白岩松說:「任何一個單位只要到了開始強調考勤、打卡的時候,一定走下坡路」,你認爲呢?

胖腳丫88


上班族的工作時間不全部是朝九晚五,每個公司的工作模式不同,所以在工作時間上有不同的規定。經常聽聞有的企業不限制員工的工作時間,自由辦公的形式讓人羨慕不已。

但這樣的企業卻能創造更大的利益,是因為什麼呢?一個單位強調考勤是否意味著在走下坡路?


工作人員應該嚴格遵守公司制度,最基本的要做到考勤要求,但一味的強調考勤打卡來實施獎懲制度,往往起到反作用。公司文化能形成積極向上的工作氛圍,也能影響員工的工作積極性,形成一定的工作壓力。在管理不善的情況下,往往無法化壓力為動力,團隊沒有形成凝聚力,無法為公司帶來更大的利益。


公司應該完善管理制度,形成良好的公司文化,讓員工更加自覺的工作,保證工作效率。不同職位的員工所做的工作內容不同,工作形式比較靈活,在考勤打卡方面公司可以更加人性化,完善管理制度。員工在自由的工作環境下,往往能自覺完成工作內容,保證較高的工作效率。如此有效的管理狀態,公司才會取得更多的利益。


一個人的能力不能創造更大的財富,只有公司團隊互相激勵與前進,形成強大的凝聚力,才能實現共贏。公司管理者對於員工過於約束,也會降低員工的工作積極性。唯有在優秀的公司文化,與先進的管理制度下,員工自覺工作保持較高的工作效率,公司會逐漸走上坡路。


決勝網


據說微信之父張小龍愛睡懶覺是出了名的,連馬化騰也沒辦法。

張小龍總是以“起不來”為藉口不去參加騰訊例會,馬化騰說,“以後讓我的秘書叫你起來。”後來張小龍又說“路上太堵,怕趕不上”。於是馬化騰每星期都派車來接張小龍,直到他再也找不出任何藉口。張小龍就這樣有些不情願地,半推半就地走出了他的世界。

你讓他打卡試試,呵呵。

這些典型的知識型工作者,肯定不應該強調打卡。

因為我們的最終目標是員工的績效和成果呀。而且,那些具備創新精神和挑戰意識的創新性員工,恰恰是自我驅動的,他們崇尚自由,你提供好的環境與氛圍還有激勵機制,不強調打卡人家都有自覺性,相反,你一強調打卡,人家還不樂意幹了。即便被迫的,那也是形式上的,表面上遵從,實際上才不會對你有認同感呢。

最典型的企業就是谷歌了,辦公環境不說了,看看:

別具一格吧:

還有餐廳:

如果你要強調打卡的話,呵呵,員工的反應可能是這樣的:

如果是一些製造型企業,那麼,考勤打卡這些是最起碼的,應當是融入員工內心的,強調服從和紀律嘛,但是,如果要開始強調了,那麼,就說明一個企業連這些最起碼的東西都沒有,肯定是在走下坡路了。

所以,對於白巖松的這個觀點,基本上還是贊同的,但箇中緣由還是不簡單。

我們必須認識到,管理的終極目標應當是結果和績效!考勤和打卡並不一定帶來績效!

當然,有些時候有些工作可能還是有需要,但這種應當成為慣例,而不需要強調,否則,就說明真的是在走下坡路了。


你覺得呢?


另外,也歡迎評論區發表不同留言。


馮起升


“任何一個單位只要到了開始強調考勤、打卡的時候,一定是在走下坡路”,有書君感覺這句話很對。

其有以下幾種原因:

1.如果這家公司開始“強調”考勤、打卡說明這家的員工積極性出現了問題,遲到早退現象增加,工作熱情低落。

而能激發員工積極性的就是獎勵制度,沒有了獎勵的兌現就說明這家公司在走下坡路。

2.這家公司已經沒有了什麼規劃和技能來激勵員工,只能用硬性規定來約束員工。

如果沒有了規劃就會轉移精力,把一些沒有提高效益的政策提上日程,沒有用公司的美好遠景文化去引導員工,而是用硬性規定來強調員工的一致性,說明這家公司在走下坡路。

3.當一家公司的行為需要不斷強調、需要明文規定、需要細節規範的時候,說明這家公司的行為已經不受控制。

原有的公司文化力量已經開始失效,這一點,說明公司的文化出現問題。

4.當一家公司出現必須要強硬的制度去管理的時候,就說明,這家公司的成員結構裡面已經出現打破原有和諧共生方式的人物出現。

如果這個人物還繼續留在公司,將造成公司的行為失衡,從這一點兒,說明這家公司的管理出現問題。

一家很有遠景的公司是不需要靠打卡、考勤來調動員工的積極性的,一來一家發展很好的公司主要是看個人的業績,二來看個人的工作效率,三來看個人的能力。

所以一家公司開始“強調”考勤、打卡時,公司一定是有了問題,開始走下坡路了。


有書共讀


白巖松,是我比較欣賞的主持人!有才,睿智,深邃!但我對他這一說法,百分之二百不認同!誰說著名主持人不扯淡呢!

先說一個事例!事實勝於雄辯!

為了不必要的麻煩,允許我隱去公司真實的名字,就叫A公司吧!

A公司80年代末成立,從10多人起步,當初還是國資背景,後來逐步實現股份制改造,引入戰略投資者,引入外資,同時也引入了國外先進的高端人才及管理理念!

大概在90年代中期,A公司開始嚴格實施考勤管理制度!每天上下班必須打卡,中間外出不得超過30分鐘,遲到、早退、中間外出超時都必須扣發工資!每個月遲到三次且累計不超過10分鐘的,可以不扣工資,但郵件通報各層級領導!各層級領導大會小會還時不時強調近期考勤情況,提示異常的部門及單位關注並採取相應措施!


按照老白同志的說話,這樣的公司一定完蛋了吧!但事實是,A公司實現了飛速發展,進入世界500強,實現了上市,公司利潤增長了數百倍!員工人數增長了數千倍!

再掰扯掰扯理論

1、沒有規矩難成方圓!公司就是為了盈利,市場競爭無比殘酷,優勝劣汰!猶如戰場,生死存亡!按時上下班,保證所有員工共同的工作時間,及時進入工作狀態,是公司經營的最基本要求。

2、企業性質決定管理模式!需要具體問題具體分析,不能以偏概全,一概而論!工業企業中的流水線作業,一個員工姍姍來遲,就可能影響整個企業生產!互聯網企業卻可以在家辦公!絕大大部分企業,內部分工越來越細,崗位協作要求增高,一個人不及時到崗,可能導致其他若崗崗位的工作無法按時完成!考勤,是企業經營模式及管理模式的一部分!

3、考勤不嚴格,存在用工風險!員工上班時間不在崗,外出出了問題,是不是工傷?是不是公司責任?如何界定?假如員工私自外出,出了事故,即使沒有爭議,公司沒有責任,是不是就可以心安理得?

人力資源沉思錄,記錄你我身邊的職場故事!歡迎關注、轉發、評論,一起交流探討!如你有所啟發,感謝點贊支持!你的鼓勵,我的堅持!

人力資源沉思錄


說起白巖松,我們都不會陌生,他是一個睿智且犀利的人,就拿他說的“任何一個單位只要到了開始強調考勤、打卡的時候,一定走下坡路”這句話來說,字字句句很犀利也有很多耐人尋味的含義。

針對這個問題,我是持贊同的看法。

我之前也在某單位實習過兩個多月,在這兩個月裡的學習過程中,留給我最深刻的一個感悟就是單位的工作氛圍真的很重要。

我實習的單位裡面工作人員不算太多,剛開始進單位的時候,單位的一把手領導還特意跟我談話,問我想要提升自己哪方面的能力以及囑咐我要好學,要自己積極主動的去做事。

說實話一進單位就能夠與領導交流,還是挺興奮的。起碼瞭解到單位的領導都很耐心、友好、願意花自己的時間去鼓勵新人。

而且我們單位每週五都有例會,只要不是特殊情況請假的,均要參加。在這個例會中,每個部門依次做該周的工作總結以及下一週的工作安排報告,然後由領導提出一些相關改進意見和其他事務的安排。

在例會中,領導鼓勵大家暢所欲言,有任何好的想法都可以提出來。所以每次例會氛圍都非常的輕鬆,單位的工作也討論了,單位裡工作人員的關係也更密切了。

單位工作氛圍好,所以我們單位從來不存在打卡考勤的習慣,單位的每一位工作人員都會準時在8點前就來到自己的辦公桌,開始了一天的忙碌,甚至晚上還有自己加班的。

之所以舉自己這樣一個親身的經歷就是想說,看一個單位的辦事效率高不高、團隊成員積極與否,這都與單位的工作氛圍很重要。


而好的工作氛圍不是靠像打卡、考勤這樣強制要求培養出來的,而是從領導的有效管理、員工的積極配合這兩個方面來潛移默化形成的。


——END——

你對這個問題有什麼看法和建議呢?歡迎在下方留言討論哦。

職場技能掰開揉碎講給你聽,歡迎關注【霸王課】頭條號,一起加速成長,成為一名優秀的職場精英~如果你喜歡我的回答,不妨點贊、轉發、收藏一下。



霸王課


白巖松說:“任何一個單位只要到了開始強調考勤、打卡的時候,一定走下坡路”

我覺得這句話說得很對

我就親身經歷過這樣的事情。以前我最開始在某個單位上班時,這個單位是採取的彈性工作時間,沒人強迫員工必須考勤。

當時單位的工作氣氛是很有正能量的。只要員工付出了,就會有回報。這些回報有時是物質上的獎勵,有時是精神上的獎勵。那個時候,大家都覺得幹活有勁,都願意主動幹活。

後來,單位的一把手換成了老王,整個單位的工作氛圍就變了。

老王作為一把手,統抓單位的大小事。但是,他很沒有管理水平,而且特別喜歡會拍馬屁的人。

單位裡真正幹實事的人,成天累死累活也得不到回報,還要捱罵受罰。

會拍馬屁、會討好領導的人,動動嘴皮子就能升職加薪。

明面上單位有一套升職加薪的制度,但是,實際上升職加薪根本不看你做了多少工作,而是看你會不會討好領導,會不會拍馬屁。

時間長了,大家都不願意好好工作了,每天都是得過且過、能逃滑就逃滑的狀態。

老王看到大家幹活喊一下才幹一下,心裡很著急,他認為該加強管理,他的加強管理就是強調考勤、打卡。一天早中晚三次打卡,不定期抽查。

這樣一來,大家從偷溜逃滑的狀態變成了按時簽到、簽退,坐在單位掐著點磨洋工了。

一個單位能不能發展好、員工願不願意幹活,不是靠強調打卡就可以實現的。

要想大家上班積極,最重要的是單位有一整套獎懲機制。這套機制要公平公正。一定要從制度上保證讓多幹活的老實人不吃虧。也要從公司文化上激勵員工追求卓越、追求成就感。

聰明的公司都懂得去激勵員工主動付出、主動幹活,只有不懂管理、不懂經營的公司才會死抓著考勤、打卡不放。


我是柳柳很忙,您身邊的教育專家、心理諮詢師。

請關注我。更多教育、心理、人際關係前沿知識推送給您。

有什麼問題可以直接發私信給我,願意為您答疑解惑。

歡迎您點贊轉發。每次點贊和轉發,您都是在幫助他人。


柳柳很忙


當我們強調什麼時候,我們一定在缺失這樣的東西,當我們在追求一種形式化的現象的時候,說明我們已經忽略了我們的初心。

無論是企事業單位還是政府機關,如果關注的是工作的效率和對事業的追求,那麼這個單位是一種人心凝聚,領導是處於一種無為而治的狀態,企業的願景文化和管理都是偏重於把工作不僅幹好,而且一直處於創新創優良好的工作狀態。

這樣的工作環境是大家比較寬鬆的人際關係,所以大家可以腦筋激盪,可以集思廣益,可以把單位當成家,可以為單位奉獻一切,因為在這裡可以實現自己的人生價值。

當這一切開始改變,人們更熱衷於高談闊論,更熱衷於自己的一片小天地,領導關心的是人在不在崗,職工想方設法逃離崗位去做自己的事情,那麼單位只有加強考勤,這樣的單位真的就已經出現嚴重的問題了。


煮茶聞書香


話雖然是這樣說,但我覺得我在的這家餐廳還是生意好的一比啊,絲毫看不出他在走下坡路,真的是很奇怪啊。

現在我在的這個餐廳,上班的時候必須打卡,每天開會都會強調,考勤必須要考,不然會扣錢的。

遲到五分鐘以內打卡扣50,不打卡扣20,遲到一個小時以上扣一百,這就是餐廳的規定,我們員工一天才多少錢啊也就100來塊錢,有時候不注意,就會被扣掉一半工資了。

而且除了出勤打卡天天強調,交手機也是天天說,不交手機,被逮到了。一次扣一百,我從來沒見過如此沒人性的餐廳,但因為有人被罰過,所以我自然不敢碰那道紅線。

可是奇怪的是,來這裡吃飯的人特別多,生意特好,真的是很奇怪啊,不過現在餐廳的服務員很少,但即便服務員都走了,餐廳再漲工資,還是很容易找到的啊,所以我覺得這句話用在我們餐廳,是相反的。


小幸福的萌萌雷


職場火鍋作為資深HR,首先亮出觀點,白巖松這句話出發點是好的,但不能說出發點好就是百分之百正確的。本意應該是考勤是正常的人力資源管理行為,但過分強調或重視考勤,偏離了考勤的“規則意識”,強調了“處罰意識”,落點不同,本末倒置。

第一:白巖松的本意是企業應該尊重人性,激發員工的內生動力。

白巖松的這個立意和出發點是正確的。考勤和打卡,與這個立意,不是對立的,而是殊路同歸。考勤打卡就是建立一視同仁的規則意識,那麼,員工的積極性和內生動力,首先來源於“同一規則下的進取精神”。這個大前提不要忽略了,如果上班紀律和工作秩序一篇混亂,對大多數工作者來說,首先受到負面影響的是公平性,很容易形成劣幣驅良幣的破窗效應。白巖松這種基於員工自發自律自強的理想化文化的理念,其實在全球職場,都是不接地氣的。即使有谷歌這樣尊重個性、充分自由的企業,也不能反證這個絕大多數。

第二:考勤打卡與抑制員工天性,沒有直接關係,不是前因後果矛盾體。

全球職場,一般分為固定工時制、彈性工時制、綜合工時制、臨時工時制“四種”工時制度,應該適應不同類型的企事業單位,包括大多數公職部門。全球職場,大體分為保守職場、強制職場、隨意職場和創意職場“四種”職場。白巖松這句話,也不能一竿子掃一船人。有的企業,必須實行考勤打卡制度,比如,固定工時制的流水線生產型企業,比如,固定工時制的公職辦事窗口單位。

考勤打卡是全球通行的管理規則,中國自古以來就有上朝和點卯之說,點卯就是卯時要點名查崗的。考勤打卡是約束絕大多數人的公平機制,畢竟有自發動力的人很少,實事求是地講,絕大多數國人都是有“佔便宜思維”,其中包括佔了公家的時間便宜,人家上班八小時,他上班七小時就佔了便宜。有人佔了公家的時間便宜,有多少人會覺得我自律就好了?其實許多人會形成破窗效應的。這是人性,可以講理想,但不能理想化。

第三:白巖松用創意職場的眼光,來看待所有職場規則,不接地氣。

白巖松本身處於演藝文化界,這個職場是創意職場和隨意職場,本身也是彈性工時制,事業成功更多取決於自身的天賦、努力、人脈、機遇和時代的品味,與時間多少和時間運用的規則關聯度不大。

這樣的職場還有不少,比如銷售類職場、互聯網職場、設計類職場,等等,都可以實行彈性工時制,不強調打卡。還有就是中層以上管理人員,往往實行彈性工時制,因為他們時刻在思考工作。但大量的辦事機構和服務型單位,面對廣大的辦事群眾,不能不考勤打卡,光靠自發動力不行。還有大量的連續生產企業、大多數的服務型企業和普遍意義上的行政管理崗位,實行考勤打卡,不是為了扣罰錢,而是形成規範的工作次序。

我是職場火鍋,一位行走職場二十年的人力資源總監,作家,全國語文課文的作者。目前,已經回答近一千個原創獨家的問題,對你提職加薪有幫助,請關注職場火鍋,每天都有精彩的回答,期待與你互動和交流。

職場火鍋


這句話是有道理的。但是不包括服務窗口、教師、行政等服務型行業以及第二產業。

因為這些行業,比如醫生、老師、辦事窗口屬於服務性的行業,按時到崗,是剛性要求。

但是有些行業,比如互聯網企業、廣告公司、媒體等,他們並沒有剛性對外服務要求,卻被要求打卡,以及非常重視打卡,這說明這個行業再也不看重效率,更看重形式,比如苦勞。有些苦勞是有意義的,但是有些純粹就是無用的形式主義。

比如,你讓一個廣告公司文案晚上寫稿到2點,第二天早上9點到崗,有時候真不知道這種到崗有什麼意義,不如讓其休息好,很多時候電話網絡溝通都可以溝通,並非需要到單位,除非要見客戶或者開會。

這種形式主義,其實就是變相剝削勞動價值。既然你要求9點到崗,那麼8小時之後的工作時間就應該按照加班時間給。可是廣告、媒體這種行業有時候,在算錢的時候,卻會按照計件工資來算,這其實就是變相剝削。

所以,一般只有當這個行業不景氣的時候,無能領導想要刷存在感就只能靠重視考勤了。另外就是因為不景氣,要變相逼人走,考勤方法就是一個很好辦法,一般這種方法可以逼走特別懶的,另外就是能幹的。

特別懶的好理解,特別能幹的是為什麼呢。因為能幹的人,會覺得性價比太低了,還得不到尊重。因為在重視考勤的氛圍裡,毫無主動性的混日子的、愛拍馬屁的人才是過的最好。

《紅樓夢》裡賈府慢慢走向衰落的時候,就是對手下的出勤開始管理嚴苛的開始。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