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了巴菲特所有的投資,我明白了大多數人虧損的真相

投資就是向最成功的人學習,我們很多人都學習了巴菲特的思想。但我們對他買入估值邏輯瞭解不夠,本文通過學習巴菲特估值邏輯,然後再跟我們自己的估值邏輯對比,看能帶給我們什麼啟示。


看了巴菲特所有的投資,我明白了大多數人虧損的真相

1964年:美國運通

這個是大家耳熟能詳的案例,當時美國運通遭到色拉油騙局的危機。董事長為了維護公司聲譽,決定賠償這些債務。這是一家高品質的公司。

公司營收連續九年的複合增長率是12%,淨利潤年複合增長率是10%。公司旗下有很多有前景的部門。

1965年:伯克希爾-哈撒韋

伯克希爾現在人人都知。巴菲特一直說收購這家公司是一個錯誤。這家公司是做紡織品的。當時這家公司市值是1130萬美元,盈利173萬美元,市盈率6.6倍。從資產負債表上來看,我們可以看到公司市值低於公司賬面價值20%以上。

而且公司每年可以創造正的現金流530萬,如果這種情況持續兩年,投資人就可以免費獲得這個企業了。是不是很有吸引力?巴菲特這隻菸蒂股撿的還可以啊!

1972年:喜詩糖果公司

喜詩糖果是巴菲特最為成功的投資之一。這是一家非上市、高品質的品牌公司。公司1972年營收3130萬美元,淨利潤210萬美元(按48%的所得稅,稅前利潤400萬美元)。淨資產收益率26%。淨利潤複合增長率16%。巴菲特2500萬美元買下喜詩糖果。對應公司市盈率11.9倍。

巴菲特為高品質企業付出了溢價(巴菲特為普通企業出價一般不超過5倍市盈率)。今天來看喜詩糖果利潤已超過8000萬,而賬面淨資產僅僅只有4000萬美元,是真正的複利機器。

1973年:《華盛頓郵報》

華盛頓郵報也是巴菲特的成名之作。這是家優質的公司。這家公司過去十年複合增長率11%,淨資產收益率18%。

巴菲特為收購華盛頓郵報給的市盈率是10.9倍。這是一個對巴菲特來說合理並不便宜的價格。他為高品質企業支付了溢價。

1988年:可口可樂公司

這是一個大家耳熟能詳的案例,1987年黑色星期一崩盤時。公司董事長髮現有人在鉅額增持公司股票。可口可樂公司的基本面我就不說了,太出名了。公司淨資產收益率55.5%。連續十年。連續十年利潤增長率複合超12%。

現在要說巴菲特收購的估值。1988年巴菲特的收購可口可樂時股價大概33美元。每股收益2.43美元。對應的市盈率是13.7倍(測算)。這個價格對於一家卓越的企業來講真的是不貴。

1990年:富國銀行

巴菲特投資富國銀行是當時美國正處在經濟衰退中,股票都崩盤了,從前一年高點下跌25%。富國銀行也當時也面臨著房地產衰退的危機。

當時富國銀行市值是32億美元。市盈率在6倍左右,市淨率在1.1倍。淨資產收益率24%。這次投資讓巴菲特大賺一筆,到現在還是富國銀行大股東。
看了巴菲特所有的投資,我明白了大多數人虧損的真相


2003年: 中石油

中石油是我們股民心中永遠的痛,也是巴菲特近距離給我們上了生動的一課。2003年,巴菲特花費4.88億美元於大舉買進H股中石油,買入價每股2元。

當時中石油市值是370億美元,每股收益為0.4元,每股淨資產為2元,流動資產淨值為0.32元。以當時的市盈率計算,中石油市盈率為5倍,市淨率為1,即巴菲特以當時的淨資產價格購買了中石油。反觀,2007年中石油當時在A股上市的情況。以06年年報計算,當時中石油每股收益為0.76元,發行價為16元,市盈率為21倍。市場價當日首開為48元,市盈率高達63倍。

也就是當我們股民爭相恐後在48塊搶新股中石油時,巴菲特卻在14元附近大舉減持H股中石油,按照當時巴菲特賣掉中石油的股價計算,當時中石油的市盈率為18倍,市淨率為3.7,巴菲特從03年以2元購買中石油,到07年股價達到14元堅決賣掉,收益4年達到7倍。而我們在48塊錢買入,過了十年後,還是虧損了80%以上,這個教訓可謂慘痛!

2008年:比亞迪

2008年9月26日,經濟危機期間,巴菲特每股8港元(相當於6元/每股)的價格認購2.25億股比亞迪公司的股份,約佔比亞迪本次配售後10%的股份比例,交易價格總金額約為18億港元。

巴菲特買入比亞迪時對應的市盈率是10.2倍、市淨率1.53倍。這筆投資讓巴菲特大賺一筆,至今仍持有比亞迪。好了,學習了巴菲特的估值邏輯。對比下我們自己手上持有的股票,自己買入時的市盈率是多少?特別是買入中小創、次新股的市盈率是多少?是不是瞬間就明白了我們大多數虧損的真相,我們買的市盈率太高了!太貴了。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