快要遗失的非物质文化——打铁花

原创:阿妮 来源:蝶语兰心文学公众号快要遗失的非物质文化——打铁花

今年过正月十五前,有网友在群里说,交斜镇,用铁水打礼花,又名打铁花,是临渭区交斜镇一种独特的民间焰火艺术,每年元宵节前后,都会举行“铁水打花”的传统焰火表演。 用传统焰火表演祈求国泰民安、五谷丰登,祈福新的一年日子红红火火。

他们让我去观看,我告诉他们,我在很小的时候已经看过了,那是父亲亲自打的铁花。父亲是铁匠,也算有手艺的人,每天家里都有好多人,尤其下雨天,生产队也没活干,村子里的男人女人都会来,男的有拾掇钗、镰刀、锄等,女人有拾掇剪刀,纺线用的锭子,织布的梭子等,女人家用的东西。 父亲都会为大家解决这些问题,人多了,就不用母亲抡大锤了,也不用我们烧炉子。只记得每年年前年后最忙,年前有人要钉门,就是给木门上装饰很多炮钉子,大的小的,父亲再给门角,钉上好看的花蝴蝶(铁的),再帮他们拾掇菜刀等,年后,过了初十,就开始窜掇打铁花。

到了十五下午,就来好多和父亲年龄一般的叔呀,哥呀,还有年龄小的哥,还有把我这小不点叫姑姑的大侄子,因为在村里父亲辈份高。他们就帮忙把父亲的打铁炉子搬到野外麦地里,这会的麦子不怕踩踏,等过了清明节是万万不能踩踏,如果踩踏,或死或坏,长不了麦子。然后有搬风箱的,有拿煤盆的,再捎上炭锨,东西搬完,父亲就带上截耕齿(生铁),戴上草帽,我们一群小孩跑在妈妈前面,跟在父亲后面,你推我拉,嘻嘻哈哈就到野外,也不知道父亲咋打的,只知道很美的花,全村子的男女老少都在十五的月光下,每一次花打起来,都是一片欢呼声,一直回荡在村子的上空。

前几天没事去父母家玩,刚好村子有人拿剪子找父亲给他磨。他说:“顺哥,我今磨的剪子咋剪不下东西,连指甲都剪不下,我媳妇叫我来找你,嫌麻烦你,你一天忙的还要照顾我嫂子哩”。 “你给我说你咋磨的?"父亲吃着菜,喝一口饭说。 “我两面磨……",我一下子打断他的话:“你磨错了,只能磨外边的模楞,要不然剪不了东西"。我大说:“我女子说的对,你先放到这,你这得费事了,得好好磨磨"。

后来,村里那人走了,父亲吃着饭,猛然想起打铁花的事,就随便问起父亲,才知道打铁花原来是这样,下面给大家说说: 这么多年也没有机会打了,以前用是耕齿,没有耕齿,就用坏了的铧,敲上一块就行。 夜幕降临,砸碎的生铁装入坩泥锅中,在风箱的作用下,上窜的火苗和炉底被吹出的炭花,成了打铁花之前一道绚丽的风景。

待铁熔化成沸腾的铁汁后,头戴草帽的父亲,从坩泥锅中用坩泥勺舀出铁水,倒在放有湿锯沫且用水浸泡过的木板上,此时,父亲快速离开炉子,平端着盛上铁水和锯沫的木板跑出几步,先将铁水与锯沫向上抛起二、三十公分,在铁水还没有洒落的瞬间,用木板对准铁水猛击,酷似棒球运动员击球时的动作,动作一气呵成。顿时铁水在夜空中迸射四散,并伴有噼啪和呲呲声,形成铁花飞舞,绚烂无比的景观。

铁花上升途中恰似金蛇飞舞,流光溢彩,而从高处倒悬坠落瞬间又如火山喷发,势不可当,待火花稀落下行时又如火树银花,星星点点,场面甚是壮观。

父亲说的时候,眼睛明亮,神彩飞扬,七十多岁的父亲,好像回到了三十多岁的岁月,那烟花的气息扑面而来。 也许,村子里的人再也不打铁花了,也不去凑这样的热闹,父亲那些烟花在我们这些长大的孩子眼里最美,我们那会为此在那个夜晚欢呼过,高兴过,那是我们那时候最美的烟花………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