幼儿初次入园狂哭不止怎么办?这里有止哭神器

娜妮要正式入园了,之前在幼儿园耍了一段时间,已经是很上手的“老生”了,可以淡定地走进幼儿园,不哭了。

“老生推迟一周入园,这一周是给新生用来哭的,等新生哭完一周老生再去,免得新生老生一起哭。”幼儿园老师在群里给老师家长发来慰问信。

“是的是的,新生会哭的,必须得给他们安排。”家长都很理解,只能再容忍熊孩子在家里继续翻江倒海。

忍一忍,新生哭过了,老生再入园。可是,新生老生一起哭,其实也很常见嘛。

幼儿入园,怎么减少孩子的心理焦虑?怎么才能少哭?怎么能不哭?止哭神器其实就在你手里——心理辅导。分离是一生的主题,幼儿入园,要面对人生中的第一次分离。美国心理学家斯考特·派克称,懂得分离的爱才是真爱父母必须主动与孩子分离,才能促进孩子的人格成长,并让他最终成为一个具有独立人格的人。从幼儿园开始,孩子们应该迈出走向集体生活的第一步了。在这个过程中,必要的心理辅导是必不可少的,这个心理辅导有两个方向,一是

针对家长,二是针对孩子

案例一:孩子不会和人交往,都怪我

我孩子快三岁了,我发现他和小朋友们交往时有恐惧感,有一次我带她去书店玩儿,他从书架上拿了一本书,不知什么时候书被小朋友拿走了,他还怯生生地问:“姐姐我看一会儿行吧。”孩子这样的性格去幼儿园,我实在为他担心,我想是不是我怀孕时的情绪遗传给了他,当初怀孕时我心态不好,紧张、恐惧、自卑,不敢与人交往,孩子是不是有先天焦虑,这种心理会不会伴随他一生呢?

  • 一方面,家长要少点自责,多一点积极评价

多数妈妈在遇到孩子身上的问题会责怪自己,觉得自己做得不够好。生命本身一直在变化中,孩子每一个阶段的体验与经历都不可用简单的好与坏去评价。孩子现在胆怯并不代表他将来一定会这样。身为家长,妈妈提醒自己多看到孩子身上闪光的部分,当看到孩子害怕胆怯时可以用

“温和谨慎”等积极或中性的词汇去评价,而不是给孩子贴上不会交往、胆怯等标签。

幼儿初次入园狂哭不止怎么办?这里有止哭神器

孩子们在幼儿园里愉快地玩耍 / 周彩丽

此外,妈妈还要注意不要在幼儿园老师面前给孩子贴标签,“我家孩子很胆小,很内向。”可以换一些中性的词汇,比如说“我家孩子在她准备好的时候会融入到小伙伴儿中”,“我家孩子有时需要老师的引导和带动”,“有时自己也会想到好办法和小朋友们玩”。这样对孩子来说是一种积极的心理暗示。妈妈一直积极地看待和评价孩子,孩子的性格也会发展成积极乐观,敢于尝试。

  • 另一方面,借助“角色互换”游戏提升孩子的社交能力

在家可以玩“情景再现”的游戏,妈妈扮演孩子,让孩子扮演抢东西的小朋友。妈妈可以瞪大眼睛,双手叉腰,这样会膨胀身体的体积,让孩子在气势上感受到不同,鼓励孩子大声说不可以抢书,让孩子学会用提高声音或变大身体去保护自己。换个角度,家长引导孩子学会用语言表达自己的感受,这样能帮助孩子建立良性的交往。比如,妈妈扮演女儿,可以告诉抢书的小朋友自己的感受,“

你把我的书突然抢走,我心里很难受,很伤心,请你把书还给我。”

案例二:我担心孩子上幼儿园会生病

我家宝宝从小就很敏感,换一个保姆马上就生病;带孩子出去旅游,换一个地方他也马上就生病。马上上幼儿园了,我们一家人都担心孩子,害怕一上幼儿园孩子又要生病。

  • 首先,家长要用合理的方式表达爱,用祝福替代担心

很多家长习惯用担心来爱孩子,爱越多,担心也越多。如果家里每一个成人的爱都是担心,这个家庭里的氛围会非常的紧张和压抑。家长要改变自己用担心去爱的模式,可以轻松一点,换一个行为模式。用祝福、用祈祷去表达爱,可以在心里说,“我祝福孩子今天找到自己的方法适合幼儿园的生活”。

孩子很善于捕捉环境中的紧张、焦虑,也包括善于捕捉家长身上的紧张、焦虑,孩子会用生病来释放环境和家长身上的紧张,把环境里的负面情绪又通过自己的身体表现出来。所以

家长一定要有意识地调整自己的情绪,拒绝太敏感和患得患失

就生病而言,对孩子的成长也是有自身意义和价值的,换一个角度就会发现事情发生的有其必然性和意义。所以家长要先懂得调节情绪,妈妈情绪要平静、安然,要坦然接纳发生在自己和孩子身上的事情。孩子上幼儿园了,每天早上的告别仪式就可以从放松身心的祝福开始,“妈妈祝福宝宝今天可以在幼儿园找到好玩儿的开心的事情。”“妈妈今天上班也要找到好玩儿的开心的事情,晚上我们相互讲给对方听,好吗?”

  • 其次,初入幼儿园,可以给孩子带上安慰物

有的孩子的先天气质对环境的变化比较敏感,包括对不安全的感受,孩子也可能会用生病来释放不安全的感受。可以提前给孩子讲,入园之后小朋友会发生什么故事,借助绘本利用图文的形式直观地让孩子感受,如果条件允许,可以事先带孩子去幼儿园参观。如果有熟悉的小朋友结伴同行,适应起来更顺利。有些幼儿园让孩子先从半天入园开始,可以让父母其中一人陪伴孩子入园一周等孩子稍微适应环境,家长再离开。如果有些公立幼儿园不允许半天入园,必须一开始就是全天,家长可以和老师商量,让孩子带他喜欢的小被子或者小玩偶等最能安慰孩子的一个物品,让这个安慰物给孩子带来熟悉的感觉,陪伴孩子的一天。

有的家长和老师悄悄商量,拿几颗糖给老师,让老师在适当的时候送给孩子,老师悄悄地告诉孩子:“这是老师给你的,只给你一个人的,因为你今天又不一样咯。”给孩子一些稍稍特别的对待,也会帮助他们适应环境

案例三:孩子你不行

阳阳快三岁了,要上幼儿园了,平时主要由姥姥负责照顾。姥姥担心,阳阳在幼儿园中午睡不着闹腾怎么办,吃饭慢吃不饱怎么办。老人心里难受就偷偷抹眼泪,甚至直接跟孩子说:“你在幼儿园吃不饱怎么办,太小了,吃饭穿衣都还不行。”

  • 首先,年轻的家长要理解老人不愿放手、害怕分离的感受

老人常会因怀疑孩子能力来拉紧孩子的手,以缓解因为担心自己无用而带来的焦虑,而且老人注意力如果只集中在孩子身上,就不可避免地会放大孩子的问题。此时,摆在年轻父母眼前的问题是

帮助老人接受“分离”,要和老人交流孩子身上哪些优点,家族一代一代都把成长中最需要的爱和力量传递给孩子,孩子具备可以担当和成长的内在资源,这些信息要传递给老人,帮助老人树立信心。

所以年轻的父母,不要因为老人不愿放手而责怪老人,多理解老人与孩子分离后内心的缺失和空虚,多鼓励老人找到自己独立生活的兴趣,这样他们就会把注意力从孩子身上移开,投入到新的爱好和活动中。

  • 其次,鼓励孩子多做多练多实践
幼儿初次入园狂哭不止怎么办?这里有止哭神器

孩子们在做袋鼠“跳跳跳”游戏 / 唐华

对于平时由老人带、自理能力锻炼不够的孩子,入园前年轻父母要跟老人商量好,达成共识,提前半年就有意识地锻炼孩子独立吃饭、独立如厕、独立穿衣服的能力。也可以采用“跟孩子比赛”“角色扮演”的方式,让孩子在快乐中提高生活自理能力。三到五岁的孩子能做多少是以量取胜,能做会做的越多,孩子越自信;体验越丰富,对孩子以后的学习越有帮助。

每个人的内心深处都住着一个害怕分离的孩子,我们惧怕分离的感受,惧怕和孩子的分离会勾起我们过去不安全的记忆或者伤痛。我们要理解自己的情绪,也学习放松自己的情绪,先从家长自己开始。当我们准备好可以放手的时候,孩子第一次独立走向世界,走向社会的脚步才会更加坚定和踏实,分离都会带来眼泪,也会伴随成长。我们一起祝福孩子,用更积极的方式看待和接纳所有的发生。

作者简介:

任蓉,北京师范大学发展与教育心理学硕士国家二级心理咨询师。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