兢兢业业干工作 一心为民终不悔


兢兢业业干工作 一心为民终不悔


刘可居出生于1944年,是我县黄营乡原曹敦村党总支书记, 1965年入党。他自幼丧母,家境贫寒,幼年和少年时代都是在贫苦中度过的。17岁读完初中后,他成了生产队的记工员。

记工员要每天给全生产队社员记工分,也就是记录生产队社员每天出工情况。每月小汇总,年底大汇总。当时生产队里的活儿多种多样,而且分散多处。刘可居每天都依次记录,从没漏记一人,记错一分。刘可居说,“如果漏记,有人就白干一天。无论如何也不能让劳动者吃亏!”开始,有些社员不放心,经常在晚上上门来查工分,刘可居都一一解答。之后,他就每周一公布,让社员们核对,没有出过一次差错。后来,社员们全都放心了,再也没有人去家里查工分了。

在工作中,刘可居和社员们打成一片,不但和全队社员建立了深厚的感情,而且学会了干各种农活,养成了劳动的习惯。刘可居勤奋好学,吃苦耐劳,很快便成为了生产队队长。

“生产队长算不上什么官,但我知道,职务意味着责任,我决不辜负父老乡亲们的期望!作为一名共产党员,一定要把党交给我的工作做好。”刘可居是这样说的,也是这样做的。

任职期间,他时常到村民家中“做客”,了解他们的生产生活状况,为村民致富提点子、找路子。他当时所在的生产队有550余亩地,粮食产量总提不上来。为了提高粮食产量,他每天到田间地头观察,多次召开社员会,与大家商量解决办法。还经常主动向村里年长的村民们请教:哪块地的土质适合种小麦?哪块地适合种玉米、高粱、红薯?他一边自学理论知识,一边又在实践中不断摸索,思考如何科学布局规划,把土地按好坏分类定产。

在刘可居的带领下,生产队的粮食产量第一年增产10万斤,第二年增产15万斤。为此,刘可居所在的生产队多年被评为“典型生产队”,乡亲们个个笑逐颜开,都十分钦佩这个聪明有悟性、踏实肯干的小伙子。这也让乡亲们坚定了一个信念——跟着党支部走,生活有奔头!

刘可居坦言,“当上基层干部后,我就感觉肩上有股沉甸甸的责任,如果老百姓富不起来,我就觉得对不起他们。带领大家过上好日子,便是我那时候的理想和责任。”

村支书说起来只是个最基层、最无足轻重的小官,但对于一个村庄而言,就是权力最大的父母官。任职23年间,刘可居以身作则,不侵占集体财产一分一毫,不拿群众一针一线。任职期间,他还积极争取上级部门支持,对村里的困难群众和五保老人给予照顾。每逢过年过节,他都及时走访困难户、五保户,送上肉、大米、面粉等慰问品的同时,也送去了一个共产党员的责任。

23年间,刘可居做了很多很多,但归根结底只有一句话——一切从服务百姓的角度出发,一切以百姓利益为重。作为一名老党员、老支书,这么多年的默默坚守和无悔付出,刘可居饱经风霜的脸上刻满了岁月的沧桑。时光流逝浸染了两鬓的白发,却没有丝毫改变在他内心深处闪耀着的党性光辉。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