快要遺失的非物質文化——打鐵花

原創:阿妮 來源:蝶語蘭心文學公眾號快要遺失的非物質文化——打鐵花

今年過正月十五前,有網友在群裡說,交斜鎮,用鐵水打禮花,又名打鐵花,是臨渭區交斜鎮一種獨特的民間焰火藝術,每年元宵節前後,都會舉行“鐵水打花”的傳統焰火表演。 用傳統焰火表演祈求國泰民安、五穀豐登,祈福新的一年日子紅紅火火。

他們讓我去觀看,我告訴他們,我在很小的時候已經看過了,那是父親親自打的鐵花。父親是鐵匠,也算有手藝的人,每天家裡都有好多人,尤其下雨天,生產隊也沒活幹,村子裡的男人女人都會來,男的有拾掇釵、鐮刀、鋤等,女人有拾掇剪刀,紡線用的錠子,織布的梭子等,女人家用的東西。 父親都會為大家解決這些問題,人多了,就不用母親掄大錘了,也不用我們燒爐子。只記得每年年前年後最忙,年前有人要釘門,就是給木門上裝飾很多炮釘子,大的小的,父親再給門角,釘上好看的花蝴蝶(鐵的),再幫他們拾掇菜刀等,年後,過了初十,就開始竄掇打鐵花。

到了十五下午,就來好多和父親年齡一般的叔呀,哥呀,還有年齡小的哥,還有把我這小不點叫姑姑的大侄子,因為在村裡父親輩份高。他們就幫忙把父親的打鐵爐子搬到野外麥地裡,這會的麥子不怕踩踏,等過了清明節是萬萬不能踩踏,如果踩踏,或死或壞,長不了麥子。然後有搬風箱的,有拿煤盆的,再捎上炭鍁,東西搬完,父親就帶上截耕齒(生鐵),戴上草帽,我們一群小孩跑在媽媽前面,跟在父親後面,你推我拉,嘻嘻哈哈就到野外,也不知道父親咋打的,只知道很美的花,全村子的男女老少都在十五的月光下,每一次花打起來,都是一片歡呼聲,一直迴盪在村子的上空。

前幾天沒事去父母家玩,剛好村子有人拿剪子找父親給他磨。他說:“順哥,我今磨的剪子咋剪不下東西,連指甲都剪不下,我媳婦叫我來找你,嫌麻煩你,你一天忙的還要照顧我嫂子哩”。 “你給我說你咋磨的?"父親吃著菜,喝一口飯說。 “我兩面磨……",我一下子打斷他的話:“你磨錯了,只能磨外邊的模楞,要不然剪不了東西"。我大說:“我女子說的對,你先放到這,你這得費事了,得好好磨磨"。

後來,村裡那人走了,父親吃著飯,猛然想起打鐵花的事,就隨便問起父親,才知道打鐵花原來是這樣,下面給大家說說: 這麼多年也沒有機會打了,以前用是耕齒,沒有耕齒,就用壞了的鏵,敲上一塊就行。 夜幕降臨,砸碎的生鐵裝入坩泥鍋中,在風箱的作用下,上竄的火苗和爐底被吹出的炭花,成了打鐵花之前一道絢麗的風景。

待鐵熔化成沸騰的鐵汁後,頭戴草帽的父親,從坩泥鍋中用坩泥勺舀出鐵水,倒在放有溼鋸沫且用水浸泡過的木板上,此時,父親快速離開爐子,平端著盛上鐵水和鋸沫的木板跑出幾步,先將鐵水與鋸沫向上拋起二、三十公分,在鐵水還沒有灑落的瞬間,用木板對準鐵水猛擊,酷似棒球運動員擊球時的動作,動作一氣呵成。頓時鐵水在夜空中迸射四散,並伴有噼啪和呲呲聲,形成鐵花飛舞,絢爛無比的景觀。

鐵花上升途中恰似金蛇飛舞,流光溢彩,而從高處倒懸墜落瞬間又如火山噴發,勢不可當,待火花稀落下行時又如火樹銀花,星星點點,場面甚是壯觀。

父親說的時候,眼睛明亮,神彩飛揚,七十多歲的父親,好像回到了三十多歲的歲月,那煙花的氣息撲面而來。 也許,村子裡的人再也不打鐵花了,也不去湊這樣的熱鬧,父親那些煙花在我們這些長大的孩子眼裡最美,我們那會為此在那個夜晚歡呼過,高興過,那是我們那時候最美的煙花………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