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屆「感動文昌」十大人物事跡

第二届“感动文昌”十大人物事迹

第二届“感动文昌”十大人物事迹
第二届“感动文昌”十大人物事迹

邢益佐:醫者仁心 一生惠益於生命

邢益佐,原是文昌市疾病預防控制中心副主任,2017年3月確診患胃癌晚期,那一年,他做了胃切除手術,每個月化療。可是,儘管疾病纏身,他仍不捨得放下手頭的工作。

在妻子李雲江眼中,邢益佐是一個“不顧家”的人。2014年超強颱風“威馬遜”襲擊海南期間,邢益佐和他的同事們一直奮戰在一線。當時,文昌羅豆農場因海水倒灌近30個村莊受淹,颱風帶來的積水雖退去,但露出地面的淤泥和垃圾,讓災後防疫消殺工作變得尤為重要。那段時間,邢益佐和他的同事們沒日沒夜地工作。邢益佐每天早出晚歸,穿行在文城、羅豆等地村莊指導消殺工作。10多天裡,他走遍29個受災村莊,每個村莊一天少則走四五趟、多則走六七趟。受到烈日的暴曬,他的皮膚脫了皮,臉變得黝黑,當地群眾親切地稱他為“漁民”主任。

“我雖然得了癌症,但一定要保持樂觀、平常的心態,在生命的最後,儘自己最大的努力做好本職工作。”這是邢益佐生前說得最多的一句話。

頒獎詞:生命是滿園絢爛的花朵,你是一位守護生命的天使。救急避險,守望花開,你用生命守護生命;披星戴月,漫漫長路,你留下慷慨不辭的腳印。別離之後,遠去的背影依然清晰,萬千笑臉,刻畫出你的輪廓,笑容與不捨,都是生命對生命最高的歌頌。

第二届“感动文昌”十大人物事迹

林鵬:扶危濟困 生而為人行大義

今年47歲的林鵬,是海南傳味文昌雞產業股份有限公司創始人。20多年前,他靠東拼西湊來的1萬多元開始養雞。如今,傳味文昌雞年產值2.24億元,不僅帶動當地農戶養殖增收2200萬元,而且讓161戶貧困戶走上脫貧路。

對於有勞動能力、有養殖場地的貧困戶,傳味文昌雞積極培育他們成為養殖戶,從資金和技術等方面加以扶持。沒有勞動能力,或是沒有養殖場地的,則想辦法讓有勞動力出力,有養殖場地出場地,合作發展。不僅如此,傳味文昌雞公司還通過和銀行合作,幫助部分貧困戶擔保貸款入股分紅,利息由公司承擔,政府給予貧困戶的貼息款則全額返還貧困戶。

通過這些方式,林鵬的傳味公司已聯結幫扶貧困戶160多戶,惠及貧困人口750多人,戶均年收益可達6萬元以上。此外,傳味公司還熱心公益事業。

頒獎詞:苟富貴,莫相忘,攜眾人,共致富。你的眼裡,成功有著不一樣的解釋。為寒士送糠食,變陋室為廣廈,農戶笑了,他們的成功,也是你的成功。慷慨疏財,仗義為人,在你帶頭的小康路上,沒有人掉隊。

第二届“感动文昌”十大人物事迹

符陽堯:退而不休 一抹陽光照初心

今年76歲的符陽堯,原是文昌市昌灑鎮華僑小學校長,2001年退休至今,身兼華僑小學校董事會董事、符克烈士紀念館義務講解員、鎮關工委常務副主任等職,身體力行,為黨的教育事業貢獻餘熱。

擔任校長期間,符陽堯把學校當家,致力於學校的建設和學生的全面發展,發動群眾捐款擴建校區等。他省吃儉用,熱衷於資助貧困孩子讀書。華僑小學的教師偏於年輕化,缺少教學經驗,符陽堯就每週抽出一兩天時間回到學校,給老師們傳授教學經驗,給學生們上課。

擔任昌灑鎮關工委常務副主任以來,符陽堯組織策劃了一系列的學生活動,讓學生在活動中學到知識,也讓自己在退休後發揮了餘熱。“雖然退休了,但活到老學到老,我認為自己還有能力、有理想、有信念,幹到走不動為止吧!”他說。

頒獎詞:砥礪前行,有盼來路,莫問歲月留下多少痕跡,你的眼中,總有不滅的光輝。穿透迷霧,照亮前路,夕陽近黃昏,你卻能在餘暉中,踏步向前。

第二届“感动文昌”十大人物事迹

曾彩汝:堅忍持家 雖為女子志亦剛

54歲的曾彩汝,是會文鎮陽光村大有四村村民小組人。2008年7月,曾彩汝的丈夫腦出血引發中風,雙腿發軟走不了路,她不離不棄,除了悉心照顧,還絞盡腦汁幫丈夫自制鍛鍊器材,每天下午幫他做康復訓練,讓丈夫的身體一天比一天好轉。“你不能走路沒關係,我來當你的雙腿,你想做什麼,我就扶你去做。”她的一句話讓丈夫感動落淚。

不幸,2013年,年邁的婆婆患眼疾雙目失明,照顧婆婆的重擔又壓到她的肩上。但是不管多累,她都會擠出時間陪婆婆聊天,不讓老人寂寞。

作為村委會計生員,曾彩汝對工作兢兢業業,時刻把群眾放在心上。2016年一天,颱風來襲時,她挨家挨戶轉移孤寡老人和病弱的村民。2017年10月,曾彩汝在送報表去文昌市計生委的路上遭遇車禍受傷,在家療養期間,她不忘參與計生工作。因為勤快能幹,每年她都被鎮政府評為“優秀計生員”。

頒獎詞:風雨來襲,你守住家的缺口;痛飲甘苦,你不忘家的誓約。沒有九尺身軀,卻能頂起重擔,不過一介女子,卻頑強得有如千斤巨石。是你用瘦弱的肩膀,扛起了孝老敬親,讓我們看見,千年美德,在世間有了化身。

第二届“感动文昌”十大人物事迹

張仁奕:有仁有義 甘撒仁義遍人間

文城鎮後坡村村民張仁奕是一名賣豬肉的商販,生活樸素,卻堅持做善事。

每天凌晨四點,靠販賣豬肉為生的張仁奕就會出現在菜市場,但閒暇之餘,他常常騎三輪車穿梭於村子和菜市場之間,一旦知道有誰遇到困難,他都會盡力幫扶。他自己種的南瓜、玉米等蔬菜,也經常送給光榮院的孤寡老人和孤兒。

後坡村沒建文明生態村之前,村裡通往城裡的土路經常積水、坑坑窪窪,張仁奕就出資並聯系司機運土石進行填補。每年春節,他給自家準備年貨的同時,也給村裡的五保戶、殘疾戶準備年貨。路上看到老人摔倒或遇見別人出了車禍,他總是主動上前救助,有人勸他當心點,他總會說:“我不能見死不救。”

他熱衷助學,每年都會資助幾名貧困學子讀書;他還出資5000多元購買40臺大吊扇贈給南陽中心小學,讓孩子們大熱天在涼爽的教室裡上課;他購買價值5000多元的16套課桌椅贈給文城逸夫小學,購買20套價值8000多元的課桌椅贈給文城鎮樂群小學。

頒獎詞:心中有仁義,何顧居卑位。你用一顆善心,演繹人間的大義,從此誰敢妄言:市井難出大愛。只因動人的故事,總在街頭巷尾,只因你讓我們相信,平凡如你我的人,依然能夠活出不凡的人生,依然能夠憑著一顆熱心,寫下仁愛和情義。

第二届“感动文昌”十大人物事迹

韓麗萍:孝思不匱 一生一世母女情

75歲老黨員韓麗萍,是馮坡鎮白茅村人。2016年初,106歲的英婆因中風癱瘓,韓麗萍每天早上起來幫老人換紙尿褲、洗衣洗被、擦身體,一日三餐送到床前。每逢英婆過生日,她還會買生日蛋糕。

去年初,韓麗萍的小兒子被診斷為腦瘤,癱瘓在床,丈夫也因中風臥床不起,她既照顧兒子和丈夫,又照顧英婆,忙裡忙外,有一回因太累暈倒在廚房裡。那段時間,韓麗萍瘦成皮包骨,但她照顧老人的腳步依然沒有停止。

除了照顧家人,30多年來,韓麗萍還義務照顧村裡的多位老人,時間最長的一位,她照顧了整整8年。

日復一日、年復一年地照顧身有殘疾的孤寡老人,看似簡單,卻是非常艱難的一件事。韓麗萍的善舉讓村民們看在眼裡,感動在心頭。受之影響,村裡形成了敬老愛鄰的文明之風。

頒獎詞:風燭殘盡的晚年,有了你;孤寒困苦的歲月,有了你。未得養育恩,仍報床前孝,你用共產黨人的信仰,將人民放在心中,用無盡的愛,陪伴走完人生的路。每個日夜,暖意沁入心扉,這一世的母女情,還願來生再續。

第二届“感动文昌”十大人物事迹

黎行中夫婦:相濡以沫 患難夫妻見真情

黎行中是公坡鎮水北村委會崀頭北村的貧困戶,家中有兩位殘疾的妹妹、103歲的奶奶和80多歲的父母,兒子前幾年不幸去世,小女兒今年在公坡中心學校讀初一。

平時,全家人的生活主要靠黎行中和妻子種植瓜菜和打零工維持。儘管十分艱難,但他們對家人始終悉心照料,不離不棄。

黎行中兩位妹妹手腳畸形,身材矮小,因為無法走路,她們長年待在屋裡,也不會說話,看到有人來,只能笑著發出“啊啊”的叫聲。每天,黎行中和妻子都是端著飯菜,一口一口地餵給她們吃。妹妹生病了,黎行中夫婦會及時揹她們去醫院治療。

作為貧困戶,他們已享受教育、醫療、住房、資金、生活保障和生產等6項扶貧政策幫扶。“政府幫扶蓋了新房,送養的母牛已產仔,3200元生產資料幫扶費已買化肥和種苗種植瓜菜,日子比以前好多了。”言談中,黎行中十分樂觀。

頒獎詞:蒲葦韌如絲,磐石無轉移,一世夫妻情,雨中雙飛燕。不幸的家庭,幸好有了你們,得以守住親情,留住親人。長攜手,度患難,兩不離,譜真情。無情的歲月,你們作出證明,患難夫妻情,持家百日恩。

第二届“感动文昌”十大人物事迹

詹道學:舐犢情深 愛意流轉記心田

文城鎮“華昌園美食城”,一位英俊小夥正給客人端茶。這個小夥子是聾啞人,10多年前,他還是一名身體瘦弱、衣著破爛的流浪兒,幸而得到店主詹道學的收留,並像兒子一樣撫養成人。

詹道學與這個男孩結緣是在2010年4月。當時,詹道學的茶店開張才幾天。一天,一個小男孩來到店裡,東張西望,不懂講話,只會用手比劃,詹道學看著可憐,當即決定收養這個孩子。如今,小男孩長成了憨厚懂事的小夥,也懂得感恩,詹道學和妻子對他更加疼愛。每年春節,他都帶這個“啞兒子”回老家過年。

去年,詹道學在老家建了一棟樓房,寬敞明亮,其中留了一間給“啞兒子”做婚房。“這孩子不會說話,從小被父母拋棄,身世令人心酸。希望他能娶個老婆,生個孩子,好好過日子。”詹道學說。

頒獎詞:一對父子,半道緣分,嬉笑怒罵間,古樸的恩情已經種下。溫良恭儉讓,渾金璞玉心,這一顆種子,種在了所有人的心田。你付出的真情,有了無價的收益,收穫世間最美,穿過歲月情愁。

第二届“感动文昌”十大人物事迹

邢福浩:樂善好施 甘為鄉村立燈塔

當人們都奔向城市時,邢福浩卻選擇了鄉村。2004年退休後的邢福浩,從海口搬回了文昌東閣鎮美柳村。當時,常年無人居住的祖屋雜草已齊腰。但誰也沒想到,他把祖屋改造成了一間書屋,供村裡的孩子讀書玩耍。

為活躍鄉村文化氛圍,他自掏腰包為村民修築活動場地、設立獎學金資助村裡讀書娃。有時,他還逐字逐句地教授《弟子規》。

為培養孩子的學習興趣,邢福浩把祖屋佈置成了教室的模樣,更醒目的是,邢福浩在牆上寫下了一句承諾:凡是美柳籍在美柳、寶芳小學讀書考上文昌中學者,獎勵2000元。

此外,他還資助村民建房,自掏腰包買檳榔苗、雞鴨苗等,鼓勵村民發展生產。

為資助更多村裡孩子讀書,邢福浩計劃成立百合齋基金會,著力提升鄉村文化氛圍,為鄉村家庭培養人才。

頒獎詞:情繫桑梓,心在家鄉。人生暮年,你帶著傳統的道義,助學好善,為鄉村樹一盞文化的燈塔;仗義濟困,你為貧困戶立一面擋風的牆。芬芳鄉土,悠悠我心,人生在世,所到之處必能清香滿園,所謂鄉賢,最好不過你。

第二届“感动文昌”十大人物事迹

薛英炳:薪火相傳 學子心中老先生

文昌市教育局原局長薛英炳是龍樓鎮人,早在上世紀80年代初,他在任鄉鎮領導時,就曾籌建文昌市第一個教師村,龍樓的教育事業從此走在全市乃至全省鄉鎮的前列。

1996年開始,薛英炳任文昌市教育局局長,他特別重視學校的均衡發展,關注困難群體,改造薄弱學校,創辦聾啞學校、孤兒學校,發動社會捐資助學。

2011年退休,薛英炳發動鄉賢和企業家,捐資300多萬元成立了文昌龍樓鎮教育慈善會,此後又四處“化緣”,發動親朋好友等參與公益,共籌集到善款650多萬元用於助學。受薛英炳影響,以市、鎮、村,甚至以姓氏宗祠為單位的教育慈善會在文昌市如雨後春筍紛紛成立。截至目前,文昌全市有各類教育福利慈善會88個,累計捐款金額10586.14萬元,累計捐款人數27364人次。

頒獎詞:銅鼓嶺下的夫子,月亮灣畔的園丁,你褪下光環,卻褪不下對教育的深情。為向學者助力,澆灌孤獨的花朵,那一雙雙渴望求知的眼睛,是你永遠的心之所向。募得善款濟眾人,寒門從此現笑顏,學子登科,是你唯一的心願。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