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歲孩子剛上幼兒園小班,三字經張嘴就來,而今媽媽哭著後悔

父母都是“望子成龍,望女成鳳”很多家長為了讓孩子能贏在起跑線,對孩子的教育看的各位重視,各種早教班,智力開發興趣班,像雨後春筍一樣冒出來了。

玲玲的父母也是早教班積極分子之一,由於玲玲從口齒伶俐,能歌善舞,父母對玲玲的期望特別大。在玲玲剛開始學說話的時,就早早就教她認字,玲玲也都學得很快。

三歲孩子剛上幼兒園小班,三字經張嘴就來,而今媽媽哭著後悔

為了讓玲玲比同齡人領跑更多,玲玲父母為她選擇了一個拼音、算術、藝術、英語全面培養的貴族幼兒園。雖然價格不菲,但是為了讓孩子變得更聰明優秀,值得了。

沒出半年,媽媽當初的願望初見成效:玲玲拿著書,三字經說來就來,雖然認字不多,但知道每讀完一頁就翻頁;0到10的數字隨便指認都會書寫;拼音也都認識,音樂書上的兒歌也都會唱;相比起其他幼兒園裡有些完整句子都說不清楚的孩子,玲玲已經張口就能背誦“三字經”。

父母喜出望外,覺得女兒是天賦異稟,決定讓女兒提前一年上小學。

三歲孩子剛上幼兒園小班,三字經張嘴就來,而今媽媽哭著後悔

可是進了小學之後,玲玲一直都不適應,上課聽不懂,自理能力也不行,班裡同學也不願意和她玩。半個學期時間,活潑開朗的笑笑就變得不愛說話,上課注意力不集中,成績也一直都跟不上。

現在玲玲已經三年級了,性格變沉默寡言,在學校一直不太合群,成績也只是在中等偏下,甚至有厭學傾向。

說起提前上學這件事,玲玲媽媽腸子都悔青了,明明自己的孩子幼兒園的時候聰明的,怎麼現在差這麼多?

6歲入學由孩子發育規律而定

之所以規定孩子在6週歲才能進入小學,是綜合考慮這個年齡段的孩子,無論是專注力、理解力、自理能力還是身體發育,都可以適應小學的課程和規則。

而且小學教材也是設置在六歲半左右孩子的心智基礎之上的,除了極個別(科學測試大約在千分之三至千分之五)的超常兒童,其餘絕大部分孩子,適合上小學的年齡都在6-7歲之間。

三歲孩子剛上幼兒園小班,三字經張嘴就來,而今媽媽哭著後悔

其實,這並不是玲玲變了,而是玲玲在幼兒園階段過度教育導致的。很多家長都覺得孩子在幼兒園就學會很多知識,是一件好事,這樣小學學起來就會更輕鬆。

然而,孩子的發展必定是要遵循其身心發展規律的,拔苗助長只會給孩子身心造成傷害,等到後期孩子真正要學習的時候,就會像玲玲一樣出現厭學情緒。

這個童年期,根據生命發展的規律,在不同階段有不同的學習任務,除了極個別的超常孩子(平均是一千人中有三個左右),絕大多數孩子要想人為地提前完成,往往是“欲速則不達”。

有些家長採取一些突擊手段,讓提前入學的孩子也能夠勉強跟上一年級,但是這種急於過早地進行訓練,其實是勞而無功的,因為所帶來的弊病甚至會跟隨孩子一生。

過早識字

影響孩子想象力的發展,影響學習興趣

有些家長讓孩子過早識字,或者在幼兒階段不是讓孩子自然而然地識字,而是通過集中學習死記硬背的方式讓孩子一下子都把字記住了、認識了。

通過這種方式的學習,孩子雖然表面上認識了許多字,但對孩子的發展是不利的,會讓孩子的認知過早符號化,會影響孩子想象力的發展,也會影響孩子的學習興趣。

三歲孩子剛上幼兒園小班,三字經張嘴就來,而今媽媽哭著後悔

過早學習知識導致孩子可塑性降低

孩子有很多發展方向,不要讓他做一件事情而定性

出生前,孩子大腦中神經元的數量遠多於大腦實際需要的數量。出生後,隨著孩子的成長,孩子接受到的外部刺激越來越多,其神經元的聯結以令人難以置信的速度增長,這時孩子擁有的神經元和神經聯結數量遠多於成人。

三歲孩子剛上幼兒園小班,三字經張嘴就來,而今媽媽哭著後悔

在孩子生命的早期,大腦就像是一個大膽的剪裁師,只有被經常刺激的神經元和突觸存活下來,而不經常被刺激的神經元細胞所連接的突觸就會被修剪掉。

如果孩子過早或單純地學習知識,孩子的可塑性就會大大降低,這也就是托馬斯·蘇德霍夫所說的“不要把孩子訓練成機器”,認為“年輕的孩子有很多發展方向,不要讓孩子做一件事情而定性。”

不學知識,學齡前讓孩子學些什麼

1972年諾貝爾物理學獎得主卡皮察被記者問道:“您在哪所大學、哪個實驗室裡學到了您認為是最主要的東西?”

出人意料的是,這位白髮蒼蒼的老人回答道:“是在幼兒園。把自己的東西分一半給小夥伴們,不是自己的東西不要拿,東西要放整齊,吃飯前要洗手,做了錯事要表示歉意。午飯後要休息,學習要多思考,要仔細觀察大自然。從根本上說,我學到的全部東西就是這些。”

學齡前孩子學什麼,家長可以參考以下內容

學語言

有研究發現,孩子早期的語言技能(如字母識別能力和語音敏感性)越好,後期學術能力越高。因此,在孩子0-6歲,培養孩子語音敏感性很重要,但不是指讓孩子多識字、寫字,而是要讓孩子聽到各種聲音、各種語言,鼓勵孩子唱誦歌謠、複述故事,培養孩子的語音意識和正確發音能力,培養孩子對語言理解的能力,特別是說和聽方面的能力。

三歲孩子剛上幼兒園小班,三字經張嘴就來,而今媽媽哭著後悔

學習慣

良好的習慣對幼兒身心的健康、知識的獲得、能力的培養、品德的陶冶、個性的形成都是至關重要的,將伴隨幼兒一生,使幼兒終身受益。孩子從以玩為主的幼兒園生活過渡到以學習為主的小學生活,其中的學習目的不同,教育方式和要求不同,生活方式不同。

因此,孩子需要具有良好的行為習慣,具備一定的獨立意識和任務意識等。有研究發現,入學後,沒有朋友比成績差更糟糕,被拒絕的孩子容易出現社會適應不良、心理失調、學習成績不佳等現象。

三歲孩子剛上幼兒園小班,三字經張嘴就來,而今媽媽哭著後悔

3. 培養好奇心

好奇心是人們積極觀察世界、進行創造性思維的內部動因,是兒童學習的重要動力來源,也是創造性人才的重要特徵。在兒童的日常生活學習中激發其好奇心是讓幼兒輕鬆接受新鮮事物和學習新知識不可或缺的途徑。

面對孩子提出的各種各樣的問題,父母應合理對待,採用合適的方式實事求是地回答。父母要善待孩子的如把玩具拆開等“破壞行為”,滿足孩子主動探索的心理,鼓勵孩子對新異事物和未知事物的好奇與關注。

三歲孩子剛上幼兒園小班,三字經張嘴就來,而今媽媽哭著後悔

學獨立性

表現出一定的獨立性,開始自主做一些決定與行動。此時的兒童逐漸明白了隨意發脾氣等行為是不正確的,學會對情緒的調節和自控,有了自己的同伴和感興趣的活動,在情感上逐漸消除對父母的依賴。

所以,家長可以依據孩子的獨立性發展特點,創立寬鬆的環境氛圍,讓其愉快地玩耍,自由地交流,自己做主,做力所能及的事情,獨立思考解決問題。

三歲孩子剛上幼兒園小班,三字經張嘴就來,而今媽媽哭著後悔

自我保護能力

父母可以在日常生活和遊戲中通過講故事、親子共讀故事的方式培養孩子的閱讀興趣與習慣。並採用圖片、畫報等直觀形象的方式加強孩子對危險情境及事故原因以及後果的認識,提升孩子的安全防範意識,學會自我保護。

三歲孩子剛上幼兒園小班,三字經張嘴就來,而今媽媽哭著後悔

如果孩子沒有達到入學的年齡,寧願多上一年幼兒園,讓孩子在寬鬆的環境中發展好智力,以更強的心智,更好的狀態去面對小學,也不要讓孩子在吃力和勉強中適應小學。

三歲孩子剛上幼兒園小班,三字經張嘴就來,而今媽媽哭著後悔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