直击灵魂!记录人类悲喜瞬间

记者是社会这艘大船上的瞭望员,看到前方好的或者不好的信息,都要传达给船长和乘客,让他们安全航行。

——约瑟夫·普利策

相信很多人都曾经在不同场合看到过下面这张照片,它或许被重新赋予了诸如“重逢”、“喜悦”、“庆祝”之类的标题。

而这张照片背后的历史背景实际是在二战结束后的美国。

直击灵魂!记录人类悲喜瞬间

时代广场的胜利日

当时,战争结束的喜悦促使许多人聚集到时代广场上。照片中的两人或许是久别重逢的恋人吧。欢庆的幸福喜悦充盈着整个画面。

但在40年后的照片人物征集后人们才得知,照片中的两人当时并非情侣,此后的人生也并无交集,促使他们相拥的共同的对于胜利的喜悦

这也许是新闻类摄影的有趣一例,也恰恰体现出这类摄影作品的特点。对于事件的亲历者来讲,画中的世界是真实存在的,而观者对于它的解读却又重新定义着画中的世界。

直击灵魂!记录人类悲喜瞬间

今天我们就通过一些普利策奖的获奖作品来重新还原一下新闻摄影背后的现实吧!

普利策奖,作为美国新闻界的重要奖项,每年都会评选出最佳的新闻摄影作品,而这些作品,或是记录了一个时代的渺小瞬间,将它浓缩为永恒;又或是定格了一个事件中的人物,让他走进大众的视线。

1

直击灵魂!记录人类悲喜瞬间

饥饿的苏丹

这张名为《饥饿的苏丹》的作品,是1994年获得普利策新闻摄影奖的作品。

图中的女童因为饥饿而倒地不起,在不远处的秃鹰正虎视眈眈地等待着女孩咽气后分食之。

人类作为食物链顶端的生物,在此情景中却不可避免的成为了食物链上被欺凌的一环。女孩的无助,也唤起观者内心的无限悲凉

摄影者卡特在以此作品获得普利策奖不久后,便因为无法承受媒体的压力和公众的谴责而自杀身亡。

由此也引发了人们对于新闻人究竟是应置身事外的还原事件本来的真实,还是要出手相助将事件引导到积极的方向的讨论。

2

叙利亚内战

图中展现了2012年的某个叙利亚战争现场,两名反叛军士兵蹲守在狙击点。他们所在的掩体的墙壁已经弹痕累累,一束束光透过弹孔射进掩体。

战争题材的作品是新闻摄影中重要的一部分。无论是赤裸裸的展现战争中困苦的难民,或是曝光战火中的激战瞬间,都会给观者带去直接的心灵震荡

而这幅作品,却在静谧中带给人不寒而栗的恐惧。此时的光束并不是希望的化身,而是一次次死亡的威胁留下的轨迹。

3

洪都拉斯男孩

种族问题,国家、宗教问题

也是大大小小新闻报道的焦点。2003年的获奖作品就将镜头对准了一群特殊的移民。

小小的偷渡者坐在火车上,一路向北。他只是众多从中美洲到北美洲的冒险者中的一员。

镜头一路延伸到远方,前方的光亮隐没在迷雾之中。火车行驶的尽头既是有着未知挑战的地方,也是蕴藏着隐隐希望的地方

4

生命之吻

作品摄于1967年。电路维修人员在工作时不小心触电晕厥。他身后的同伴在危急之时,在半空中为他做人工呼吸,随后把他背下电线杆。伤者最后也得以转危为安

这一幕并非特定的事件,也非特定的时间,它远远超出了一般人所能预期的情景。而这样的瞬间能被记录下来,也体现了

新闻人迅速抓取事件、临场反应的能力。

5

一位母亲的旅程

摄影师蕾妮用一年的时间贴近一对母子的生活。记录下患病的儿子与母亲共同面对病痛与死亡的一个个瞬间。

画面中的儿子因患病而清瘦的让人心疼。眼窝也深陷,带有淤青。这张照片并非展现了一个传统意义上的温柔的母亲

摄影师并没有捕捉母亲轻吻或是耐心呵护儿子的瞬间,而是完完全全地还原了母亲照顾儿子的真实场景

它传达给观者的,不再是简单的温情,或是神圣化的母爱。而是实实在在的血肉之躯的痛苦与无奈,以及当事人在痛苦之时的坚守所表现出的坚韧。

直击灵魂!记录人类悲喜瞬间

许许多多的学子或许都有过一个想成为新闻人的梦想,或是一份将真实传达给世人的激情。也许随着时间的流逝,这样的情怀已经渐渐淡去。

又或许,你就是那个还在一直坚守着,希望成为新闻人的青年,那么这些书或许可以让你获得更多看问题的角度,给你在通往新闻人的道路上助力。

世界图书日

直击灵魂!记录人类悲喜瞬间

新闻文化

斯图亚特艾伦(Stuart Allan);方洁 北京大学出版社

直击灵魂!记录人类悲喜瞬间

总编手记 修订版

梁衡 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

直击灵魂!记录人类悲喜瞬间

当代媒体新闻写作与报道(第七版)

伊图尔,安德森,贾陆依 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