东山发现日军侵华时最早发行的“甲号票”

“这是侵华日军流落在民间的特殊流通货币,是日本侵华历史的又一实物见证。”昨日,中国收藏家协会会员、东山县黄旭财先生向笔者展示了一张面值拾钱、昭和十二年(1937年)由“日本内阁印刷局制造”的军票,日本史学界称其为“甲号票”,为侵华时最早发行的货币。

东山发现日军侵华时最早发行的“甲号票”

黄旭财介绍,日本军用手票,简称军票,是日本政府作为军饷的货币。日本在全面侵华战争中主要发行了军用手票有5种,日本军民的一切公私经济的收支全部使用“军用手票”,而且逼令占领地居民兑换军票作为货币。

据史料记载,日本挑起“卢沟桥事变”发动全面侵华战争后,为实施“以战养战”的战略方针,1937年11月5日,日军柳川平助中将率第10军在杭州湾登陆时,携带着一批专门为在占领区内使用的“军用手票”。甲号票印制粗劣,属于早期的竖式票,票面图案与早期军票大同小异,这批军票的总发行量约为300万元,分拾钱、伍拾钱、壹圆、五圆、拾圆五种面额,主要流通在浙江省沿海地区。这批军票因发行量不大,流通面窄,目前已不多见。

从甲号票开始,侵华日军所发的各号票都是以元为单位,最初只限于军事费用的支付。随着占领区的扩大,日本内阁决定将军票当做一般货币在华中、华南等地区全面流通,并不断增大发行量。继甲号票后,1938年又发行了乙号票和丙号票;1939年6月印发了一套用龙、凤为主要票面图案的丁号票;1940年印发了戊号票。笔者发现,这些手票上竟然没有编号,如白条一样,意味着侵略者可以随心所欲地无限量发行,印证了日本在对中国进行军事侵略的同时,还进行着大肆经济掠夺的罪恶行径。

文图 | 黄辉全、黄毓艺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