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三文言文复习——教材检测(必修二)

一、了解并掌握常见的古代文化知识

1.岁在癸丑

癸丑:古人常用“天干”(甲、乙、丙、丁等)十个字和“地支”(子、丑、寅、卯等)十二个字循环相配来表示年月日的次序。这里指永和九年。

2.暮春之初

暮春:春季的末一个月。孟、仲、季表示每季月份的顺序,孟表示每季的第一个月,仲表示第二个月,季表示最后一个月即第三个月,如孟春指春季的第一个月。

3.修禊事也

禊事:古代的一种风俗,三月三日人们到水边洗濯,嬉游,以祈福消灾。禊,一种祭礼。古时以三月上旬的“巳”日为修禊日;三国魏以后用三月三日,不再用“巳”日。

4.七月既望

既望:过了望日(农历十五日)之后,指农历十六日。古代对农历一个月中某些特殊的日子有特定的称谓。如每月第一日为“朔”,十五日为“望”,十六日为“既望”,最后一天为“晦”。

5.徘徊于斗牛之间

斗牛:斗宿和牛宿,都是星宿名。中国古代天文学家把天空中可见的星分成二十八组,称二十八宿,其中北方七宿为斗、牛、女、虚、危、室、壁。斗和牛都在其中。斗宿,就是北斗七星,大熊星座的七颗最亮的星,勺子状。牛宿,有星六颗,即摩羯座六星,因其星群组合如牛角而得名。

6.寄蜉蝣于天地

蜉蝣:一种小飞虫,夏秋之交生在水边,生存期很短,古人说它朝生暮死。这里用来比喻人生短促。

7.唐浮图慧褒始舍于其址

浮图:梵语(古代印度语)音译,也写作“浮屠”或“佛图”,本意是佛或佛教徒,这里指和尚。

8.以其乃华山之阳名之也

阳:山南水北为阳,山北水南为阴。我国许多地名与此有关,如“江阴”“淮阴”“汉阳”“汉阴”“华阴”“河阳”等。《愚公移山》:“指通豫南,达于汉阴。”“汉阴”指汉水南面。《登泰山记》:“泰山之阳,汶水西流;其阴,济水东流。”

9.临川王某记

某:古人作文起稿,写到自己的名字,往往只作“某”,或在“某”上冠姓,以后誊写时才把姓名写出。根据书稿编的文集,也常保留“某”的字样。

二、理解常见文言实词在文中的含义

10.写出下列通假字的本字,并解释其义

(1)悟言一室之内  通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举酒属客 通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冯虚御风 通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长乐王回深父 通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1.解释下列句中加点的实词

(1)列坐其次: 

(2)足以极视听之娱: 

(3)信可乐也: 

(4)向之所欣: 

(5)凌万顷之茫然: 

(6)浩浩乎如冯虚御风: 

(7)山川相缪: 

(8)而吾与子之所共适: 

(9)苟非吾之所有: 

(10)纵一苇之所如: 

(11)知不可乎骤得: 

(12)而卒莫消长也: 

(13)则天地曾不能以一瞬: 

(14)褒禅山亦谓之华山: 

(15)其文漫灭: 

(16)余与四人拥火以入: 

(17)有碑仆道: 

(18)夫夷以近: 

12.解释下列加点的古今异义词的古义

(1)是日也

古义: 

今义:判断词。

(2)亦将有感于斯文

古义: 

今义:常指“文化”“文人”。

(3)七月既望

古义: 

今义:希望,远望。

(4)冯虚御风

古义: 

今义:空虚,虚假。

(5)纵一苇之所如

古义: 

今义:表列举,如同、适合。

(6)望美人兮天一方

古义: 

今义:容颜漂亮的女子。

(7)比好游者尚不能十一

古义: 

今义:数字。

(8)而世之奇伟、瑰怪、非常之观

古义: 

今义:程度副词,很、十分。

(9)至于幽暗昏惑而无物以相之

古义: 

今义:动词,表示达到某种程度;介词,表示另提一事。

13.解释下列多义词

(1)引

(2)一

(3)临

(4)致

(5)危

(6)属

(7)观

(8)道

(9)文

(10)名

14.指出下列加点词语的活用类型并释义

(1)群贤毕至: 

(2)少长咸集: 

(3)映带左右: 

(4)一觞一咏: 

(5)引以为流觞曲水: 

(6)固知一死生为虚诞,齐彭殇为妄作: 

(7)歌窈窕之章: 

(8)西望夏口,东望武昌: 

(9)下江陵: 

(10)顺流而东也: 

(11)况吾与子渔樵于江渚之上: 

(12)侣鱼虾而友麋鹿: 

(13)则其好游者不能穷也: 

(14)唐浮图慧褒始舍于其址: 

(15)以故其后名之曰“褒禅”: 

(16)火尚足以明也: 

(17)后世之谬其传而莫能名者: 

(18)问其深,则其好游者不能穷也: 

(19)则其至又加少矣: 

(20)而世之奇伟、瑰怪、非常之观,常在于险远: 

三、理解常见文言虚词在文中的意义和用法

15.重点虚词系列练

将下面句子中“而”的用法相同的句子归类

①固一世之雄也,而今安在哉 ②侣鱼虾而友麋鹿 ③下江陵,顺流而东也 ④耳得之而为声 ⑤扣舷而歌之 ⑥醉则更相枕以卧,卧而梦 ⑦穷山之高而止 ⑧箕踞而遨 ⑨洋洋乎与造物者游,而不知其所穷 ⑩至无所见而犹不欲归 ⑪然视其左右,来而记之者已少 ⑫此所以学者不可以不深思而慎取之也

A.表示修饰关系的: 

B.表示承接关系的: 

C.表示并列关系的: 

D.表示转折关系的: 

四、理解与现代汉语不同的句式和用法

16.将下列句子按要求归类

①固一世之雄也 ②而又何羡乎 ③月出于东山之上 ④客有吹洞箫者 ⑤此非孟德之困于周郎者乎 ⑥此非曹孟德之诗乎 ⑦是造物者之无尽藏也 ⑧而今安在哉 ⑨寄蜉蝣于天地 ⑩渺渺兮予怀 ⑪古人之观于天地、山川、草木、虫鱼、鸟兽,往往有得 ⑫此所以学者不可以不深思而慎取之也 ⑬然力足以至焉 ⑭有志矣,不随以止也 ⑮唐浮图慧褒始舍于其址

(1)判断句: 

(2)宾语前置句: 

(3)状语后置句: 

(4)定语后置句: 

(5)被动句: 

(6)主谓倒装句: 

(7)省略句: 

五、理解并翻译文中的句子

将下列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7.夫人之相与,俯仰一世。或取诸怀抱,悟言一室之内;或因寄所托,放浪形骸之外。

译文: 

18.每览昔人兴感之由,若合一契,未尝不临文嗟悼,不能喻之于怀。

译文: 

19.盖将自其变者而观之,则天地曾不能以一瞬。

译文: 

20.是造物者之无尽藏也,而吾与子之所共适。

译文: 

21.而世之奇伟、瑰怪、非常之观,常在于险远,而人之所罕至焉。

译文: 

22.此所以学者不可以不深思而慎取之也。

译文: 

六、默写常见的名句名篇

补写出下列名句名篇中的空缺部分

23.群贤毕至,________________。此地有崇山峻岭,______________,又有________________,映带左右。

固知一死生为虚诞,________________。 (《兰亭集序》)

24.____________,水光接天。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浩浩乎如冯虚御风,而不知其所止。

桂棹兮兰桨,击空明兮溯流光。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哀吾生之须臾,羡长江之无穷。(《赤壁赋》)

25.而世之奇伟、瑰怪、非常之观,常在于险远,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游褒禅山记》)

上期答案:

答案精析

19.(1)“矣” 句末语气词 (2)“供” 供给 (3)“悦” 高兴 (4)“智” 明智 (5)“悦” 高兴 (6)“返” 返回 (7)“震” 惧怕 (8)“猝” 突然 (9)“环” 环绕 (10)“彩” 彩色 (11)“拒” 把守 “纳” 接纳 (12)“邀” 邀请 (13)“背” 违背 (14)“早” 早早地 (15)“隙” 隔阂,嫌怨 (16)“座” 座位

20.(1)有二心,从属二主 (2)渡河 (3)满足 (4)仔细考虑 (5)对待 (6)赠送 (7)并,列 

(8)希望 (9)宽容、原谅 (10)身子向上起 (11)遭受 (12)责备 (13)推辞 (14)估计、揣测 (15)用酒肉招待宾客 (16)劝说

21.(1)出使的人。(2)那人,指秦穆公。(3)东方道路上的主人。(4)走投无路。(5)眼泪。(6)礼品。(7)袒露一只臂膀。(8)儿女亲家,女方父母为婚,男方父母为姻。(9)意外的变故。(10)现在别人(指沛公)。

22.(1)把……当作边邑/目光短浅/边境/轻贱 (2)损害/破旧的/疲劳,困乏 (3)被/通“现”,显露/接见 (4)不过、只是/回头看/拜访 (5)驻扎,驻军/军队/军营 (6)辞别/请罪,道歉/感谢/告诉,问 (7)意图/料想/神情

23.(1)名词作状语,在夜里。(2)使动用法,使……灭亡。(3)名词作动词,把……当作边邑。(4)动词的使动用法,使……侵损。(5)形容词作动词,变雄厚,变薄弱。(6)动词的使动用法,使……受伤害。(7)名词作状语,向西。(8)名词作动词,上前。(9)动词的使动用法,使……听到。(10)名词作动词,穿白衣,戴白帽。(11)名词作动词,穿上朝服。(12)名词作状语,用匣子。(13)意动用法,以……为迟。(14)意动用法,以……为奇怪。(15)形容词作动词,亲近、接近。(16)形容词作动词,交好。(17)名词作动词,登记。(18)动词的使动用法,使……跟从。(19)动词作名词,后继者。(20)名词作状语,抄小路。(21)名词作动词,取道。(22)动词的使动用法,使……破,撞破。

24.(1)动词,做、干 (2)动词,认为 (3)动词,是 (4)介词,替 (5)介词,替 (6)介词,替 (7)介词,被 (8)句末语气词,常用在疑问句里 (9)介词,因为

25.(1)判断句 (2)状语后置句 (3)宾语前置句 (4)状语后置句 (5)定语后置句 (6)定语后置句 (7)被动句 (8)省略句,“与(之)俱去” (9)宾语前置句,“何操”即“操何” 

(10)宾语前置句,“安在”即“在安” (11)被动句,“为”译为“被”

26.越过别国而把远方的郑国当作边邑,您知道那是很难的。为什么要灭掉郑国而给邻国增加土地呢?

27.依靠别人的力量却又反过来损害他,这是不仁道的;失掉自己的同盟者,这是不明智的;用散乱代替整齐,这是不符合武德的。我们还是回去吧。

28.即使太子不说,我也要请求行动。(只是)现在去却没有什么凭信之物,那就无法接近秦王。

29.这样,那么将军的仇就报了,燕国被欺侮的耻辱也就除掉了。

30.(项伯)私下会见张良,详细地告诉他项羽将发动进攻的事,想叫张良跟他一同离去。

31.(我)派军队把守函谷关的原因,是防备其他盗贼进来和意外的变故的发生。

32.失其所与 不知

33.壮士一去兮不复还

答案见下期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