区域教育治理应由“教育善治”向“教育良治”转变

改革开放40年来,教育领域取得了长足的发展,区域教育综合改革不断深入、稳步推进。近年来,作为国务院批准的第9个国家级新区,青岛西海岸新区大力推进区域教育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的进程,多方参与教育的大格局已初步成形。

区域教育似一个庞杂的生态系统,改变环境,使教育生态呈良性变化是考量治理成效的关键。在顶层设计上,西海岸新区定位清晰。“区域教育生态系统如一方池塘,池边有树木,池内有水草、鱼虾,或许还有水鸟飞翔,风吹来的种子随时可以在池塘生根发芽,不同的生物群独立存在又相互影响,组成了丰富多样、结构复杂的生态系统,这和主体多元的区域教育复杂而开放的系统非常相似。所以我们要改变、调整区域教育环境,来适应发展的需要。”西海岸新区教育体育局局长于瑞泳如此表达。

区域教育治理应由“教育善治”向“教育良治”转变

为了营造好的区域教育生态环境,协调教育各利益主体的态度、观念和认知,西海岸新区从人文环境、制度环境等方面着手,探索理顺、厘清政府、学校、社会诸多教育发展的关系,优化区域教育结构,提升治理能力,通过教育相关方之间的平等协商和对话,实现办“好教育”,使区域教育生态良性发展的目标指向由“教育善治”向“教育良治”转变。

在“教育,让新区更美丽”的价值引领下,西海岸新区调整区域布局,构建管办评治理新格局,推进学区制、集团化办学、“一长”掌两校等办学方式的实践探索,出台《青岛西海岸新区学校建设标准》,从教育质量、教育效率、教育公平等维度上统筹发展,注重布局优化及资源合理配置,让有限的教育资源发挥更大的作用,有效地推动了区域的教育发展。

1.简政放权,扩大学校办学自主权

区域教育发展的活泼和有序性,是教育生态环境发生良性改变的印证体现,而简政放权、落实办学自主权是激发区域教育活力的关键所在。

西海岸新区为改变对学校统得过死、管得过细,导致千校一策、机制僵化不利于学校自主发展的局面,进一步实施简政放权,扩大学校的办学自主权。西海岸新区教育体育局对学校干部人事管理、财务和基建管理、教育教学管理进行了全面梳理,制定了学校管理自主权清单,把人事聘用、分配奖励、校本课程设置、校舍维修和资产处置等权限下放到学校。

区域教育治理应由“教育善治”向“教育良治”转变

一方面学校可以在核定的内设机构和干部职数内,按规定程序自主设置内设机构,自主选任中层干部;另一方面学校根据办学需求,自主选聘校级干部和中层干部。新建学校的校级干部和中层干部,校长有用人建议权,教体局只负责考察,备案管理。学校可以在核准的用编进人计划内,经区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局、教体局批准,自主招聘紧缺、特色专业人才和重点院校优秀毕业生。

同时,西海岸新区教体局不再对学校预算内开支的具体事项进行审批,将教育专项资金中用于学校基础设施修缮、设备购置、图书选购等项目的安排使用权限下放给学校。例如,金额在5万元以下的基建维修、装备购置等项目,由学校依法自主管理和验收,20万元以下的,由学校依法管理,区教育体育局依法参与监管验收。

2.理顺学校内部关系,优化学校内部治理结构

学校治理环境的优劣,直接关系到区域教育的生态系统,好的环境是良性关系的基础。学校作为教育的“基础细胞”,其治理现代化程度是能否实现教育现代化的关键。建立健全现代学校法人治理结构,创新制度环境,激发学校办学活力,对建立现代学校制度变得尤为迫切。西海岸新区在推进现代学校制度建设过程中,要求学校建立章程,各学校依托学校章程这个“学校法”,进一步完善校长负责、党组织发挥政治核心作用、校务委员会和教职工代表大会参与民主管理与监督的学校内部治理结构,并要求学校建立多方参与的校务委员会民主决策机制,以及董事会、家长委员会、专家委员会、学术委员会等机构,以法治形式对政府、学校和社会的权责进行科学界定和优化,为学校依法自主办学提供了法治保障。

西海岸新区建立了学校法律顾问制,在区域内中小学设置法制副校长岗位,实行学校重大事项合法性审查机制,要求学校的重大决策必须有法律顾问参与。并对中小学行政管理与办学行为的禁止与限制事项进行了梳理,实行学校权力清单管理,出台了“学校管理负面清单”,清单包括“教育学管理”“教师管理”“学生管理”“财产财务管理”4大类101条内容,并逐条进行详细规定,每条都是底线、红线和高压线。负面清单管理为全面推动学校管理的依法、规范、民主运行提供了保障。

青岛西海岸新区学校管理负面清单(部分)(根据法律法规规章梳理)↓↓↓

区域教育治理应由“教育善治”向“教育良治”转变


区域教育治理应由“教育善治”向“教育良治”转变


区域教育治理应由“教育善治”向“教育良治”转变


区域教育治理应由“教育善治”向“教育良治”转变

青岛西海岸新区实验小学管理权限事项表

类别:教育教学管理(部分)↓↓↓

事项名称:学校课程的开设

类别:教育教学管理

实施依据:

1.教育部《关于全面深化课程改革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意见》(教基二〔2014〕4 号)

2.中共山东省委办公厅、山东省人民政府办公厅《关于推进基础教育综合改革的意见》(鲁办发〔2014〕55 号)

3.《山东省普通中小学课程实施水平评价方案(试行)》(鲁教基字)〔2007〕21 号)

4.中共青岛市委、青岛市人民政府办公厅《关于深入推进基础教育综合改革的意见》(青办发〔2014〕20 号)

5.青岛市教育局《关于深化中小学课程改革的意见》(青教通字〔2015〕92 号)

6.《青岛市黄岛区教育体育局关于印发〈黄岛区教育体育局深化中小学课程改革实施方案〉的通知》(青黄教体通〔2015〕81 号)

工作流程:

1.成立机构。

学校成立课程开发项目组,指导推进学校课程开发。

2.编定课程方案草案。编写组对学校历史、学生需求可用资源等情况进行综合分析,制定学校课程开设计划,编写工作方案草案。

3.研究论证。邀请相关领域的教育专家对学校课程方案草案进行研究论证,并进一步完善方案。

4.会议审议。向教代会报告方案草案的论证过程,教代会提出意见建议。修改完善后提交校务委员会审议。

5.风险评估。对学校课程方案作出社会稳定风险评估报告。

6.提交校长办公会决定。学校课程方案的风险评估报告提交校长办公会研究决定。

7.备案公布。学校课程方案报新区教育局备案,并面向校内外公布。

3.调整学校与社会关系,促进学校开放办学

当下,教育的外部环境发生了深刻的变化,包括经济的发展、政策环境的调整、人口结构的变化等,这些都深刻影响着教育内部环境的运行规律,营造区域教育和谐有序的生态环境,调整教育内部与外部环境之间的良性互动关系,使之与社会发展相适应,是区域教育治理不容忽视的重要内容。西海岸新区遵循办“好教育”的区域教育价值观,推倒“围墙”开门办学,不断完善社会、学校、家庭有机结合的育人体系,形成了社会、学校、家庭共同合作的教育模式。

区域教育治理应由“教育善治”向“教育良治”转变

西海岸新区在协调内外部环境基础上,引导学生家长、社区组织、驻区高校等教育相关方参与学校管理和监督学校办学,建立了“社会评校”“社会评教”的长效机制。目前,全区中小学建立了学校、班级两级家委会组织网络体系,并对全区所有学校每学期进行一次社情民意和满意度调查,全区的教育环境更为开放。活泼的生态环境,是激发学校办学创造力的活力源,西海岸新区众多学校积极挖掘教育资源,家庭教育研讨会、亲子活动、家长讲坛等系列活动相继开展;近千名有专业特长的社区人才和学生家长被聘请为学校的“客座教师”,共同参与学校课程建设与实施;区域内60余家优秀企业和社区场馆与学校签约,成为学校综合实践活动基地和德育基地。开放的育人环境,使得西海岸新区的教育呈现出生机盎然的多样态发展趋势。

4.各治理主体多维度合力,提升治理能力

如果说简政放权、建立现代学校治理体系、调整学校与社会关系区域教育治理体系现代化

基础保障,那么提升各教育主体参与治理的水平则是治理能力现代化的重要体现。治理能力现代化是人的现代化。人在环境中生活,是环境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改变环境的主体,区域教育生态环境的丰茂取决于人的自适性,以及其创造性的建设。不管是从区域教育的人文环境,还是制度环境来说,人与自我、人与人及人与社会的关系,是区域治理的重要方面。

区域教育治理应由“教育善治”向“教育良治”转变

区域治理的能力提升,与治理主体的能力密切相关,与广大教育工作者参与治理的热情紧密相连。区域教育治理能力不是单维度的能力,而是各教育主体相互联系形成的多维度的合力,区域治理水平的高低取决于校长、教师参与的办学能力。为了提升区域治理水平,激发更多的校长、教师参与办学的热情,实现治理主体观念和能力的现代化,西海岸新区教体局建立了一系列的制度机制。在提升教师队伍治理能力层面,实施师德建设负面清单管理,建立师德失范曝光和定期通报制度;加强教师表彰,探索建立教师荣誉制度;开发“新教师培养平台”,制定实施《中小学幼儿园新教师三年培养行动计划》;实行优秀教师到农村学校跨校聘任高级职称制度,提高农村学校中高级岗位配置比例,让农村教师“下得去、留得住、教得好”。西海岸新区为了完善教师培训体系,为不同类型的教师定制了“菜单式”课程,满足了教师个性化需求,并开展教师基本功培训,提高教师信息技术应用能力;每年不定期选派、组织教师到知名高校参加提高培训等,区域教师队伍梯次化培养初见成效。

在提升干部队伍治理能力层面,该区实行中小学、幼儿园中层干部选聘制,制定《教育后备干部管理办法》,实施名师名校长培育工程,推进义务教育学校校长和教师轮岗交流制度;完善“集中培训、挂职锻炼、返岗实践”培训机制,选派教育干部到知名高校培训学习,选派年轻干部到全国名校挂职锻炼;开班授课,开展教育干部素质提升活动;建立教育“人才库”,实施入库人员系列培养计划,开展教育干部领导力提升行动,建立名师名校长成长共同体等等。在体系化的培养过程中,一批本土的名师名校长脱颖而出。

教育是社会变革的力量。西海岸新区在推动教育治理变革,实现教育现代化的进程中,以从自身的改变,进而促进教育生态环境的良性发展为切入点,探索构建多方教育治理主体共同发展的理念和格局,尊重主体需求,逐步形成了区域教育治理实践的行动共识与价值认同。由此可见,西海岸新区从外部环境到内部生态,正在寻找一种调适教育环境、打破系统边界,能够上下、内外平衡的治理智慧。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