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评价电影《江湖儿女》破贾樟柯票房记录?

九月晴天


如果说姜文的电影是你国药丸系列,贾科长的电影就是人生杯具系列。

《江湖儿女》前半程显示了导演的低幼,这段纵情黑社会江湖的情节是为了铺垫巧巧被抛弃的无情,然而无论廖凡饰演的斌哥,还是下车互殴的场面,以及巧巧鸣枪,都完全不能令人信服。

廖凡说着山西话的模仿痕迹很重,让人一直担心他说漏嘴,表演可能亦因此不够自信,换做普通话则自然地多。此外,作为一个理想远大要承包大同城市改造基建项目的黑社会流氓,本以为是警匪勾结的一条龙,结果真的是一条虫!

下车互殴最露怯,混黑社会这么多年难道不知道寡不敌众?现实情况应是立刻开车逃命,然后在车上打电话叫帮手叫兄弟(被棍击时就这么做的啊),怎么会大脑短路逞英雄?

再看这些打斗明显缺乏武术指导,巧巧鸣枪也非常舞台气息,还亮相呢……

然后后半程,电影最核心一部分,原来是刑满释放的秦香莲巧巧求爱不成,梦游了一段差点儿去新疆,回到故乡重操赌博旧业当起了孙二娘,直到和半身不遂的斌哥重逢共度余生未遂。

这不就是老炮儿团聚的卢瑟杯具吗?一个个还是江湖流氓啊。

难看的电影。

亮点仅在于开头“请二爷”和后面“你知道我是谁?我是她姐姐,我妹妹怀孕了”以及“咱俩耍耍”。


消炎药儿


《江湖儿女》五天下来,票房5389万,这还是贾樟柯有史以来最高的一次,之前的纪录是《山河故人》的3225万。

想必不少人又要跟在胡锡进屁股后吸口气,然后嘲讽说,你看吧,贾樟柯和他的文艺片就是不灵!

要说不灵,也只是票房不灵,并不代表电影内容不好,《江湖儿女》虽说不是贾樟柯最驾轻就熟的一部,但入围今年国产优秀影片前十不成问题。

要说不灵,也不仅只是《江湖儿女》票房不够劲道,先不说五天的表现,就说中秋档三天,就没有票房灵光的影片。中秋档三天,综合票房5.29,分账票房才4.92亿,创下四年来新低。

其中《黄金兄弟》以1.63亿夺冠,《悲伤逆流河》1.09亿亚军,排行前两名的都没啥值得骄傲的,皆不如前段时间热门片一天的业绩。《江湖儿女》中秋三天票房3659万,在新片中排行第三,也刷新了贾樟柯院线电影新高。

而在四年前2015年的中秋档,三天进账是8.3亿,2017年中秋和国庆合体,中秋节当日一天就有3.55亿进账,加上国庆节共计29亿。

贾樟柯最有希望破亿的影片是《天Zhu定》,可惜拿了龙标也没能上映。《山河故人》虽然票房三千多万,但好评如潮,连九零后都明白“每个人只能陪你走一程。其实大家心里都清楚,一年到头没几部优秀国产电影,要是没有贾樟柯等的艺术坚守,我们的国产电影更惨。

接下来还有国庆档,贾樟柯的《江湖儿女》还有机会。希望喜欢艺术电影的朋友们多多支持,为艺术电影的未来留点希望。


曾念群


本周最应该看的,是贾樟柯的《江湖儿女》

这是贾导第n+1部提名戛纳的电影了,但据说是最具娱乐性的一部。虽然是他本人的“最娱乐”,但跟一般的院线电影比起来,还是过于文艺。


因而虽有戛纳盖戳,又有豆瓣7.8,最后票房依然仅有6000万,不及《悲伤逆流成河》(1.8亿)的一半。


尽管如此,我还是极力推荐你去看看。如果你是一个也愿意把电影看做一种艺术载体,而非仅仅是娱乐方式的人。


我的第一部贾樟柯电影并不久远,就是15年的《山河故人》。


这个电影非常快的击中了我,因为里面的角色说的是我外婆家乡的方言——山西大同话。这个陌生又熟悉的语言,和那些说这样话的人,都让记忆快速切回那片干燥的土地。

这是科长电影里独特的背景层——山西。

任何一个艺术家,都有他们的底色,梵高的底色是法国小镇阿尔,欧·亨利的底色是美国纽约,莫言的底色是山东高密。

没有底色的作品是没有灵性的,理解了这一点,或许就不会再苛责贾樟柯一次又一次地让自己的妻子赵涛饰演女主角。

正如一位豆瓣网友的短评,赵涛就像她们镇上那个总是围着丝巾的漂亮婶婶。赵涛,是贾樟柯眼中,带着西北尘土气的漂亮女人。没有她,没有她一口山西腔,就不是他电影里那些,带着西北血气的女人了。

贾樟柯在知乎上说过,这部电影的灵感,来自一个真实的“江湖人”,曾经叱咤风云的大哥,衣衫褴露在街边呼噜一碗面,但神色平和没有什么怨怼。

“江湖不再,那些江湖人又该何去何从?”这样一个主题,渗透在《江湖儿女》里。斌哥的去向也好,巧巧的选择也好,都是贾樟柯在叙述自己对江湖的理解。


  • 江湖,无非是情义二字。

片中,巧巧有两句关键性的对白。

在她还是“大哥的女人”时,她说:“我才不是你们江湖上的人。”

和在她中年后成为棋牌室老板,她对斌哥说:“你已经不是江湖上的人了。”

这两句话中,隐喻了巧巧的三观建立与塑成。

她原本是个矿场工人的女儿,机缘巧合让她结识了斌哥。作为帮派里的“花蝴蝶”,她原本只想依附着这个男人,过安定的日子。她的愿望是去新疆,做做生意,当个普通人。

但一入江湖深似海,当斌哥把枪交到巧巧的手上,也把江湖的意识灌输给了她。

所以,当斌哥遇险,她出于一个女人的深情,也出于初涉的江湖之义,勇敢地鸣枪救了他,更替他揽下了持枪的刑罚。

这个阶段的巧巧,既有情也有义,但也有涉世不深的一腔愚勇。

五年后,巧巧出狱,她对斌哥心怀盼望,却最终遭遇了他的冷漠和背叛。雨夜的深谈后,她的心彻底死了。

巧巧在这个阶段,也对社会有了更深的认识。无论是被曾经的故人冷眼相待,被萍水相逢的大妈偷走了钱包,还是差点被载她的摩的哥占便宜,每一次遭遇和脱险,让她在这个“黑暗丛林”踏入的脚印更深也更稳。

而她也学会了“黑暗丛林的法则”,以对男人的了解,从酒楼包房的有钱男人(张译 饰)身上骗得资财,以此获得了更好的存活机会。

她的确是变了很多,学会了人情冷暖,也学会了游刃有余。

但“江湖”并没有从她身上褪去。

当她回到大同,盘下了曾经的棋牌店,立稳了脚跟,因病落魄的斌哥找回了她。

巧巧没有拒绝,接纳斌哥住下,尊重他,照顾他,甚至为他出头,回击欺负他的人。

但,当观者猜想她是否还爱着他的时候,她却在斌哥示好之时,轻轻躲开他的手。

她的情已经放下了,让她帮助斌哥的,仅仅是“义”,是她相信的“旧的法则”,是她“为人的本”。

这个时候的巧巧,是完全成熟的巧巧。


相对巧巧而言,斌哥则走上了截然不同的道路。

或许是濒死的经历,让他从一个“江湖人”变成了一个“社会人”。

对于后来的他来说,颜面永远重于情义。

他一心只想夺回自己曾经的“江湖地位”,却渐渐失去了江湖人的性情。对于巧巧的付出,他并不能说是视而不见,但对他而言,这只能排在他的野心之后。

但他前后两次的离开,也有一些区别。

第一次时,他是被江山再起的执念攥住,所以抛下了情义。

第二次时,他或许萌生过要安定的愿望,但意识到巧巧已经不再爱自己,于是决定离开。

也许他心里也早就明白,人一生难有两次登顶的机遇,但他此时此刻也只能为自己半生积下的债付出上代价,无头可回。


  • 新的世界,没有“江湖”,没有“规矩”

片中,斌哥的二哥死了,似乎是一段无意义的剧情。

但我猜想,这是导演在表达自己对“江湖”之变化的感受。

八九十年代,是一个社会急剧变动的年代,各方势力鹊起,百废待兴。那些脍炙人口的“混混”“大佬”电影,都是出自那个年代。

那是一个没有“法治”的年代,但江湖之中的人,却形成了各自的规则和“道义”。

但随着社会慢慢地平稳发展,这种规则和“道义”,被新生力量所冲刷。

二哥这个对于前一代“江湖人”而言不可碰的“大佬”,却在新生代混混们的眼中,成了区区试胆的对象。

在时代的冲刷下,谁都可以成为明日黄花,谁都可以成为被海水冲刷掉的沙石。

二哥毫无英雄气息的枉死,和斌哥无缘无故被人敲了小腿,乃至后来差点被小混混围殴致死的惨事,全都是“江湖”被时代逐渐覆没的表征。

待到斌哥失意返乡,颓丧的他,却因为店里的小弟上菜顺序而勃然大怒。

“先上主食后上菜”,他喊道。

这不过是他对这个失去“规矩”的新时代,最后的喟叹。


  • 江湖也好,尘世也好,人都是孤独的过客

贾樟柯的电影里,总有一种散不去的静和冷。

似因为他笔下的人物,总是孤独。

在《江湖儿女》里,巧巧是孤独的,斌哥是孤独的,火车上遇见的男子也是孤独的。

这种孤独,不是表浅指代独处或是独自生活,而是人在情感体验上的难以共享。

亚当·斯密说过,我们对他人痛苦的理解,往往只能借助想象。

而这种想象,可想而知是极其薄弱的。有时候,友情、爱情、亲情,会给予我们支持,但更多时候,我们总是在一个人在经历、在挣扎、在抗衡。

《江湖儿女》中,火车上,徐峥饰演的男子和巧巧在火车上,有一个充满渴望而略显局促的拥吻。

但这一幕,想要给予观众的感觉,却并不是情到浓时的浪漫,而是一种双倍的孤独。

在漫漫旅途中,我们可以并肩而行,却终究无法交集;你可以拥抱我的肉体,却始终无法靠近我的灵魂。


一台戏


贾樟柯是从中国基层一步一步走上来的现实主义电影导演,与其他流行的虚拟的电影情节相比,贾樟柯导演更注重现实中的人文情节。今年他又携带《江湖儿女》与观众见面,这同样也是一部体现他独特的电影情怀的作品。

《江湖儿女》之前在戛纳电影节上就播放过首映片,外国媒体给出了极高的赞扬。那这部电影到底有什么吸引到外媒的特别之处呢?

联系贾导之前导演过的其他电影作品,观众们渐渐感受到,贾樟柯导演在注重社会真实面貌的写实上的细腻表现手法。同样,这部新戏也不例外。

电影主要讲述了模特女主巧巧与当地的帮派头目男主斌斌之间的爱情,在受到生活中多个转折和变化时所经历的起起伏伏的历程。女主为帮男主在关键时刻逃脱对方的制敌而开枪犯了罪,在监狱里度过五年后,当她重新面对这个社会,意图找回五年前的男主与爱情时,却发现时间的变迁不仅仅表现在大众的社会面貌上,也让曾经的感情悄悄发生了变化,一系列的故事就此展开。

这部电影是一部典型的犯罪爱情片,但是更深一层的内涵也表现了自由与背叛,同时也展现了中国这十几年来时代的改变。电影中的男主于社会这个充满人情复杂关系的江湖纠缠不尽,既想脱离这个大环境,又不得不重回进来。同样的矛盾在女主身上也有其他表现。也正是因为这几处复杂的矛盾,让我们看到了典型的贾樟柯电影的影子。


影视口碑榜


江湖儿女,无非“情义”二字走天下(温馨提示:下文有剧透)。


徐峥

火车过道上那一句“我在克拉玛依没有旅游公司,只有一个小卖部”是为情。徐峥是个小骗子,火车上天花乱坠地吹,只是为了满足自己的虚荣心。动了点情后不惜捅破自己吹下的牛皮,但他终究不是江湖儿女,得知女主真实身份后装睡逃避。


斌哥

影片一开始就是斌哥的高光时刻,然后一步步慢慢走向谷底。他靠“义”字行走江湖扬名立万。三言两语调节属下恩怨是为义、一大摞现钞塞在二勇哥遗孀背后是为义、灵堂前请来二勇哥喜欢的国标演员是为义、放过因认错人但重伤自己的小混混是为义……

他对巧巧或许有情,但远排在江湖、小弟、金钱之后,片尾他柱着拐杖一句轻轻的“走了”似乎是他唯一动情的时候。


巧巧

闹市中那“呯呼”两枪是为情,麻将馆中砸在老贾头上的瓷壶是为义。整部片中巧巧的姿态是最好看的,出狱后的“千里寻夫”、绝境时的营生技巧、面对徐峥的光明磊落、对落魄情人的维护接济。这哪是“大哥的女人”分明是江湖儿女的大姐。


TANGIN瑞士天珺表


贾科长的电影是国内为数不多坚持独立表达自己风格的导演,正好这一种表达,讲述了中国时代下的边缘人物,沉默中大多数为了尊严的呐喊。

所以贾樟柯的电影在国际上屡屡获奖,虽然贾樟柯的电影在国内公映不多,票房对于商业片来说简直九牛一毛,但口碑和知名度都非常好。

这一次《江湖儿女》亮相戛纳,评委评分排在了比较高的位置,当时大家看完集体起立鼓掌5分钟,虽然最后没能拿奖,但也再一次证明,贾科长的电影里面发散的气质,承载了多少国内绝大部分人阴影面积下的尊严和精神。

很多人说导演一生只拍一部电影,虽然大聪认为这话不能放在所有导演身上,但放在贾科长身上是完全不违和的。

贾科长的电影总是在刻画人物内心状态的同时,附带着对国内时代发展的思考,这一种思考是残忍和悲悯的,但只有这样,观众才能对中国大时代的印记思考得深刻和准确。

要真的看到《江湖儿女》的细节,起码要看过贾科长以前的电影,特别是《任逍遥》,《三峡好人》,《天注定》。

看了《任逍遥》,你会发现《江湖儿女》的巧巧,和《任逍遥》的巧巧不管从发型和服装上,都是一样的,只是人设反了过来。

《任逍遥》的巧巧打心底想做大哥的女人,而《江湖儿女》的巧巧做了大哥的女人,但却想要平静如水的生活,命运给这两生花的人物,截然不同的人设背景。

但贾科长功力深的地方就在于此,虽然《任逍遥》和《江湖儿女》都是巧巧,人物的设定也截然相反,但却有着近乎相似命运,那就是深切之爱没有回应。

不管是哪个巧巧,最终都没能在自己认定的人中好好的爱一辈子,贾科长把这样一往情深的人物放在时代洪流下,更彰显出人物的宿命感。

《任逍遥》和《江湖儿女》的巧巧,不管开始人设多么的不一样,最终在内心深处都有着同样的儿女情长,所以贾科长用了看似很巧合的手法, 把两位巧巧服装和发型锁定在了一起。

服装和发型作为人物的外在装饰,也是最能体现人所处的时代,这也侧面说明,那个时代那个城市的大多数人,都有着同样的印记和宿命,不管一开始大家多不一样,但最终可能都汇聚到一个深黑的点,怎么也站不起来。

所以,《江湖儿女》后半段巧巧去三峡找郭斌,又串到了贾科长的《三峡好人》里的女主沈红。

《三峡好人》剧情中,其中一条线说的是沈红到三峡的奉节,找寻她不告而别两年的丈夫郭斌。 大聪非常喜欢《三峡好人》,迄今还是认为这是贾科长酿得最醇厚的三峡时代众生相,而且经过时间的沉淀,《三峡好人》会越来越值得国人们回味和思考。

《三峡好人》沈红找寻丈夫的经历,就如同《江湖儿女》巧巧来三峡找郭斌经历相似,而且服装发型也是一模一样。

贾科长这样的操作,更是想通过几部电影去加深人物的宿命感,同时这也加深了江湖二字的注解。

很多人沿用“有人的地方就有江湖”,这句话出自程小东的《东方不败之笑傲江湖》,虽然贾科长的《天注定》和《江湖儿女》也有武侠气质。

但大聪认为,贾科长的江湖,说的是时代背景下的人生海海,也是我们熟悉又陌生的中国人潮中边缘人物的故事,这些故事包含了人的寻根,尊严,迷茫,压抑,找自己。

《江湖儿女》廖凡饰演的郭斌,甚至可以比作《三峡好人》中郭斌的前半生,虽然两个人物人设很不一样,但最终的宿命都有一种“我不做大哥好多年”的落寞。

郭斌在转型中的中国浪潮中,属于失败的代表,做生意做什么亏什么,眼看着小弟一个个风生水起,自己却一无是处,这样的例子在中国不在少数,甚至在今天还在愈演愈烈。

在今天互联网时代下,前APP时代多少创业者还没登陆海滩就死在深海里,现在的自媒体内容创业,有多少人阅读还没到四位数,就不得不选择了放弃。

这是最好的时代,也是最坏的时代,大家都看到好时代下光鲜的人物,但坏时代中的一些人和事,也应该出现在电影中,因为这样的社会才是真实的,这样才是被人们记住。

贾科长电影对时间锁定的关键词是音乐,在《贾想》中贾科长就聊起,他喜欢去感受那个时代该有的声音,不管是街道的叫卖声,还是电视的广告声,标志性的新闻,当时大家听得音乐等等,这些都有着显著的时代符号。

所以贾科长中的电影配乐,则更提现了一代人的记忆。在《江湖儿女》中,《浅醉一生》,《男儿当自强》,《Y.M.C.A》,《有多少爱可以重来》,《上海滩》等等,有柔情似水的,有豪迈的,有洋气的。

这些歌曲杂糅在一部电影中,如同千禧年的中国,港澳台海外的各种新鲜事物,迅速涌进中国的三四线城市,在《江湖儿女》中也用音乐的方式记录了下来。

影片中赵涛,廖凡,徐峥等人的演技,那是没的说的,他们都是以最好的状态去呈现贾科长的导筒下的众生相,特别是赵涛,作为贾科长的内人,已经完全融入贾科长的电影中去了。

在今天众多商业电影的包围下,都是大叙事大事件带来的快感,当然这样的电影能带动更多的情绪和欢乐,我们需要这样的商业片。

但我们也不能放弃电影泥土上那一方寸的沉淀,那片沉淀需要开出属于我们国人阴影下的鲜花,我们需要贾科长这样的导演,为我们记录下时间印记的大多数。

最后,大聪还是用贾科长在《贾想》中的一段话做结束吧:

——“我想用电影去关心普通人,首先要尊重世俗生活。在缓慢的时光流程中,感觉每个平淡生命的喜悦或沉重。“生活就像一条宁静的长河”,让我们好好体会吧。”——


大聪看电影


首先贾樟柯的电影总票房一直都不是特别高,尤其是在还没有那么大的市场基础上。纵向从贾樟柯作品序列对比,江湖儿女破纪录是因为一种大形势,也是他的作品本身质量有所提高的原因。

所谓质量的提高并不是说绝对质量,《江湖儿女》江湖儿女某种意义上说并不一定比《山河故人》或者天注定的艺术水平要好。这个质量更多的是更加亲民这个意义上。

但是另一个层面也必须提出来,这部电影的总票房没有机会突破一个亿,他在一个不是特别热的档期里,也没有拿到最好的排片和最高的上座率。打败他的是古惑仔重聚的《黄金兄弟》,甚至是郭敬明监制的《悲伤逆流成河》后来也比它强。从这个角度说,贾樟柯的电影依然是小众的艺术电影。

我们要看到进步,也要看到差距,这个差距一方面是中国内地的观众对艺术电影的接受还不是特别深入,和国外艺术院线也有很大的票房不同,中国的艺术院线的发展才刚刚起步,贾樟柯就是这个艺术院线联盟的发起人之一,他做了这件事情也受惠于这个艺术院线。要让贾樟柯的电影破亿,还需要给他一点时间,这个时间是给贾樟柯创作团队,更是在给这些渐渐发展起来,审美水平提高起来的中国观众。

最后我们要确定一点是,不管票房高还是低都不影响作为一部电影本身的艺术水平和它的价值,如果只以票房论英雄,这样的电影市场会是非常乏味和无趣,甚至是没有深度的,中国需要吴京林超贤,也需要贾樟柯。


今天道


贾樟柯始终是一个独立片、文艺片导演,他的电影不适合公映。

《江湖儿女》上映之后我第一时间就去看了,但是中途几度看到坐立难安。场内大多数观众都掏出了手机把玩,还有不少人提前退场。

最夸张的是,电影进行到5分之4的地方,有个人非常用力的站起来,大喊了一声“拍的什么玩意!”就走了。

离场的时候还嘟嘟囔囔的说“真是浪费时间浪费钱”。

但是这个电影拍的不好吗?

当然不是。

电影拍的非常出色,廖凡等人的演技也非常精湛。

只是,整个电影透露出的那种悲凉的氛围、淡淡的张力、物是人非的感悟,都太过于缓慢而平静了。

这种缓慢和平静完全有悖于商业电影的表达形式,是彻头彻尾的独立电影、文艺片的拍法。

一般观众看电影是希望在周末去找点乐子的,最起码要有视觉、听觉、感情上的冲击。

《江湖儿女》完全牺牲掉了视听效果,平静的讲了一个故事。

所以如果不是贾樟柯的铁杆粉丝,就不要去看这部电影了吧。


蔡小马


《江湖儿女》将在9月21日上映,该片是“贾科长”又一部电影力作,豆瓣评分8分。贾樟柯曾成功拍摄了一批精彩的文艺影片、如:《站台》、《小武》、《三峡好人》、《山河故人》、《天注定》等。虽然票房不高,但全都话题性超强。《三峡好人》还获得第63届威尼斯国际电影节金狮奖。《江湖儿女》年初参加戛纳电影节展映取得2.9分的成绩(满分为4分)。并与《小偷家族》、《燃烧》等影片共同参与了金棕榈奖的角逐,最终获得戛纳电影节金棕榈奖提名。

《江湖儿女》讲述的2001年的山西大同,模特巧巧与出租车公司老板斌哥是一对恋人,斌哥每天在外面呼朋唤友,巧巧希望能够尽快进入婚姻。一次,斌哥在街头遭到竞争对手的袭击,巧巧为了保护斌哥街头开枪,被判刑五年。巧巧出狱以后,开始寻找斌哥以便重新开始,然而事情却发生了意想不到的变化。这对恋人之间错综复杂横跨17年的犯罪爱情故事究竟会如何发展下去呢?

透过这个跌宕起伏、苦乐参半的爱情故事。能够切身感受到中国跨越I7年的巨变。贾导的电影作品,一成不变的女主就是其妻子赵涛。这次赵涛饰演的巧巧,既有江湖的义气,又兼具时代痕迹。她绝对是电影的核心,生动演绎了一部“

一个女人的史诗”。



廖凡在影片中饰演的黑道大哥非常霸气,为贴近角色他还刻苦学习大同方言,最终出色完成角色语言关。影片主演除了赵涛、廖凡外,还有今年大火的山争哥哥,客串了一名科幻小说家。张一白、张译、董子健、丁嘉丽等也都参与了影片拍摄。



一声枪响,彻底改变了两人的命运。两人的爱情故事走向如何?故事跨度长达17年,跨越中国的大江南北,两人爱情能否获得一个圆满结局?贾导的《江湖儿女》既饱含蕴意深刻的主题,又充满太多的感伤。据猫眼电影数据显示,该片已实现21日预售票房229万元,排片占比17% 。影片存在众多看点,还是步入影院亲自去揭开影片的谜底吧。

我是品鉴电影,喜欢请关注,您的支持是对我最大的鼓励与鞭策。分享推荐好电影、更多电影精彩问答欢迎品鉴。


品鉴电影


1、这是贾科长最商业的作品了,但其实还是离普通观众很远,很远,依旧只有文艺青年和文艺片影迷才能接受


2 以前的贾科长都只表现细节,故事很散乱,或者就玩几段式,这次科长终于讲了一个故事,这个故事很简单,大哥斌斌的女人巧巧为了救斌斌用了枪,结果被判刑了,结果出狱后斌斌不仅不管她,还躲起来找了别的女人,巧巧寻找他未果就回家了,多年后斌斌瘫痪了又找到巧巧……这就是一个女子遇见渣男还是要回头的故事啊


3 这个故事也可以看成很现实的警醒,那就是,不要相信什么江湖义气,兄弟情分,一切都是假的,假的,假的!三十年河东三十年河西,当年小弟翻脸不认人,认的只是利益而已。混黑道?没前途!浪子回头金不换


4有人嘲笑贾樟柯导演总是给自己那位没啥姿色没啥演技的夫人赵涛唯一女主角地位,用张译捧,用廖凡捧,结果捧不出来


说实话,作为大众审美,赵涛确实根本在女演员里排不上号,但她跟了贾樟柯快20年,演了那么多电影,欧洲人奉为女神。其实我觉得她这么多年,也算得到上能接近国内二线弱的女演员的演技了吧,但整个人的气场啊之类都要差一线远很多,长相也是太不讨好,不过呢,谁叫人家是国际导演夫人呢,如果没有了赵涛,就没了贾樟柯电影啊,所以,就算赵涛被大部分人嘲笑不算个好演员,但她却是贾樟柯电影的强烈标识啊


5 不过呢,还是很喜欢贾樟柯对叶倩文的疯狂热爱,这次又用了叶倩文的《浅醉一生》三次,还用了《潇洒走一回》。《上海滩》也用得很精妙,这个是我喜欢《江湖儿女》的一点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