余叔岩何以源远流长

今日推送之《余叔岩何以源远流长》录自《京剧艺术在天津》书中《天津十年》一文,作者许姬传(1900-1990),字闻武,号思潜,原籍浙江,生于苏州。1919年到天津,在直隶省银行当文书,后长期任中国剧协和梅兰芳剧团秘书。我们将分期连载推送此文。

余叔岩何以源远流长 

 有一位老友来聊天,他比我小两岁,但生长在北京,看谭鑫培、余叔岩的戏比我多,我说:“余叔岩逝世已经40年了,何以至今影响还不小,几乎成为京剧界的权威了。”


余叔岩何以源远流长

余叔岩之《定军山》

 他说:“看过谭鑫培的戏的观众,已寥寥可数,而看过余叔岩戏的人比较多一点,但也是花甲老人了,居然有人说:‘余叔岩的演技超过谭鑫培。’这种片面的看法,因为没有比较,就不能作出正确的结论。” 

 老友说:“叔岩并不以余派自居,他说:‘我是谭派,我能学到谭老师七成就心满意足了,至于武工,我也比不了他,他早年能唱《连环套》的黄天霸,又能演朱光祖。”

 张宇慈对我说:“有一天到叔岩家串门,他正在听谭鑫培《探母》‘坐宫’的慢板唱片,听完了拿着唱片对我说:‘这是我的法帖。’” 

 我记得孟小冬曾对我说:“我是‘余派’,先是听戏,后拜师,天天到他家学戏,他谈起谭老板来是肃然起敬的。” 

 当时,余叔岩的收入依靠灌唱片,孟小冬拜师后,有人递话给她,最好不要灌唱片,以免影响老师的收入,所以孟小冬后来就没有灌过唱片,这一点是很讲义气的。

余叔岩何以源远流长

余叔岩与孟小冬、李少春之合影 

 至于叔岩身后之名,主要依靠唱片资料。据罗亮生(他是谭派票友,唱片公司请名演员灌片时,请他当顾问)说:“叔岩灌片是事先与唱片公司约好,约定日子后,如那天嗓音不佳则改期,唱片公司经常用电话联系,常常因嗓子不理想而改期,有时叔岩觉得嗓子痛快,立刻通知唱片公司录音,录过的,他认为不满意,改天重录,余叔岩认为唱片不能将就,影响身后之名。” 

 我想起4年前,陈富年兄从成都来信,专谈杨小楼、梅兰芳合灌全本《霸王别姬》,他说:“在舞台上,他们是棋逢对手,璧合珠联。最近在友人处听这一组唱片,感觉到梅的音色朗润,非常自然,杨的唱念不如舞台上,似乎控制音量,显得矜持。” 

 以后,我找到收藏唱片的人,重听这一组,觉得富年的评语非常准确,因为杨小楼的嗓子带炸音,录音师必然告诉他这种音要注意收敛,一个名演员在录音时如果有某种顾虑,肯定是要打折扣的。富年和我都是杨迷,他的话绝非捧梅而抑杨。

余叔岩何以源远流长

梅兰芳、杨小楼之《霸王别姬》 

 叔岩的嗓子适宜录音,因为演员与话筒的距离,可以灵活运用,同时,录音师可以调节音量,这些都是有利条件,我认为叔岩身后之名,与他留下的唱片资料有密切关系。 

 另外,谭鑫培逝世后,观众认为余最像谭,他以全付精力扑在学习上,据说:余拜谭为师后,只教了一出《太平桥》,这是人所共知的,但他听戏很认真,当谭演出时,叔岩在下场门包一张方桌(可坐6人),请了不少谭派票友帮他记词、记腔以及身段、表情,听完戏,叔岩请吃小馆,大家把记得的都告诉他,他拿铅笔记在本子里。观众认为学谭的他最用功,也最像。另外,谭逝世后,钱金福、王长林、鲍吉祥以至检场的都到了叔岩班里,所以余就继承了谭的王位。

(《京剧艺术在天津》)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