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什么中国历史上的第一个王朝夏,出现在河南?

清妍46


这个提问有好几个漏洞。

一是,夏算第一个朝代吗?历史记载的唐尧、虞舜就不算呢?二是,夏是王朝吗?孔子都说不通夏礼,现代人连夏存不存在都不敢肯定,又如何敢断言夏是王朝。三是,夏并非一定只存在于河南。

中国第一个朝代肯定不是夏,这是可以肯定的。因为之前的文化历史不但可以考证,并且之前古史表现地更加波澜壮阔,今天的文化产生时期更加久远,甚至超过了唐尧时代。夏之前并非是蒙昧的、星星点点互不相连不成气候的文明。而是有集中政权的,有文明重要创造的。比如唐尧时代发明了刑罚,流放制度就是那时开始的。虞舜时代发明了诉讼,华表就是诉讼文化的标志。所以不能说夏是第一个朝代。

全世界都知道的大洪水发生在大鲧时代,大鲧被帝尧击败,并且一分为二流放出去,才进入了唐尧时代。比如贵州岜沙人都姓衮,很明显就是当年被发配四川又辗转到了贵州的那一部分。发配四川这部分的大禹经过甘肃、陕北击败了帝尧集团,将帝尧集团一分为二,一半发配到西部牧羊,这才重新返回中原。就是说最早的夏可能是在西部,在甘肃、陕北、山西一带。夏启要继承大禹政权,与有扈氏战于甘才合理,在这些地区的地名看上去也的确有着这个体系文化。比如延安对应炎帝系、比如甘肃合黎山对应赫婿氏,对应古希腊缪斯所居住的赫利孔山。比如条山出现在帝舜的记载里。

大鲧被击败一分为二流放,一半去了东北,一半去了四川。而后来的百越明显就是四川这一部分大禹体系返回故地,所以夏也有可能在江浙。古代人口有限,改造自然的能力有限,其实是不断迁徙的。尤其江浙是大鲧、颛顼时代的故地。要么夏后来迁回了故地,要么是殷灭夏后大部分人返回了故地。所以也不能说夏在河南,河南二里头遗址有可能是夏,但可能只是夏的一个时期或者一个分支体系所在地。古人为何没有第一时间返回故地,这主要是大洪水带来的阴影。所以作战胜利了的帝尧集团也在西部山西和河北境内。若干年后子孙们也才敢回到故地。古人的厉害或者说不可思议就是这方面,羌人铁定去过中东、古埃及,但他们竟然能够在几百年、近千年后返回中国,我也觉得不可思议,但这是铁的事实。

大鲧之前还有颛顼时代,颛顼更是做了人类历史上第一个大同社会的尝试,为什么有鹤文化,大和民族、西南哈尼族的和夷,其实就是源自颛顼的和九黎制度,就是让各个种族大混血,矮黑人就是当时获得第一次混血。这才使得西南地区把纳称为是指黑人的语音。因为纳就是指沿海右边这个体系。今天民俗里完全可以找到证据证明发生过的这些事。所以沿海支也才是赫婿氏,而脱离九黎的华婿氏既是颛顼子孙,又独立自成一体。更早时期还有创造中国核心文化鱼钩和文字的蝎子王时代。所以把夏称为第一个朝代实在说不过去。

夏其实是沿海黄种独立执政的开始,之前的时代几乎都是多种族共和。大禹击败仇人帝尧集团,夏启又不愿意与有扈氏共治,所以夏其实是黄种独立执政的第一朝代。是族群争斗,并非是家天下。被击败的有扈氏逃出去后才有了后来的大夏阿富汗,有扈氏其实就是日耳曼人。被夏启击败赶走的那部分,是他们的联姻对象。


國病


夏朝是否存在,还有一定争议。关于夏朝存在的证据,都是周代以后的传世文献,而没有商朝以前的文字印证,也就是说缺乏石锤。所以今天出现了种种奇怪的观点,比如说夏朝在埃及、夏朝在良渚、夏朝在三星堆。这当然都是民科的猜测。最接近夏朝的还是二里头遗址,很可能就是夏朝后期的都城斟鄩,可以和文献记载的夏朝形成一定印证。而且它从形态来看也是“最早的中国”,而夏朝正好也是一般认为的第一个王朝。

不过,夏朝是在哪里建立的?目前主要有三种观点:晋南说、豫西说、豫东说。晋南说来自《左传》说晋国(今山西临汾)是“夏墟”“大夏”;豫西说来自《孟子》说大禹避商均于阳城(今河南登封);豫东说来自《左传》说卫国(今河南濮阳)祭祀夏后相。不过不管哪种观点,关于夏朝的中心腹地都应该在中原一带。而夏朝的势力范围,也只有今天的河南省包括周边一些区域。

为什么夏朝会在河南兴起呢?这和文化传承有关。我们姑且从二里头遗址面貌解释。二里头文化上承仰韶文化、河南龙山文化;下启二里岗早商文化、殷墟文化。并不是从天而降的,是有着悠久的历史底蕴。当然,与河南文化同时期的红山文化、良渚文化也一度发达,但在公元前2000年左右都消失了,大概是大洪水的缘故。结果就只有二里头文化独树一帜,并且从此产生了“最早的中国”。


林屋公子


“夏”是不是中国历史上第一个王朝还有待考证。或者说像先秦的典籍里说的一样,“虞夏商周”的顺序看,在“夏”之前还有一个“虞”朝。或者考证会发现,“夏”作为一个王朝存在的证据不足。

下图为夏代宫殿复原图

当然,“夏”是中国历史上第一个王朝的观点还是有很大可能性的。现在所说的二里头遗址就是顺着上古文献中的线索发现的。

著名的古史学家徐旭生先生早在就是从成书早、可信度高的上古文献里梳理出夏朝的都城以及主要活动区域,然后划定了两个范围:一个是河南洛阳盆地附近,一个是山西汾水下游。二里头遗址就是在徐旭生先生的调查勘探中发现的。

如果说这个具有中轴线、宫城以及青铜礼器和乐器的城址是目前发现的中国历史上最早的王都,为什么会出现在洛阳盆地,这其实也不是偶然的。就在二里头王都附近还有偃师商城、东周王城、汉魏洛阳城、隋唐洛阳城。这说明洛阳盆地是华夏文明的核心地带。

旧时器时代晚期以及整个新石器时代,随着文明的不断进步,从城址林立的氏族邦国,到后来形成氏族集团,在不可避免的争夺冲突中黄河中下游为核心地带的地区奠基了华夏的文明。地理环境的优势,繁衍宜居的优势让这里成为经济发达的地区,文化积淀的核心地带,所以最早的王朝诞生在此也就不足为怪了。


沅汰


2002-2016年,国家组织了《探源》挖掘。发现了“山西襄汾陶寺遗址;陕西神木石峁遗址。这些都有5000年的历史。再加上,早期发现的仰韶文化、大汶口文化、河姆渡文化、四川三星堆文化,中国没有发现夏朝的痕迹。所以,北大和社科院宣布,二里头三期遗址为商朝,另一期为前期遗址,否定了夏朝遗址存在。

许多人坚持认为商朝前面就是夏朝,就像祖先一样,父亲前面就是爷爷,这是将历史看成是家族传承了。我想解释一下商朝:据东汉张衡《西京赋》记载:殷人屡迁,前八后五。什么意思呢?就是殷商开始在山东藤县、河南商丘三次、河南安阳二次。屡次迁徙,逐草而居。郭沫若认为商人是游牧民族。再则,商人喜欢人殉,就是将活人与死者一起埋葬,不管是战俘还是奴隶,殷商是相当原始和落后的。中国最早的文字见诸于“甲骨文”,甲骨文记载着:祭祀、占卜、战争、气候、收成”等。这些甲骨文是由祭司所掌握的,应该说是相当原始的。

再说二个小故事:一、春秋时,孟子回家看见自己的妻子叉开双腿习地而坐,就认为她缺乏礼教就将她休回家去了。过了一段时间突然想念他的妻子,就对他母亲说了。孟子的母亲就对儿子说,别人又没有看到你进门,所以你自己去请她回来就没有事了。怎么一回事呢?原来是古代穿外套里面没有内裤,家里也没有凳子的。孟子妻子刚嫁人只能13-14岁,她在家是一个小孩,叉开腿习地而坐成为一种习惯,没有想到孟子家的儒教。二、汉高祖刘邦因为厌恶儒生,从心里就不想见儒生。刘邦做了皇帝,儒家们总想有所作为,于是就想去见刘邦推销自己的儒学。汉朝时皇宫里还是没有凳子的,刘邦习地而坐,外衣下面没有内裤叉开双腿故意露下,儒生们一见转身就跑。从这二件事就能看出在汉以前是多么原始,汉朝离开商朝有一千多年了,如果是商前面应该更原始,更加是茹毛饮血的游牧民族。

为何到现在大多数人都认为有夏朝呢?并且说否定夏朝就是西方想否定中国的历史。实际上,这是儒生们将神话说成了中国的历史。“禹”是最早出现在中国的《诗经》中,它是九鼎之上的一个动物图案。到了春秋,尧舜才刚出现,孔子为了说明尧舜禅让,将禹拉进来了。到了汉代出现了大禹治水,神话变成了儒家的历史了。

东周式微,出现了“百家争鸣”,儒学也是百家争鸣中其中之一,也被称为“庶民乱议”。孔子在那时采用的是“致用态度”,给自己的观点制造充足的证据,不得不用“古人如何如何”,这时候儒家口中的古人,带着自家学说色彩的古人,将古王得道德功业提高到极端,伪史开始出现了。为了说古王尧舜禹禅让,一个“夏”朝就这样诞生了!

中国文物局副局长关强在5月28日的《探源》工程结束中说道:中华文明是“多元一体、兼容并蓄、绵延不断”。实际上就是告诉我们,中华文明是多源头的,并不存在儒家所说“炎黄子孙”、“尧舜禹禅让”的证据。应该说商朝前面更加原始,商朝前面就是各个游牧民族互相竞争的时代,适者生存的5000年的时代!


张律明


夏朝的存在大约在公元前21世纪到公元前16世纪,夏朝的领土,一般认为西起河南省西部、山西省南部,东至河南省、山东省和河北省三省交界处,南达湖北省北部,北及河北省南部。汉族的前身,叫华夏族,也是因为夏这个朝代而起的。“华夏”今天也是中国的代名词之一。

但是关于夏朝的首都在哪,一直有争议,因为我们没有发现一个类似殷墟的城市遗址。一般都认为在河南省西部发现的二里头,可能是夏代的首都之一。

河南在地理上有什么特点呢?它位于天下之中。所以今天还管河南叫中州。

中国的地理环境是封闭性,北边是草原,东边和南边是大海,西边是青藏高原。在他们的包围之中,则是可以相互交流的中国腹地。而这个腹地的中心,就是河南。

它在中国大地的各文化中心中,处于中心位置。所以我们从出土的东西来看,黄河中游的新石器时代文明并不比三星堆或者红山文化先进,但是它的地理位置好,各地文明的交流,都要经过它,所以它可以不断学习,不断接触到外来文化。这就刺激它成为中国第一个王朝的诞生地。

所以徐良高说:

夏朝之所以在黄河中游地区兴起,是因为黄河中游地区位于龙山时代各文化的中间地区,一方面,它同各个周边文化的交往接触均便利,有利于它吸收各个文化的优点长处,另一方面,它受到周边各文化的冲击、压力最大,挑战最严重,应战也就最有力,发展也就更快,优势地位从而率先确立,强有力的社会组织机构出现,建立了一统国家。(参考
徐良高著《中国民族文化源新探》第2版,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2002年,第335页。

张宏杰


河南算是古代中国的地缘中心,按风水来看,靠着龙脉。其实不仅夏朝在河南,就连夏后来的殷商,殷王盘庚迁都为亳,亳现在的位置就在河南的商丘,而河南安阳也是殷墟旧址所在。


我认为,河南河北山西山东这四省关系着中国的命门,解放战争的辽沈,淮海,平津三大战役完全围绕此处打响。历代帝王都要到泰山封禅祭天,与此也有密不可分的联系,而历代以南京为都城的政权,其统治时间都很短,这不得不令人联想到风水学的龙脉。


老实说,我是反对封建,相信科学的,但略微封建的风水学应该无伤大雅。


户外运动FAN


\n

{!-- PGC_VIDEO:{"thumb_height": 360, "file_sign": "2ff5b29fe2ed463c907aeebe4057e2e4\

金兰8402


好多人认为夏朝并无定义,只是一个部落联盟。但是随着考古发现,夏朝的轮廓越来越清晰,而夏朝的都城被越来越多的历史学家们认为是“山西陶寺遗址”,这里被称为“尧,舜”之都。

山西陶寺在4300年前,便具备了都城的功能。他有完整的城墙结构,有高度发达的青铜武器,有玉文化等等代表先进文明的东西。

山西陶寺有完整的宫殿遗址,这里出土了代表王权的“权杖”,考古学家们在这里甚至还发现了古代最早的天文台等设施。它的面积有280万平方米之多,这里经历了几次兴衰的历史,也说明了当时战争频繁,各部族间争夺激烈。

通过考古发现,黄河流域战争频繁。山西陶寺曾经被大规模的攻破并且毁坏过,而且属于报复型的屠杀,并且推倒了城墙,意思就是不想让他再次复兴。但在此之后,山西陶寺又经历了短暂的复兴,但是好景不长,第二次的毁灭战争使他彻底消失了。谁在中国北方有如此强大的实力可以灭掉他呢?我们把目光投向了离他几百公里之外的另一座伟大城址“陕西神木石峁古城”。

随着考古发现的进一步深入,我们北方地区黄河流域一座史前古城又进入了我们的眼帘,这就是伟大的“禹都”一一“石破天惊.石峁古城”。陕西神木石峁遗址面积高达425万平方米,最具代表性的就是他的石头城墙和他的城门结构。它有中国最早的翁城结构和马面,让人难以想象这是4000年前中国古人智慧的结晶。之所以把它定义为灭掉山西陶寺的唯一证据,就是因为这座古城规模实在太庞大,而且出土了青铜武器。纵观当时整个中国,也只有石峁古城有这样的实力。而在此之后,在石峁的周围又发现了大量的卫星城一起在护卫着这座城市。在遗址中考古学家们又发现了“鸵鸟蛋壳”“鳄鱼骨”等来自于南方的物种,这就更加说明了这里曾经是“最早的中国”,华夏的中心,受到了四方势力的朝拜。



至于有人说河南的二里头是夏都,这种说法不可信。二里头不仅晚于以上两所城市,而且最大的硬伤是他们有城墙。我们试想一下在那个年代,一个大茅草棚子似的二里头,没有城墙所保护,你就不怕突然冲过来一只部落一把火给你烧了?所以现在的考古学家们更多的把它定义为“商邑”,而不是“都”。


大唐神都


最近没看书,看了许多回答,想说两句。1、夏朝肯定有,典籍考古都可证明,但在哪里是一个争论不休的话题,提问者直接定位在河南,有点急功急利之嫌。2、这个问题归根到底就是夷夏之争,争就是因为没分清楚,正确答案只有一个。3、我也先入为主,提前公布我的答案:夏在古济水流域即鲁西豫东,中心是鲁西南。

介绍下夷夏之争:1最早给夏定位的专家以丁山先生为代表,把夏定位晋南、豫西甚至更西。2、大汶口文化被专家定位为东夷文化,以郭沫若为代表。3、随着梁思永等考古专家对龙山文化的发掘及研究,许多专家对夷夏有了重新认识,代表如傅斯年的夷夏东西说,解释华夏文明的来源。4、近年山东的考古证明,大汶口文化与龙山文化一脉相承,没有外来文化入侵,对龙山文化的进一步研究,发现龙山文化对应五帝时期,由东向西扩散,夷夏东西说不能自圆其说。5、现在年轻专家又提出夷夏同源说,夏脱胎于夷。代表如侯仰军、杨昌鲁。


阿里小泰


这是个蛮好笑的问题!夏是周及以后王朝的文献资料中记述的,留下的事迹记录较少,夏和以前的唐虞是否存在现在都并未得到完全认可,夏即便存在又是怎样的存在存在于什么地方?是否发生过迁移?迁移过多少地方?地名是否发生过改变?文献中的信息是需要考量的,很多专家学者也都各有论证观点,分歧很多!我们知道周以前的地名常随人众迁徙也跟着迁移,例如商的‘亳’就随着商人不断迁移,周的‘郑’在西周末从现在的陕西迁到河南,楚的‘郢’也是一再迁徙,甚至后来的‘京师’这个名称也随改朝换代而迁移。那么周人记载更早的夏朝是否也在变呢?毕竟相隔久远,可能是靠口口相传,中间有多少加工?经周人编纂,有多少可信度?夏能否称为王朝,也是存疑的,或许夏只是个大的聚部落政权,这些都是需要有新的发现去证实的,商就是随着殷墟甲骨文的出现基本得到证实,到现在从解读的甲骨文字中并未说到夏的事迹。很可能在商人的概念里并无所谓的王朝,只有它征伐和消灭的其他聚落族群,这其中就有比较大的是与周人同族源的周称为夏朝的族群,至于后来意义的王朝,应是萌芽在殷商后期,成形于周的建立。

那是不是说中华文明只能到商中期呢?显然不能,现代科学考古的发展,人们对‘文明’‘文化’概念的认知也逐渐修正改变,随着良渚,石峁,陶寺等大遗址的深入发掘,发现在四千至五千年前以这几处为代表的文化或文明已相当发达,完全超出了以往对那时期的想像认知,对中国早期文明是有必要重新整理认知的,如果就按周人的理念将那时期称为‘唐虞’‘夏’的话,那时期的社会政权结构变化,还是要长时间去发现研究论证的,不必现在就下结论。非说中国的第一个所谓王朝‘夏’出现在现在行政区划的某个省!这种挑事的问题估计也是爱看热闹的好事者提出,闲来无事凑凑热闹!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