什麼情誼,就是榮華富貴和身敗名裂之間的抉擇。這讓雍正情何以堪呢?

即便後來險贏了這一場鬥爭,雍正將永遠生活在康熙的這道遺詔的陰影中,又有什麼權威來繼續支撐改革呢?那就不單單整死隆科多了,連張廷玉也要跟著被整。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