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0后,还记得那些岁月?

作为六0后,我经历过生活的艰难,感受过生活的美好,亦见证过改革开放前后生活翻天覆地的变化。

我们这代人对贫困有着刻骨铭心的记忆,因而我们做的梦大多缺少神奇,缺少浪漫,缺少瑰丽的色彩,清一色皆是与吃住行有关。

上世纪七十代初进学校发蒙教育,在两间看得见日头,望得见行人的破瓦房里,我们一、三年级两个复式班在一起上课,披着老棉袄的赵老师给我们描述共产主义社会的美好远景。他说,到那时我们大家过的将是“楼上楼下,电灯电话”的城市生活,白米细面尽管吃饱……老师一番美好描述让我们一帮小屁孩两眼发直,一时竟回转不过神来,只盼着共产主义早点实现。要知道,在这长身体的关键时刻,我们一日两餐裹腹的除了苞谷,便是红薯,吃顿饺子,定是过年,就这,馅还不一定见肉。

改革开放初期,我们一家大小七口迁至山遥路远的柴达木盆地,虽为城里人,可我们却没有城市户口,因而饥饿仍如影随行,使我们整日难见笑颜。刚到柴达木时,没吃过米饭的我特喜欢吃米饭,尤其喜欢吃炒米饭,尽管当时只是葱花蒜苗抑或韭菜炒米饭,可我却吃得香喷无比,吃完还不忘舔舔碗底,之后又眼巴巴地瞅着厨房,渴望能再吃一碗。放下碗我常想,将来参加工作后要是一周吃上几顿炒米饭,我真的就满足了!


八十年代中期,离家八年的我第一次回陕西老家探亲,离家百十个月的我心中储满太多的思念和乡愁,为此我兴奋得好几天竟睡不着觉。我急于回到家中,急于见到亲人,急于见到幼时的玩伴,更想知道改革开放七、八年来家乡所发生的变化……我心急如火,急不可待,那时不敢奢想飞机,只有坐火车旅行,好在柴达木刚通了火车。未曾想,坐上火车我辗转折腾回乡竟耗去三天时光,待到渭南,曾经激情满满的我让长途旅程折腾得一时竟没了激情。今年七月份,西兰高铁通车,我坐高铁回了趟青海,之前二十来个钟头的车程,坐高铁仅仅用了四个半钟头,速度之快让我感觉还没过瘾就到了,心中竟产生了小小的遗憾!

60后,还记得那些岁月?

九十年代初,一日和陕南朋友单骑去正修建的青海曹家堡机场玩耍,瞅着从我们身边过去的各色小车,朋友痴痴地说道:“乡党,咱俩啥时能有个帆布棚吉普车坐坐,我今生就知足了。”说完,他盯着我问道:“你说咱俩的愿望能实现吗?”对此,我没有作答……我俩当时只是一介穷书生,因而我对此梦想明显底气不足。

改革开放所发生的巨大变化使我所始料不及的。

短短二三十年,如今做乡村小学老师的朋友及我当初的梦想竟如愿以偿。现在,我们早已过上了比昔日赵老师所描述的“共产主义”社会不知好过几十倍,肉炒米饭、蛋炒米饭、扬州炒饭已让我生厌,汽车这个我们年轻时眼中的豪华奢侈品作为标配也已进入千家万户,甚至穷乡僻壤……
这些变化,是我们做梦都想像不到的!
新时代中国梦让我激动,让我振奋,更让我这个爱做梦的人倍感亲切。这不,前几天我又做了个梦,梦见一二十年后的某一天,自已和一帮亲朋好友在一幢水波涟漪,绿草如茵、鸟语花香的田园山水度假公寓安静地养老,我们在洒满阳光的草坪上闲聊,身边一群天真烂漫的孩童正在追逐戏耍,伴随其旁的是几只悠闲自得的鸟儿、鸽子和小狗,我们朋友般地生活在一起,和谐温馨,充满情趣……

60后,还记得那些岁月?



分享到:


相關文章: