知名编剧,弃前妻娶女导演,王蒙写小说讽刺,与前现妻患同病离世

知名编剧,弃前妻娶女导演,王蒙写小说讽刺,与前现妻患同病离世

——改革开放40年,玩转影视编剧且影响力最大的十三位作家之2:张弦

(上篇即十三位作家之1是李准,感兴趣的可以搜一下)

在最近公布的中国改革开放四十周年最有影响力40部小说名单中,竟然没有作家张弦的名字,实在要令人对这份名单的含金量要产生怀疑。

改革开放之后的文学进程,不能没有张弦,没有张弦的改革开放文学史,是一个不完全的历史。

知名编剧,弃前妻娶女导演,王蒙写小说讽刺,与前现妻患同病离世

他的小说《被爱情遗忘的角落》至今仍可以称着短篇小说的经典之作。

他的作品被认为是描写女性的圣手。

他的所有作品都关注着女性,而在小说之外,他也保持着浓烈的对女性的兴趣。

一向以“和稀泥”著称的王蒙,面对张弦这样的劣根嗜好,却有一点炮火全开。

知名编剧,弃前妻娶女导演,王蒙写小说讽刺,与前现妻患同病离世

1983年《小说界》第3期上,发表了王蒙的中篇小说《深渊》。这篇小说名气不大,王蒙多如牛毛的小说选本里收入的不多。

小说开篇就说:“我诅咒爱情。”

相比之下,王蒙还算是一个在道德上比较正派的人。

他在小说里描写了一个右派分子,身边没有女人,一个未谙世事的女孩,钦佩他的才华,愿意嫁给他,但他依然不知珍惜,在追别的女人无果的情况下,才与这个女孩结婚。改革开放后,他成了名人,有了追女人的资本,故伎重演,寻花问柳,应对妻子的指责,他振振有词:“爱是什么呢?是一种吸引,而不是占有。”

这个理论,可以说是花心男的共同依仗的理论。

张弦在小说里那么同情女性,但是他对他的妻子却是最残忍的,这形成一种奇怪的不可思议。

六十年代,张弦因文字罹祸,被发配到安徽农村。

知名编剧,弃前妻娶女导演,王蒙写小说讽刺,与前现妻患同病离世

张弦是南京人,曾经在著名的南京五中学习,这个学校里出了许多的作家、诗人。如沙叶新就是张弦的校友。

他有一个同学叫张震麟,1952年就写出了一个越剧剧本《全家乐》,可能凭着这个原因,他毕业后留校后当了老师。

1961年的时候,当时的张弦回到自己的故乡,遇到了张震麟,两人一拍即合,议合作编剧越剧剧本《莫愁女》。

知名编剧,弃前妻娶女导演,王蒙写小说讽刺,与前现妻患同病离世

也就在这一过程中,张弦认识了张震麟的妹妹张玲。当时张玲才19岁,对张弦曾经编写过《上海姑娘》等电影作品,可想而知是十分敬佩的。

知名编剧,弃前妻娶女导演,王蒙写小说讽刺,与前现妻患同病离世

后来张弦落难,发配到安徽,此时的他背负着一个政治包袱,自然没有姑娘愿意嫁给他了。

而这时候,张玲却不顾世俗的压力,爱才心切,心甘情愿地嫁给了张弦。此时张弦已经33岁,而张玲才25岁。

后来离婚后的张玲称这一段时间的自己“一厢情愿的盲目,我行我素的痴情,爱憎交织的狂热”。

知名编剧,弃前妻娶女导演,王蒙写小说讽刺,与前现妻患同病离世

从张玲的回忆中,张弦在与她结婚前,就向她坦白了他的罗曼史,而这些他炫耀的资本,却把她感动得热泪盈眶。

就像顾城把自己与妻子的罗曼史向英子讲述的时候,没有让这位女孩离他而去,反而更把顾城当成神,终至葬送了自己的一生。

而这也是另一个风流作家张贤亮勾搭文学女青年的惯技。王安忆在《叔叔的故事》、铁凝在《大浴女》多有揭示。

知名编剧,弃前妻娶女导演,王蒙写小说讽刺,与前现妻患同病离世

那时候,张玲在南京印刷装订厂做工人,张弦后期调到安徽马鞍山当电影检票员,生活是很艰难,但还算平静,毕竟那时候,张弦的身边没有群蝶乱飞。婚后他们有了一儿一女。

正如王蒙在小说中所写的那样,张弦在改革开放后凭借小说《记忆》《被爱情遗忘的角落》一举成名,也由此开始了他的花心大萝卜的新征程。

那时候,张弦经常出去开会,封闭修改剧本,这给他寻花问柳提供了充裕的时间。

据《十月》杂志编辑张守仁回忆,张弦追女人的套路一般是这样的,他看上哪一位女性,便约这个女性出来吃饭泡馆子喝咖啡,然后逛公园,送一条金项链,然后以为就可以上下其手了,搂抱接近女性。

这个套路,现在看来,基本上相当于性侵,刘强东最近在美国的疑似性侵事件,基本上也可以看成是这一个套路的翻版。

知名编剧,弃前妻娶女导演,王蒙写小说讽刺,与前现妻患同病离世

男人的招数就是这么几样,作家这么有创意,也难逃俗套,可见文学要有写别人之所未写,何等之难。

莫言的伟大,是他从来不写猎艳的成功,而是写了望女人不可得的痛苦。他的小说中才可以把女人神化成超凡的美丽。

张弦是南京作家,看起来,南京是一个保守的城市,但南京作家都是相当风流的,包括另一个著名的作家张贤亮。高晓声这次也在40部影响力名单中,他在改革开放后一旦还过神来,也开始了他的逐艳人生。而另一个四川的作家周克芹也在复出之后,抛弃了旧爱,另觅新欢。江苏作家中,唯有陆文夫坚守老妻,声誉良好,被选为中国作协副主席与品德优良大有关系,但这也限制了他的文学天空,他的笔下,基本上对女性的发掘与展示为零。

当时张弦一家住在五台山下的一个简易楼里,里外两间,张弦常年不在家,作为妻子张玲感到了张弦在外面红旗飘飘,一次,她从张弦撕碎的一封信中,得知他与一位女士已经有了超越常轨的关系。由此,她与张弦发生了激烈的争吵,后来发展到张玲逢人就说,败坏张弦的名誉。

知名编剧,弃前妻娶女导演,王蒙写小说讽刺,与前现妻患同病离世

1984年的时候,中国作协在南京召开全国优秀作品颁奖大会,王蒙、谌容一行到张弦家去玩,张玲向第一次见面的谌容大诉其苦,说张弦花心,在外面乱交女友,使得谌容十分尴尬。

张弦也有他的说词,外抱怨妻子虚荣心重,一分钱都要手里捏着,他在家里没有自由,深感窒息。

花心男人总是责怪自己的妻子管制太严,如此看来,张弦已经与他困难时期走到一起的妻子鸿沟日深,难以愈合了。

而这正是其妻张玲一生中最大的疼痛,因为她百思不得其解的是“夫妻本是同林鸟”的箴言为何会落实到她的身上,日后,她像张艺谋的前妻一样,一直耿耿于怀这一点,并且成了一个怨妇一般的表达她内心郁结的文字倾诉者。张艺谋戏言他的弃妻培养了一个作家,张弦先他一步,做出了榜样。

怨妇的力量是无穷的,中国文学的传统里,就有一种怨妇的情怀。回头看一看中国传统诗歌里,这一体裁占据了相当大的比重。

知名编剧,弃前妻娶女导演,王蒙写小说讽刺,与前现妻患同病离世

张玲的怨妇文学体现在她的两篇散文之中,其中一篇《偶像》发表在《十月》1989年第4期上。此前的1988年秋,她终于与张弦离婚。这篇文章,应该是记述了张玲离婚后的那种痛苦的内心纠结,令人看后,惨不忍睹。

而令人啼笑皆非的是,将张玲的这篇怨妇文学发在《十月》上的编辑,恰恰是当初约张弦写作的编辑。

可以看出,编辑是不问阵营的。张弦名声大,就约张弦,张弦的前妻发泄对张弦的私愤,同样受欢迎,因为刊物需要的是影响力,就像现在的狗仔队,他才不问谁对谁错呢,只要有轰动效应、带来狗血效果,那么,就上吧。

现在网络发达了,名人之间的那么一点鼠摸狗盗,随时随地都能够飘扬四海,但在八九十年代,名人之间的恩怨角斗,还必须借助于报章杂志,所以那时候的编辑可谓是操纵着名声与名誉的生杀予夺的大权。

所以那些搞文字的人,叫无冕皇帝。

知名编剧,弃前妻娶女导演,王蒙写小说讽刺,与前现妻患同病离世

网络让这个王冠终于跌落了尘埃,所以说报章杂志的倒闭是一种进步的体现。

在张玲的发泄之作《偶像》中可以看出,最让她伤心的是,她的男人,去与别的女人度蜜月了。

她的心里满是仇恨,她要报复。

一个前妻的报复有什么呢?她能够诉说的当然是她曾经享受到的恩爱,包括他当年对自己的照顾,对自己的宠爱,对他们拥有孩子的庇护,但这些的杀伤力对新人是无效的,只会让旧人在一次次回顾中越陷越深,因为新人是不会计较你们之前的幸福的,因为她拥有了现在,她很宽宏大量这一点。

谁忘不了过去,就意味着失败。两情中人,就是这样。张艺谋前妻后来不再写张艺谋了,这时候,她成功了,脱离苦海了。而这种痛苦的纠结,是留给巩俐的时候了。

张玲另一个祭出的杀手锏,就是张弦在与新妻蜜月之后,竟然还跑到她这里来,来干什么?他两眼发光,对前妻充满了欲望。在这一点上,她终于觉得自己战胜了前夫的新婚女人。她的文中写道:“我为你的新婚妻子感到悲哀。我不再嫉妒她。”

这篇文章意犹未尽,后来张玲又在《记忆复出》中进一步写到张弦在新婚后到她这里来究竟干了一些什么。

知名编剧,弃前妻娶女导演,王蒙写小说讽刺,与前现妻患同病离世

张弦的意图是路人皆知的,他向她的前妻,竟然匪夷所思地提出了一个理由,对他的前妻说:“为了报复夺走你丈夫的她,你应该答应我。”

但是张玲是一个女人,女人是难以将肉体与情爱分割开来的,她在文中写出了她的拒绝:“不行,我给你,只能因为爱。”

张玲能够查到的文字就这两篇,她还写过一篇长达六万字的长文,但因为涉及到张弦寻花问柳中的另一半,所以,没有哪一家杂志敢刊登出来。

如果当时有网络的话,张玲一定会把这篇文章发到网上的,作为她对张弦的永不原谅的审判。

张玲的文中提到的那个张弦的新婚妻子,名叫秦志钰,是北影厂的一名导演。显然她是张玲最恨的人。

知名编剧,弃前妻娶女导演,王蒙写小说讽刺,与前现妻患同病离世

1991年,与秦志钰在北影

《甜蜜的事业》里的主题歌“我们的生活充满阳光”,就是她写的歌词。

在网上,查了一下她导演的电影,看到一部《安丽小姐》,里面的男主角竟然是唐国强演的。影片的最后部分,唐国强被坏人打下楼道,连滚带爬,相当于一部动作片,实在难以想象他之前与后来拿腔作调端庄的一面。

知名编剧,弃前妻娶女导演,王蒙写小说讽刺,与前现妻患同病离世

从电影镜头来看,可以说是一个烂片,秦志钰对动作的处理根本不到位。后来又速览了她的其它影片,如《盛夏和她的未婚夫》《玫瑰楼迷影》《独身女人》,都可以看出她导演功力平平,而这些片子大部分编剧都是张弦。

前妻张玲对张弦投身娱乐片大潮而终至迷失了自己,作出她的清晰的判断:“你一步步离文学远了,你忍受不了孤独,你疏远了它,去追赶热闹,如今它生疏得使你面目全非。”(《记忆复出》)

而张玲的判词,恰恰说明了为什么张弦这么被迅捷遗忘的原因,似乎她早已经预知到今日的张弦会被改革开放的文学巡展抛弃。

秦志钰认识张弦是在1986年左右,当时,秦志钰想改编陈若曦的小说《耿尔在北京》,原作者陈若曦看了改编后的剧本,认为不好,便推荐了张弦。

由此张弦结识了秦志钰。

按照张弦的那一套寻花问柳套路,可想而知,两个人是依照怎样的流程迅猛发展的。

知名编剧,弃前妻娶女导演,王蒙写小说讽刺,与前现妻患同病离世

秦志钰在《玫瑰楼迷影》中出演

秦志钰1943年出生在南京,他的父亲潘宣夫是一名画家,当年曾留学法国,是潘玉良的学弟。而她的母亲李家珍是李鸿章的曾孙女。秦志钰是家里的第三个女儿。受家教的影响,秦志钰修养不错,1960年考入北京电影学院表演系,1964年分配到北影演员剧团,其间结婚生下一双儿女。

与张弦结识的时候,她43岁,在一个女人来说正当风华正茂。

张弦终于摆脱了自己的妻子张玲之后,很快与秦志钰结婚。时为1989年。

但是,张弦在新婚之后,仍然没有改变他追逐女人的习惯。张玲的文中,可以看出,张弦还曾经回头找过她,因为她认为,自己离婚之后,对张弦来说,又有了新鲜感,她写道:“你说过喜新厌旧是人类前进的必然。你的痛苦又恰恰来自新的已经不新,你后悔是因为旧的隔上一段时间又奇怪地变成了新的。”张弦还曾追求过其他的文学女青年,张守仁就在回忆录中,告诫张弦要对得起秦志钰,之后张弦的风流行径收敛了许多。

我们也就很容易理解,为什么苏童会写出《妻妾成群》,而这一种理念可能是中国文人的潜意识。

秦志钰也不是不知道张弦的这种脾性,她在文章中则显示了她对才子的宽容:“你却更像是一个贾宝玉式的人,怜香惜玉是你的快乐,当然为此也付出了许多代价。”

但好景不长,张弦与秦志钰结婚五年后,查出患了胰腺癌。

当时张弦在南京动手术其间,他的女儿前去看护,而他的前妻张玲也抛弃前仇旧怨,为张弦送饭侍候。也许对前妻来说,她更想拯救的是儿女的父亲。

秦志钰比张弦的前妻小两岁,对张弦也尽到了做妻子的本份,尽管身为导演,冗务在身,她还是担当了照料张弦的主要职责。

不可思议的是,1995年9月,张玲竟然也查出了癌症,而且竟然是与张弦患的是同样的胰腺癌。

在前妻生病其间,张弦还是尽了自己的职责,联系为前妻看病,但是张玲最大的病是心疾,张弦是无法给予她良方的。她1995年底去世,终年53岁,走过了她的痛苦的一生。

而张弦也未能抵抗得住旧疾复发,于1997年3月去世,终年63岁。

张弦去世之后,秦志钰恪守了妻子的本份,为张弦编辑了文集,将张弦留下的剧本续成了小说。而秦志钰将张弦的遗产都留给了张弦的儿女,因此,她与张的儿女还是保持了较好的关系。

知名编剧,弃前妻娶女导演,王蒙写小说讽刺,与前现妻患同病离世

然而,不幸的是,2008年,也就是在张弦去世11年后,秦志钰也患上了癌症,而且也是胰腺癌,使得熟悉的人都不得不奇怪难道胰腺癌有传染性么?

可以看出,张弦的文学力场是相当强大的,无论是对文坛还是对他身边的女人,他都显示强大的存在。

作家的生命就是折腾。张弦与前妻厮守了20年,与后妻生活了近十年,是什么力量,让一个作家抛开20年而去选择10年?

这一切,本来应该由作家自己来解析的,但是能够解剖别人的作家,往往对自己无能为力,唯给后人留下一地欷歔。

知名编剧,弃前妻娶女导演,王蒙写小说讽刺,与前现妻患同病离世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